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9 07:46圖文來源: 南京日報
醫療負擔下降、名醫家門口坐堂、大醫院現代又便民
「零距離」感受南京「醫療溫度」
患者在城鄉居民醫保服務處諮詢。
11月18日上午,市委市政府召開「十三五」成就看南京系列發布會第七場,聚焦「衛生健康」。下午,記者跟隨採訪團,實地探訪南京鼓樓醫院、蘭園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市醫藥集採中心等,感受「十三五」以來醫療巨變給南京老百姓帶來的就醫便利和城市溫度。
現代化醫院,觸手可及的「醫療溫度」
現場探訪:
鼓樓醫院日間手術中心。
患者在醫院門診智能化候診區候診。
患者在醫院門診就診。
醫院消化內鏡中心工作人員介紹醫用耗材SPD服務系統。
「我就喜歡到鼓樓醫院來就診,不管什麼病,到了這裡就放心。」患者徐女士是鼓樓醫院的「忠粉」,「這裡醫療技術是出了名的好,新門診大樓啟用以後,就診舒適度大幅度提高,環境寬敞,隨處有可以休息的椅子,候診的時候還可以喝杯咖啡。」
昨天下午,記者來到南京鼓樓醫院門診,人多但很有序且不顯擁擠,完美的布局讓患者不那麼焦灼。「我這邊疼,怎麼辦?」導醫臺,一位中年男子詢問。「你別急,你這個部位可能是膽囊問題,建議你掛普外科。」導醫臺工作人員溫柔地指著自助掛號區說,「可以到那邊掛號,不用排隊。」
醫技的高超、就診的智能、服務的溫馨,現代化醫院,讓患者擁有觸手可及的「醫療溫度」。據介紹,「十三五」期間,南京鼓樓醫院年住院人次突破12萬人,年手術臺次接近8萬,在省內保持前列;年微創手術數量超1萬臺次,年日間手術超2500臺次,三四級手術比例超85%,手術難度及CMI指標位列全國第一方陣。骨科的嚴重脊柱側彎矯形、骨關節置換及修復國際領先;心胸外科小切口治療複雜心臟病、心臟大手術技術與完成量國內外領先;泌尿外科的達文西手術機器人單機手術量全國第一;消化內鏡診療技術水平國內一流;生殖醫學中心體外受精聯合胚胎移植技術處於國內頂尖水平……
「十三五」期間,醫院「六大中心」齊頭並進,形成獨特的區域品牌影響力。卒中中心為第一批國家級高級卒中中心,是中國卒中學會溶栓取栓示範中心及「五星高級卒中中心」。胸痛中心成功構建「防、治、康」一體的醫療救治體系,救治能力與影響力在省內位於前列;心衰中心是全國首批心衰中心;房顫中心是國內首批「房顫中心」及「房顫中心示範基地」;創傷中心開展顱腦創傷實時床旁監測技術等;孕產婦危急重症救治指導中心具備全國領先的救治能力。
點評:
南京鼓樓醫院院長韓光曙說,醫療機構服務大眾,保障老百姓的生命安全,讓患者有安全感和幸福感。這些年,醫院在「卓越」道路上越攀越勇,鼓樓醫院作為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的國家試點,南京的龍頭醫院,會繼續發揮改革創新和引領示範作用。全面優化診療全流程,讓老百姓「更滿意」。
願意留在社區看病的居民多了
現場探訪:
患者在玄武區蘭園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接受中醫推拿治療。
「在家門口就能看好病,我們『老病號』用藥方便多了。病情有變化,這裡的大夫看得認真細緻,會根據我的情況及時調整用藥,並不比大醫院差!」「感冒、咳嗽、發燒等常見病,現在我都是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診,省錢省事還方便,醫生服務態度也特別好。」……在南京玄武區蘭園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記者聽到了前來看診患者的心聲。
89歲的史奶奶找到了籤約的家庭醫生,「最近氣溫變化有點大,社區醫生及時給我調整了降壓藥物。」史奶奶長期患有高血壓,過去她使用的一些降壓藥需要去大醫院開,掛號交費等都要排隊,一來一回很是耽誤時間。現在,在社區醫院拿藥很是方便,提前跟籤約的家庭醫生聯繫一下,半小時搞定。
為滿足居民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需求發揮「守門人」作用,蘭園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以醫聯體和家庭醫生籤約服務為抓手。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每個社區都設有規範的家庭醫生工作室,服務實行「六統一」:統一信息平臺、統一交通工具、統一服裝樣式、統一服務標準、統一診療設備、統一服務標識等,對轄區居民開展家庭醫生籤約服務以及公共衛生服務,將健康檔案對居民個人開放,真正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快捷優質的醫療服務和預防保健服務,以提高居民的滿意度和獲得感!
