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濟南市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將全力以赴跨入「萬億俱樂部」。但對於濟南而言,要進軍萬億俱樂部,必須構建起新舊動能轉換的新格局。正是考慮到新舊動能轉換對濟南進軍「萬億俱樂部」的重大意義,在2020年4月22日召開的濟南市「重點工作攻堅年」推進大會上,新舊動能轉換攻堅行動被列為衝擊萬億俱樂部的十二項重點攻堅行動之一。
作為山東新舊動能轉換「三核」之一的濟南,被賦予了在動能轉換大潮中先行先試的重任。近年來,濟南市掀起淘汰落後動能、改造提升傳統動能、培育壯大新動能的高潮。在政府部門的支持和引導下,很多企業主動擁抱技術迭代發展的大趨勢,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神思電子就是其中的典型。
神思電子相關負責人介紹,自1993年成立以來,神思電子一直專注於「識別」業務領域,從密碼識別、接觸式及非接觸式IC識別、到現在的人臉識別,2015年登陸創業板之後,神思電子確定了「從身份識別到智能認知 從行業深耕到行業貫通」的升級戰略,並與IBM、百度、華為、商湯等國際、國內知名企業展開合作,通過四年的持續高強度研發投入和協同創新,基本實現了人工智慧戰略布局。2018、2019營業收入分別達到4.05億元和4.7億元,同比增長14%和16%。目前,神思電子擁有人工智慧相關授權專利66項(發明專利31項),受理中發明專利79項。其智能服務機器人的研發和產業項目被列為國家發改委人工智慧創新發展重大工程,成為全國同類項目入圍的兩家企業之一,基於視覺以及自然語言理解技術的產品及方案入選多個省部級項目。
神思電子只是濟南市積極推動新舊動能轉換的一個縮影。濟南新舊動能轉換的成效,體現在新興產業集群的加速崛起。數據顯示,濟南全市「四新」經濟比重達28%,數字經濟佔比達39%,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比達51%,大數據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製造和高端裝備兩大優勢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分別達到3600億元和3400億元,信息技術服務產業集群入選全國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濟南入選了全國首批5G商用城市,獲批全國第二個人工智慧創新應用先導區,擁有境外世界500強企業20家,駐濟央企超過130家,新三板掛牌公司總數達到184家,培育獨角獸企業3家、省級以上瞪羚企業80家,入圍省十強產業集群領軍企業12家。
與此同時,濟南傳統動能升級改造步伐不斷加快。濟南「上雲」工業企業達2.7萬家,關停「散亂汙」企業7600餘家,建廠近60年的濟鋼1200萬噸鋼鐵產能全部退出,空天信息產業陸續導入,「無鋼」濟鋼實現華麗轉身,多式聯運、物流、出租等全面開花,環保新材料產業園、「四新」產業園、濟鋼「創智谷」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小鴨、輕騎、康巴絲等老企業蝶變重生。產業發展「騰籠換鳥、鳳凰涅槃」的成果初步顯現。
在創新驅動上,濟南制訂出臺「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計劃」「科技新11條」等政策措施,形成覆蓋科技創新全過程的政策鏈。山東高等技術研究院掛牌成立,大科學裝置落地實現零的突破;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設立運營,引領帶動空間行波管、齊魯衛星等50餘個高端項目在全省布局;全球首個量子信息技術焦點組在濟成立,黨政機關量子通信專網擴容工程建成,量子通信「齊魯幹線」項目策劃實施。國家級智慧財產權保護中心和全國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獲批建設,國家科技領軍人才創新創業基地(濟南)正式啟用,濟南科技基礎設施逐步形成集群化態勢。
同時,濟南堅持企業在創新中的主體地位,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龍頭企業迅速崛起。浪潮集團獲批國家級雲計算裝備產業創新中心,其伺服器市場佔有率穩居全球前三;中國重汽全球首臺純電動無人駕駛貨櫃重卡成功下線;神思電子智能服務機器人入選國家人工智慧創新發展重大工程。超高功率雷射切割機、全5G環境下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系統、中低速磁懸浮軌排F型鋼、高純半絕緣碳化矽襯底、大型全自動雙臂快速衝壓生產線等一批全國領先甚至全球領先技術先後取得突破。創新作為第一動能,正推動濟南市動能轉換工作穩步向前。
對此,神思電子相關負責人表示期待。神思電子正圍繞「產學研金復用」建設人工智慧生態圈,與生態圈的合作夥伴一起為濟南市人工智慧產業注入新力量。「作為本地上市公司,神思電子希望通過人工智慧技術與工業企業相互疊加,在推動新舊動能轉換的同時,實現產能和效益的倍增,為濟南進軍萬億俱樂部,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貢獻神思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