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自己》販賣焦慮?編劇:看清生活的真相,依然熱愛它

2020-12-17 騰訊網

6.6分,這是《親愛的自己》播出大半後的豆瓣評分,對於有劉詩詩、朱一龍這樣的頂級流量明星加持,以及導演丁黑和編劇蘇曉苑繼《那年花開月正圓》後再次合作這樣的班底來說,該劇的表現只能說非常一般,並且自播出以來爭議不斷。一種聲音認為該劇貼近現實,將大城市青年打拼的艱辛描繪得真實而貼切,像極了生活中的我們;另一種聲音則認為,編劇似乎缺少真實職場體驗,販賣焦慮,情緒過於消極。

「這部劇不爽,也不夠甜,作為編劇我很抱歉。」今日,在接受紅星新聞記者獨家專訪時,編劇蘇曉苑表示,其實生活遠比電視劇呈現的還要殘酷,很多年過30的人都面臨著壓力甚至危機,「我相信優秀的30+,不會被生活壓垮,在看清了生活的真相後,依然還會去熱愛它!」

「你寫的什麼呀?怎麼能這麼喪?」

《親愛的自己》一開篇就反常規。男主陳一鳴本是公司意氣風發的金牌策劃總監,為了保護下屬不被公司開除,被套路裸辭後,卻在重新找工作的路上受盡冷眼,剛剛30歲的黃金年齡,竟被嘲諷「年齡偏大」。

陳一鳴失業這條線,劇中持續了2個月,通過10多集來表現。這個情節也遭到不少觀眾質疑:為什麼這麼喪?蘇曉苑也在微博上表示:「看著一鳴一天天憔悴,我也是一天比一天焦慮,甚至感覺窒息。如果寫這劇的是另外一個編劇,我也一定會衝著她大吼:你寫的什麼呀?怎麼能這麼喪?」蘇曉苑坦言,其實當初在創作的時候自己也在猶豫,要不要走不斷滿血闖關、升級打怪的路子?但最後還是選擇了貼近生活,貼近現實。

《親愛的自己》劇照

在她看來,生活遠比電視劇更殘酷,創作這部劇的初衷也不是要讓觀眾忘了生活的苦。「這部劇不爽,也不夠甜,對於想在屏幕前放鬆一下,打發下時間的觀眾來說,這個劇可能不是他們喜歡的,作為編劇我很抱歉。」

劇本靈感來自「人生贏家」的困惑

蘇曉苑告訴記者,這部劇之前曾暫定名《三分之一危機》,寫這個劇本的緣起,是她2016年在北京和好友的一次聊天。這位好友是北大碩士、在北京有幾套房、任職於上市公司中層崗位的女性。在很多人眼裡,這已經是妥妥的人生贏家了,但她的內心中仍然充斥著對未來的不安,對現狀的不滿,對職場的困惑,對情感的茫然。

蘇曉苑說,作為多年的朋友,她非常理解甚至感知到朋友的這種感受絕非矯情。「30多歲,人生已過三分之一,職場也差不多走過三分之一,事業走向大體定型,目標終點也隱約可見,上有老下有小中間有同事。稍不留神就會出問題,危機隨之而來。」

《親愛的自己》劇照

和朋友這次交流後,蘇曉苑有了創作衝動,並搜集素材開始寫作。導演丁黑在看過成稿後表示,希望這部劇的底色是溫暖而明亮的現實主義題材,因為對這些30多歲的年輕人而言,每一次危機都是走向更好的自己的歷練,最後集思廣益,就有了現在《親愛的自己》的劇名。

對於《親愛的自己》這個片名,蘇曉苑解釋,希望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接納不完美的自己,接受不完美的他人,做好不完美的工作,擁抱不完美的生活,然後成為更好的自己。正如該劇製片人徐捷所說,希望能夠通過這部劇傳遞出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鼓勵和引導觀眾忠於自己,善待他人。

