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讀三國,不識英雄!大家好,這裡是臥仔~
咱們的孔聖人早在三千年前就說過,君子有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書,六曰九數,可見這「射箭之道」一直都是古人的必學科目之一。
如今我們一說起三國中的神箭手,第一個想到的是誰呢?
黃忠?
在演義小說中,黃忠是神箭手的代表人物,長沙一戰中一箭就能精準命中關羽盔纓!最後黃、關二人也是打得惺惺相惜,互相折服。
在《臥龍吟》中,黃忠也是極強力的武將,擅長點殺敵方關鍵武將,常常處於掛後出手的位置,找準敵方的薄弱位置,一擊必殺!
然而根據《三國志·關張馬黃趙傳》中的記載:
荊州牧劉表以為中郎將,與表從子磐共守長沙攸縣。及曹公克荊州,假行裨將軍,仍就故任,統屬長沙守韓玄。先主南定諸郡,忠遂委質。
黃忠跟關羽根本就沒有任何交集,更沒有所謂的「神射」記錄,也難怪後來劉備封四方將軍的時候,關羽表示不屑於黃忠為伍了!
既然黃忠並非第一神射手,那麼在三國正史上,真正排得上號的神射手,又是哪幾位呢?
魯肅在演義中被羅貫中黑的很厲害,就連他的名事跡「單刀赴會」也被反過來用在關羽身上。
在正史中,魯肅是孔子眼中典型的「君子」,能文能武——論謀略,他曾建議主公將南郡借給劉備,直接將劉備擺上了抗曹最前線;論武功,他憑一手箭術嚇退袁術!
《吳書》中記載:「自植盾,引弓射之,矢皆洞貫。」這是在說魯肅棄官而走後,被袁術追殺,結果魯肅反身射箭,每支箭都把士兵的盾牌洞穿!
這說明魯肅射箭不但準,而且力道奇大!
當然要比力道和精準,呂布絕對要在魯肅之上!
演義中說呂布「轅門射戟」,這倒是沒有虛構,在《三國志·呂布傳》中有這麼一句:
布令門侯於營中舉一支戟,布言:『諸君觀布射戟小支,一發中者諸君當解去,不中可留決鬥。』布舉弓射戟,正中小支。諸將皆驚,言:『將軍天威也!』
能在兩百步開外,精準命中戟小支,呂布的箭術造詣不低!
在《臥龍吟》中,呂布是戰法系中立將,以高傷著稱,【鬼神一擊】不但能對敵方全體造成大量傷害,還有概率進行恐懼,並回復自身士氣,無論是推圖還是PK,都是非常有用的武將~
前面兩位都只是在射死靶子,而這位卻是實打實射殺過活人的狠角色!
曹彰是曹操的三子,從小就以當上大將軍為目標。
《三國志·任城王傳》中記載:「少善射御,旅力過人,手格猛獸,不必險阻。」這句話是說曹彰小時候就能騎射,臂力過人,甚至還能空手搏殺野獸,非常勇猛!
建安二十三年,曹魏北方胡人造反,曹彰帶兵鎮壓,與胡騎對射,箭無虛發,而後又跟鮮卑大人軻比能交戰,一手騎射之術讓這些胡人都心悅誠服,直接投降了。
箭術排在曹彰之上的是龐德,此人極有可能是演義中黃忠「神射手」的原型~
為什麼這麼說?
我們來看看《三國志》中的記載:「親與羽交戰,射羽中額。時德常乘白馬,羽軍謂之白馬將軍,皆憚之。」
在跟關羽交戰的時候,萬軍叢中直接一箭射中關羽額頭!
這準頭——還是打的活靶子,足可見龐德的箭術之準,就是差了點力度,否則一箭射穿頭盔,關羽一命嗚呼,就沒有之後的水淹七軍了。
歷史上的龐德最終還是死在了關羽手中,結局讓人唏噓,但在《臥龍吟》中,我們可以一睹魏國武將龐德的風採!
作為魏國上場率較高的武將之一,龐德的技能【蒼瀧出海】匯聚驅散減益、爆炸輸出、附加增益等特性為一身,在PK中就是萬金油一樣的存在,又肉又能打!
太史慈作為三國箭術第一名名至實歸!
早年為了報答北海相孔融的恩情,太史慈帶著一摞箭支,從城中單騎突圍去尋救兵,圍城的黃巾軍被他射得連頭也不敢露,後來反應過來派兵追殺,結果反被其連著射殺數十人,盡皆膽寒!
最能體現太史慈箭術的當屬《三國志·太史慈傳》中的這一段:
慈長七尺七寸,美須髯,猿臂善射,弦不虛發。嘗從策討麻保賊,賊於屯裡緣樓上行詈,以手持樓芬,慈引弓射之,矢貫手著芬,圍外萬人莫不稱善。
兩軍對陣之時,城牆上的敵將扶著橫梁罵人,結果底下的太史慈張弓一射,直接把那人的手釘在了橫梁上,射箭的力道、精度,都是三國是當之無愧的第一!
在《臥龍吟》中,太史慈是吳國的標誌性武將,和魏國的龐德類似,太史慈的技能也是【蒼瀧出海】,但專武附加的【酣戰】能為太史慈在第五回合後附加無法被驅散的增傷效果,是比較吃持續性的武將~
親愛的玩家們,你們對三國中的這些神射手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留言討論!
如果你對《臥龍吟》有獨特的個人見解,或者是關於三國的故事、漫畫、同人作品,歡迎投稿。
投稿郵箱:1192829605@qq.com
不限主題,不限題材,臥仔幫你推上牆!
你若喜歡,別忘了點個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