點評:
南京玄武區蘭園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倪素蘭介紹,基層只有實力強了才能真正留得住患者。為更好地服務老百姓,5年來,該中心與多家大醫院建立了醫聯體,加強與大醫院的醫聯體建設和專科聯盟建設,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可享受大醫院醫療資源。另外,自身也不斷修煉,形成特色專科,提升服務能力。截至目前,中心已建成1個省級中醫特色科室(中醫皮膚科),4個市級中醫特色科室(中醫外科、中醫骨傷科、中醫腫瘤科、針灸科)。如此,社區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方便快捷的診療服務。
以「量」換「價」,市民醫療負擔下降
現場探訪:
南京市醫藥集中採購保障中心。
各家醫院帶量採購的執行情況如何?高值耗材使用TOP10的醫生是誰,是否屬於異常使用……南京市醫藥集中採購保障中心大屏幕上的「醫用耗材陽光監管平臺」實時顯示著各項數據,該平臺讓醫用耗材網上集中採購、帶量採購等更便捷,降低老百姓看病負擔,同時也成了醫用耗材治理改革的「手術臺」、檢驗改革成果的「記錄儀」。
南京市醫藥集中採購保障中心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一平臺主要功能是「減負」和「反腐」。南京所有的定點醫療機構,所有的醫用耗材都要在「醫用耗材陽光監管平臺」採購,包括集中採購和帶量採購。帶量採購談判,以「量」換「價」,降低醫用耗材價格。去年7月底,市醫保局配合省醫保局,與省內其他城市組團對支架和起搏器開展帶量採購談判,部分醫用耗材平均降價超過50%。據介紹,南京醫用耗材陽光監管平臺運行一年來,共節省費用5.97億元。高值耗材降價、報銷比例不斷提升,老百姓醫療保障待遇不斷提高,老百姓真實的感受就是——醫療負擔降低了。
今年的疫情防控,該平臺也發揮重要作用。結合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形勢,南京醫保部門探索運用大數據精準開展防疫物資供需調配。依託南京醫用耗材陽光監管平臺和「我的南京」APP,緊急開發「防疫物資採購調配大廳」,直接採購醫用緊缺防疫物資超過200萬件,並通過「防疫物資採購調配大廳」向全市數百家醫療機構進行了科學調配。
點評:
南京市醫藥集中採購保障中心副主任薛寧春說,醫用耗材治理改革因環節多、鏈條長、涉及廣,一直以來是醫改中難啃的「硬骨頭」。一年來,「監管平臺」聚焦「減負」和「反腐」兩大目標,突出集中採購、帶量採購、集中支付三大業務。有21045個醫用耗材品種納入平臺採購,1482家定點醫療機構、2201家生產配送企業納入平臺監管。實現了監管類別由醫用耗材全流程監管擴大到藥品全流程監管,監管對象由公立醫療機構擴大到民營醫療機構的兩個擴大。
平臺運用90條監管規則篩選,圍繞醫院、醫生、生產供應企業三類重點監管對象。市平臺在醫用耗材陽光監管方面具有首創性,得到國家醫保局的充分肯定,也得到全國各地普遍認可,20多個城市前來參觀學習。
撰稿 南報融媒體記者 晉濤 李花 餘夢迪
攝影 南報融媒體記者 徐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