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大帝: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都是主宰人間禍福

2020-12-15 歷史國學教堂

在道教的歷史文化中,三元大帝又稱「三官大帝」,是三個神仙人物的合稱,即天官、地官、水官,各自的全稱為:上元一品天官賜福大帝、中元二品地官赦罪大帝、下元三品水官解厄大帝。

三神在道教諸神中地位不算很高,但在民間享受的香火之盛卻位居前列。因為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都是主宰人間禍福的大神。

三官神信仰源於古代人們對天、地、水的自然崇拜。天、地、水是人們生活、生產所依賴的必要條件,沒有它們,人類就無法存在。東漢時早期道教吸收傳統的民間信仰,奉天、地、水三官為主宰人間禍福的大神,在道教神系中品位很高。

《三國志·張魯傳》載請禱書:「書寫病人姓名,說服罪之意,作三通,其一上之天,著山上;其一埋之地;其沉之水,謂之三官手書。」

《雲岌七籤》所收《元氣論》,以天、地、水為「三元」,稱「混沌分後,有天地水三元之氣,生成人倫,長養萬物」。

三官神的來歷,根據元代道士趙道一在《歷代真仙體道通鑑》中所說:三官大帝為堯、舜、禹三帝,為元始天尊吐氣化成。

元始天尊吸入始陽九氣、清虛七氣、晨浩五氣,在體內經過「九九之期」,孕育成靈胎聖體,從口中吐出來的。正月十五日吐一子,七月十五日吐一子,十月十五日吐一子。這三個嬰孩即是堯、舜、禹。

由於他們建有天地之功,為萬世師表之法率,便敕封為三官大帝。上元為九氣一品天官,中元為七氣二品地官,下元為五氣三品水官,三兄弟共同掌管三界鬼神的升遷。

還有一種傳說,說三官的父親叫陳子壽,又叫陳郎,是個美男子。龍王的三個女兒見陳郎聰明俊美,願意同時嫁給他。後來,三個公主各生了一個兒子,個個法力無邊,神通廣大。

老大是正月十五生的,元始天尊封他為為上元一品九氣天官賜福紫微大帝;老二是七月十五生的,被封為中元二品七氣地官赦罪清虛大帝;老三是十月十五生的,被封為下元三品五氣水官解厄洞陰大帝。

三官的誕辰日為三元日,即上元日正月十五日、中元日七月十五日、下元日十月十五日。每逢三元節,信眾都要到廟宇祭拜三官,懺悔罪過,祈福免災,故三官又被稱為「三元大帝」。

信眾在三元日要進食素齋,稱為「三官素」。歷代帝王信仰三官,還規定了一些禁忌。如唐代,在三元節由皇帝下令天下各州停止宰殺漁獵。

「天官賜福」的年畫、民俗畫,多種多樣。圖中天官的形象一般為大官員模樣,身穿大紅官服、龍袍玉帶,手持如意,五絡長鬚,面容慈祥,一派雍容華貴氣派。

有的地圖中,天官慈祥地攜帶著五個童子,五童子手中各捧仙桃、石榴、佛手、春梅和吉慶鯉魚燈。民間在農曆新年時,多貼這種年畫,以求天官賜福,吉祥長壽。

如今,人們把天官和員外郎、南極仙翁,合稱為福、祿、壽三星,三星圖常掛堂中,象徵多福、多祿、多壽,喜氣盈門,反映了人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心理。

