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悌忠信」是一個系統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古人稱之「一以貫之」

2020-12-16 鸞音重現

「孝悌忠信」是一個系統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古人稱之為「一以貫之」

人生過程中兄弟姐妹彼此陪伴成長、照顧扶持,分享所有喜怒哀樂的成長過程,是多麼歡樂的事情,全家大小能夠和樂融融共享人世間的天倫之樂,一家人能夠「團結一條心,泥土也會變黃金」,雖然物質生活並非十足充裕,但是能夠有全家人同心協力,一起為和樂家庭來付出,就能開展更好地局面,只要全家人的心能緊緊相系在一起,也就沒有任何突破不了的困境。生活中,也沒有永遠都會平順如意的生存過程,兄弟姐妹彼此關懷、關心,不論遭遇任何困難,都會彼此扶助、相互幫助,將一切困難來排除,這就是人間「悌道」的最佳表現,是兄弟姐妹相親相愛的真實寫照!

人在家中能夠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離家在工作職場上,也會全心全意來完成主管所交辦的任務,盡力達成自己被賦予的任務目標,凡事用心學習、努力付出,不計較、也不與人比較,能夠抱持著對待家人的心態,就比較不會與他人產生摩擦與衝突,集中精力在工作上,認真負責的完成任務;在工作場合與同事相處的過程,也會和樂融融,對外人如同對自己兄弟姐妹一樣,彼此互信互諒、言行合一,絕對不會欺罔拐騙,即是信用的外在表現。能夠在家做到「孝悌」,出了社會就能做到「忠信」,這都是對自我的要求,而不是別人的要求,自己要求自己做到,這樣才會有好成果,那人生已經夯實了堅實的基礎,人生未來可期。

如此,人人都能做到「孝悌忠信」,正是個人良好德性的展現,在人生過程中也就會平平順順、無憂無懼,工作平順無憂,家庭富足和樂,社會優良發展,這是人間落實道德觀念的意義和基本所在,是每個人都應該謹記在心的! 在日常生活中,用何種心態面對他人,他人就會用何種心態對待自己,對兄弟姐妹也是一樣的,關鍵是在於自己用何種心態來面對!

當代孝悌觀念

「孝悌」是中華道德的首要觀念,社會行為規範以「孝悌」為重,為家以「孝悌」為傳家至寶,為人子必要以「孝悌」砥礪自身,此道德觀念與社會行為規範流傳迄今已有數千年時光了。「孝悌」觀念同宗同源、密不可分。「孝悌」是社會行為規範之首,如果「孝悌」都無法做到,那其他德性、品性又能做到如何呢?古往今來流傳的忠臣烈士,又有哪個不是「孝悌」傳家處世的?「君子事親孝,故以忠可移之君;事兄悌,故順可移之長上;居家理,故治可移之官,故行成於內,而名立後代矣」,亦是說明孝悌是為人處世的基礎。看人為長、為幼、為人父、為人子,行為是否符合德性,只需看對於父母、兄弟姐妹有否合於孝悌之道,即可略知一二者,甚至為人大部分的個性,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

現今進入科技文明時代,孝悌施行漸少,孝悌之道式微,衍生出了當今許多家庭問題和社會問題,甚至於父子相殘、兄弟相殘,原本世上血緣最親近之人,反而成了傷害最重之人,合宜否?難過否?當代人重於物慾,多難以看透「天地萬物皆是借用、借擁有、借享受」的道理,忘記「人生空手而來、空手而去」的事實,常為爭得有形的財產利益,使得兄弟姐妹反目,言語不合即大打出手,互相傷害,而失去天下最親近的情誼,天底下最悲痛之事莫過於此!人間若沒有了「孝悌」之情,眼中只為錢財反目成仇,這實在是可悲可嘆、令人惋惜!

