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是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非常重要的會議。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疊加百年一遇之大疫情,正在深刻改變世界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方面面,我國發展面臨的國際國內局勢,更加嚴峻複雜。
但就是在這樣的形勢下,我國上半年無論是疫情防控還是經濟恢復,都走在世界前列,二季度以來的經濟運行情況,明顯好於預期,各方面因素都在向著更加積極的方向演進。
政治局會議全面總結上半年經濟工作,對下半年工作進行系統部署,同時著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大局,強調依靠改革應對變局、開拓新局,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際國內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明確五中全會召開時間、主要議程,研究制定「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既立足當下、又謀劃長遠,將對我國未來一段時期發展起到重要的指引作用。
「百年未有」疊加「百年一遇」
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於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同時國際環境日趨複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強。
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疊加新冠肺炎這場百年一遇的大疫情,使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更加複雜嚴峻的考驗。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面對疫情之下更趨紛繁複雜的國際國內形勢,如何科學研判未來世界經濟政治格局的走勢與競合關係,深刻剖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所面臨的風險與挑戰,努力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是我們必須破解的一道難題。
如何理解「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世界多極格局在大國博弈中日漸顯現,國際體系在各種制度、體制、機制的不斷蛻變中,正呈現新的面貌。
與此同時,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大規模快速發展,加上全球化進程深刻的傳播、擴散、衝刷作用,疊加百年一遇之大疫情的嚴重衝擊和影響,世界正在形成新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
從國際資本市場的角度看,世界範圍內資本市場動蕩在加劇。2020年3月9日,美股在開盤後即經歷暴跌,標普500指數觸發第一次熔斷機制,這是繼1997年10月亞洲金融危機期間美股首次熔斷後的史上第二次熔斷,然而這只是此輪金融市場大幅動蕩的開端。隨後在3月12日、3月16日和3月18日短短兩周內竟相繼發生了三次熔斷事件,美股開盤後僅6分鐘,三大股指集體跌破7%。據不完全統計,同一天,還有泰國、菲律賓、韓國、巴西、加拿大等10個國家的股市發生熔斷。被視為市場恐慌指標的歐洲斯託克600指數跌幅高達10%,為歷史上最大跌幅。
從跨國投資的角度看,投資者的信心可能會進一步受到影響。隨著疫情在全球傳播範圍的擴大,企業營收受到嚴重衝擊,資金鍊面臨挑戰加大,使得投資者信心受到影響,不利於跨國投資發展。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貿發會)的最新報告顯示,在全球排名前100的跨國公司中,已有41家公司發布了聲明,表示其利潤可能會因為銷售下滑或供應鏈中斷而降低,部分公司表示會放慢或放棄在疫情影響地區的投資。在沒有疫情的基準情況下,貿發會預測2020年全球外商直接投資(FDI)增長5%左右。但是,隨著疫情在世界範圍內的蔓延,貿發會預測疫情會使得全球FDI下降5%至15%。
從全球供應鏈的角度看,高附加值行業的衝擊更加明顯。全球中間產品佔全部貨物貿易量佔比已經超過一半,全球供應鏈已經緊密結合在一起。例如汽車、電子和機械設備,影響將更為明顯。以電子信息產業為例,研究表明,電子產業鏈貿易總量排名前5名的經濟體分別是中國、中國香港、美國、德國以及韓國,佔全球電子產品貿易總量的54%,產業鏈條彼此耦合,彼此共存。隨著疫情的擴散,這些國家相繼實施了人員流動和出入境管制措施,很快就影響到上遊晶片企業的供給,並逐步傳導到下遊其它生產企業和國家。我們預計,2020年的世界電子信息等高附加值產業,會遭遇比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更為嚴峻的挑戰。
從科技與產業角度看,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加快重塑世界。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產業的興起是推動人類文明持續進步和世界不斷前行的不竭動力。回顧近代以來的世界歷史進程,每一次科技和產業革命,都深刻改變了世界的發展面貌和基本格局。進入21世紀以來,人類社會進入又一個前所未有的創新活躍期,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蓄勢待發,其主要特點是:多種重大顛覆性技術不斷湧現,科技成果轉化速度明顯加快,產業組織形式和產業鏈條更具壟斷性。這對全球創新版圖的重構和全球經濟結構的重塑作用,將變得更加突出,將給世界帶來無限發展的潛力,同時也將帶來前所未有的不確定性和不同以往的競合關係。
