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那些特殊數字到底代表著什麼?十萬八千裡指的並不是取經路

2021-01-10 娛樂鬍子哥

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紅樓夢是中國的古典四大名著,有很多人都特別的喜歡這四本名著,以及和它們相關的影視作品。

在市面上和網絡上也有很多解構、分析四大名著的書,關於解構原著《西遊記》的作品就更多了,比如被封為一代經典的周星馳的電影《大話西遊》。

小編也是一個西遊記愛好者,也看了很多有關解構西遊記的書。

那麼,西遊記那些特殊的數字到底代表著什麼?

俺老孫一個筋鬥雲就是十萬八千裡,俺老孫這金箍棒重有一萬三千五百斤,更有五行山,吃了就可以活四萬八千年的人參果,小編在這裡為大家解釋一下《西遊記》中幾個數字。

十萬八千裡

西遊記第二十四回中有:「沙僧道:「師兄,我們到雷音有多少遠?」行者道:「十萬八千裡。」

看到這裡的讀者千萬不要覺得十萬八千裡就是取經路,在西遊記第六十二回有一首詩,

十二時中忘不得,行功百刻全收。

五年十萬八千周,休教神水涸,莫縱火光愁。

水火調停無損處,五行聯絡如鉤。

陰陽和合上雲樓,乘鸞登紫府,跨鶴赴瀛洲。

西遊記作者用十萬八千裡比喻取經路,是因為修行圓滿需要的周天數正好是十萬八千周,比喻修行之路。

一萬三千五百斤

神醫扁鵲的《難經》中有:「凡一萬三千五百息。」扁鵲是春秋時期的神醫,可見我們中國在很早之前就認為人一天呼吸的次數是一萬三千五百次,這正好是金箍棒的重量。

五行山

五行是什麼?金木水火土,玄學認為世上的一切都是由金木水火土構成,寓意山之沉重。

四萬八千年

李白在《蜀道難》中有:「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四萬八千裡是中國古代常用的一個虛數比喻時間之長。

三昧真火

我們道教認為「心者君火,亦稱神火也,其名曰上昧;腎者臣火,亦稱精火也,其名曰中昧;膀胱,即臍下氣海者,民火也,其名曰下昧。」此為三昧真火。

唐三藏

道教的道藏分為三洞四輔,分別是《洞真》、《洞玄》、《洞神》。佛教的經典分為三藏,分別是經藏、律藏、論藏。

玄奘在《大唐西域記》中有:「我若不通三藏理,不斷三界欲,得六神通,具八解脫,終不以脅而至於席。」

通三藏比喻佛法高深,歷史有許多高僧都被稱為三藏法師。

九九八十一難

數大莫過於九,九九之難寓意修行路上劫難多,讓興揚想起了我們道教的一句詩:「一入大乘路,方知年劫多。」

小編覺得名著之所以是名著,在於作者紮根於我們中國人自己的文化,喜歡儒家的看《西遊記》看得到如何正心,喜歡道教的人看《西遊記》看得到如何修心,喜歡佛教的看《西遊記》看得到如何降心。

