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讓家長幫孩子畫蝦,家長們使出渾身解數,背後原因值得深思

2020-12-26 CiCi媽媽說育兒

最近有位寶媽曬出一則視頻,並配上一段文字:老師讓家長幫忙畫蝦,這位媽媽冥思苦想了一天也沒畫出蝦來,只能等待晚上下班的爸爸來幫忙了。爸爸果然是畫畫人才,想出了一個絕妙的辦法,媽媽看後,不得不佩服得五體投地。

視頻一發出,瞬間引網友們笑翻,紛紛調侃道:

@我是:這畫工齊白石見了都得佩服;

@小公主:牛,佩服的五體投地啊!

@香香: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

老師讓家長幫孩子畫蝦,家長們不得不使出渾身解數,背後原因值得深思

這個搞笑段子的背後,也有些網友對老師的要求有些怨言,覺得老師總是喜歡給家長安排各種活。先是檢查作業、再到給學校打掃衛生、幫孩子做手工作業等等,佔用了家長大量的時間和腦力。把孩子送到學校是學習的,而不是把問題老師丟給家長來解決。

老師讓家長幫孩子畫蝦,這個任務老師從未考慮過「可行性」

隨著社會教育壓力巨大,很多家庭都是把孩子丟給老人帶,父母出去工作。條件好一點的可能父母晚上還能回家陪伴孩子,條件差一點的可能一年才能回家一次。

如果孩子的父母不在身邊,年邁的老人如何幫忙孩子畫畫?即便孩子的父母在身邊,他們是否有那個時間畫畫?讓家長來幫忙畫蝦,如果畫得四不像,是不是會受到同學們的比較嘲諷?老師讓家長幫孩子畫蝦,這個任務發布後老師是否考慮過其中的可行性呢。

老師總是以各種理由,把原本屬於學校的責任推給家長

記得在小時候讀書,老師都會提前教好學生,然後再布置作業讓孩子回家完成,並且叮囑不允許讓家長代勞,第二天由老師驗收。可如今的老師,無論是手工作業還是檢查作業,都把這個責任推向了家長的職責範圍內,家長沒做還得受到老師的批評。

老師的越位行為,是在企圖把「家庭變成第二個學校」

想起前陣子發生的一個事件,由於家長工作忙沒時間批改孩子作業結果被老師點名批評,還要求說明具體原因的事。老師一步步想方設法把學校工作侵入家庭,不想花精力去教育孩子,卻卯足了勁逼家長。這種「屢教不改」的逼迫,也是引得家長們紛紛不滿的根本原因。

學校生活侵入家庭,老師家長職責的混淆,帶來的危害不止一點點

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學校和家庭應該是保持聯繫的。家長應該及時地了解孩子的學習以及社交發展在學校的表現等等,學校也應該了解孩子生活在什麼樣的家庭中。但如果學校生活侵入家庭,導致學校家庭職責的混淆,帶來的危害不止一點點。

加大家長的焦慮

對於家長來說,平時本就要忙於工作,沒有太多精力花在家庭上,特別是孩子的教育上。有些家庭更是因為文化程度低,缺乏完全監督孩子學習的能力,所以願意花更多的錢讓孩子上更好地學校,找更好地老師。

可老師如果一味地把給孩子批改作業、幫孩子做作業這件事加注在家長身上,無疑是在無形中加大家長的焦慮。家長不僅要應付巨大的經濟壓力,還要應付自己一知半解的孩子教育。

導致孩子過於依賴家庭

老師布置下來一項任務並且告訴孩子讓家長幫忙完成,學校大掃除也讓家長代勞。這樣的事情發生多了,在孩子的眼裡便會覺得「我覺得困難的事、我不會做的事請家長代勞就好」,孩子就會形成過於依賴家庭的思想,無法做到真正的獨立。

