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原標題:統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宿州市市長 楊 軍
全國人大代表、廣西賀州市市長 林 冠
全國人大代表、聖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戴立忠
全國政協委員、浙江大學教授 王貴國
全國人大代表、廣州邁普再生醫學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袁玉宇
推動企業正常運轉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宿州市市長 楊 軍
宿州市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按下復工復產「快進鍵」,打通復商復市微循環,推動全市經濟社會重振活力、提檔升級。
在政策支持上「一幫到底」。我們從加大信貸供給、降低融資成本、緩繳社會保險、減免租金稅費、保障物資暢通等方面,全力支持企業保市場、保份額、保訂單,幫助中小企業共渡難關、持續發展。
在為企服務上「一包到底」。我們在全省率先成立疾控專家服務企業指導組,組建市級工作團隊7支80餘人,分赴各縣區園區實地走訪調研企業並提供幫助。
在物資保障上「一供到底」。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加強市場調運和投放,農副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民生商品等供貨渠道保持通暢。
在項目支撐上「一促到底」。積極開展宿州市融入長三角一體化重點項目建設推進年活動,圍繞製造業、基礎設施、農林水利、社會民生等重點領域,成立謀劃推進組5個,目前共梳理儲備項目規模超6000億元。
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完善政策配套,實打實幫助企業解決難題,全力推動企業正常運轉、滿產達產。
(本報記者 孔德晨整理)
攻克深度「貧困堡壘」
全國人大代表、廣西賀州市市長 林 冠
賀州市始終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任務,擔當實幹、強力攻堅,用幹部的「辛苦指數」換來了困難群眾的「幸福指數」和貧困村的「發展指數」。截至目前,賀州市5個縣(區)已全部脫貧摘帽,實現了從貧困縣全覆蓋到全摘帽的轉變,至去年底貧困發生率由「十三五」初期的13.88%降至0.66%。但是全市還有33個深度貧困村、1.38萬貧困人口未脫貧出列。
賀州將聚焦深度貧困地區,盡銳出戰、一鼓作氣、全力衝刺,堅決完成脫貧目標任務,與全國全區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我們將繼續實行市縣領導聯縣包鄉抓村到戶制度,紮實開展脫貧攻堅掛牌督戰工作,推動「關鍵少數」靠前指揮、一線作戰,實現責任、政策、工作「三落實」;把脫貧攻堅資金、項目向深度、極度貧困村和土瑤聚居貧困地區傾斜,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夯實產業發展基礎;建立健全返貧和防貧的監測預警機制,跟蹤幫扶邊緣戶和脫貧監測戶,確保脫貧不返貧。
我建議,要更加重視西部地區的脫貧攻堅工作,強化粵桂產業扶貧合作,從國家層面引導粵港澳大灣區產業轉移落戶廣西,支持廣西產業發展,鞏固廣西脫貧攻堅成果。
(本報記者 龐革平整理)
強化應急基礎設施建設
全國人大代表、聖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戴立忠
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是對我國公共衛生體系的一次大考。雖然我國比較快速地控制住了疫情,但是也暴露出我國在核酸檢測能力、應急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問題。
因此,我建議一是因地制宜加強實驗室核酸檢測能力建設,提升突發疫情確診效率。建議在加大縣級綜合性醫院專業分子實驗室建設力度的同時,對醫療基礎條件相對薄弱且目前暫不具備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能力的二級醫院和縣(市、區)級疾控中心、大型醫院發熱門診,配置分子POCT(即時檢測)設備,建設簡易分子實驗室;以三級醫院、傳染病醫院為重點,新建一批生物安全防護更高的分子實驗室。
二是強化應急基礎設施建設,增強醫療機構應急救治能力。建議加強傳染病醫院能力建設,在參照現有綜合醫院人員編制配比的標準上適當提高傳染病醫院人員編制配比,並在國家經費支持、設備投入、硬體建設、科研課題申報等方面向傳染病醫院適當傾斜。按照「平戰結合、戰備應急」原則,在每個地市至少建設一家傳染病醫院,在人口較多的縣(市)指定一家醫院作為傳染病醫院,並根據傳染病防控要求適當配置相關資源。
(本報記者 徐佩玉整理)
維護香港社會安全
全國政協委員、浙江大學教授 王貴國
關於「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下稱「涉港國安法」)的決定草案自公布後,得到包括香港社會在內的各界廣泛支持。建議人大常委會的立法進程宜快不宜慢,在堅持原則、守住底線的基礎上應展現靈活性。
為了堅持原則、及時批駁反對派的造謠抹黑,可考慮成立一個半官方的臨時性團體,對諸如香港大律師公會等的聲明,立即作出反應,指出其問題所在,說明我們的原則和立場及立法目的。
建議在香港成立一個具有廣泛代表性並可控的諮詢委員會,聽取香港社會的意見,並向全國人大反饋。此諮詢環節可成為國家安全教育的過程,通過諮詢使香港市民了解涉港國安法針對的是對國家安全構成危害的人,保護的是廣大市民和香港社會的安全。
涉港國安法的制定是在大陸法系地區,但執行是在普通法系地區。考慮到兩個法系在法律解釋習慣等方面的差異,建議在立法過程中邀請香港的愛國法律人士參與,從而避免一些將來執行上不必要的問題。
為避免香港社會對涉港國安法的可能錯誤理解,建議在法律中明確國安法與香港基本法的兼容性。
(本報記者 楊子巖整理)
完善科技創新體系
全國人大代表、廣州邁普再生醫學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袁玉宇
科技創新是個體系工程。我國一直注重源頭創新、基礎研究,但技術轉化率不夠是重大制約。在醫療器械領域,要思考怎麼把源頭創新與產業、市場更緊密地結合,來推動以企業為主體、創新人才為支持的創新產業鏈。
因此我建議支持多元主體參與宏觀決策,增強科創企業在創新體系的主體作用,出臺舉措促進產業界創新人才參與科技創新體系建設規劃,包括創新政策制定、指南編訂等宏觀決策,吸納產業端的創新建議與需求,促進產業端與基礎創新的有效銜接,搭建引領支撐產業發展的科技創新體系。
此外,醫療產業要做好,企業自身積累很重要,但還需要產業環境的支持和政府政策的引導。在國家支持創新的環境下,政府要更科學、更高效地支持創新產品轉化和進入市場。在審批環節、產品進入醫院環節,要注重創新產品的保護。現階段,國家在大力推進醫保改革和控費,降低醫藥費用,我們非常支持。同時,要把準入鏈條建立得更科學,讓老百姓既降低負擔又能更好地使用醫療創新產品。
(本報記者 徐佩玉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