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主辦、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承辦的器官移植管理培訓班總第五期在上海舉辦。活動期間,多位專家和移植醫生、工作人員表示,中國的器官移植事業已經走向法制化、規範化、科學發展的軌道,器官移植政策以及器官移植醫療質量正在不斷完善和提升。
▲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理事長黃潔夫
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理事長黃潔夫在開班儀式上指出,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中國器官捐獻與移植事業「十年磨一劍」,堅定不移推行改革,取得了顯著成績。自2015年1月1日起,中國公民自願器官捐獻成為我國器官移植唯一器官合法來源,此後每年平均增長速度為20%左右,到2019年達到5800多例。他表示,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器官移植第二大國,有望在未來兩到三年邁向世界器官移植第一大國。他希望全體黨員幹部和醫務人員,「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傳承弘揚大愛精神,堅定文化自信,將中華傳統文化與入黨宣誓言結合,推動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在器官捐獻與移植事業中發揚光大,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重要貢獻。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醫政醫管局調研員杜冰
「我國人體器官移植工作正在從量的提升向高質量發展轉變。」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醫政醫管局調研員杜冰在培訓班中表示,從2007年頒布《人體器官移植條例》到出臺《人體捐獻器官獲取與分配管理規定》、印發《人體器官獲取組織基本要求和質量控制指標》規範器官獲取、分配管理,再到修訂並印發《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基本原則和核心政策》、升級肝腎分配系統,建立心肺分配子系統,實現大器官自動匹配全覆蓋等,今後將實施更加嚴格的監管,讓中國的器官移植事業持續地走在健康發展的軌道上。
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醫政醫管處副處長胡軍對上海市的器官捐獻工作進行了介紹並分享了管理經驗。據上海市衛健委的數據,截至2020年9月19日,上海市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已超38000人,共實現784例人體器官捐獻。胡軍表示,將進一步加強人體器官移植醫師培訓的管理工作,務實各地市衛生健康局(委)的省屬地管理工作,在加強傳統媒體宣傳的基礎上,重點提升新媒體傳播力度和與公眾的互動,強化公眾對器官捐獻知識的知曉率。
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趙洪濤告訴記者,「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培訓體系建設項目」是在國家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指導下,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發起的。趙洪濤介紹,項目旨在共同建立我國「統一標準、統一體系」的器官移植髮展培訓建設體系,通過對包括器官移植管理、器官移植臨床技術、器官捐獻獲取、供體識別與維護、器官移植倫理等方面的標準內容建設,逐步完善器官捐獻與移植的標準化規範化培訓體系,促進全國各移植中心器官移植和獲取技術的同質化,推動我國器官捐獻與移植事業的規範、健康開展和醫療服務質量提升,實現器官移植從數量規模型到質量提升型發展轉化。
此次培訓班邀請來自政府管理部門、器官移植倫理研究機構、器官移植醫院等多位學者和專家講授課程,學員為來自全省各市區衛健部門醫政負責人、器官移植資質醫院院領導、醫務處及OPO負責人。
「來自不同醫院但有著共同工作經歷的醫院管理者們有了互動交流條件,大家在聽課之餘通過互相交流,分享經驗,總結問題,探索發展之路,無疑對未來工作方向點燃了新的火光,讓器官移植領域的管理水平不斷提升的同時對於器官移植醫療服務質量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一位參與培訓的移植醫生說。(記者 黃可欣 上海報導)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經濟參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