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放學後,你的第一句話很重要

2020-12-14 騰訊網

全文長 1600 字,閱讀大約需要 2 分鐘

每天放學後,父母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孩子今天在學校過得如何,這種急切心情是人之常情。

但是怎麼提問,卻是一個難題。

01

不該問的話

1

學校/幼兒園有人欺負你嗎?

父母對孩子在校社交生活特別關心,尤其是新生入學的時候,生怕孩子在學校受欺負、受到欺凌,於是就會問出類似這樣的話。

其實,這種問題是一種非常消極的暗示,潛臺詞就是:「你是不是被欺負了?」

很容易給孩子一種在學校或幼兒園「可能會有人欺負我」的錯覺。

孩子在這個問題中,冥思苦想一天中的社交衝突,宛如「被欺負者」,讓他對正常的同學交往的產生負面的看法

小孩子之間有衝突是很正常的現象,我們應該相信孩子有能力處理好這些事件

如果真的存在欺凌,這樣一句話也很難問出什麼,反而讓孩子看到了你對他的焦慮和擔心。

2

老師有沒有批評你?

有的孩子比較調皮,家長就會擔心他在學校裡闖禍,忍不住用類似的問題去打聽孩子在學校的表現。

這句話同樣也是給孩子負面的心理暗示,讓他覺得自己在父母眼中是個愛搗蛋的孩子,不然為什么爸爸媽媽總是擔心自己會被老師批評呢?

以上這兩種問題,都在某種程度上讓孩子回想起在學校不愉快經歷,讓孩子對學校生活留下很多不好的印象。

3

作業做了嗎?

去年,中國社科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等機構發布《青少年藍皮書》,根據各個城市學生的調研,藍皮書整理出孩子最不喜歡家長說的話,其中排名第一的就是:

去學習/快寫作業!

特別是放學後回家,爸爸媽媽第一句話就是催促學習,孩子自然會不開心,覺得大人只關心他的學習和作業

就像妻子辛辛苦苦工作了一天,回到家,丈夫不是說:「今天也辛苦了!」而是冷冰冰地催她:「飯做了嗎?」

時間久了,妻子也會覺得難受和心寒:「丈夫並不關心我,只關心他自己。」

不管大人還是孩子,回到家,都渴望家人的關愛,所以孩子回家後第一句話,要避免冰冷地催促學習

02

應該問的話

所以,應該問什麼樣的問題呢?

1

今天學校有什麼開心的事嗎?

有的家長喜歡問:「今天在學校裡開心嗎?」 有的孩子說一句「開心」,親子之間的對話就戛然而止。

提問孩子要改變一下提問策略,避免一些封閉式問題,用「今天發生了什麼開心的事?」這樣開放式問題引導孩子主動和你傾訴

如果孩子說不上來,你也可以先分享你的所見所聞,開心不開心也告訴孩子,引導孩子表達他的一天,方便你了解他的學校生活。

通過這個問題,你也可以了解到孩子的心中,什麼是好的,什麼是不好的,幫他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2

班上最要好的朋友叫什麼?你為什麼喜歡和他在一起玩?

問孩子問題,也要避免一些太大、太寬泛的問題

比如「你今天學了什麼」、「今天感覺怎麼樣」,有的孩子半天答不上來,家長還覺得孩子是不是光在學校裡玩去了。

和孩子聊天,有時候要儘量具體化、細節化,儘量讓孩子能答得上來。

你可以問:

「今天和小朋友們玩了什麼遊戲?」「班上最要好的朋友叫什麼?」「你為什麼喜歡和他在一起玩?」「你最喜歡學校哪個老師的課?」......

問題越具體,親子之間能聊得上的就更多,了解就越深。

3

今天有什麼需要媽媽幫忙的事嗎?

有的父母會問:孩子學校不開心的事情怎麼問呢?

不妨試試用這句話吧,它能很好表達你對孩子的關心。

父母要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傳遞給孩子一種觀念,那就是:

