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團結,攜手邁向幸福和諧。
自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創建工作開展以來,烏當區委、區政府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深入開展形式多樣的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畫好同心圓,進一步維護和鞏固全區民族團結的大好局面,為加快實施「三新建設」,奮力打造「美麗烏當·花園之城」營造良好環境、凝聚磅礴力量。
政治引領 助力示範市創建
民族團結是發展進步的基石。落實好貴陽市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工作,是推進烏當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增強和維護民族地區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的重要舉措。
為了讓民族團結之花在「美麗烏當」開得更加絢爛美麗,烏當區通過四個強化,助力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
強化組織領導抓創建。成立了以區委書記、區長為組長的「烏當區落實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領導小組」,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認識,凝聚示範創建工作合力,紮實做好全區落實貴陽市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各項工作。
強化政策支撐抓創建。制定了《烏當區落實貴陽市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施方案》,同時對相關單位涉及的目標任務進行分解、細化,為全區抓好創建工作奠定了基礎。
強化載體創新抓創建。研究制定烏當區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九進」工作方案,切實把「九進」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來抓,推動創建工作深度融入到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
強化保障措施抓創建。積極整合資源,爭取市級經費,為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建設等工作提供經費保障;安排區級民族團結創建工作經費147萬元,資金落實後將為各相關單位及鄉(鎮、街道)開展創建工作提供經費保障。
新起點,新徵程。烏當區將通過兩年時間創建,確保到2021年底達到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創建工作要求,使全區各族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明顯增強,為貴陽市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作出烏當貢獻。
凝心聚力 鑄牢共同體意識
烏當區在全區範圍內切實加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緊扣「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主題,以農村院壩會、堂屋會、田頭會、小區龍門陣等為主要陣地,通過固定場所「課堂講習」、流動場所「靈活講習」,圍繞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脫貧攻堅政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內容,採取靈活多樣、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宣講活動,使宣講入群眾心、入百姓腦,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斷鑄牢。
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九進」工作,是烏當區落實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的基礎性工程。
烏當區以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九進」工作為抓手,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使「三個離不開」的思想和「五個認同」的觀念更加深入人心,讓各族同胞共同參與、團結奮進,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全區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全面開花。
東風、新堡等鄉鎮以「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月」為契機,懸掛宣傳標語、舉辦民族政策宣傳培訓班、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 同心共築中國夢」為主題的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活動……
截至目前,全區各級各部門各鄉(鎮、街)共懸掛宣傳標語200餘幅,滾動播出民族團結宣傳片500餘次,開展民族團結創建「九進」活動近100次。
加快發展 增強群眾幸福感
青山滴翠、田野飄香、鄉愁盡顯……如今的偏坡,走出了一條富美鄉村發展之路。
偏坡布依族鄉的蝶變,是烏當區少數民族特色村鎮建設的一個縮影。
烏當區把加快民族鄉村發展擺到突出的戰略位置,加大對民族地區交通、水利、電力、通訊網絡等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不斷補齊發展短板、改善發展條件,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讓各族群眾共享發展成果,夯實民族團結進步的物質基礎。
深化民族鄉村產業革命,緊扣產業發展「八要素」,落實「五步工作法」,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壯大優勢特色產業,促進各族群眾增收致富;提高民族鄉村教育、醫療衛生、住房等民生保障水平,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衡化,提高各族群眾生活質量;推進民族文化資源保護傳承,推動開展經常性的民族歌舞、體育、節慶等文化活動,促進文化共享、文化惠民……
近年來,烏當區先後投入801萬元少數民族發展資金用於促進民族鄉村經濟社會發展,共計支持建設項目30個,建設內容涉及少數民族村寨道路建設、路燈亮化、環境整治等。
如今,全區民族鄉村社會事業全面發展,民族鄉村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民族文化品牌影響力不斷增強,少數民族同胞幸福指數不斷提升……截至2019年底,全區3個集體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稱號,創建省級民族團結示範單位18家、市級民族團結示範單位35家。
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 樊榮
(《畫好民族團結同心圓》由貴陽日報為您提供,轉載請註明來源,未經書面授權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