紅星新聞記者 邱峻峰 編輯 喬雪陽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相關焦點

  • 勇氣,是看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勇氣,是看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1:看著別人都是手牽著手秀恩愛,而我卻總還是一個人孤單單的,不是不希望可以早點找到對象,但是總是遇不到那個對的人。2:在這個濫情的年代,一聲「親愛的」充其量也就是個你好,一句「下次請你吃飯」頂多算個謝謝,何必太認真;我們都是成年人,看不順眼沒必要鬥嘴,老死不相往來就好了。
  • 《我們與惡的距離》告訴我們,看清生活的真相後要依然熱愛生活
    就像為受害方辯護的律師全力以赴為自己的當事人辯護一樣。好丈夫好爸爸、在生活中是一個善良者的王赦基於職業道德和內心的追求,竭盡所能為李曉明辯護,為他爭取不判死刑,同時還為另一個性侵併殺害女童的人陳森爭取不判死刑。這樣的行為不僅大眾不理解,就連他的妻子也不理解。
  • 李雪琴:世界上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看清生活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李雪琴的父母很早就離婚了,她和母親生活在一起,過的並不幸福。也許是生活的底層是悲情的,她有著天賦般的喜劇性格,她經常自嘲自己不夠美。她調侃自己找對象一直困難,應該是自己長得不好看。李雪琴在節目裡調侃自己說:「你們別看我現在好像挺卑微的,在男女關係中也有過高光時刻。」
  • 《人生海海》20句經典,讓你看清了生活本質後,依然熱愛它
    書裡所展示的都是生活最真實的樣子,人性複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秘密和利益守護,或許你會在書裡找到自己的影子,然後原諒它,在認清生活的本質後,依然熱愛它,書中的這20句經典,帶你領悟人生真諦。1、 做人就是在合適的時候做合適的事。
  • 《人生海海》6句扎心的話,讓你看清生活的本質後,依然熱愛它
    父親去世3年後,麥家開始著手寫下《人生海海》這部帶著自己童年傷疤的小說,用文字的方式和父親和解。一個男人或許就是在沒有父親的那一瞬間開始長大,他再也不是個孩子了。今年的3月,失業在家,內心滿是焦慮和不安,剛買了房子,付完首付捉襟見肘,整天焦慮房貸要怎麼辦?
  • 真正的英雄主義就是認識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它!
    圖片來源於網絡很多人,平凡如你我,經歷再多的苦難,依然充滿信心去面對生活;依然不停努力,不停奔跑,希望未來更美好。表哥的這一次大病,也給我敲響了一次警鐘。人到中年後,一定要懂得保養好自己的身體。首先不要吃得太好,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食,平時注意保養,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要讓自己得了三高,得各種富貴病。
  • 《人生海海》:人活著真相不重要,重要的是看清真相後仍熱愛生活
    通過故事的講述,作者向我們揭露了人性的善與惡,世間的悲與歡,以及面對事實真相所表現出來的無奈與彷徨。相信讀了此書,你的心靈會為之震撼,你的心底會發出呼喊,你會重新對人生進行解讀,從而讓自己找到前進的路。
  • 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只有在關掉特效之後,我們才知道平凡的生活有多麼震撼。人的一生都在努力接受這三件事:一、接受父母的平凡。二、接受自己的平凡。三、接受子女的平凡。在經歷並看清生活的本質之後,依然熱愛生活,我認為這就是普通人的終極。本片把關注點放在了普通市民的社會生活上,普通人在故事的表達上具有豐富多樣的特點,採用了紀實的手法來關注普羅大眾的不同生活,揭示了人的生活本質。
  • 編劇六六販賣焦慮?《安家》中宮蓓蓓的一段話,看哭多少女性觀眾
    文:青檸圖:網絡在如今的國產劇編劇圈裡,六六無疑是具有話語權的一位。她筆下的作品,人物性格鮮明,戲劇衝突強烈,臺詞犀利幽默,無論是拍成電視劇,還是探討其中的某個情節,都能引起讀者強烈共鳴。豆瓣上就有人發帖,稱六六在販賣焦慮,希望她收起偏激與戾氣,不與前塵往事所累,多感受一下這個世界的美好。其實關於這個問題,青檸之前也有過疑惑。總覺得六六幾部作品的切入點,都太過陰暗,所呈現出來的東西,太極端化,看完後讓人喘不過氣來。
  • 到底是誰在販賣焦慮?
    我認為主要是別有用心的人利用了心理的弱點通過販賣焦慮,讓大家在恐慌中喪失了基本的判斷力,從而達到他們的目的在這裡我特別想說一句現在的人最可悲的是沒有辨別是非的能力換句話說焦慮產生於無知總有一些商家利用我們知識的缺口誇張的宣傳產品的價值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那我們要如何控制焦慮呢?
  • 為什麼這麼多營銷號販賣焦慮,販賣雞湯?(每日觀察0201)