胸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
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幾代共產黨人帶領全國人民浴血奮戰、艱苦奮鬥、孜孜以求的宏偉目標,是中國走向輝煌未來的戰略目標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領導幹部要胸懷兩個大局,一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一個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是我們謀劃工作的基本出發點。同時多次指出,要統籌好國內國際兩個大局。
從外部看,我們面臨國際資本、跨國投資、全球產業鏈、世界科技革命等一系列挑戰和機遇;從內部看,我們又面臨政治安全、國土安全、社會安全、網絡安全等諸多風險和挑戰,亟需加以重視和破解。
政治安全是事關偉大復興戰略全局的根本保障。種種跡象表明,西方新一輪的「顏色革命」「和平演變」,是我們實現偉大復興所面臨的最大安全威脅。這一點,我們一定要有清晰的認識和充分的把握,必須始終保持高度警惕。與此同時,對內要堅決打好反腐敗這場影響執政安全的攻堅戰。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定不移推進反腐敗鬥爭,堅持有腐必反、有貪必肅,以零容忍態度懲治腐敗,就是因為這是關係我們黨生死存亡的一場攻堅戰。
國土安全是事關偉大復興戰略全局的立國之基。國土安全的複雜形勢,是我們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重要變量,也是事關偉大復興戰略全局的立國之基。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此外,我們還要積極塑造外部安全環境,切實維護我國海外利益安全,確保我國擁有一個穩定安全的外部環境。
社會安全是事關偉大復興戰略全局的必然要求。包括公共安全、生物安全等在內的社會安全,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關係最密切,是人民群眾安全感的晴雨表,是社會安定的風向標。保障社會安全,是進行偉大鬥爭的重要領域。這需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在鬥爭中爭取團結,在鬥爭中謀求合作,在鬥爭中爭取共贏。」
網絡安全是事關偉大復興戰略全局的重要領域。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習近平總書記多次針對這個問題作出重要論述。相關數據表明,全球網際網路的根伺服器有13臺,其中1臺為主根伺服器,在美國;其餘12臺為輔助根伺服器,其中9臺在美國,2臺在歐洲,1臺在日本,而中國境內沒有。包括美國針對華為、中興等企業的「禁售事件」,孟晚舟事件等,背後都是相關國家對5G網絡安全所做出的舉動,這值得我們高度警惕。事實上,網絡安全或者信息安全領域,是我們在新時代把握「兩個大局」的重要領域,因為網際網路已經完全超過國界。
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使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面臨前所未來的困難和挑戰。除上述四大安全領域外,其它如經濟、文化、生態等方面的問題,也需要我們加以重視。
若從短期來看,疫情影響下,國內消費、投資、出口下滑,就業壓力顯著加大,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困難凸顯,金融等領域風險有所積聚,基層財政收支矛盾加劇。但第二季度我國經濟增速即成功「轉正」,可以說,在一系列政策「組合拳」的作用下,中國經濟正在穩步復甦。這也證明,新冠肺炎疫情作為短期外生衝擊變量,不會影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
只要我們抓好「六穩」「六保」工作,同時根據形勢需要,把握時、度、效,及時調整策略,就能有效化解各種風險和矛盾,確保經濟社會大局長期穩定。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我們有堅強決心、堅定意志、堅實國力應對挑戰,有足夠的底氣、能力、智慧戰勝各種風險考驗,任何國家任何人都不能阻擋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歷史步伐。」
依靠改革應對變局、開拓新局,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
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當前經濟形勢仍然複雜嚴峻,不穩定性不確定性較大,我們遇到的很多問題是中長期的,必須從持久戰的角度加以認識,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建立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中長期協調機制,堅持結構調整的戰略方向,更多依靠科技創新,完善宏觀調控跨周期設計和調節,實現穩增長和防風險長期均衡。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必須科學分析形勢、把握髮展大勢,堅持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看待當前的困難、風險、挑戰,積極引導全社會特別是各類市場主體增強信心,努力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為邁上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徵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而不懈努力。