老師驗收作業和家長驗收作業,給孩子造成的心理效果是不同的

老師和家長在孩子的心理情感是不同的,對於老師孩子似乎有著天生的尊敬和懼怕感,而家長輔導作業,孩子則會顯得比較「皮」。常常在網上看到一些段子,家長輔導作業,孩子做得不對,最後還和家長鬥起了嘴,最後輔導作業的效果可想而知。

CiCi媽寄語:無形中家長似乎成了一個「弱勢群體」,面對老師的各種「越位要求敢怒不敢言」。希望教育相關部門能制定相關政策,「不要讓職責亂了套,教育亂了位」。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中國孩子想像力排名倒數第一?背後的原因值得家長們深思
    值得深思的是,如何保護孩子的想像力?詹青雲的《奇葩說》裡,引經據典,封為辯論大神。亞里斯多德、麥克盧漢,如數家珍;《西線無戰事》亦或是《霍亂時期的愛情》,都能娓娓道來。人們更多的是了解他的成就,不知道馬斯克背後還有一個發光的女人在支持他。梅耶·馬斯克是馬斯克的媽媽,她15歲就當了模特,21歲那年參加南非選美比賽,拿到冠軍,在22歲時結婚生了三個孩子,在31歲時因與丈夫多次吵架屢遭家暴離婚。
  • 孩子用認真寫作業來爭取玩手機,家長很無奈,更值得大家深思
    可是,不知從何時起,這種孩童們之間的歡笑場面悄然不見了。 我們看到的都是一個個孩子抱著手機、抱著電腦打遊戲、看視頻的畫面,這種現象的出現令家長們很無奈,同時也更值得我們所有人深思。
  • 孩子從倒數考入年級前10,這位寶媽的教育理念,值得家長深思反省
    所以說,當孩子說出這句話,實際上,是忽略了自我,而對家長的一種示弱,並非是因為恐懼或者害怕,更多的是害怕家長內心對他們的失望。因此看到了這些背後含義之後,孩子是不是比你想像得,還要愛你在乎你呢?其實,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能考出好成績,而每個孩子內心深處,也都希望自己能夠名列前茅,而當遇到孩子成績差的時候,如何引導,才是最為關鍵的問題。對於這個問題,不妨來看看一位寶媽的教育理念吧,值得我們家長學習。
  • 「我們班的家長就沒賣菜的」,尖子班老師直言不諱,引家長深思
    古語有云:"寒門出貴子",但如今的大環境下,又有許多人表示"寒門難出貴子"。因為在條件不好的家庭裡,很難全面兼顧上孩子的學習。話雖如此,但現實中往往還是會有很多寒門子弟的勵志故事。"尖子班的家長就沒賣菜的"南南是某中學初一尖子班的學生,期中考試過後,班級要按照慣例舉辦一個家長會,與家長深入交流自家孩子的在校情況。
  • 這5句教育金句,老師家長們一定說給孩子聽!丨家長驛站
    現代教育很注重父母、老師對孩子語言的引導。這裡,小編將給大家分享5句教育金句,老師家長不妨引入平時對孩子的教育中。01我看見你很努力家長們可以肯定孩子努力的過程,關注過程而不是結果。比如,如果孩子畫好了一幅畫,與其對他說:「你是個很棒的小畫家」。不如對他說:「我看到你一直都在認真畫畫,最後終於畫出你想要畫的東西了。」
  • 小學生因為凌亂髮型火了,聽到她的解釋,老師家長陷入深思
    小學生因為凌亂髮型火了,聽到她的解釋,老師家長陷入深思。不久前看到了一個因為髮型凌亂而走紅的小學生,圖片中的學生睡眼惺忪略顯疲態,而且頭髮十分的凌亂。其實不難看出來,現在的小學生就有很大的壓力,補習班還有老師們的作業都是十分的多的,而且受疫情影響家長們和孩子們在一起生活的時間長了,也能夠了解孩子們的學習生活或多或少的也能感覺到現在孩子們的壓力是真的挺大的,有一些孩子本身就是拖延症患者,再加上老師們留的作業確實多,家長們各種試卷金考卷輪番上陣,孩子們自然是叫苦不迭。