相關焦點

  • 正月十五|天官大帝聖誕,天官賜福
    這一天人們貼對聯,上聯「吉慶有餘」,下聯「天官賜福」或「受天百祿」。《梁元帝旨要》曰:「上元為天官賜福之辰。」道教奉天、地、水三神,亦叫三官,天官即其中之首,道稱「上元九炁賜福天官曜靈元陽大帝紫微帝君總真應見天尊」,隸屬玉清境,居寶闕下上元覃恩宮。天官由青黃白三氣結成,總主諸天帝王。每逢正月十五日,即下人間,校定人之罪福,故稱「天官賜福」。
  • 三官大帝:一炁太極
    賜福赦罪解厄,溥濟存亡。道冠諸天,恩覃三界。大悲大願,大聖大慈。三元三品,三官大帝。三宮九府,應感天尊。(贊)三元擁護。萬聖同明。赦罪解厄。消災障功。德廣無邊。福壽增延。賜福降吉祥。三官赦罪天尊。曜靈元陽大帝 紫微帝君中元地官寶誥青靈洞陽。北都宮中。部四十二曹。偕九千萬眾。主管三界十方九地。掌握五嶽八極四維。吐納陰陽。核男女善惡青黑之籍。慈育天地。考眾生錄籍禍福之名。法源浩大而能離九幽。浩劫垂光而能消萬罪。群生父母。存沒沾恩。大悲大願。大聖大慈。中元七炁赦罪地官。
  • 七月十五 「三官大帝」之中元赦罪地官大帝聖誕
    三官大帝即上元賜福天官紫微大帝、中元赦罪地官清虛大帝、下元解厄水官洞陰大帝,臺灣民間俗稱「三界公」,亦即掌管天、地、水三界之神。
  • 農曆十月十五日,「下元五炁解厄水官大帝」聖誕日
    三官大帝有「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之職。常持誦三官寶誥必可獲福無量!水官大帝名為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陰大帝,隸屬太清境。水官大帝由風澤之氣和晨浩之精結成,總主水中諸大神仙。每逢十月十五日,即來人間,校戒罪福,為人消災。水官大帝既掌握江河湖海萬靈之事,又主旱澇災害劫數之期,既掌生人,又管亡者,不但能解天災業滿之靈,還能下濟幽扃人鬼之道。
  • 農曆十月十五日,「下元五炁解厄水官大帝」聖誕日 !
    農曆十月十五日,是「下元五炁解厄水官大帝」聖誕之日,也是民俗中的「下元節」。三官大帝有「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之職。常持誦三官寶誥必可獲福無量!水官大帝名為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陰大帝,隸屬太清境。
  • 地官大帝寶誥.
    三官大帝,全稱「玉真天地水府三元三品三官大帝三宮九府應感天尊」三官大帝,即天官、地官、水官,亦稱「三官」,又稱「三元」,為道教較早供祀的神靈。一說天官為唐堯,地官為虞舜,水官為大禹。道經稱: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地官赦罪:地官名為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虛大帝,隸屬上清境。地官由元洞混靈之氣和極黃之精結成,總主五帝五嶽諸地神仙。每逢七月十五日,即來人間,校戒罪福,為人赦罪。
  • 十月十五,恭賀下元水官大帝聖誕
    農曆十月十五日,是「下元五炁解厄水官大帝」聖誕之日,也是中華民俗中的「下元節」。水官大帝乃禹帝。三官大帝有「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之職。常持誦三官寶誥可獲福無量。水官大帝名為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陰大帝,隸屬太清境。水官大帝由風澤之氣和晨浩之精結成,總主水中諸大神仙。每逢十月十五日,即來人間,校戒罪福,為人消災。
  • 水官大帝:下元解厄
    道德普天樂,三元立雲臺。赤腳朝帝所,女青侍案齋。桂枝香花散,賜福永消災。(三元神共護,萬聖眼同明。無災亦無障,永保道心寧。)舉天尊三元赦罪天尊提綱靈音到處,滅罪消愆。寶號宣時,扶危救難。將當有諷經,演教之偈。仰勞道眾,隨聲應和。慢澄清酌水獻花滿瑤壇,供養天地水三官。
  • 中元節 三官大帝
    三官大帝:即天官、地官、水官,亦稱「三官」,又稱「三元」,為道教較早供祀的神靈。一道經稱: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天官賜福天官名為上元一品賜福天官紫微大帝,隸屬玉清境。天官由青黃白三氣結成,總主諸天帝王。每逢正月十五日,即下人間,校定人之罪福。故稱天官賜福。
  • 地官大帝:主管中元赦罪的長官
    太上三元賜福赦罪解厄消災延生保命妙經全名《太上三元賜福赦罪解厄消災延生保命妙經》也作《三官真經》或《三官感應妙經》。撰人不詳,約出於明代。底本出處:《萬曆續道藏》。道德普天樂,三元立雲臺。赤腳朝帝所,女青侍案齋。桂枝香花散,賜福永消災。(三元神共護,萬聖眼同明。無災亦無障,永保道心寧。)舉天尊三元赦罪天尊提綱靈音到處,滅罪消愆。寶號宣時,扶危救難。將當有諷經,演教之偈。仰勞道眾,隨聲應和。慢澄清酌水獻花滿瑤壇,供養天地水三官。
  • 道教中的三元三品三官大帝是指哪三位尊神?分別掌管人間什麼禍福
