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的舉輕若重,賈伯斯的舉重若輕

2020-12-22 券商中國

作者:史芸赫

來源:經理人雜誌 ID:sino-manager

馬斯克式的成功,是十年磨一劍,是舉輕若重,是厚重到極致,再玩商業於無形。

七個兒子和三個行業巨頭的爹

馬斯克(Musk),人如其名。

這個名字的本意是,「麝香」,一種有興奮作用的奇異香料。

如果人的氣質可以用一種氣味形容的話,那麼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大概真可以是麝香型:創立(包括聯合創立)全世界最前衛的公司,貝寶(PayPal)、特斯拉(Tesla)和SpaceX;工作再忙也不忘為自己書寫波瀾壯闊的情史;給孩子取了個特別能預防老師提問的名字叫X A-XII(這是一連串兒子中的第七個)……

馬斯克主導的所有企業品牌,都有他個人深深的烙印——投血本、下狠功,從企業的基礎設施到戰略,都做行業裡的獨樹一幟者,站在未來的方向上,引領人類思維方式的進步。

這點可以從貝寶、特斯拉汽車、SpaceX三家公司可以看出。

比如做貝寶,馬斯克堅信支付信譽是電子商務的瓶頸,初創期和團隊毅然摒棄所有其他關注點,在有信譽的支付方面集中下力氣。貝寶時代,馬斯克的戰略是深耕稀缺資源

又比如特斯拉做汽車,不用晶片巨頭英偉達的板子,自己設計晶片、開發算法,讓汽車不止於節能,更在下一代興起的智能駕駛方面拔得頭籌。特斯拉崛起時代,馬斯克的戰略是深耕具有未來引領力的研發和自產能力

此外,SpaceX,號稱是個挑戰者,但卻著實是傳統技術的整合者。它在關鍵技術領域廣泛而深入地和NASA(美國宇航局)合作,自己的貢獻,著重落子於火箭和飛船的可重複利用性、安全性,和高頻測試帶來的飛行穩定性——一切新技術,以幫助高精尖技術與商業市場銜接為目標。

SpaceX時代,馬斯克的戰略是深耕與傳統產業成熟技術的合作,並且以商業化為目標,塑造老行業的新能力

賈伯斯式成功模式的謝幕

馬斯克雖是南非人,但也算起家於矽谷,他和他企業的成功,跟上一代矽谷流行的方式頗有不同。

今年早些時候退選美國總統候選人的楊安澤(Andrew Yang),2016年曾撰文,直截了當地批評矽谷不把精力用在點上——著迷於眼下酷炫的賣點、把東西賣給市場就萬事大吉、主要關注細枝末節的生活體驗改進……總之,無視真正引領社會進步的重大技術變革。

楊安澤話裡有話,廣大人民群眾也都聽清楚了。

他強烈批評的,正是上個時代史蒂夫·賈伯斯引領的矽谷風格

當年賈伯斯牛皮哄哄地說要在六個月後首發iPhone的時候,市場普遍以為蘋果已經把東西做好、萬事俱備只差物流了。

事實卻是,聽聞此訊的蘋果員工幾乎毫無準備。當時的蘋果,基本上只有一個設計概念,公司上下對其中的技術細節問題,還沒有實際的解決方案。

一場「改變世界」的盛典之所以能在半年內平地而起,是因為,當時的世界不需要系統的改變

賈伯斯的確是大師,但是賈伯斯式的成功,是太平盛世的錦上添花,是體驗設計和市場營銷主導的體驗奇觀。賈伯斯撬動世界主要靠的是,以一個舉重若輕的奇思妙想,帶給人們突破感官和心智習慣的設計作品。

碰巧地,全世界都可以充分感受和理解這個奇思妙想,所以,它以它的輕,攪起厚重的波瀾。

界面革命,在底層技術上並無新意,但卻能給市場帶來強大的感官衝擊,做到極致如蘋果者,甚至可以重組既有市場格局。這樣的生意,自然比較容易激起大家對舉重若輕的憧憬和對照虎畫貓的熱情。

在「改變世界」的旗號下,市場見證了一批低水平重複建設,如楊安澤說的,「媽媽不再幫我做的事」。

反觀馬斯克和SpaceX,沒有蘋果的風光無限。

它們反其道而行之,通過在最不酷的底層技術領域塑造競爭力,提供下一個時代的市場稀缺資源。馬斯克式的成功,是十年磨一劍,是舉輕若重,是厚重到極致,再玩商業於無形

馬斯克的風格,很像一個有基礎科學作風的商人——這恰恰是他的專業背景——賓夕法尼亞大學物理學和經濟學雙學士。他也確實把做基礎科學的精神帶到了商業領域。

話說,馬斯克跟楊安澤這兩個好基友也是惺惺相惜的一對。

去年楊安澤競選的時候,明明不被看好,馬斯克還是高調支持。不知是不是因為,馬斯克正是楊安澤奮力呼籲的、幫助我們的時代解決最有價值的社會問題的人?