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基本方略,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情。
依靠改革是應對變局、開拓新局的重要法寶。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基本方略,在方向問題上,我們頭腦必須十分清醒,不斷推動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我們要按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所定下的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情。要抓住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以壯士斷腕的勇氣,深化財稅、金融、外貿、國企國資、生產要素、收入分配等領域的改革,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構建更加系統完備、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最關鍵的一點是,要不斷加強黨的自身建設,堅決打贏反腐敗戰爭,助推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全力支持科技創新,助推中國高科技立於世界之巔。
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從這次疫情可以充分看出,科學技術在疫情防控和救治中起到多麼重要的作用。國家之間的競爭,說到底是科技水平的競爭。我們要抓住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的機遇,堅持把基礎前沿、共性關鍵、社會公益和戰略高技術研究,作為重大基礎工程來抓,壯大創新驅動的源頭力量。特別是應高度關注可能帶來投資、人才、規則、標準歸零的重大突破性技術。當前,科學研究正在從微觀到宏觀的各個尺度向縱深演進,信息技術成為滲透到經濟社會各領域的先導技術和提升產業競爭力的技術基點,新能源、新材料技術加快突破,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加速發展。應順應科技發展新趨勢,維護網絡安全,打贏現代信息戰爭,尤其是要圍繞國家戰略需求超前部署,力爭在更多領域引領世界科研方向,努力使中國高科技早日立於世界之巔。
維護全球產業鏈供給穩定,不斷提升產業鏈水平。
當前,境外疫情仍在擴散蔓延,國際資本市場動蕩,國際經貿活動嚴重受阻,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的不確定、不穩定因素顯著增多。我國已經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當中,不可避免會受到衝擊和影響,必須採取措施全力保持產業鏈和供應鏈穩定。要鞏固傳統產業優勢,強化優勢產業領先地位,支持企業實施技術改造和突破瓶頸制約,大力推動補短板、強弱項工程,增強產業鏈的彈性和韌性,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當然,確保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並不是某一個國家的事情,我們要加強組織和協調,加強國際合作,共同應對挑戰,儘快控制住疫情的蔓延,推動產業運行回到正常軌道,促進經濟社會系統實現動態循環、健康發展。
加快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打通國內大循環體系。
面對世界經濟深度衰退、國際貿易和投資大幅萎縮、一些國家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盛行、地緣政治風險上升等不利局面,我們必須學會在一個更加不穩定不確定的世界中謀求我國發展,謀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現。可以看到,雖然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的衝擊十分巨大,社會安全領域風險點明顯增多,但我國經濟潛力足、韌性強、迴旋空間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點沒有變,我國具有全球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工業體系、強大的生產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下一步,我們要貫徹落實好「六穩」「六保」政策,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充分挖掘內需潛力,力爭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個環節,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積極培育新形勢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保駕護航。
積極穩妥處理好大國關係,深化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
面對國際經濟與政治的複雜形勢,我們要均衡發展與西方老牌及新興大國的關係,力爭發揮二者之間的「橋梁」作用,重點推進金磚國家等新興大國戰略協調,善於運籌「集群博弈」,以「新興大國集群」整體的力量應對新挑戰,增強全球治理話語權。要積極擴大戰略迴旋空間,深化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以應對世界經濟、金融等方面的大變局。
(作者周躍輝,系中央黨校經濟學部研究員)
公號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