孝悌傳家,是家中每個成員都要一起同心努力奮鬥的,維繫家庭和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讓家中充滿溫馨歡笑。如果家中成員彼此猜忌、懷疑,又如何有和樂家庭?只會不斷增加累積家庭問題,彼此爭執不斷!對家中成員之間,不可用惡劣言行還於對方,這樣只會惡上加惡,下一次還是要自己親身償受;應以善言善行回報於對方,才能善上加善,成就一個和諧的家庭!「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就是這個道理,一切行為好壞結果都會回歸於家中每個人自己來承受。

兄弟姐妹之間落實悌道施行,就能夠組成一個和樂家庭,再由家庭擴增為家族,再擴增為社會國家,都能秉持著「孝悌傳家」的精神,從每個人自身做起,按照「孝悌」規範施行,成為華夏民族生存的根本,成為中華文明傳承的根基。孝悌是社會行為規範的基礎、是家庭的基礎,而家庭是社會穩定的根基,沒有家庭就沒有社會。中華以孝悌為社會根基,孝悌讓家庭穩定了,社會的根基也就穩固了,國家才能長治久安;若家庭無法穩定,社會國家就會動蕩不安,人民也無法安居樂業了。

要建立和樂家庭,所有成員都要遵循「孝悌」規範,家風優良,需要遵行孝悌;不良家風,更需要依循孝悌而行。不論外境如何變化,遵循孝悌規範,才能化解家庭矛盾、解決家庭問題!既為一家人,不論家風如何、家境如何,皆要以「孝悌」為準則來應對,從改變自身來做起,轉化家庭矛盾、解決家庭問題;反之,惡上加惡,只會讓不良氛圍一直延宕下去而已!

為人父子、夫妻、妯娌、兄弟姐妹,有智慧、有毅力,才能將自身不良思想觀念、不良行為習慣來改變;改變自己,才會影響家中成員,改變家庭成員間的關係。每個成員要以「孝悌」為行為準則,改善家族的道德觀念,為家族積累優良德行,留下優良家風給後代子孫,才是提升自己、提升家庭、提升家族的途徑!

改變人生,並非只在口頭說說,是要落實於日常生活當中,從改變自己開始,自身提高思想認識水平,改善行為習慣,才能相互影響,讓家中每個成員都能提升,更會在工作職場中,影響更多人向上提升,美好德性的彰顯,正是從「孝悌」落實開始,好好思維,必有收穫!