爸爸和媽媽都是最親近、最值得信賴的人,開心不開心的事情都可以跟爸爸媽媽說,內心的痛苦可以不必獨自忍受

當然,當孩子坦白的時候,儘量保持平靜,即使是他闖了禍,不要過於激動地批評指責。

如果反應過激,很有可能導致孩子下次就不願意對你袒露心聲了。

親子之間,信任是很重要的,建立親密的心理連接,孩子自然而然就不會對你隱瞞心裡的小秘密,你就不用擔心孩子受到委屈不敢說。

總之,孩子放學回家,問什麼樣的問題沒有標準的答案,儘量要讓問題正面、具體

與此同時,傾聽也很重要

有的孩子即使不問,也會跟家長嘰嘰喳喳說個不停,大人們要珍惜孩子毫無保留對你傾訴的時刻,不要急著去打斷孩子,積極回應孩子

童年這種良好的溝通模式,給未來的親子溝通打下良好的基礎。

問對了,又認真聽了,你和孩子之間會越來越親密。

孩子放學回來後,你問的第一句話是什麼呢?歡迎留言分享~

相關焦點

  • 孩子放學回家,第一句話一定要這麼問!很重要!
    孩子放學回來後,你問的第一句話是什麼 ?想必很多父母首先會詢問孩子的吃穿等生活情況,其次是詢問孩子學習情況,還有少數家長甚至會像偵探一樣,詢問老師是否打人、是否兇人。想起昨天跟同事聊天,她提到對女兒的教育方式比較獨特,說她從來沒有輔導過女兒做功課什麼的,就是每天回來跟女兒聊十分鐘,只聊四個問題,就完成了她的家庭教育。四!個!問!
  • 孩子放學回家後,你說的第一句話,影響很大!
    每天等孩子放學後,又回到了 「雞飛狗跳」的作業輔導現場。而小神獸們每天放學回家後,還會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他在學校過得如何?特別是剛剛上幼兒園和小學的孩子。父母更是放心不下。一見到孩子,就開始連環追問。我發現,孩子放學後,父母跟孩子說點什麼,聊什麼樣的主題。真的會影響到孩子對學校的感覺,還有他對同伴們的感受。2那跟孩子怎麼聊呢?
  • 爸媽灰塵僕僕接兒子放學,孩子一句話令媽媽淚崩!網友齊喊值了
    事件發生在浙江寧波,小男孩的父母剛從工地上幹完活兒,由於來不及更換衣物,兩人便灰塵僕僕的去校門口接兒子放學。本來二人還在擔心,自己如此狼狽的著裝可能會讓兒子倍感沒面子,沒想到兒子在見到爸媽後了解其顧慮時直接來了一句:「這有什麼好笑的,我的爸爸媽媽又不偷又不搶,有什麼好嫌棄的。」
  • 為什麼孩子容易被拐走?接兒子放學路上的一句話,讓我想明白了
    寒假將至,學校也在提醒家長們要注意孩子的假期安全,而反拐騙無疑是其中重要的一項。但從前幾天我兒子學校所舉行的防拐演習中來看,情況似乎並不樂觀,扮演人販子的拿出糖才誘惑了一會兒,我家孩子就屁顛兒屁顛兒的跟著人走了。
  • 放學後,這三句話父母一定要問!尤其是第一句!| 家長慧
    民小編說當孩子上學一天回到家,你的第一句話是什麼呢?
  • 放學後第一件事竟然不是寫作業?做好這幾件事,比寫先作業更重要
    從上小學開始,孩子每天放學後的主要任務是做作業,但每天輔導孩子做作業也成為了家長的任務。很多父母覺得輔導孩子比自己做還難,爸爸媽媽輪番上陣,就盯著孩子做功課,有些孩子比較磨蹭,1個小時的作業能做到2個小時還做不完,孩子沒有課外活動時間,家長也沒有休息時間。
  • 東野圭吾《放學後》:不要忽視對於孩子的關懷和尊重
    在高中這一個特殊的時期,你稍微一句話或者一個眼神、動作就有可能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而東野圭吾《放學後》這本書講述的正是在高中時期的一個孩子因為老師的不尊重而走上了一條不歸路……書中主人公前島是一個看起來老實本分的人,在學校組織集訓之後他一而再,再而三地收到神秘人的暗算,每一次都差點喪命。他開始調查誰是背後的操縱者,在他調查過程中他的同事村橋、竹井都被人暗殺,這讓他和警察不得不懷疑有人是要謀害他。
  • 小學生放學回家後,第一件事竟然不是寫作業,該做什麼老師告訴你
    對於大部分小學生來說,放學回家的第一件事,被家長反覆叮囑的就是寫作業了。不過由於不少中小學都解決了下午「三點半」放學的問題,有的孩子去託班寫作業,有的孩子在學校就寫完了作業,有的學校在低年級階段,乾脆就不布置書面作業了。沒有了作業的負擔,小學生放學回家後,第一件事自然不是寫作業了。
  • 分娩結束看到孩子後,你說的第一句話是啥?這幾句總有一句你說過
    當自己生完孩子,看到寶寶第一眼後,你都是說了些什麼呢?想必不同寶媽不同感受,說出的話也是「因人而異」的。案例:朋友淼淼在生產後,和我分享了她的分娩經歷:淼淼家的寶寶出生後,由於長時間的體力消耗,淼淼是一句話都不想說,連睜眼的力氣都沒有。只能聽見寶寶的哭聲很響亮。這時,護士抱著寶寶走過來,問道:「男孩還是女孩」?