不受待見的馬斯克式成功之道

如果說,馬斯克本人便是他領導的一連串公司的主心骨,那麼,他的個人品牌的成功之道,也許是值得許多企業借鑑的。

《品牌人格:從一見傾心到極致信仰》一書出版之後,我和幾個培訓平臺開始有了一些合作。寫培訓大綱的時候,經常聽到這樣的客戶需求:

史老師,現在的用戶,心非常浮躁。大家就想聽聽,一學就會、一用就能讓他們抖音粉絲過萬,這種營銷秘笈。

史老師,講品牌,都是面向營銷人員的。營銷人員是沒法影響企業戰略和技術方面的決策的。讓市場「一見傾心」,目的就達到了。……

但凡對中國市場出現優質品牌還抱著希望的講師或者顧問,聽到這樣的需求都不免會遲疑。我們不妨停下來問問,馬斯克在做企業的時候,是否曾經惦著「粉絲過萬」這樣的目標?

馬斯克的舉輕若重的成功,在太平盛世的時候,並不為人追捧。蛋糕足夠大,隨便做做日進鬥金。仗著大家頭腦一熱買買買,市場足可以為平庸買單……

但是當潮水退去時呢?我們同樣有理由照虎畫貓、有理由製造些喧囂賣掉東西就好——生存為大,苟且有理,憑什麼在艱難時事下找硬骨頭啃?

事實是,無論經濟走高或受挫,靠抓眼球的設計和喧鬧的營銷把東西賣掉就好,都是最省力的「做品牌」的所謂「捷徑」。正如,無論經濟走高或受挫,想做馬斯克這種經濟脊梁型的品牌,都是很不受待見的想法。

但當下,我們至少多了兩個理由,去衝破「做品牌主要靠營銷、靠體驗設計的表層功夫」的固有思維,去挖掘深層次的品牌管理。

理由一喧囂依然在,衝動購買依然有,但大家的錢包變緊了,持續衝動的人減少了。相應地,市場對管理更系統、基礎更紮實的品牌則會產生長久的青睞。

理由二經濟受挫不是永久的。轉角處,總有下一波盛世在福之所倚處。下一個容易賺錢的機會,是留給當下「生存為大,苟且有理」、低水平重複建設的信奉者們,還是由內到外鳳凰浴火、涅槃重生的新生代的經濟脊梁?

縱使逆市繁榮的目標如此高不可攀,為下一個盛世鋪就階梯,也應是當下品牌締造者共同的探尋。

莫求一飛沖天,但求長領風騷

時代正在翻篇。

馬斯克式的企業成功模式,不是用六個月撬動地球的那種一飛沖天。無論貝寶、特斯拉或SpaceX,深耕稀缺資源、自主研發、塑造老行業的商業化能力等等,都是比營銷、體驗設計更系統的長效組合拳

正是長效組合拳,讓馬斯克的企業,可以長期帶給市場新的驚喜和新的希望,無論經濟走高還是受挫

如果說賈伯斯代表著設計大師、營銷大師主導下的品牌成功,那麼馬斯克主導的一連串成功,則宣誓著新的品牌管理哲學和方法論——做品牌,等於由內而外為企業塑造一種特別的人格力量

這種人格力量,是品牌夯實的內生力,無論在支付、汽車、航天,或是其他領域,一旦品牌的人格足夠成熟,都能夠展現獨樹一幟的特色,讓新的產品長領風騷。

這種企業人格或者品牌人格的力量,自然不是靠馬斯克一個人說說就好了。如何幫助所有企業都建立「塑造品牌人格」的意識,於方方面面鍛造企業的成功人格?

我們雖然得承認經典案例有其不可複製性,但其中可複製的部分,簡言之,可以用「個性元素管理」的方法來實現。

何謂個性元素管理?