相關焦點

  • 孝悌忠信 禮義廉恥
    資料圖在傳統中國社會,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始終是精神命脈。這組關鍵詞,素有「八德」之稱,凝練著中華傳統道德操守的精髓。它比起人所熟知的「三綱五常」主流價值觀,更具有堅實的民間性、廣泛的傳承性和深遠的影響力,堪稱是中國人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與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中國人廣泛地將其視為立世的行為準則和底線思維。
  • 罵人對聯:一二三四五六七,孝悌忠信禮義廉,看懂的都是高水平!
    對聯,是中國文化中一種獨特的表現形式,平仄協調,一字一音。它最是講究語言的藝術,題材雅俗共賞,往往能使人在感受到語言美的同時,意外收穫一份趣味!對聯相較於文章有小、巧、精的特點,相較於詩歌有靈動精悍的優勢,所以在古代文人墨客之間,對聯就成為一種高雅的娛樂方式。
  • Ballmer:Bing 和 Xbox 是微軟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Ballmer:Bing 和 Xbox 是微軟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緊接著諾基亞的股東大會,微軟也召開了股東大會,這次股東大會也有著不一樣的意義,這是作為接替蓋茨執掌微軟的 Ballmer
  •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此八字為做人之本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此八字是八個柱子,有八柱始能成宇,有八字使克成人。聖賢開口便說孝弟,孝弟是人之本。不孝之弟,便不成人了。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八個字是八個支柱,有了它們才能撐起人生的天地,有了它們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人。聖賢開口便教導人們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就是因為這兩個方面都是做人最基本的要求,否則就沒有資格做人了。人在孩提時就懂得友愛,稍長大些懂得尊敬,為什麼成年後卻失去了原有的美德,遭到世人的唾棄呢?
  • Fate中被稱之為大帝的英靈,最後一個可以和伊斯坎達爾一較高下
    眾所周知,徵服王伊斯坎達爾還有一個外號叫「大帝」,而在Fate這這部動漫中,有一些英靈,在生前同樣是被稱之為大帝的角色,在這其中,甚至有一些英靈擁有著可以和伊斯坎達爾一較高下的實力。接下來,就讓我們看看,在Fate中存在著哪些被稱之為大帝的角色吧。
  • ​認真總結試點工作成果堅持「六個一以貫之」
    要認真總結試點工作成果,系統集成新經驗好做法,將其轉化為指導面上工作的科學思路和有效舉措,為全國政法隊伍教育整頓順利開展作出應有的貢獻。其中,「六個一以貫之」的經驗和啟示,值得去總結、去落實、去堅持。——政治建警要一以貫之。以政治建設為統領,是這次教育整頓試點工作的鮮明特點。試點工作突出教育整頓的政治性,旗幟鮮明講政治,以深化政治教育為抓手,把政治建警貫穿於全過程各方面。
  • 忠恕之道,一以貫之
    因曾子比孔子小四十六歲,在孔門中年齡最幼,他不可能在孔子生前教育弟子,當然也不可能率領弟子一同從學孔子。所以這裡的「門人」當指孔子的弟子。竹添光鴻《論語會箋》云: 蓋弟子、門人一也,以執禮之卑曰弟子,以受業於門曰門人,門人合言之曰門弟子,約言之則曰徒。孔子之稱其弟子,或以小子,或以二三子,而記者書之曰門人,為其不可悉名也。
  • 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 從「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到踐行...
    核心價值觀是維繫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紐帶,是一種文化立足於世的最根本的東西。堅定文化自信,必須堅持和發揚我們的核心價值觀。以「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為核心的榮辱觀念是中華兒女做人行事的重要準則中華民族歷來重視自我修養和社會和諧。
  • 西班牙媒體: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對此,國防部發言人譚克非發表嚴正聲明「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一點連西班牙媒體都看清。 而針對此種情況,西班牙媒體也報導直言,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版權說明:本文由臺頭聞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部分消息參考來源:中宏網)
  • 國臺辦:「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實際上,美國所販賣給臺灣的武器和裝備,大多數都是二手的,或者說是即將要被淘汰的。就算其中含有一些較為頂尖的武器,但仍然改變不了臺灣是美國武器「垃圾場」的事實。對此,國臺辦回應稱,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方堅決反對任何國家向臺灣出售武器,堅決反對任何國家與臺灣開展軍事聯繫。