  • 育兒好文|每天放學後問孩子這5個問題,孩子想不優秀都難!
    父母想知道孩子一天在學校發生了哪些事情? 於是在孩子放學後,父母又開始嘮叨了「今天在學校都做了些什麼」、「今天布置了什麼作業」、「今天老師教了些什麼……」 可孩子的回答往往只有簡單的幾個字或者答非所問,再問下去就不願意說了。
  • 朵媽陪娃|放學後別催娃寫作業,先花20分鐘做這件事,受益終身!
    今天同學有沒有欺負你 ?上面這些話是不是很耳熟?回想一下,孩子放學到家後,你是不是也經常和孩子說出類似的話。無論是安排孩子去做作業,還是詢問孩子在學校的情況,家長下意識的這些話語,其實會對孩子造成意想不到的影響。尤其是孩子到家後,聽到家長說的第一句話,更是可能會影響他一輩子。不要覺得我在危言聳聽,語言潛移默化的影響力真的無法估量。
  • 如何一句話「得罪」全班同學?看到第3句,扛把子:放學別走!
    學生在學校的生活其實跟大人在社會中一樣,都需要與人直接的溝通,情商高的人在班級中的號召力比低的學生大很多,他們往往是同學中的主力骨,而那些沒有情商的,很有可能一句話就把全班的同學都得罪了。那麼,如果想鬧著玩,用什麼話可以把同學們都得罪呢?若你說過其中一句,要小心哦!防止下課被學生追著打。
  • 孩子放學後,這3句話家長一定要說,讓孩子愛上學習
    今天有個小讀者在後臺留言:為什麼每天我放學回家媽媽都問我作業有沒有寫完,而不是問問我,每天有什麼開心的事情,讓我感覺每天上學就是為了完成作業,心裡非常累。寶貝讀完這句話的時候,倒是想起了自己小時候,家長經常也是這樣說的。
  • 始興:孩子放學後沒人管?「四點半課堂」上線!
    始興:孩子放學後沒人管?「四點半課堂」上線!家長卻還在上班如何解決孩子放學後的「監管真空」成為了許多家長們的煩心事始興縣不斷建立健全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結合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創新開展了「四點半課堂」活動,不僅讓孩子們放學後有了好去處,也為外出務工的家長送去了「定心丸」。
  • 新政出臺,孩子放學後有了去處!這些問題必須注意
    新政出臺,孩子放學後有了去處!上班族家長們往往還沒下班如果遇上加班更不可能及時接孩子放學這該怎麼辦?課後服務時間一般為正常上課日的下午放學後,課後服務結束時間原則上不晚於18時30分。
  • 不如給放學後的孩子一張「小書桌」
    比如前不久安徽宿州的小女孩,趴在媽媽攤位旁的花壇邊上寫作業;還有孩子趴在父母攤位旁邊的垃圾桶上寫作業……這些都是暖新聞,父母為生活打拼,孩子努力學習,感動了很多人。可正能量的畫面背後,何嘗不是看得見的心酸?假如不是沒辦法,誰會讓自己的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呢?當此情此景屢屢成為傳播話題,更為值得思考的是:為什麼這些孩子,沒能獲得更好的學習環境?
  • 「媽媽,放學早點來接我!」你的行動,決定孩子一生的幸福
    他緊緊摟著媽媽,邊哭邊表揚:「你第一,你第一名接我嗚嗚嗚……」這場面太溫馨,太有愛,讓無數網友潸然淚下。但在微博下,我也看到了很多父母愧疚的留言。有人難過地說,孩子小學六年,她幾乎都是最後一個去接的,連校門口的保安都看不下去了。
  • 「媽,你以後別穿睡衣接我放學了」,6歲女兒的悄悄話,媽媽眼紅
    網絡素材有一次,女兒放學後,回到家突然對媽媽說:「媽媽,你一點都不愛我,每天都是奶奶在照顧我。」有一次提前下班,王女士掐準時間買完菜,就匆忙趕去幼兒園接孩子放學。第二天,女兒又一臉不高興地回家了。原來,女兒的小夥伴說她穿著睡衣去學校了。王女士安慰女兒,說她穿的是居家服,不是睡衣。但女兒還是很委屈,湊近媽媽的耳朵小聲說:「媽,你以後別穿睡衣接我放學了,瑩瑩說你是大笨蛋。 」一句話,說得媽媽眼睛都紅了。
  • 寶爸給女兒取名「梓宜」,放學後孩子哭著回家,寶媽:看看你姓啥
    對於家長來說,孩子的每一件事,他們都會特別上心,而在取名這件事情上也是如此。朱先生和妻子結婚已經有了四年的時間,可奈何一直沒有孩子,去醫院檢查,身體也沒有什麼問題,醫生只告訴他們和孩子的緣分沒有到,這可讓夫妻倆愁壞了。
  • 日本孩子放學從來不用接?這其中原因值得中國家長深思
    更重要的一點是,輝輝跟我說,他發現日本的學校在放學的時候學校門口基本沒有家長接孩子,學生都是相互結伴回家的,小學學校門口都沒有家長。家長都不怕孩子丟了嗎?孩子還那麼小,而且放學的時候也是成年人下班的高峰期,路上人肯定多,這是我聽到這件事的第一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