現如今的中國之所以有不錯的發展,正是老一輩革命家用生命拼死換來的,可以說沒有他們的無私付出,我國就不會有今天的成果。這段歷史必須銘記,而他們的精神更值得我們尊敬。
提到這些革命先驅就必須提到紅軍,他們的精神一直被我們歌頌至今。他們隸屬於我國共產黨,由於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導致必須撤離根據地,紅軍萬裡長徵就此打響。後在抗日戰爭爆發時演變成八路軍和新四軍,為國抗戰。
之所以說紅軍的精神一直被我國所敬佩,正是因為他們在長徵時所展現的頑強毅力,這場運動更是被成為人類的一大奇蹟。在長徵期間,他們的路程長達兩萬五千裡,跨越了沼澤雪山等艱難環境,最終成功會師。
而紅軍的歷史戰役中,飛奪瀘定橋可謂是家喻戶曉。這場戰役奠定了我國紅軍的勝利基礎,也是非常重要的轉折點。但是當時紅軍過瀘定橋時,橋上的木板已經全被駐守的敵方川軍部隊拆除,只剩下幾條鐵鏈懸在那裡。對此很多人表示疑問,敵人既然不想讓紅軍過河為什麼不選擇直接把橋炸了而是只拆了木板呢?
說到瀘定橋,需要追溯到康熙時期。當初這就是為了連接漢藏友好交流而建立的一座橋梁,如果貿然拆除,那麼在交通上就會出現阻礙,而且也會引起漢藏區的部分抗議。為了減少不必要的麻煩才沒有選擇炸毀。除此之外,一位川軍老兵也含淚說出實情,表示還有三點也是沒有選擇拆除的原因。
首先就是他們川軍給自己留了一條後路,畢竟在當時的通訊下,不敢保證收到的情報是否真實,所以以防萬一,他們要留下餘地。而且這也是國民黨軍隊的必經之路,對於他們自身來說也十分重要,自然也就沒有炸毀。
第二就是國民黨沒有想到紅軍能提前到達。因為國民黨後面的支援被紅軍知曉,所以他們只能選擇連夜進行趕路,目的就是為了在國民黨軍隊到達之前趕到。這樣的速度顯然是國民黨沒有想到的,使得他們來不及進行作戰安排,也就沒有直接炸毀。
最後一點就是這裡作為軍事要道,如果選擇在這裡建設根據地就會長期駐守此地,那麼作為大渡河最便利的一條橋梁,自然是不能炸毀的。所以他們只拆去了上面的木板,認為這樣紅軍就無法過來了。
但是令當時的國民黨川軍部隊沒想到的是,紅軍不畏險阻憑藉幾根鐵索,冒著槍彈的攻擊硬生生靠自己鋪木板,最後還是奪下了這座橋。這為整個長徵勝利打下了基礎,而他們的精神也被我們所敬佩。
紅軍為我們展現了他們的頑強毅力和無畏險阻的膽識,正是這些英雄壯士才讓我國國內能夠保持穩定和平的狀態。我們的生活祥和離不開他們拋頭顱灑熱血的付出,他們都應該被我們銘記在心,代代傳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