  • 日本孩子放學從來不用接?這其中原因值得中國家長深思
    在中國,孩子小學的時候從學校回來家長是肯定要去學校接的,而且在孩子放學前爺爺奶奶或者爸爸媽媽就早早的在學校門口候著了,生怕孩子找不到自己,在孩子剛從教學樓出來家長看到就會遠遠地朝孩子伸手,如果家長沒有來接孩子,才會感到很奇怪。其實就別說孩子小學的時候了,甚至在孩子上初中時,走讀孩子的家長在放學後都會去學校接。家長擔心孩子放學後發生什麼事情?
  • 董卿的回答,值得家長們深思
    主持人董卿的回答,值得家長們去深思 主持人董卿算得上氣質型才女,成為人母后,她更是不斷追求卓越,出色地完成了一檔又一檔的優質節目。 在平時的育兒中,她也處處彰顯智慧。比如當孩子問及其為什麼要努力讀書時,董卿的回答簡單而乾脆:「讀書是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
  • 孩子畫了條粉色的河,老師卻說「畫錯了」,尹建莉的回答值得學習
    家長在教育自家娃時,應該儘可能地保護孩子的想像力。"老師說水是藍色",女兒畫粉色河流被批評,媽媽尹建莉這樣回答尹建莉是一位在教育界很有名的專家,同時她也是一個孩子的媽媽。有一次她的女兒在學校上課時,老師讓學生們畫出一條河流,孩子畫了條粉色的河,老師卻說"畫錯了"。
  • 小學生模仿家長籤字「翻車」,老師笑出腹肌,網友:技術不到位啊
    現在的孩子們都是人精,有時候犯的錯讓你哭笑不得,不知道該誇孩子聰明,還是該揍他一頓。繼小學生作文爆火以後,小學生模仿家長籤字,也成為了網友們的新笑料。不少的年輕家長表示,雖然自己小時候也幹過這種事,但是看到孩子們「重蹈覆轍」,不得不提醒一下,你模仿的時候好歹用點心,讓老師都看出來了,多尷尬!
  • 5歲孩子畫全家福作業,老師懷疑心理不健康,家長的解釋令人笑抽
    文丨熊爸(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引言為了發掘孩子更多的潛能,現在的學校會注重對孩子進行多元化的教育,增加一些培養孩子興趣愛好的課程。5歲孩子畫全家福作業,老師懷疑「抑鬱症」,家長的回覆令人笑抽在網上有這麼一件事。幼兒園的老師給孩子們布置了一個畫全家福的作業,目的是為了鍛鍊孩子的觀察能力和想像力。在小朋友們上交的圖畫當中,大部分的孩子在畫紙上展現的都是和家人幸福快樂的模樣。
  • 背後這些原因值得深思
    近日,看到一篇文章裡說,某鄉鎮中學開家長會,一家長因孩子成績不太好,所以在家長會上諮詢老師,像孩子這樣的學習情況,有沒有機會考上普高。結果老師非常直白地告訴家長們:班上54個人,只有3個人的成績能過普高線。說實話,作為家長,聽到這樣的數據,肯定內心會有所失望的。但失望之餘,星主更想談一談,為什麼鄉鎮中學能考上普高的學生寥寥無幾?我想背後的這些原因是非常值得深思的。
  • 得了獎狀的孩子家長鬧心,沒得到獎狀的孩子家長也鬧心,啥原因
    學校對學生進行獎勵的目的,家長們也都清楚,獎勵不僅僅是對學生勞動和付出的肯定,更是對學生的鼓勵。也許是處於這個原因吧,在期末考試結束之後,有些學校在對學生進行獎勵時是人人有份。學習好的叫「優秀學生」,單科考了10分或者全班第一的學生叫「語文狀元」、「數學狀元」、「英語狀元」。
