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嫦娥五號創造五項「中國首次」人類44年來再獲月球樣品
探月四期和行星探測將接續實施
昨日,國新辦舉行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有關情況發布會。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介紹,12月17日凌晨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成功著陸,任務獲得圓滿成功。此次任務的成功實施,是我國航天事業發展中裡程碑式的新跨越,標誌著我國具備了地月往返能力,實現了「繞、落、回」三步走規劃完美收官,為我國未來月球與行星探測奠定了堅實基礎。
創造五項「中國首次」
嫦娥五號是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11月24日長徵五號準時並成功發射,12月17日再入返回、安全著陸,整個工程任務轉入科學研究的新階段。吳豔華介紹,嫦娥五號任務創造了五項中國首次,一是在地外天體的採樣與封裝,二是地外天體上的點火起飛、精準入軌,三是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和樣品轉移,四是攜帶月球樣品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五是建立我國月球樣品的存儲、分析和研究系統。
探月工程匯聚全國包括港澳地區數千家單位、數萬名科技工作者,技術的每一次突破、工程的每一步跨越,都是團結協作的結果,傳承弘揚了中國航天攻堅克難、勇攀高峰的優良傳統和創新精神。探月工程建設提升了我國深空探測核心能力,培養造就了一支專業化、年輕化、能打硬仗的人才隊伍,完善形成了組織實施複雜航天工程的系統方法,積澱彰顯了「追逐夢想、勇於探索、協同攻堅、合作共贏」的探月精神。
以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為起點,我國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測工程將接續實施。目前,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正在奔火的徵程;嫦娥六號、七號、八號,小行星探測、火星取樣返回、木星系探測等工程任務也將陸續實施。
部分月壤入藏國博
中國是第三個從月球採樣回來的國家。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探月工程三期副總設計師李春來介紹,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考慮取回樣品和原地探測的科學價值因素。俄羅斯和美國的九個採樣點,都在緯度30度的範圍,嫦娥五號的採樣點選擇了43度的風暴洋東北角的玄武巖區域,這是全新的採樣區域。全新的樣品研究,對月球表面的風化作用、火山作用和區域地質背景、區域地質演化方面應該作出很多科研貢獻。
吳豔華介紹,月球樣品的用途大致分為三類:第一類,取樣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進行科學研究;第二類,為了能早一點與公眾見面,有一部分樣品將入藏國家博物館,向公眾展示,進行科普教育;第三類,一般依據國際合作的公約和多邊雙邊的合作協議,我國將發布月球樣品和數據管理辦法,與有關國家和世界的科學家共享。他提到,「國家航天局經組織研究,除了位於北京的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作為主要存儲地點以外,還將在湖南韶山毛主席的故鄉進行異地災備,以告慰我們尊敬的偉人,他提出『可上九天攬月』這個夙願實現了。」
李春來說:「絕大部分樣品會用於科學研究,我們會在實驗室進行長期的、系統的對月球樣品的研究工作,包括它的結構構造、物理特性、化學成份、同位素組成、礦物特點和地質演化方面,希望能夠深化對月球的起源、演化方面的認識。」
已與40多個國家籤訂合作協議
國家航天局新聞發言人許洪亮在回答記者提問時介紹,中國國家航天局一直是按照「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來開展相關國際合作的。人類44年以來再次獲得月球的樣品,近一段時期以來,國際同行也都非常關注,紛紛給中國國家航天局、中國政府、其他機構發來賀電,提出共同開展研究的意願。中國國家航天局與40多個國家籤訂了140多份合作協議,並深度參與了18個國際組織的相關工作。
「月球樣品是人類共同的財富,我們願意以平等互利、互惠互利的方式跟國際同行開展合作。但科學研究是有規律的,按照聯合國有關條約、法規,按照我國有關規定,為了做好月球樣品的管理工作和數據共享工作,中國國家航天局將專門印發月球樣品管理辦法和後續管理政策。」許洪亮說,後續會跟國內有關科技部門,共同向國際同行發出徵集月球樣品分析的相關方案,同時也會組織國內外相關科學家,對方案進行遴選,開展一些成果的共享,共同研究。
「十四五」規劃火星採樣返回
據了解,「十四五」規劃和遠景目標的論證,相關部門也正在緊鑼密鼓進行當中,未來一些規劃的任務。圍繞月球探測主題,我國基本規劃確定的任務是探月工程四期,總共包括四次任務。第一次任務是嫦娥四號月球背面著陸巡視探測。第二次任務是嫦娥六號,還將進一步優化論證工程目標和科學目標,比如月球極區採樣返回的相關工作,正在進一步論證。規劃當中還有嫦娥七號和八號任務,準備以此為契機,與有關國家和國際組織合作,共同論證初步建設月球科研站的基本能力,或者驗證核心技術。
吳豔華介紹,關於行星探測的規劃,也基本明晰,有待國家審批。第一個任務已經實施了,就是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今年7月23日在文昌成功發射,目前狀態非常好,累計飛行約3.7億公裡,目前距離地球超過1億公裡。如果按照預定的計劃,明年2月中旬到達火星,開始繞火探測。明年5月中旬,計劃著陸火星巡視探測。此外,我國還規劃了三次行星探測任務,包括一次小行星的探測和取樣,一次火星的採樣返回,還有一次木星系環繞探測和行星穿越探測。
中國的載人航天按照「三步走」的規劃,明年、後年是三期工程建設非常繁忙的時間。我國計劃用兩年時間,完成空間站共計11次發射任務,包括明年上半年計劃發射的核心艙,兩個試驗艙,四艘貨運飛船,大概四艘載人飛船,總共接近11次任務,兩年期間要完成,然後開展大量的在軌科學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