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伴隨時代改革脈動,在國家「火炬計劃」推動下,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簡稱「成都高新區」)開始籌建。如今,這片土地已成為中國中西部地區綜合經濟實力雄厚、創新資源富集、城市建設現代化的區域之一,正全域推動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新經濟活力區、交子公園金融商務區、天府國際生物城和未來科技城五大產業功能區建設,形成了「一區四園」發展格局。「十三五」時期,成都高新區瞄準「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總體目標,堅持用新發展理念凝聚社會共識、培育發展優勢,區域綜合競爭力持續增強,居民獲得感穩步提升。 成為四川省首家2000億元園區 5年來,成都高新區經濟發展持續提質增效。2019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285.6億元,成為四川省首家經濟規模邁上兩千億元臺階的高科技園區。今年前三季度,成都高新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 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背後,是產業發展的強勁支撐。近年來,成都高新區圍繞電子信息、生物醫藥和新經濟三大主導產業著力構建現代化開放型產業體系,以產業生態圈思維變革經濟組織方式,促進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供應鏈有機融合,三次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升級。2020年,成都高新區共引進11個百億級項目,產業集聚效應凸顯。 一年誕生4家科創板上市及過會企業 成都先導、苑東生物相繼成功登陸科創板,縱橫股份、極米科技在科創板過會,出臺《關於科技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等文件。「十三五」以來,成都高新區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營造科技創新良好生態。 2018年,全國雙創周主會場選址成都高新區菁蓉匯。以此為契機,成都高新區成為全國雙創版圖的重要一極。近年來,成都高新區先後引進院士20名、國家高層次人才328名,人才總量達60.59萬人。累計擁有省級及以上科技創新平臺295家,已聚集各類企業近15萬戶,科技型企業超5.6萬家,實現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204.32件。 綜保區進出口總額連續31個月全國排名第一 今年11月,中日(成都)城市建設與現代服務業開放合作示範項目合作推介暨集中簽約活動在成都高新區舉行,計劃投資總額超200億元的15個項目現場集中簽約。 近年來,成都高新區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建設,全方位拓展對外開放,加快推進中新、中韓、中日等合作園區建設。2019年,成都高新區進出口總額達3980.7億元,較「十二五」末增長177.4%。成都高新綜合保稅區進出口總額連續31個月在全國綜保區中排名第一。 作為四川省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和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核心區,成都高新區推出一系列創新舉措,累計提鍊形成110餘項改革創新成果案例,「面向中小企業的一站式投融資信息服務」成為首批全國推廣的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經驗之一。 加速形成人城境業和諧統一新型城市形態 當前,成都正加快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以此為指引,成都高新區深入推進人城產融合發展,塑造人、城、境、業高度和諧統一的新型城市形態。 今年,位於成都高新區內的各類公園綠地頻頻出現在大眾視野。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區累計建成投用綠道裡程達314公裡,累計建成10個城市公園、37個小遊園微綠地,騎龍灣、鐵像寺水街片區等公園社區和重點示範街區正在高水平打造。 圍繞職住平衡,成都高新區基本建成以社區綜合體為主要載體,集醫療衛生、便民服務、健身娛樂、社區養老於一體的「15分鐘公共服務圈」。截至今年10月底,新開辦中小學23所、幼兒園80所,成功引進法國、丹麥等國際優質教育資源合作辦學。全區醫療機構824家,擁有公共文化服務設施67處,社區養老設施覆蓋率達100%。 未來,成都高新區將秉承「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初心使命,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等戰略機遇,加快建設國家高質量發展示範區和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 數據來源:成都高新區黨工委管委會
《 人民日報 》( 2020年12月15日 1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