  • 中國傳統之治⑩|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道德操守
    歷史悠久的中華傳統道德文化,作為一種規模宏大、系統嚴密的思想體系,其特色與理想既是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又曾深刻影響了古今社會的發展。討論道德操守所涉及的八個德目,有助於認識和理解傳統倫理道德思想在新時代的創造性轉化,也能有益於從總體上把握中華民族傳統倫理思想的未來發展。《孝經》說:「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孝,被儒家視為整個道德體系的核心,是一切道德的出發點和基石。
  • 南懷瑾:孔子的「吾道一以貫之」是什麼意思?
    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這是千古以來一個大問題、一個大疑案。參是曾參。孔子對曾參說,為什麼不對別人說?這就是人的問題了,怎麼是人的問題?這個問題解釋起來很討厭。我們現在姑且把他劇本化來說,有一天孔子坐在教室裡,曾參經過他的前面,於是孔子便叫住他:「參!」
  • 「吾道一以貫之」:孔子一輩子堅守的「道」是什麼?
    「吾道一以貫之」出自《論語·裡仁》篇: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這就是成語「一以貫之」的出處。別人聽到這樣一句話會很懵,但曾參卻非常理解老師的話。他解釋說,老師始終如一的主張就是「忠恕」。那麼何為忠恕呢?我們先從「恕」說起。
  • 集郵和投資相輔相成不可分割
    第四,更重要的,郵票還給人帶來了財富,甚至有的人以此為生,所以就誕生了郵商,有了郵商就有了郵票市場,從而中國郵票進入一個新的境界。   記得初中政治課上就講過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關係,大家還記得嗎?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輔相成、不可分割。那麼對於集郵和投資來說也是同樣適用,集郵相當於精神文明,給人帶來精神上的愉悅,投資就是物質文明,給大家帶來財富。
  • 三個一以貫之是什麼具體內容全文 要深刻領會
    習近平同志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一以貫之,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要一以貫之,增強憂患意識、防範風險挑戰要一以貫之。「三個一以貫之」和「兩個偉大革命」的重大理論和實踐意義在於:以黨在理論創新上的不停頓推動黨和人民事業的不停頓,動員全黨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聚焦到開新局於偉大社會革命、強體魄於偉大自我革命上來,在為人民不懈奮鬥、同人民一起奮鬥過程中,切實把奮鬥精神貫徹到實現「四個偉大」歷史使命中,形成競相奮鬥、團結奮鬥的生動局面,在我國廣袤的大地上繼續書寫13億多中國人民偉大奮鬥的歷史新篇章。
  • 一以貫之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一以貫之,用一種學說貫穿一切事物;也有自始至終貫徹到底的意思。出自:先秦 孔子《論語 裡仁》:「參乎!吾道一以貫之。」近義詞有:始終如一、有始有終、善始善終,反義詞有:虎頭蛇尾、有始無終,一以貫之是中性成語,偏正式成語;可作謂語、狀語、賓語;含褒義。
  • 《家庭教師》彭格列的兩位嵐之守護者,為什麼被稱之為天才?
    ②:獄寺隼人VS電光Y在未來篇中第一次Y對上獄寺身為假六弔花的Y完勝了,畢竟當時的獄寺還只會使用赤炎之矢,當時的Y後來是由雲雀恭彌打倒的,在回到彭格列基地的日子裡獄寺苦心研究CAI系統並學會了五種火炎的使用在入侵密魯菲歐家族日本分部的時候兩人再次遇上,這次獄寺利用CAI系統和假六弔花的Y打得有來有回,使用嵐屬性火炎附帶雨屬性火炎,嵐屬性子彈加上晴活性使得子彈軌跡速度增加,
  • 讀論語:裡仁第四·孔子「一以貫之」的道到底是什麼?
    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孔子說:曾參,我的道就是一件事貫穿所有。曾參說:明白。曾參出來後,其他弟子問他:是什麼意思呢?曾參說:老師的道,就是忠和恕。】論語中有爭論的地方很多,而這一段可以說是爭議最大的,眾說紛紜。
  • 吾道一以貫之。」
    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朱子解讀:參,所金反。唯,上聲。參乎者,呼曾子之名而告之。貫,通也。唯者,應之速而無疑者也。聖人之心,渾然一理,而泛應曲當,用各不同。曾子於其用處,蓋已隨事精察而力行之,但未知其體之一爾。夫子知其真積力久,將有所得,是以呼而告之。
  • 教育整頓試點打了一場漂亮仗,要堅持「六個一以貫之」
    要認真總結試點工作成果,系統集成新經驗好做法,將其轉化為指導面上工作的科學思路和有效舉措,為全國政法隊伍教育整頓順利開展作出應有的貢獻。其中,「六個一以貫之」的經驗和啟示,值得去總結、去落實、去堅持。一、政治建警要一以貫之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要堅持政治建警,確保政法幹警在政治上靠得住,真正做到絕對忠誠、絕對純潔、絕對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