如果我們解剖一個企業內部外部的所有運營行為,會發現,大致可以分為兩類;或者說,有時候在同一個行為裡,會有兩個組成部分。

第一類,是任何同行業的企業都會同樣去做的事,或者企業想活下去必須要做的事。比方說,你要有辦公環境、要購買原料和設備、還要招聘等等。這些工作,我們可以稱為運營的基本元素。

第二類,是在「跟別人一樣活下去」的需求之上,企業可以依據自己的個性想法而做得有所不同的地方。這些地方,是實現企業價值觀之處,也是企業人格發揮作用之處。

比如,同樣租辦公室、搞裝修,花同樣的錢,公司可以選擇把員工的環境弄得跟血汗工廠一樣,但老闆的辦公室獨門獨院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也可以選擇相對平等地把每個人都安置在有一定私密性的空間。辦公室家具可以是橫平豎直黑白灰,也可以是田園綠檸檬黃各種幾何圖形齊上陣。比如,同樣做招聘,選擇什麼樣的目標人群開招聘會、在面試時側重關注人才的哪些性格和素養,也有很大的自由度。這些工作,我們定義為個性元素。

基本元素與個性元素常常共生於同一個職能裡。但它們的邊界仍是清晰的。前者負責「活著」,後者負責「做我」。

比如上面例子,設計一個辦公環境,是企業職能中的基本元素。怎麼設計,會有許多個性元素參與。招聘,是基本元素。怎麼招聘,是個性元素在起作用。

過去的品牌管理,管的是讓企業在市場上看起來與眾不同——那是品牌冰山露出水面的一角。而真正意義上的品牌管理,管的是冰山所有角落的所有個性元素——所有讓這個企業成為這個企業、而非同行業其他品牌的元素。

至於品牌名稱、標識設計、口號、廣告、公關、營銷……所有在外面給品牌貼金拍馬的內容,不管花多少功夫費多少勁,只約等於最後那輕輕巧巧臨門一腳。

以足球賽做比方,真正意義的品牌個性元素管理與品牌營銷的費力比值,可能是89分半與半分鐘的關係。

以個性元素管理,鍛造馬斯克式的企業人格力量

企業的品牌管理,主要不是一場跟市場一起狂歡的嘉年華;它總要有自己的主心骨。當大部分品牌找到自己的主心骨,經濟才可能挺起脊梁。

如果想分步走實現系統的個性元素管理,可以參考下面這個模式:

第一,找到自身資源和行業趨勢的契合點,由此構想企業未來10到20年的發展願景。

第二,依據企業願景,勾畫企業的價值觀和性格,把企業長期堅持的人格特質人為地界定出來。

第三,理清支持企業人格實現和發展的關鍵場景,明確企業的管控、放權和投資發展之處。

第四,對企業對自我人格的管控和投資發展的個性元素(自上而下的企業人格培養),及放權員工的個性元素(自下而上的企業人格培養),進行分門別類的定期評估和調整。

新的經濟環境下,企業都在以新的玩法重出江湖。是玩轉新江湖,還是被新江湖玩慘,塑造自身的人格,將會是其中的關鍵一環。

企業如人。成功的企業,在根基上,有著健全的人格。也許是應了那句話,事在人為。別看今天馬斯克春風得意,他其實也只是打不垮壓不倒的小強一枚。他將他的人格,注入如他的孩子一般的、他的企業,並在驚濤駭浪間,讓這樣的人格,挑起新經濟的脊梁。

福之所倚處,期待新經濟的脊梁,由此探尋到自我人格的力量。

本文部分節選、摘要自《品牌人格:從一見傾心到極致信仰》,中文版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各大網店有售;英文版由世界領軍出版社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全球同步發行。

作者史芸赫,知名品牌管理諮詢顧問和培訓專家,惠普拆分後「慧與」中國及青島啤酒「逸品純生」命名人,宏盟集團思睿高品牌諮詢公司中國區創始人之一。

作者為美國天普(Temple)大學Lew Klein傳播學院院史上最年輕的博士之一,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碩士,北京大學學士。