相關焦點

  • 西遊記唐僧西天取經:雷音寺象徵兩個地點,如來佛祖也象徵兩位佛
    本文,咱們著重解釋,唐僧取經目的地到底是什麼地方?以及唐僧師徒面對的佛祖,到底是哪位佛? 按照民間說法,人死了不是要去陰曹地府?為什麼叫歸西? 這裡指的歸西,是淨土宗佛弟子的說法。是指往生的過程,臨死前虔誠念誦阿彌陀佛的尊號,就會被西方三聖接引至西方極樂世界化生。 所以,這裡指的西天是西天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佛土。
  • 其實《西遊記》講的根本不是取經故事
    但是,很多人恐怕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為何一個上天入地、本領通天的大神,卻玩不轉水裡的勾當呢?今天咱們就來說說西遊記深處的學問:五行。孫悟空為啥存在能力短板?但天庭系統也不是好惹的,玉帝吃了孫悟空的虧之後,不斷派出各路仙、妖、道、精,去給如來佛的面子工程——唐僧取經,製造各種麻煩。因而《西遊記》這部書,其實講的是佛道相融。這種分析有一定道理,從文本描寫上,確實能看出很多蛛絲馬跡。
  • 《西遊記》最高境界:一個人覺悟的心路歷程,磨練心智,堅守信念
    唐僧一看,這趟十萬八千裡的路程白走了,白來了,苦白吃了。西遊記主要講一個人覺悟的心路歷程。一個人的心路有多遠?十萬八千裡!就是孫悟空一個跟頭的功夫,就是一個人的一念之差。一念是佛,一念是魔;一念是菩薩,一念是妖精;一念向善,一念向惡。一念就是十萬八千裡,結果相差甚遠。
  • 《西遊記》中的烏巢禪師法力無邊,劇透了取經之路,他到底是誰?
    在《西遊記》中,有兩個神通廣大卻極為神秘的人物,一個是傳授孫悟空本領的菩提祖師,另一位就是烏巢禪師。《西遊記》中的菩提祖師是誰?菩提祖師是《西遊記》中極為神秘的存在,好像他存在的任務就是傳授孫悟空大鬧天宮的本領,而他的弟子中除了孫悟空之外再也沒有出名的了。
  • 談西遊記真正含義、改變你對西遊認知
    拋開六老師的人品不去評價,我們不免好奇西遊文化到底是什麼?西遊記到底在講什麼?今天,我們就來談談西遊記,我不會用高深的專業術語去描繪它,儘量用簡單的語言讓大家看的明白,知道一點西遊記的皮毛就可以了,因為它實在是太深奧了。首先,作者是誰?大家肯定會說還用問嗎?當然是吳承恩了。這個觀點是近代魯迅、胡適提出來的,我告訴大家不是,因為論證篇幅不夠,我在這裡就不一一展開了。
  • 西遊記到底在講什麼?你象誰?
    西遊記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其故事神奇玄幻在民間流傳千年,取經師徒四人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更是人人皆知深受喜愛,對於佛教的傳播功不可沒,好多人對佛教的了解來自於西遊記。然而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西遊記僅僅是在講取經路上降妖除魔嗎?那麼西遊記本質上到底在講些什麼呢?佛教是講求明心見性的,是要修行的,強謂將貪嗔痴慢疑五毒修掉的。實際上整部西遊就是在講一個貪嗔痴慢疑的這麼一個人,慢慢的通過磨難,修掉了身上的貪嗔痴慢疑!
  • 在西遊記中,沙和尚挑的擔子裡裝著些什麼?
    相信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大家都是看過的。在這部作品中,以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為故事主線,描寫了許多精彩絕倫的故事情節,也出現了許多形象鮮明的人物,不過最主要的還是師徒四人。這師徒四人各有各的特點,唐僧慈悲為懷,孫悟空神通廣大,豬八戒好吃懶做,而沙和尚忠厚老實,總是挑著擔子走在隊伍的後面,是存在感最低的一個。有很多人都會猜測,沙和尚一直挑著的擔子裡到底都裝著些什麼。
  • 歷史上第一位去西天取經的人是誰?不是唐僧,而是八戒
    就因為這句話,唐僧玄奘開啟了他十萬八千裡的西行之路。一、玄奘為何要去西天取經?雖然《西遊記》是一部小說,但我們知道,玄奘西行求法的事跡卻是真實的歷史,而玄奘的目的也的確是為了到天竺求取真正的大乘佛法。唯一不同的是,玄奘是自己要去,而不是被觀音點化的。玄奘為什麼要去求取大乘佛法呢,和佛法有什麼區別呢?簡單來說,所謂大乘佛法,就是指在天竺的佛經原著蘊含的佛法,而小乘佛法就是被翻譯過來的其他語言的佛經蘊含的佛法,包括中國的漢字佛經。
  • 西遊記壁畫與玄奘取經圖像
    綜合來看,關於唐僧取經圖像的研究,其實主要關聯到以下幾個主要的問題:一、唐僧取經圖像最早始於何時?又是如何演變成西遊記圖像的?取經圖像應首先源於作為玄奘之後唐代開始的唐僧畫像,這是出於對高僧玄奘的敬仰。繼之出現根據《大唐西域記》或《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的描寫具有故事情節的取經圖或西遊圖像;最後演變為具有神話色彩的西遊記故事圖像。
