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聯聯合海澱區政協委員工作站成功舉辦「非正規就業工傷保障問題」研討會

2021-01-22 義聯勞動法援助與研究中心

2020年12月15日,由海澱區政協中關村創業大街(工會界)政協委員工作站、黃樂平委員工作站主辦,北京義聯勞動法援助與研究中心、北京義聯社會工作事務所承辦的「非正規就業工傷保障問題」研討會在中關村創業大街拓荒族眾創空間三層會議室順利召開。本次研討會由海澱區政協常委、北京義聯勞動法援助與研究中心理事長、北京義聯社會工作事務所理事長黃樂平主持,來自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工傷保險司、社會保險事業管理中心、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海澱區政協、海澱區總工會與海澱區人民法院等單位的有關負責同志,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全國律協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律專業委員會、北京鴻雁社工服務中心等單位的專家,人民政協報、法制日報、工人日報、中國青年報、北京日報、半月談雜誌社、勞動保護雜誌社、中工網等媒體記者,以及特邀嘉賓外賣工友代表共30餘人參加了會議。


研討會的第一階段是來賓介紹及領導致辭。

主持人黃樂平代表主辦單位、承辦單位對與會嘉賓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地感謝,並向大家簡要介紹了研討會的背景、主題及議程。他提到義聯團隊從2004年至今一直在關注勞動者工傷權利問題,堅持每年在工傷保險領域至少出版一本專著或發布一份調研報告,從早期的農民工工傷維權問題、職業病問題、工傷保險待遇先行支付問題到現在的「非正規就業者工傷保障問題,始終堅持在工傷保險研究與實踐的第一線。他還提到本次研討會的形式極具開創意義,是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一次新嘗試,政協組織的民主協商與社會組織的民主協商進行了有機結合,並希望通過通過政協這個平臺,反映社情民意,推進集思廣益,在更廣闊的平臺上吸收各界專家意見與建議,以便更好的維護與推進非正規就業人員的工傷權利保障。


海澱區政協常委、海澱區政協社會與法制工作委員會主任劉秀榮在致辭中指出,黃樂平委員帶領的北京義聯團隊為農民工、外賣員等弱勢群體提供法律諮詢、法律援助等工作非常有意義,並對本次研討會的主題給予了高度肯定,她認為關注非正就業人員的工傷保障問題極具實踐意義和研究價值,尤其是新業態屬於近年來興起的新經濟模式,對外賣員的工傷權利保障符合社會經濟發展的內在需求。她對會議邀請到社會各領域的專家來共同探討這樣一個公眾非常關注的前沿話題給予高度評價,並鼓勵義聯研究團隊在吸收專家意見的基礎上完善研究成果,向區政協及有關決策部門提交有價值的建議。

研討會的第二階段是調研報告發布。

北京義聯社會工作事務所研究員郝正新介紹了《新業態從業者勞動權益保護——北京地區網約配送員職業傷害調查報告(2020)》的主要內容。郝正新研究員首先將2020年報告與2019年的報告進行了對比分析,指出2020年報告在研究方法、研究內容、報告形式等方面都有所完善和創新。隨後,她提到報告的背景、研究方法、調研結果,指出商家出餐慢、送餐時間短、路線設計不合理、平臺的高度控制和監管等是外賣員發生職業傷害的主要原因。她還簡要地介紹了外賣員的年齡結構、學歷、工作特徵、收入來源、勞動權益保障等情況,指出外賣員對工傷保障有迫切的需求。緊接著,她深入分析了國內保障外賣員職業傷害的兩種地方實踐模式,並與臺灣地區、巴西的經驗進行了對比,總結了可以借鑑的國內外經驗。最後,她提出應當由政府部門、社會組織、平臺企業等多管齊下來保障外賣員的勞動權利。


研討會的第三階段是嘉賓討論。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工傷保險司二級巡視員周永波表達了對研討報告的肯定,並提出新業態群體的工傷保險問題也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德國、國際勞工組織、以及一些發展中國家都在探討如何解決該群體的職業傷害問題。他還提出,可以針對新業態群體設計新的工傷保險制度,並在實施過程中逐步完善。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社保中心工傷保險處副處長楊榕報告了人社部關於對新業態人員參加職業傷害保險工作的進展,並提出在研究工作中實際遇到的問題。她還深入地分析比較了將新業態群體納入到現有工傷保險制度和為新業態群體新工傷保險制度這兩種做法各自的優勢和劣勢,並提出在進行抉擇時應當考慮該群體的實際需求和意願。