    為什麼這麼多營銷號販賣焦慮,販賣雞湯文/樊榮強為什麼這麼多營銷號販賣焦慮,販賣雞湯?我是不喜歡寫雞湯文的人,因為我覺得它雖然有益,但是更重要的是如何解決問題,而如何解決問題,需要乾貨。我有一個學生,他就是靠日更雞湯文成了網紅的。他是年輕人,寫雞湯文給別人渴的同時,自己也喝,這叫既為別人也為自己,兩相宜,正好。為什麼網上這麼多營銷號販賣焦慮,販賣雞湯?
  • 《人生海海》:有一種英雄主義,是認清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選擇《人生海海》不是計劃中的,因為我以為自己讀過這本書,重新拿起來讀出了陌生感,所以就接著讀下去了。讀到中間我才發現,這是以前我沒讀完棄讀的一本書,以前讀麥家就是希望讀到像《風聲》那樣的跌宕起伏,像《暗算》那樣的風雲突變,讀《人生海海》,沒有讀到期望中的情節就放棄了。這三天重讀,讀到停不下來,小說中的愛情、親情、友情、去國懷鄉情……每一種情感都是那麼真摯。
  • 人生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認清了生活的真相,依然熱愛生活
    報紙上說:人生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認清了生活的真相,依然熱愛生活。——《人生海海》2020年冬季的第一場雪,沒有留下任何足跡,細碎的雪花只是留戀著在天上打旋兒,落到地上就很快融化了,還不及前兩天下的那場雨給人的印象深刻。
  • 《人生海海》:看透人性,卻依然熱愛生活
    「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氣,活著才需要勇氣」,「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了生活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看到這些沉甸甸的文字,仿佛是被人喊出了心底壓抑許久的痛,然後緩緩地籲出一口氣。人生海海,生生而川。整本書圍繞著上校的秘密展開。上校救死扶傷,與人為善,深受村民愛戴。
  • 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人人都嚮往完美的生活,卻總是遭受著生活的毒打。生活中有哪些我們不想承認的殘酷真相呢?01小A最近很苦惱,因為工作總是感覺累,父親生病住院,女朋友也跟他提出分手。他在痛苦什麼?如果有能力,自己一定會趕回家照顧父親。也許也可以託關係給他找最好的醫生診治,也許……如果有能力,女朋友就不可能對自己失望,輕而易舉放下多年的感情。
  • 販賣焦慮,還是本就焦慮?
    現在大家看到的很多文章都在販賣焦慮,可如果不販賣焦慮,文章有人看嗎?一篇文章如果有萬人閱讀,或許能得到30元的收益。一個520,發個紅包給女朋友得寫多少文章?沒有女朋友的,隨著年歲日長,他或許不是在販賣焦慮,而是他本身就很焦慮。
  • 世界上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生活中,不可能一直讓你開心幸福,總會有一些困難讓你傷心難過,也會讓你泣不成聲。我們每個人都不一樣,有的人喜歡自己旅遊,有的人需要被人照顧,有的人很倔,他們會一聲不吭地熬過所有的困難,明明心裡很苦很累,卻沒向任何人尋求幫助。
  • 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是看清生活本質後,依然熱愛生活!
    道理之所以是道理,是因為講得太多,做得太少,事實上無論是為人民服務還是以人為本,都是我們建立民主生活的必然,民主就是我們要有主人翁精神,強大自己,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注入一絲屬於我們自己的力量。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是看清生活本質後,依然熱愛生活!如果房屋是人的身體,信仰就是房中熟悉的空氣。屋中擺滿的物品明明就是一個人的愛好。有人卻當成了富有的證據。向前看,向錢看,再向錢看。不過也有的人心中有一盞燈,他明白遠處是燈的塔,他無論如何都會向它靠攏,前進。象錢學森姓錢不愛錢,因為他心中有一盞燈啊!
  • 販賣焦慮只為賣網課 認清自己才能不被雞湯文消費
    最近,越來越多以販賣焦慮為手段的文章,充斥著網際網路空間。他們通過「升職」「加薪」「賺錢」「瘦身」等吸引眼球的字眼,讓閱讀者產生焦慮情緒,目的卻是售賣相關的課程。於是,販賣焦慮,成了門生意。用體重收入製造焦慮「當自己的努力看似徒勞無獲時,你是否也在思考:為什麼我這麼認真地工作,混得卻不如其他人。」這是典型的販賣焦慮文章的開頭,出自某高級管理培訓機構,針對的是希望升職的職場人士。「2020年的餘額只剩一半了,心裡是不是多了一絲莫名的緊迫感?
  • 《三十而已》再定義女性勵志劇,不販賣焦慮,三十的女人也很強大
    關注社會中的大齡未婚女青年,講講婚姻中的女性地位都成了近年來編劇頗喜用的素材。而我最近被這部《三十而已》給吸引住了。劇中的三個女性角色個性鮮明,角色設置也接地氣,從不同方面講述了生活在上海這個魔都裡三種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