相關焦點

  • 李樂平:辯證把握舉重若輕和舉輕若重
    在檢察工作實踐中,也同樣需要我們辯證把握舉重若輕和舉輕若重。 從領導班子建設角度來看,班子的戰鬥力既取決於班長的領導力,也取決於班子成員的執行力,只有班子成員形成合力,才能發揮領導班子的戰鬥力、號召力、影響力。故此,班長就應當側重把握全局,做到舉重若輕,而其他班子成員則在班長的領導下,條分縷析、舉輕若重完成共同的目標。
  • 舉重若輕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出自:清·趙翼《甌北詩話·蘇東坡詩》二:「坡詩不尚雄傑一派,其絕人處,在乎議論英爽,筆鋒精銳,舉重若輕,讀之似不甚用力,而力已透十分。」近義詞有:精明強幹、輕而易舉、遊刃有餘,反義詞有:心餘力絀、力不勝任、力不從心,舉重若輕是褒義成語,可作謂語、賓語、狀語;含褒義。
  • 有些人生性舉重若輕而有些人生來舉輕若重
    大概是有些人生性舉重若輕,而有些人生來舉輕若重。我們單位有兩個領導,行事風格恰好分別代表這兩類。舉輕若重者固然做事認真仔細,但也容易帶給周圍人焦慮感。在這個熙熙攘攘的時代,活得輕鬆絕對是一種本事。【來源:青瞳視角】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
  • 「狂人」馬斯克 賈伯斯之後矽谷新偶像
    「狂人」馬斯克 賈伯斯之後矽谷新偶像     電動汽車製造商特斯拉日前宣布,到2017年才能投產的純電動車特斯拉Model  3,接受預訂才3天,訂單就已達27.6萬輛,總價已超過百億美元。消息一出,震動整個汽車業。
  • 比爾蓋茨否認馬斯克是新賈伯斯 兩人有一個著名的複雜關係
    蓋茨說,馬斯克和賈伯斯的運作方式有一些關鍵差異。  「 埃隆·馬斯克更像是動手工程師。史蒂夫是設計,挑選人員和市場營銷方面的天才。」蓋茨說。確實,馬斯克經常談論他苛刻的時間表  和動手方法。例如, 馬斯克在2017年11月的特斯拉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他將在特斯拉電池生產工廠度過所有時間,甚至睡在地板上並且不洗淋浴以趕上2018年特斯拉3的產量。
  • 馬斯克:別拿我和賈伯斯相提並論,我不喜歡蘋果
    馬斯克表示:「蘋果往電動車業務方向進行投入探索是一件好事,但與手機和智能手錶相比,車可複雜多了。」而且他還透露,在2017年,特斯拉曾經經歷了Model 3的產能地獄,一度讓特斯拉麵臨資金斷流的處境,而當時馬斯克曾考慮將特斯拉賣給蘋果,而當時特斯拉的市值還不及現在的十分之一,但結果是,蘋果執行長蒂姆-庫克拒絕和馬斯克見面,甚至連會談的星期都沒有,庫克的冷漠間接成就了馬斯克的商業帝國。
  • 周恩來自評對待工作常常是「舉輕若重」
    小平同志是『舉重若輕』,伯承同志則是『舉輕若重』。你看是不是這樣?」薄一波連連點頭:「完全同意總理的評價,這八個字概括得很準確。他們在工作上所以配合得那樣得心應手,恐怕這是一個重要因素。」周恩來仍然是一副凝重的思考神色:「那麼,這兩種工作方法你比較喜歡哪一種?」
  • 馬斯克和賈伯斯誰更偉大?網友說中國有華為任正非,他們仨能比嗎
    商悟社6月3日大家總是喜歡將傳奇人物做對比,本期我們就聊聊馬斯克、賈伯斯、任正非他們三人。首先說一下最近在全球紅得發紫的企業家馬斯克,他在最近成功實現了人類歷史上首次商業載人航天飛行發射成功,一個成立近18年的私人商業公司做到了一個國家都做不到的事情,令全球震驚。馬斯克不僅完成了私人公司發射火箭的壯舉,他還造出了全世界最好的電動汽車特斯拉。他還打造出世界上最大的網絡支付平臺PayPal(貝寶2000年)。
  • 如何成為像賈伯斯、馬斯克那樣成功的人?看看馬斯克前妻怎樣說
    作為埃隆馬斯克的前妻,對馬斯克應該有著深入的了解,她會怎樣回答「如何才能成為馬斯克」這樣的問題呢?後來,馬斯克被史丹福大學錄取,但馬斯克看到馬克安德森新成立的網景公司,市場價值高達29億美元,他清醒的意識到,網際網路正在改變世界,從事真正有價值的事情更重要。馬斯克任性的在史丹福大學呆了兩天就退學了,成立了自己的網際網路公司,就是後來Zip2,後來這家公司3億零700萬賣給了康柏公司。
  • 美國不只有馬斯克、賈伯斯,還有這個韓裔
    雖然前面已經有賈伯斯、馬斯克,但他相信歷史會給Jay 和他的AEVUM一席之地。
  • 鋼鐵俠原型|賈伯斯和馬斯克的偶像:追求極致、追求完美的前浪