    三官大帝,全稱「玉真天地水府三元三品三官大帝三宮九府應感天尊」,居闕下三元妙緯宮三元總聖宮,是寶闕下上元覃恩府上元一品九炁賜福天官曜靈元陽大帝紫微帝君總真應見天尊、中元覃宥府中元二品七炁赦罪地官洞靈清虛大帝青靈帝君平等應善天尊、下元通濟宮下元三品五炁解厄水官金靈洞陰大帝暘谷帝君法流遠洽天尊的合稱。
  • 中元節,地官大帝聖誕
    三官大帝餘氣應化人間,便為堯、舜、禹三位明君;每到三元之日,三官大帝便巡遊三界,考校大千世界之內、十方國土之中的神仙升臨、品匯考限與萬類化生之事。而七月十五正好是地官大帝聖誕,也是地官赦罪之期。道經稱: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天官賜福天官名為上元一品賜福天官紫微大帝,隸屬玉清境。天官由青黃白三氣結成,總主諸天帝王。
  • 農曆七月十五恭賀中元赦罪地官清虛大帝聖誕,中元節有什麼禁忌?
    道教有「三元三品三官大帝」,「天官上元賜福,地官中元赦罪,水官下元解厄,「中元」之名由此而來。在統治者推崇道教的唐代,道教的中元節開始興盛,逐漸將「中元」固定為節名,節期設在七月十五日,並相沿迄今。《太上說玄天大聖真武本傳神咒妙經注》卷一《因緣經》:「正月十五上元宮主一品九炁賜福天官紫微大帝於是日,同下人間,校定罪福也;七月十五日中元宮主二品七炁赦罪地官清虛大帝於是日同出人間,校戒罪福也;十月十五日,下元宮主三品五炁解厄水官扶桑大帝於是日同到人間,校戒罪福也。」同時,劉宋陸修靜還有「三官所執,生、死、苦考自明法曹」之說。
  • 農曆十月十五,恭賀下元水官大帝聖誕
    農曆十月十五日,是「下元五炁解厄水官大帝」聖誕之日,也是中華民俗中的「下元節」。三官大帝有「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之職。常持誦三官寶誥可獲福無量。▌三官大帝的由來三官大帝指的是天官、地官和水官,亦稱「三官」,又稱「三元」。中國上古就有祭天、祭地和祭水的禮儀。
  • 辛丑年 農曆正月十五上元天官賜福紫微大帝聖誕:
    道教崇奉天官、地官、水官,認為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天官大帝神誕為正月十五日,地官大帝神誕為七月十五日,水官大帝神誕為十月十五日。至南北朝時「三官」與「三元」相結合而為三位天帝,這樣,正月十五日就被稱為上元節。南宋吳自牧在《夢粱錄》中亦說:「正月十五日元夕節,乃上元天官賜福之辰。」
  • 農曆十月十五——水官大帝聖誕
    此請禱之法,蓋仿效古代儀禮。戰國成書的《儀禮·覲禮》曰:"祭天燔柴,祭山丘陵升,祭川沉,祭地瘞。"唐賈公彥疏雲:"案《爾雅》雲:祭山曰?懸,祭川曰浮沉,……祭天曰燔柴,祭地曰瘞埋。""瘞"亦埋藏之意。至南北朝時,"三官"與"三元"相結合而為三位天帝。
  • 正月十五,恭賀上元賜福天官聖誕,持誦並轉載寶誥,可獲福無量!
    中元二品七氣地官清虛大帝,住在九土無極世界洞空清虛之宮,總主五嶽帝君並二十四治山川,九地土皇、四維八極神君;下元三品五氣水官洞陰大帝,住在金靈長樂宮,總主九江水帝、四瀆神君、十二溪真及三河四梅神君。三官大帝餘氣應化人間,便為堯、舜、禹三位明君。每到三元之日,三官大帝便巡遊三界,考校大千世界之內十方國土之中的神仙升臨、品匯考限與萬類化生之事。
  • 道教神仙之三官大帝
    三官大帝全稱「玉清天地水府三元三品三官大帝」,分別為:上元九炁賜福天官曜靈元陽大帝紫微帝君中元七炁赦罪地官洞靈清虛大帝青靈帝君下元五炁解厄水官金靈洞陰大帝暘谷帝君祖天師張道陵創教常以「三元手書」教化教民並傳播教法,全真皈依、冠巾需奏疏文上達三官大帝,丹成更需三官大帝堪實保奏。
  • 三官大帝: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太清宮三官殿.
    三官殿供奉天官大帝、地官大帝和水官大帝神像。三官信仰最初來源於中國古代先民對天、地、水的自然崇拜,又稱三元、三氣,屬於道教自然崇拜的範疇。東漢末年,張天師創教時以老子為教主,同時供奉三官,認為三官能為人賜福、赦罪、解厄。後被認定為中國古代部落首領堯、舜、禹的化身,分別以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為聖誕日。三官信仰在我國民間極為隆盛,每逢三元日,百姓都要到三官廟祭拜三官大帝,以懺悔罪愆、祈福消災。道教則認為,若能出家為道,則不受閻王約束,而是歸三官大帝管轄。
  • 恭迎下元佳節,水官大帝聖誕.
    酌水獻花滿瑤壇,供養天地水三官。五色祥雲臨凡世,九氣清風降人間。卷卷句句消災障,字字行行滅罪愆。赤腳大仙曾請問,受持功德廣無邊。香供養,三元赦罪天尊。2018年11月22日(農曆戊戌年十月十五)是「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陰大帝」聖誕之日,也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下元節。下元節的來歷與道教有關。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謂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