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器官移植事業正在法制化、規範化、科學發展

2020-12-11 騰訊網

近日,由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主辦、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承辦的器官移植管理培訓班總第五期在上海舉辦。活動期間,多位專家和移植醫生、工作人員表示,中國的器官移植事業已經走向法制化、規範化、科學發展的軌道,器官移植政策以及器官移植醫療質量正在不斷完善和提升。

▲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理事長黃潔夫

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理事長黃潔夫在開班儀式上指出,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中國器官捐獻與移植事業「十年磨一劍」,堅定不移推行改革,取得了顯著成績。自2015年1月1日起,中國公民自願器官捐獻成為我國器官移植唯一器官合法來源,此後每年平均增長速度為20%左右,到2019年達到5800多例。他表示,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器官移植第二大國,有望在未來兩到三年邁向世界器官移植第一大國。他希望全體黨員幹部和醫務人員,「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傳承弘揚大愛精神,堅定文化自信,將中華傳統文化與入黨宣誓言結合,推動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在器官捐獻與移植事業中發揚光大,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重要貢獻。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醫政醫管局調研員杜冰

「我國人體器官移植工作正在從量的提升向高質量發展轉變。」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醫政醫管局調研員杜冰在培訓班中表示,從2007年頒布《人體器官移植條例》到出臺《人體捐獻器官獲取與分配管理規定》、印發《人體器官獲取組織基本要求和質量控制指標》規範器官獲取、分配管理,再到修訂並印發《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基本原則和核心政策》、升級肝腎分配系統,建立心肺分配子系統,實現大器官自動匹配全覆蓋等,今後將實施更加嚴格的監管,讓中國的器官移植事業持續地走在健康發展的軌道上。

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醫政醫管處副處長胡軍對上海市的器官捐獻工作進行了介紹並分享了管理經驗。據上海市衛健委的數據,截至2020年9月19日,上海市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已超38000人,共實現784例人體器官捐獻。胡軍表示,將進一步加強人體器官移植醫師培訓的管理工作,務實各地市衛生健康局(委)的省屬地管理工作,在加強傳統媒體宣傳的基礎上,重點提升新媒體傳播力度和與公眾的互動,強化公眾對器官捐獻知識的知曉率。

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趙洪濤告訴記者,「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培訓體系建設項目」是在國家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指導下,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發起的。趙洪濤介紹,項目旨在共同建立我國「統一標準、統一體系」的器官移植髮展培訓建設體系,通過對包括器官移植管理、器官移植臨床技術、器官捐獻獲取、供體識別與維護、器官移植倫理等方面的標準內容建設,逐步完善器官捐獻與移植的標準化規範化培訓體系,促進全國各移植中心器官移植和獲取技術的同質化,推動我國器官捐獻與移植事業的規範、健康開展和醫療服務質量提升,實現器官移植從數量規模型到質量提升型發展轉化。

此次培訓班邀請來自政府管理部門、器官移植倫理研究機構、器官移植醫院等多位學者和專家講授課程,學員為來自全省各市區衛健部門醫政負責人、器官移植資質醫院院領導、醫務處及OPO負責人。

「來自不同醫院但有著共同工作經歷的醫院管理者們有了互動交流條件,大家在聽課之餘通過互相交流,分享經驗,總結問題,探索發展之路,無疑對未來工作方向點燃了新的火光,讓器官移植領域的管理水平不斷提升的同時對於器官移植醫療服務質量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一位參與培訓的移植醫生說。(記者 黃可欣 上海報導)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經濟參考網