外賣工友代表陳國江表達了外賣員對工傷保障業績其他勞動權益保障的需求,提到外賣員目前購買的商業保險存在的不足之處,並表示外賣員願意承擔政府部門提供的工傷保險的保險費用,但不能額外支付商業保險費用。


海澱區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長馬千裡建議調研報告可以增加外賣員遭遇職業傷害的類型、概率等內容,以及為該群體建立職業傷害保險的目的和意義,並提出保障外賣員的健康權、身體權、生命權是立法的首要目標。


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工傷保險處副處長郭勇表示,需要釐清外賣員與平臺企業或者是代理商之間的勞動關係,勞動關係如果界定不清,那麼也無法劃清各自的他權利義務,會導致更多的問題,因而建議報告中可以增加勞動關係的研究內容。


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助理研究員翁仁木表示2020年的報告與2019年的相比有了顯著的提高,建議新業態群體的職業傷害保障應當在借鑑地方和域外經驗的基礎上創新,並落實平臺和代理商的職業保障責任。他還提出,可以參照印度的做法,針對平臺專門設立一個社保基金,有平臺、政府、工人三方共同繳納。


北京外國語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副教授閆冬提出單獨的商業保險對於外賣員的職業保障是遠遠不夠的,商業保險是一次性補償,難以保障工傷者的後續治療,而工傷責任方面,要落實用人單位的職業保障責任,儘量讓勞動者權益得到保障。


法制日報記者陳磊表示,從社會政策的角度來說,政府需要回應社會發展帶來的問題,新業態的實踐用工存在非勞動化的現象,政府政策是否回應了這個變化,是在原有制度上完善,還是在新制度上突破,這需要政府在立法、政策等方面做出回應。他還提到,如果未來的工傷保險政策還是圍繞勞動關係的話,就滯後了社會的發展,之後的工傷保險應當是一種職業保險,需要突破社會勞動關係範疇。


全國律協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律專業委員會秘書長金曉蓮提到,靈活就業人員包括小時工等、還包括新業態,這意味著政府層面已經承認了部分勞動者在勞動關係範疇之外,而司法實踐中工傷認定需要確認勞動關係,這從政策層面來看,是存在制度割裂的。因而,需要為外賣員提供勞動關係的基礎保障,以及解決該群體在實際維權方面存在的困境。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副教授孫樹菡肯定了報告的創新和完善之處,提出新業態群體的工傷保險制度可以先建立,之後逐步在實施中完善。


原中華全國總工會法律部副巡視員關彬楓肯定了報告的研究成果,並指出企業具有強大的資本優勢,應當對勞動者進行培訓,如交通法規等制度、文化、意識等的培訓,最大程度上預防職業傷害。


海澱區政協委員、海澱區總工會副主席林志軍提出工會藉助線下提供法律諮詢、線上宣傳等方式為勞動者提供幫助,今後工會也也一定會履職盡責,保障職工的權益。


此外,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副教授喬慶梅提出,工傷保險是否困在勞動關係,與企業風險是否完全轉移有關,如果要求企業承擔全部的用工風險,則將企業與勞動者置於對抗的狀態,反而不利於該群體的勞動權益保護。北京鴻雁社工服務中心研究員彭晨指出社會上應基於外賣員更多的尊重,不能對外賣員進行職業歧視,並倡議關注女性外賣員的職業壓力。外賣工友代表陳春雷談到目前商業保險在理賠條件上非常苛刻,並且平臺對外賣員的勞動報酬權、休息休假權利以及其他福利待遇保障上存在不足。


最後,主持人黃樂平作研討會小結,再次對與會嘉賓的精彩發言表示了感謝,並提出研究團隊將在吸收各位專家建議的基礎上繼續完善調研報告,爭取為非正規就業者工傷保障問題貢獻更多的研究成果。本次會議圓滿落幕。