  • 三流家長只看成績,二流家長懂得抓習慣,一流家長幫孩子提高能力
    不少小學生的家長,學歷都很高,家長們的知識文化水平也是逐年上升。對老師的教學能力和要求也是非常苛刻的,但是家長們投入了這麼多的精力和時間在孩子的學習上,所獲得的學習結果總是差強人意。是老師的教學能力不好?還是家長的輔導方式不對?不管是什麼原因,在每一次期中考試結束後,我遇到的形形色色的家長們,他們都有共同的特點:三流家長只看成績,二流家長懂得抓習慣,一流家長幫孩子提高能力。
  • 家長:幫孩子預習複習檢查作業,那老師呢?託管班老師告訴你原因
    正是這幾次讀書會的舉辦,讓我知道,老師和家長之間的關係,比和孩子之間更難相處。也是在當了一個月的老師之後,才開始重新思考家長和老師,對學生學習生涯的意義。那天群裡,好幾個家長在@老師,說「我家孩子不能坐窗戶邊上,吹風會感冒」、「我孩子只能坐前三排,他才能認真聽講」、「請老師幫我孩子倒水/脫衣/檢查一下書包……」這些消息老師統統沒回,為此我聽過好幾個家長在背後說老師「不負責任」。
  • 為啥家長一說去上幼兒園,孩子就又哭又鬧?主要與4個原因有關
    幼兒園作為孩子從家庭生活到正式校園生活的銜接,對於每個小朋友來說都十分的關鍵和重要。因此,孩子上幼兒園的問題,也成了不少家長們最為關心的事。 為了讓孩子上個幼兒園,家長連哄帶騙使盡渾身解數 小張的兒子今年三歲,在上幼兒園的問題上就很令小張一家很是頭疼,每天為了哄孩子上幼兒園,家人們可謂使出了渾身解數
  • 家長幫孩子完成作業,發到班級群打卡後反而被老師表揚
    一般來說,很多家長會有這樣的習慣——如果是「書面作業」即比較常規的各科文化課課內作業,父母通常認定這都是孩子自己的作業、自己的事情。但是如果老師布置的作業是一些側重設計、動手或者是需要採集信息的,那麼有一部分父母往往就會認為這是「家長作業」。
  • 絕大多數家長都不會幫孩子檢查作業,孩子成績上不去是有原因的?
    我們常說,孩子的成績好不好,是由各方面的因素決定的!除了課堂上的學習效率和方法以外,輔導作業對孩子成績的影響也遠遠超乎家長們的想像。只要說到幫孩子輔導作業,就會有家長反應出不同的情況!其實,絕大部分的家長在幫助孩子檢查作業的時候,一貫通用的模板是:等孩子寫完作業後,家長過目,看到錯誤明確指出並幫孩子糾正。小生老師想說,雖然這種方法能讓孩子在平時作業中取得不錯的效果,但治標不治根!一旦遇到考試,各種問題就會全部湧現出來!
  • 教育部又出新規,家長和孩子拍手稱快,但背後卻隱藏著巨大的風險
    別說那學習減負的事,最後坑了孩子,騙了家長,減掉一大堆與學習學校學生無關的事就行了,幹點實事吧!」這是來自於一位家長的抱怨。他說的雖然未必全對,也反映出一些現實的問題。 孩子們每天放學之後再進入校外培訓班繼續學習,過多的課後作業,也導致學生睡眠時間減少。最上面的抱怨就是來自於一位家長對於教育減負的看法,來自於近期教育部的新規。
  • 幼兒園要求畫全家福,其中一幅看得老師心慌,家長一邊笑一邊解釋
    就讓孩子想像著平時的生活狀態畫就行了。在孩子畫完後,小雅協助孩子洗漱完就睡覺了。可是第二天小雅在把孩子送到學校後,不出半天就收到了老師打來的電話。「因為昨天讓孩子畫全家福,可是您家的孩子卻畫了全家上吊的場景,您看是不是有必要和孩子看一下心理醫生呢?」老師話音剛落,小雅就哈哈大笑起來,反而在寬慰老師的心「想必老師是誤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