相關焦點

  • 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理事長黃潔夫:器官捐獻與移植工作實現三大...
    在第五屆中國-國際器官捐獻大會上,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理事長黃潔夫懷著難以言狀的感情接受《經濟參考報》獨家專訪。  黃潔夫用「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改革形容中國器官捐獻移植改革的艱難歷程。
  • 黃潔夫:中國器官移植很快就會引領世界
    7月3號,源於中國在2017年世界衛生大會的倡議,世界衛生組織人體器官組織捐獻與移植特別委員會宣告成立。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委員黃潔夫被推舉擔任委員會名譽主席,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計算機系統負責人黃海波擔任委員會委員,中國與美國成為在該委員會中有兩名委員的國家。中國的器官移植事業發展迎來歷史性時刻。
  • 為生命接力 做好器官捐獻與移植事業「窗口」
    原衛生部副部長、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理事長黃潔夫,國家衛生健康委業務主管社會組織黨委書記許培海,民政部社會組織管理局副局長陳小勇,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聯合黨支部書記趙洪濤以及聯學聯建各黨組織黨員代表、醫護人員、移植受者及基金會全體員工等90餘人一同走進天安門武警中隊,觀看了《天安門前鑄忠誠》宣傳片並聆聽了中隊官兵護衛天安門的光榮歷程
  • 衛計委: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系統近期將正式運行
    鄧海華介紹,2007年,國務院頒布實施《器官移植條例》,標誌著中國器官移植工作進入了一個法制化的軌道。近幾年,原衛生部制定了30多部配套文件來貫徹執行《器官移植條例》。採取嚴格準入器官移植的資質,規範活體的移植,禁止「旅遊移植」,開展移植數據的科學登記評估,聯合公安部門打擊違法器官買賣等方面的措施,可以說中國人體器官移植工作整體上已經呈現出一個法制化、科學化、制度化、規範化的發展態勢。
  • 器官移植的施與受,黃潔夫:中國理應成為器官移植的第一大國
    原衛生部副部長、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清華大學醫院管理研究院院長黃潔夫告訴健康時報記者:「沒有器官捐獻,就沒有器官移植,人體器官移植是目前唯一由國務院頒布法規進行管理的醫療技術。中國已經成為全球人體器官移植的第二大國,但與國內患者的巨大需求相比仍然相距甚遠,我們擁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理所當然要成為人體器官移植的第一大國。」黃潔夫接受健康時報專訪。
  • 高官揭秘中國停用死囚器官:這事曾是禁區
    器官移植領域的中國醫生在國際上被孤立、妖魔化醫學的發展領先於法規和倫理的建設。上世紀90年代起,我國的器官移植術漸臻成熟,形成了由知名專家領銜、大批老中青搭檔的器官移植群體。作為我國著名的肝膽外科專家,黃潔夫成了器官移植領域的代表性人物之一。然而在官方層面,利用死囚器官,仍是一個長久沉默的禁區。
  • 器官移植安全豬:人類器官異種移植的新物種?
    倫敦大學學院和倫敦皇家免費國民保健制度信託基金會移植服務處的外科科學和低溫醫學教授巴裡·富勒說:「用動物器官進行移植來克服器官短缺困難的可能性已經討論了幾十年,但始終未成為現實,原因是人體由於多重和強烈的免疫反應而顯著排斥動物器官移植組織。科學家研發出了理論上可以減輕這種強烈免疫反應的轉基因豬,但即便如此也仍存在一些難題。」
  • 張藝謀特邀執導《「移」路同行》,真實記錄中國器官捐獻移植五年間
    作為20世紀生命科學的重大進展,器官移植成為治療終末期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有效醫療手段,在中國獲得長足發展。而器官捐獻,則成為陽光下的生命接力,得到全社會廣泛認可。2015年1月1日,中國公民自願器官捐獻成為器官移植供體來源的唯一合法途徑。5年來,中國共完成多少例公民自願器官捐獻?捐獻與移植是否有法可依?移植技術水平和質量究竟如何?器官捐獻與移植工作面臨哪些挑戰?
  • 對話黃潔夫:希望到2023年中國能成為世界第一器官移植大國
    新京報訊(記者 戴軒)今天(11月20日),2020器官移植科學論壇(TSS)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召開。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理事長黃潔夫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國器官移植事業快速發展,但仍不能滿足社會經濟發展需求,希望到2023年,我國能成為世界第一器官移植大國。
  • 90後夫妻521領證並籤器官捐獻協議,網友:祝福你們,心有大愛的人
    隨後這對90後小兩口就來到紅十字會,雙雙籤訂人體器官捐獻志願書。倆人稱,剛開始雙方父母對此很不理解,但後來跟他們做思想工作,父母現在已經非常支持了。網友評論:延伸閱讀:中國器官捐獻與移植數量位居世界第二2019年11月消息,中國已初步建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工作體系,目前年捐獻與移植數量已位居亞洲第1位、世界第2位。