相關焦點

  • 北京義聯邀請社會各界共同研討「非正規就業工傷保障問題」
    工人日報客戶端12月17日電 2020年12月15日,由海澱區政協中關村創業大街(工會界)政協委員工作站、黃樂平委員工作站主辦,北京義聯勞動法援助與研究中心、北京義聯社會工作事務所承辦的「非正規就業工傷保障問題」研討會在中關村創業大街拓荒族眾創空間三層會議室順利召開。
  • 京海協發〔2020〕6號 政協北京市海澱區委員會 委員工作站管理辦法...
    在條件成熟的地區,依託地區政協委員活動小組(以下簡稱「地區小組」),建立區域站;根據需要,建立由多個地區小組聯合組成的片區站;在人口密集的大型居住區,建立社區站;依託政協各專門委員會,建立界別站;發揮委員專業特長,分別建在所屬地區小組、界別等的個人站;在特色園區、街區、樓宇建立工作站;在重點領域建立工作站;配合北京市政協的界別工作室,建立市區政協委員聯合站等。對符合標準的工作站,給予統一授牌。
  • 為非正規就業勞動者撐起職業安全「保護傘」
    當下的勞動力市場,非正規就業勞動者人員眾多,既有超齡勞動者和職業學校的學生等年齡與法定勞動年齡人口「兩頭不靠」的人員,也有像快遞小哥、網約車司機等雖屬法定勞動者、但無法與用工單位籤訂勞動合同的靈活就業人員。不僅如此,隨著我國人均壽命的提高、城鎮化進程的加快,以及「三新」(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範疇的不斷擴容,越來越多的非正規就業勞動者進入勞動力市場,解決非正規就業勞動者的工傷保險問題日益迫切。
  • 北京義聯舉辦公益訴訟研討會
    本報訊(記者顧磊)3月22日,北京義聯法律援助中心在京舉辦公益訴訟研討會,參會的專家學者及法律界人士共同探討了依法行政與政府信息公開方面的公益訴訟話題。本次研討會上,專家學者紛紛發表意見,義聯負責人黃樂平就「破解政府信息公開難題,公益訴訟如何作為」進行發言。
  • 疫情下海澱區的保就業樣本——專訪北京市海澱區人社局副局長姜大寬
    疫情影響下,就業供需兩端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考驗。北京市海澱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姜大寬表示:「海澱區高新技術企業眾多,疫情期間通過調研發現,企業的現金流、員工返崗確實受到了一定的衝擊。」國家統計局數據也顯示,今年以來失業率上升較明顯。
  • 新就業形態下人力資源管理法律實務研討會在渝舉行
    10月31日,新就業形態下人力資源管理法律實務研討會在重慶舉行。本次研討會由北京德恆全國勞動與社會保障專委會主辦,北京德恆(重慶)律師事務所承辦。來自信息技術、建築工程、醫藥化工、物流、餐飲、製藥等多個行業的300餘名企業代表和100餘名律師同行參加了此次研討會。
  • 臺灣義聯赴陸投資引爭議 寧德140名老幹部聯名上訪
    經濟觀察網 記者 陳勇 日前,亞洲第二大、世界第七大不鏽鋼生產企業臺灣義聯集團遇到了一點小麻煩。其在福建投資的30萬噸鎳合金項目遭到寧德市140名老幹部聯名反對和抵制,除此之外,寧德市部分政協委員、人大代表也就此項目可能存在的汙染問題在寧德當地兩會上提出了相關的議案和提案。福建省環保廳環評處處長鄭健欣在接受本網記者採訪時表示,臺灣義聯在閩投資項目的所有環保手續都是合法合規的,義聯在閩投資的項目環評自公示起,並沒有收到任何反對的聲音,也沒有任何人提出異議。
  • 哈爾濱工程大學聯合假如我是委員模擬政協提案活動來啦!
    為更好發揮哈爾濱工程大學共青團作為黨聯繫青年的橋梁紐帶作用,引導廣大同學了解並有序參與國家政治生活,在親身實踐中體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增強制度自信,哈爾濱工程大學校青年調研中心聯合人民政協報社、人民政協網和「假如我是委員」平臺開展2020年模擬政協提案徵集活動「感受民主協商魅力,綻放青春智慧新篇」。
  • 鎮江市政協舉辦發揮人民政協專門協商機構作用理論研討會
    18日上午,市政協以「發揮人民政協專門協商機構作用」為主題,舉辦理論研討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重要講話指示精神和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持續強化對新時代人民政協事業發展的規律性認識,以理論創新引領實踐發展,為推動人民政協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 海澱區政協十屆五次會議期間立案284件提案
    在海澱區政協十屆五次會議期間,廣大政協委員、政協各參加單位、政協各專門委員會緊緊圍繞中關村科學城建設、實施「兩新兩高」戰略、建設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區委區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通過提案建言獻策。截止到2021年1月7日12時,共收到提案305件。
