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朋友輝輝要去日本玩,想組團一起去,問到我的時候我說不去。大家都知道在中國抗日戰爭那會日本人做的事,所以我心裡一直對日本人是抗拒的,不想去他們的國家去送錢,甚至有時也會抵抗日貨。一聽說這件事情時我態度就很強硬的說我有錢也不會去日本的,曾經在抖音刷到過他們平時的生活節奏很快,地鐵早高峰基本靠工作人員往裡面塞才會把人弄進地鐵裡,而且他們在路上都不喜交談,所以我更不想去了,因為我本身是個喜歡熱鬧的人。
但輝輝回來跟我說他在日本逛的體驗的時候說,日本的景點都挺好玩的,像東京鐵塔、皇居,國會議事堂,他去的季節正好是櫻花盛開的季節,說日本的櫻花真不愧是日本的象徵,太好看了!更重要的一點是,輝輝跟我說,他發現日本的學校在放學的時候學校門口基本沒有家長接孩子,學生都是相互結伴回家的,小學學校門口都沒有家長。
家長都不怕孩子丟了嗎?孩子還那麼小,而且放學的時候也是成年人下班的高峰期,路上人肯定多,這是我聽到這件事的第一想法。
在中國,孩子小學的時候從學校回來家長是肯定要去學校接的,而且在孩子放學前爺爺奶奶或者爸爸媽媽就早早的在學校門口候著了,生怕孩子找不到自己,在孩子剛從教學樓出來家長看到就會遠遠地朝孩子伸手,如果家長沒有來接孩子,才會感到很奇怪。其實就別說孩子小學的時候了,甚至在孩子上初中時,走讀孩子的家長在放學後都會去學校接。
家長擔心孩子放學後發生什麼事情?
擔心孩子放學後的安全問題
怕孩子在路上不會過路,或者是不認識路在路上遇到壞人被壞人拐跑。在路上遇到發廣告的沒有自己的辨別意識被騙錢。
擔心孩子放學之後去別的地方玩
比如網吧或者其他同學家。在家長的意識裡,孩子放學之後就應該乖乖回家,不能晚歸,如果放學之後去網吧玩,那就是個有問題的孩子。同時在周內時孩子也最好不要去同學家玩,乖乖回家吃飯寫作業早點睡覺的孩子在家長心裡才最靠譜。
擔心孩子被拐賣
這點在第一點裡稍微提到,但是為什麼要單獨說呢?因為這個問題不是小問題,萬一出了這種問題,毀的是一個家庭,一個孩子的一生。著名娛樂節目曾經做過這麼一個測試:二十個孩子分別在不同時間和媽媽一起在一個小餐館裡,媽媽有事中間出去接電話,陌生人點著糖或者其他禮品來找孩子搭訕,以幫助孩子找媽媽的藉口讓孩子一起出去,二十個孩子裡有八個孩子都相信了陌生人,這證明一個孩子單獨出去就有百分之四十的可能!這個數據讓人震驚,而且中國每年被拐賣的孩子據記錄記載就有幾百萬,可見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必須要增強。
中國家長為什麼會這麼擔心孩子的安全問題?
家長的"護犢子"心理較嚴重
這是中國最根本的問題也是中國的家長最普遍的問題。雖然我們國家在很多方面深受西方先進思想的影響,比如服飾,化妝品,護膚品,女性獨立之類的,關於孩子的教育也吸收了很多先進的思想,比如優秀培養,讓孩子上很多特長班,送孩子出國留學之類的,但很多家長從根本思想裡還是傳統的,對孩子的狠不下心去做個放養型的家長,還是認為只有把孩子的一切都照顧好了對孩子來說才是好的。家長會選擇淡化愛情,重視孩子,甚至有寶媽不惜辭去前景甚好的工作回家專門教育孩子,陪伴孩子。這樣久而久之,孩子會很依賴家長,並很難從家庭獨立出來,會習慣什麼事都要和家長商量一下。
環境和氣氛影響
一代傳一代,每個家長的前身也都是小孩子,都是由自己的爸爸媽媽撫養長大,而他們習慣也潛意識裡覺得就應該這麼教育孩子。在孩子放學前,都能注意到學校的門前是烏泱泱的家長,這樣的大環境之下反倒會使沒有去接孩子的家長感到不好意思甚至無地自容,不去接就是對不起自己的孩子,同時不去接孩子,孩子的心裡還會產生負面想法,會覺得自己和其他的孩子不一樣,為什麼別的人有爸爸媽媽接,而自己沒有。
在西方普遍可見的一種現象,在中國卻是沒辦法去避免的。但是也不是說培養孩子上學放學儘早獨立就要像孟子的母親一樣小時候到處搬家,可以通過其他方式來培養孩子獨立,但一定不能讓孩子覺得沒有安全感,也沒有被愛的感覺了,這樣的話適得其反,不僅沒有儘早讓孩子獨立,反倒傷害了孩子的心靈。
那麼相對比中國的孩子,日本的同齡孩子為什麼在放學後不需要家長去接就能和小夥伴相伴著回家呢?難道他們的家長不擔心孩子被拐賣什麼的嗎?
日本的社會保障制度很完善。在日本,政府規定每個孩子只能在自己的小區附近就讀,所以一般學校離家裡的距離就是15到20分鐘的路程,這點很大程度避免了孩子上學放學的交通安全問題。
日本人口少,拐賣人口現象不嚴重。日本人口少,而且在人販子拐賣人口後也很難有地方藏匿,日本的人販子市場不大。
日本的國民素質較強,家長從小教育孩子獨立。家長剛開始時會教孩子認回家的路,並在路上告知孩子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同時學校也鼓勵高年級的學生放學後帶低年級的學生一起回家,這樣不僅保障了孩子的人身安全,同時讓學校內學生們加深友情。
中國和日本在這點上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別?
我認為,最根本的問題在於中國是個人口數量非常龐大的國家,是日本人口的十倍。人口多,管理起來就相對來說比較難,而且牽扯到國家的土地,法律,社會制度問題,還有國民觀念問題,國民觀念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變的,只能交給時間。
日本的這種孩子放學不用家長接的現象對孩子的未來發展是有好處的,但是環境決定方法。在中國這片土地上,如果家長放學不去接孩子,那孩子出了點什麼安全問題,家長都來不及後悔,不過這種讓高年級孩子帶著低年級的孩子這種做法學校可以宣傳一下。有的學生在學校上了三年學,但年級之間認識的機會很少。
這種培養孩子提前獨立地意識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日本作為東方的國家學習西方思想學習的也挺好的,這點值得學習。但我們可以通過在思想方面,孩子為人處世方面來培養孩子,拿孩子的安全去教育,我勸家長們深思,思想比較先進的家長可以在孩子一個人回家的時候在後面跟著悄悄觀察孩子的變化,如果孩子通過了你的考察,那麼可以放心孩子一個人回家了。
你覺得日本家長的做法我們可以學習嗎?歡迎來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