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是唯一一所由中國科學院主管的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從2000年到目前為止,中科大先後迎來了4任校長,這4任校長全是由中國科學院院士擔任,其中兩位任期超過8年,兩位高升正部級。
第一位、朱清時院士
如果關注教育領域的朋友,對朱清時應該不陌生,他不僅是中國科技大學任期最長的一位校長,他的很多教育觀念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
朱清時是中國科技大學第七任校長,也是進入新世紀以後的首位校長,他是我國著名的化學家和自然科學家,本科就讀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物理系,畢業後長期在中國科學院和中國科技大學從事科研、教學和管理工作,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98年6月升任中國科技大學校長,在中科大校長任期期間,他致力於規劃和組織學校面向21世紀建設一流大學,卓有成效地推進學校教學、科研、管理和後勤服務等各項事業的改革與發展。
2008年9月朱清時卸任中國科技大學校長,此後被深圳市邀請出任南方科技大學首任校長,在受聘南科大校長期間,還創新地推出「先行先試,自主招生,自授學位,自頒文憑」的辦學模式,成為備受關注的中國教育改革風雲人物。
第二位、侯建國院士
侯建國院士不管是在教育界還是科學界,同樣很有影響力。他本科和研究生均就讀於中國科技大學物理系,畢業後先後在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和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物理系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回國後一直在中國科技大學擔任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2008年接替朱清時出任中國科技大學第八任校長,2015年1月卸任,任期也是比較長的。
卸任中科大校長後,侯建國先後歷經多崗位鍛鍊,出任過科技部副部長、廣西黨委副書記、質檢總局副局長、中科院副院長,2020年12月,侯建國升任中國科學院院長,進入正部級行列。
侯建國是我國著名的化學家,長期從事物理化學領域的研究工作,為單分子物理化學領域的研究做出了理論和實驗上的重要貢獻。
第三位、萬立駿院士
萬立駿同樣也是化學領域的專家、中國科學院化學部院士,他本科和碩士研究生就讀於大連理工大學,畢業後在大連海事大學做過近五年的講師,此後赴日本東北大學攻讀博士學位,1998年,萬立駿入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回國進入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擔任研究員,2015年3月接替侯建國出任中國科技大學校長,不過任期不到3年,也就是2017年6月卸任,他也是中國科技大學任期最短的一位校長。
卸任中國科技大學校長以後,萬立駿調任中國僑聯黨組書記,不久後成為中國僑聯第十屆委員會主席,由此進入正部級序列。
第四位、包信和院士
包信和是我國著名的物理化學領域的專家,其本碩博均就讀於復旦大學化學系,畢業後留在復旦大學化學系任教,1989年9月包信和獲德國洪堡基金和馬普基金資助,並赴德國馬普協會研究所進行合作研究。
在德國工作近六年後,包信和回國發展,進入了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擔任研究員,一步步做到中科院瀋陽分院院長,2015年7月重回母校復旦大學任職,擔任常務副校長,2年後接替萬立駿院士擔任中國科技大學新一任校長至今。
包信和工作重點集中在金屬催化劑的表面化學、納米催化理論,在甲烷活化、合成氣催化轉化以及小分子選擇氧化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研究工作。經過多年的努力和反覆嘗試,包信和在天然氣的優化利用、汽車排放廢氣中的氮氧化物消除等催化研究,以及新型催化材料的研製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有創新意義的成果。
中國科技大學這4任校長有很多相似點,都是院士級別人物,都是化學領域的專家,都在相關領域做出了突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