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道教的歷史文化中,三元大帝又稱「三官大帝」,是三個神仙人物的合稱,即天官、地官、水官,各自的全稱為:上元一品天官賜福大帝、中元二品地官赦罪大帝、下元三品水官解厄大帝。
三神在道教諸神中地位不算很高,但在民間享受的香火之盛卻位居前列。因為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都是主宰人間禍福的大神。
三官神信仰源於古代人們對天、地、水的自然崇拜。天、地、水是人們生活、生產所依賴的必要條件,沒有它們,人類就無法存在。東漢時早期道教吸收傳統的民間信仰,奉天、地、水三官為主宰人間禍福的大神,在道教神系中品位很高。
《三國志·張魯傳》載請禱書:「書寫病人姓名,說服罪之意,作三通,其一上之天,著山上;其一埋之地;其沉之水,謂之三官手書。」
《雲岌七籤》所收《元氣論》,以天、地、水為「三元」,稱「混沌分後,有天地水三元之氣,生成人倫,長養萬物」。
三官神的來歷,根據元代道士趙道一在《歷代真仙體道通鑑》中所說:三官大帝為堯、舜、禹三帝,為元始天尊吐氣化成。
元始天尊吸入始陽九氣、清虛七氣、晨浩五氣,在體內經過「九九之期」,孕育成靈胎聖體,從口中吐出來的。正月十五日吐一子,七月十五日吐一子,十月十五日吐一子。這三個嬰孩即是堯、舜、禹。
由於他們建有天地之功,為萬世師表之法率,便敕封為三官大帝。上元為九氣一品天官,中元為七氣二品地官,下元為五氣三品水官,三兄弟共同掌管三界鬼神的升遷。
還有一種傳說,說三官的父親叫陳子壽,又叫陳郎,是個美男子。龍王的三個女兒見陳郎聰明俊美,願意同時嫁給他。後來,三個公主各生了一個兒子,個個法力無邊,神通廣大。
老大是正月十五生的,元始天尊封他為為上元一品九氣天官賜福紫微大帝;老二是七月十五生的,被封為中元二品七氣地官赦罪清虛大帝;老三是十月十五生的,被封為下元三品五氣水官解厄洞陰大帝。
三官的誕辰日為三元日,即上元日正月十五日、中元日七月十五日、下元日十月十五日。每逢三元節,信眾都要到廟宇祭拜三官,懺悔罪過,祈福免災,故三官又被稱為「三元大帝」。
信眾在三元日要進食素齋,稱為「三官素」。歷代帝王信仰三官,還規定了一些禁忌。如唐代,在三元節由皇帝下令天下各州停止宰殺漁獵。
「天官賜福」的年畫、民俗畫,多種多樣。圖中天官的形象一般為大官員模樣,身穿大紅官服、龍袍玉帶,手持如意,五絡長鬚,面容慈祥,一派雍容華貴氣派。
有的地圖中,天官慈祥地攜帶著五個童子,五童子手中各捧仙桃、石榴、佛手、春梅和吉慶鯉魚燈。民間在農曆新年時,多貼這種年畫,以求天官賜福,吉祥長壽。
如今,人們把天官和員外郎、南極仙翁,合稱為福、祿、壽三星,三星圖常掛堂中,象徵多福、多祿、多壽,喜氣盈門,反映了人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