  • 邪教「活摘」謠言抹黑中國 中外專家科學數據正視聽
    中外專家以科學數據斥責邪教謠言在我國器官捐獻與移植改革發展過程中,一些別有用心的組織罔顧中國事業發展的顯著成就,編造謠言,散布謊言,進行各種抹黑和污衊,把治病救人的神聖事業當作政治遊戲國家衛計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郭燕紅在發言時表示,器官移植是人類醫學發展的巨大成就,挽救了無數終末期疾病患者的生命。中國遵循世界衛生組織關於器官移植的倫理學原則,堅定不移地推動中國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使用符合倫理學原則的器官,嚴格控制活體器官移植,禁止旅遊移植,保障器官捐獻者和接受者權利,實現人體器官科學、公正的分配,推動中國器官移植工作在法制的框架內規範發展。
  • 建立「統一標準統一體系」器官移植培訓體系
    日前,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在第五屆中國—國際器官捐獻發展大會上舉辦「人體器官移植醫師培訓基地研討會」,會議討論如何加強我國人體器官移植醫師培訓工作和能力建設,探討建立統一標準和規範的器官移植醫師的培訓體系。
  • 器官移植意味著什麼?是心跳的延續、是生命的新希望……
    人體器官移植技術是20世紀醫學領域取得的重大進展之一,給許多終末期臟器衰竭患者帶來了治癒的希望,挽救了成千上萬患者的生命。  「器官捐獻最偉大之處,就是讓一個生命的終結成為另一個生命的新的開始。」六盤水市衛生健康局副局長鄭國倫在培訓會上說。
  • 2020首屆中日友好醫院器官捐獻與移植論壇暨生命接力先鋒隊走進...
    為推動器官移植與捐獻事業發展,促進交流學習,由中日友好醫院、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中國紅十字會器官捐獻管理中心、北京醫學獎勵基金會主辦2020首屆中日醫院器官捐獻與移植論壇暨生命接力先鋒隊走進中日醫院主題黨日活動於11月21日召開。
  • 新聞1+1|人體器官捐獻,「大愛」下的法治
    中國公民逝世後自願無償器官捐獻已啟動十年,2010年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只有34例,2019年達到5818例,增長了170多倍。截至2020年11月14日,志願登記人數為257萬,累計實現捐獻31610例,捐獻器官92685個。人體器官捐獻工作成效顯著數字的背後,是器官捐獻事業十年來的成績,更體現了國人觀念的變化。十年,對於器官移植受者和這項事業來說是一個起點。
  • 【縱論】餘成普丨器官移植病人的後移植生活:一項身體研究
    李書雋,2001,《器官移植醫學的發展》,《北京大學學報》(醫學版)第1期。廖國平,2010-09-20,《免疫抑制劑市場增長加速》,《中國醫藥報》第A02版。劉勇、黃焱,2001,《器官移植髮展簡史和限制》,《中華醫史雜誌》第1期。馬慶久,2005,《同種異體肝移植的圍手術期處理》,《中國現代手術學雜誌》第2期。
  • 生命是一首歌,器官捐獻是人世間最偉大的接力
    此次活動旨在幫助社會大眾樹立正確的器官捐獻觀念,普及器官捐獻及器官移植的科學信息,提升其對器官捐獻和移植的認同度、接受度和參與度,從而推動我國自願、無償器官捐獻事業的發展,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助力生命在陽光下完成接力。杭州高新開發區副主任、副區長陳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院長王偉林等嘉賓出席了本次活動。
  • 器官移植是如何走到今天的?|專訪《當死亡化作生命》作者約書亞...
    科幻小說鼻祖《科學怪人》講述了弗蘭肯斯坦用各種器官拼成巨大的「怪物」,並使之獲得生命的故事。而在過去幾千年的歷史中,關於對身體移植的探索和想像一直很多。近日,我們採訪了《當死亡化作生命》作者約書亞·梅茲裡希,談及了器官移植與背後的生死觀。
  • 一頭「二師兄」價值上百萬 基因豬讓異種器官移植成為可能|尋訪黑...
    封面新聞記者 黃曉慶器官短缺一直是制約器官移植領域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每年有大量晚期器官衰竭的患者因等不到器官移植而死亡。2005年,潘登科博士自主研發,成功培育中國首例體細胞克隆豬,為異種器官移植事業奠定了基礎,15年來,潘登科帶領著他的團隊精心鑽研基因編輯與體細胞克隆技術,培育低免疫排斥醫用豬。2020年6月,國內首個醫用小型豬產學研繁育基地在四川內江國家農業科技園內落戶,預期3—5年內腎臟、胰島細胞移植進入臨床試驗。
  • 器官移植科護士身後捐雙腎,受捐者毅然加入「生命接力」
    於媛媛生前工作照12月21日下午,由中共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和中國醫學影像技術研究會聯合黨支部、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聯合主辦的「生命接力先鋒隊」走進珠江醫院開展聯學聯建主題活動。黃潔夫教授為媛媛母親贈送鮮花並送上慰問金,對媛媛的大愛行為表達內心的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