  • 白氏頭條:全國白氏政協委員名單匯總
    十二屆政協委員(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人物簡介北京市政協委員、海澱區政協委員、海澱區工商聯副主席。參加全軍「802」演習、「國慶35周年閱兵」等油料保障工作。榮立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白 彬(回族)山東省第十二屆政協委員(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人物簡介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業務總監、山東省分公司總經理。
  • 建議完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法律保障制度
    滴滴平臺2019年在國內創造並帶動網約車司機、代駕和上下遊產業鏈等崗位1360萬個就業機會。美團《2019年度企業社會責任報告》顯示,2019年通過美團獲得收入的騎手達399萬。2020年7月1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3個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提出支持在線教育、網際網路醫療等15種新業態新模式發展。
  • 廣西政協委員韋茜:小語種人才就業前景非常好
    1月12日,廣西政協委員、廣西外國語學院董事長韋茜接受了中新網記者專訪。 中新社記者 楊志雄 攝  中新網廣西新聞1月12日電(鍾欣)1月12日,廣西壯族自治區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在南寧開幕,廣西政協委員、廣西外國語學院董事長韋茜在會後接受了中新網記者專訪。  據了解,廣西外國語學院成立於2004年,主要致力於小語種應用型人才培養,至今剛好建校15周年。在2019年裡,廣西外國語學院的各項工作都取得了比較好的成績。
  • 柳州市首個縣級政協委員服務中心在融水成立
    「成立縣政協委員服務中心是政協工作適應新時代、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的需要。」當天,柳州市政協副主席、融水縣委書記楊恩維在揭牌儀式上表示,創建政協委員服務中心是該縣推進政協工作向基層拓展,激發委員主體作用的有益探索。  據悉,該縣不僅成立了縣級政協委員服務中心,同時在縣域內成立了23個鄉鎮(片區)政協委員聯絡工作站以及聯絡工作站黨支部。
  • 大興區政協學習與文史委員會聯合教文衛體委員會組織委員視察委員...
    2020年12月2日,大興區政協學習與文史委員會聯合教文衛體委員會組織委員視察委員企業呷哺呷哺餐飲管理(中國)控股有限公司。區政協副主席榮俊豔參加活動。委員們一行實地察看了企業辦公區、物流中心、中央廚房等日常運行和食品製作情況,聽取了張豔梅委員對企業發展歷程、經營理念和企業文化等情況介紹。 榮俊豔副主席指出,要進一步建立聯繫走訪委員長效機制,加強與委員的溝通交流,關心委員企業發展,精心做好服務保障,為委員更好履職盡責搭建平臺。
  • 四川達州市政協開展委員界別活動周活動
    原標題:四川達州市政協開展委員界別活動周活動 就業一個平安一方 近年來,家住四川省達州市通川區朝陽街道金南社區的困難戶賈偉因病無法正常參加工作,只能靠打零工維持生活。今年,受疫情影響,他的生活陷入了困境。5月26日,參加達州市政協「政協委員界別活動周」的委員們推開了他的家門,送來慰問金和急需生活物資。
  • 民革界別組委員工作站圍繞 「老舊小區住宅加裝電梯」 開展立法協商
    民革界別組委員工作站領銜委員、市商務局副局長朱錚主持座談會,市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二級調研員魏鎂,市司法局有關處室負責同志應邀出席,委員工作站部分入站委員及市委會調研聯絡處負責同志參加會議。隨後,朱錚、郭兵、呂建平、洪波、郭青嶺、丁煒、吳霞等委員分別發言,就加裝電梯的法律依據,低層住戶權益保障,電梯加裝、保養維護的資金來源,民事糾紛責任主體界定及草案文本表述等,進行了熱烈討論並提出了意見建議。
  • 【陶家鎮】區政協陶家工作站開展「聚集河道三亂治理」委員監督性...
    近期,九龍坡區政協領導、政協委員一行10餘人赴陶家鎮開展「聚集河道三亂治理」委員監督性調研視察活動。政協委員們先後到白果村黃家河溝、大溪河開發區段等實地視察河道「三亂」專項整治情況,聽取了鎮綜合行政執法大隊、農業服務中心等部門負責人工作情況匯報。視察中,委員們認真察看河道周邊環境,詳細了解「三排」突出問題,對陶家鎮在「三排」治理工作上取得的成績表示肯定,就如何更加有效治理「三排」突出問題提出了針對性意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