    看到這裡,大家是不是聯想起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馬斯克在成長的過程中一直視休斯為自己的偶像,接過休斯的接力棒探索太空。這些我們在後來的賈伯斯身上看到這種對完美和極致追求的傳承,正是這種傳承讓美國在不同時代都有著同樣富於探索精神的企業家。像霍華德 休斯、賈伯斯和馬斯克這樣的人才稱得上真正意義的彪悍人生,同時也引起我們的深思:像霍華德.休斯、賈伯斯和馬斯克這樣的瘋狂天才他們生長的適宜土壤到底是什麼?歡迎大家提出自己的看法。
  • 是誰在打造馬斯克高科技神話?
    馬斯克越來越高科技了,前幾天剛剛搞出豬腦連機這樣的新聞。今天又貼了一個物理作業,引來萬人敬仰,名人加持下普通作業也成了高科技!很多人將馬斯克與賈伯斯相提並論,這當然得益於美國的個人英雄主義盛行。不過,賈伯斯發明蘋果後,世人才稱其偉大。馬斯克是先有在聚光燈前的偉大,再有火箭和特斯拉!
  • 百齡戰爭:馬斯克與比爾蓋茨互相嘲諷
    在國際上一直有一個古老故事的流傳,那就是馬斯克(特斯拉創始人)很可能會成為下一個賈伯斯(蘋果創始人),他們是人類史上的巔峰。 而在國際上,還有一個更古老的傳說,那就是微軟創始人,系統編程之父,比爾蓋茨(微軟創始人)。他屬於和賈伯斯同一時期的人物,皆出生於1955年,自然也是馬斯克的前輩。
  • 人民日報好言相勸:中國需要自己的馬斯克
    有人說他是「矽谷鋼鐵俠」,甚至蘋果企業的聯合創始人史蒂夫·沃茲尼亞克都說馬斯克完全能夠比賈伯斯更加優秀。2007 年,賈伯斯用 iPhone 打開了智慧型手機的大門,並且構建了一個獨屬於蘋果的 iOS 生態圈,其創新意義已無需贅述。
  • 嘀嗒出行輕裝上陣背後的「舉輕若重」
    輕裝上陣背後的「舉輕若重」嘀嗒出行能做到「舉輕若重」,並實現盈利,一是緣於對出行事業的敬畏之心;二是緣於對產品的不斷打磨,對用戶體驗的極致追求;三是緣於對平臺車主、乘客、計程車司機的高度重視。同時,嘀嗒出行的輕資產模式更加靈活,還增強了其本身的抗風險能力,能夠做到輕裝上陣。
  • 馬斯克在星鏈之後又一大項目:超級高鐵,時速或超過1000公裡
    人們都說馬斯克是在繼賈伯斯之後,又一個改變世界的人,但是作為賈伯斯畢生的對手——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卻不這樣看,他說,賈伯斯是一個集設計,營銷和招聘為一身的天才,而馬斯克不過是一個實用性工程師
  • 比爾·蓋茨稱埃隆馬斯克和史蒂夫·賈伯斯是不同類型的人,無法比較
    這位彭博社(Bloomberg)的主持人隨後將埃隆馬斯克(Elon Musk)與已故的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進行了比較。賈伯斯是一位有遠見的人,通過iPod和iPhone等創新設備,在消費科技領域實現了眾多突破。沙茨克很熟悉賈伯斯和馬斯克,他問蓋茨,把這兩個人作比較是否合適。
  • 解讀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顛覆式創新的源頭
    很少有人像馬斯克一樣橫跨多個領域,而且每個領域都做出了顛覆式的產品,在TED的採訪中,馬斯克聲稱自己慣用的思維模式是 「First principle thinking」,翻譯成中文就是「第一性原理」思維。
  • 馬雲和馬斯克的尷尬對話
    今天看了馬雲和馬斯克在2019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的對話,場面極度尷尬。用馬化騰老師的話說,就是一個不懂技術的文科生和太懂技術的理科生之間的談話,根本沒談到一塊去。馬斯克問:「包括你這一個嗎?」馬雲答:「是的。」馬雲接著說:「0.001%的預測是對的,是因為意外情況而非聰明。」(好像算錯了)馬斯克答道:「但80%的統計數據也是錯的。」馬雲說:「是的。」
  • 「小題大做」 「無中生有」 「舉輕若重」
    三是「舉輕若重」。因為有了這些中小企業、小微企業的存在和努力,浙江省輕工業發展非常快,第三產業佔比很高,成為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   談到當前小微企業發展情況時,丁耀民說,「目前從全國範圍來看,小微企業發展都面臨著困難,浙江也不例外。生產成本上漲,原材料漲價,融資成本上漲過快,都加重了小微企業的發展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