  • 讀懂《西遊記》,你就讀懂了人性
    明明一個筋鬥雲就能翻十萬八千裡,卻偏偏要帶著師徒四人,走了13年。 隨著年歲見長,你發現自己也從頑劣走向了成熟,懂得了更多的生存規則,才明白悟空代表著一個人最高的需求——自我實現的需要。要達到這一需求,有些路,你必須走。
  • 西遊記:一直不懂「天上一日,地上一年」,到底是什麼意思?
    電視劇《西遊記》是我最早接觸的一部神話劇,小時候影視劇不多,也是從《西遊記》中了解到很多的神話故事,但是一直不明白一個理論:「天上一日,地上一年」到底是什麼意思,天上的一天真的等於地上的一年嗎?說回到《西遊記》中,唐僧師徒取經用了十幾年的時間,這樣說天上也就十幾天而已,取經路上經常遇到這種妖怪攔路,孫猴子沒少來找各種神仙救場,看到這裡不免疑惑,那些神仙會不會抱怨:這潑猴前天找了哪吒,昨天找菩薩,今天又來找我!
  • 西遊記沒人吃過唐僧肉,憑什麼認定能長生?妖怪們的消息從哪來?
    ——《西遊記》西遊記是一部老少皆宜的經典巨著。要是給小孩子講解,那麼肯定是以鍥而不捨,正義必勝的精神切入,傳達正能量。但是這本書的作者可不止如此膚淺,他想表達的肯定有深層次的意思。其實這類巨著就看自己的理解角度,要是站在佛道兩派鬥爭的角度來看,這部西遊記何嘗不是一部權謀劇。
  • 揭秘西遊記原著:074回 長庚傳報魔頭狠 行者施為變化能
    揭秘西遊記原著:074回 長庚傳報魔頭狠 行者施為變化能 話說取經團隊離開了盤絲嶺,夏盡秋初,新涼透體,走了幾個月了,該遇見妖怪了,這回可是遇見了西遊世界裡頂級的地方妖怪勢力:獅駝嶺!
  • 西遊記裡烏雞國的井龍王到底是誰?為什麼他那裡也有水晶宮
    西遊記中的井龍王肯定也不是一般人,因為他成全了唐僧一難。而在西遊記中,凡是能直接參與西天取經活動的,沒有一個是凡人。井龍王地盤雖然小,但也是標準的龍宮西遊記中唯一的一位井龍王,就是居住在烏雞國王宮後花園八角琉璃井內的老龍王,他的地盤雖然不大,但也是龍宮的標配。
  • 女兒國:歷史上真實存在的國家,《西遊記》沒有撒謊
    提起《西遊記》這部小說,恐怕是沒有不知道的,而其中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的故事,則更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唐僧師徒跋山涉水,晝夜兼程,歷經千辛萬苦,最後終於到達西天,見到佛祖,取回真經,而《西遊記》之所以為世人所喜愛,就在於西天路上所發生的各種各樣的精彩故事。
  • 十萬天兵天將果真打不過孫悟空?一位神仙無意中說出背後的秘密!
    悟空從菩提老祖那學得72般變化,一個跟鬥能翻十萬八千裡。大鬧天宮的時候,孫悟空多次和天兵天將大戰,可以說是神擋殺神,佛擋殺佛,殺出一片天地。 西天取經 到了西天取經的階段,各路神仙的仙童坐騎隨便偷個什麼寶貝,就把孫悟空逼得四處求援,當年大鬧天宮的威風真的是一點都看不到了。
  • 《西遊記》:唐僧師徒最後被封的佛,使者與羅漢到底什麼級別?
    《西遊記》:師徒四人取經成功後,得了正果,也被封了職位。唐僧是旃檀功德佛,猴哥是鬥戰勝佛,八戒是淨壇使者,沙僧是金身羅漢。這是按照取經功勞大小的順序被封的,師徒四人的等級也就出來了。可是他們的職位,到底是如何算的呢?
  • 西遊記的取經團隊解釋成就動機
    《西遊記》我們再熟悉不過了,唐僧、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僧,以及小白龍,歷經八十一難,終修成正果,然而在他們這個團隊裡他們又各自發揮什麼樣的作用呢?我們先了解麥克利蘭的理論,進而根據理論為師徒四人測評。例如:為什麼有些人家境貧寒卻仍然要自我實現,高中狀元,而不是先滿足自身的溫飽問題。對此,麥克利蘭基於人的社會性提出了三因素動機理論(也叫:成就動機理論):成就動機、權利動機、親和動機。
  • 正解西遊:筋鬥雲和取經都是十萬八千裡,《道藏》一語道破!
    得到師傅的首肯,悟空賣弄精神,咬牙切齒,抖手跺腳地折騰了半天,還別說,功夫不負有心人,他還真飛起來了「一下」,按照原文記載,這猴子「跳離地有五六丈,踏雲霞去勾有頓飯功夫,反覆不上三裡遠近」——果然只是飛了「一下」而已。「這個……飛的雖然不錯,可是你是不是考慮換個渦輪增壓的發動機啊?照你這麼飛,比走也快不了多少,還是買張公交卡實惠些吧。」
  • 西遊記中你不知道的18個真相
    龍王在《西遊記》裡的地位低到難以想像。在中國民間神話中地位崇高的龍,在《西遊記》裡卻地位低下。 孫悟空的恩師菩提老祖到底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