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同堂為患者診治
大眾網·海報新聞霑化12月17日訊(記者 郭九濤 吳雪頌)他在家人眼裡是個愛管閒事的「倔老頭」,但更是患者口中的「神醫」,43年來,劉同堂給人治病療傷分文不取,甚至連患者送來的煙和酒等禮品,他都不接受。2019年10月17日,劉同堂被授予誠實守信 「全省道德模範」稱號。讓我們走近劉同堂,了解一下他的故事。
為患者治療脫臼
愛管閒事的「倔老頭」
「這十來天,我胳膊疼得越來越受不了,到這裡幾分鐘就治好了。」66歲的張申武眼裡含著笑意,對這個結果明顯早有預料。
11月7日上午,記者趕到濱州市霑化區下窪鎮大下窪村劉同堂家裡的時候,張申武正在劉同堂家裡接受治療。張申武是隔壁東下窪村的,家裡種著不少冬棗樹,秋收摘棗時不小心胳膊脫臼了,可實在是忙,只能硬撐著。好不容易把冬棗賣完,他就立即來找劉同堂看病。
「你看,我來的時候是兩手空空的,啥都沒有帶,帶了也沒有用。」張申武說:「劉大哥就是倔,脾氣大,『愛管閒事』,治病救人從來是一分錢都不收。」
原來,十幾年前,張申武就帶著兒子到劉同堂家裡看過病。看完病,張申武把早準備好的煙和酒拿出來以示感謝,結果被劉同堂一下子「轟」了出去,煙和酒自然沒有送成。
提起「愛管閒事」,劉同堂的老伴趙紅秀說,在劉同堂去省裡接受表彰的路上,還救治了一位同伴。
「咱濱州接受全省表彰的有四個人,我們一起坐車去省裡。在路上,無棣縣的於俊芬說起她患有腰間盤突出,我說我們的車到了省裡就給你治。」劉同堂說到做到,那天是10月16日,當天晚上就把於俊芬得了30多年的腰間盤突出症治好了,一點兒沒有耽誤第二天的表彰大會。
劉同堂曾榮獲第七屆「全省道德模範」榮譽稱號
半夜來的「黑胖子」
劉同堂救治過的人數不過來,省內的、北京的、天津的、河北的患者,都是慕名而來。
人來了,劉同堂都好生接待,一視同仁。有次因為老伴接待不周,劉同堂還和老伴吵了一架。
「15年前,那是個冬天,凌晨一點多,倆老鄉帶著一個大車司機來我家叫門。」趙紅秀說,老鄉把他們從睡夢中喊醒,她開燈看到一個得有300斤重的胖司機,渾身都是煤灰渣,胳膊受傷了。
「我看他身上髒得不行,就讓他去爐子旁邊,地上鋪了包袱,讓他躺著。」趙紅秀說,治療幾分鐘就結束了。她從司機口中得知,當晚司機開著拉煤的車翻車了,煤炭撒了一地,司機胳膊也脫臼了。
「大車司機走後,他就和我大吵了一架。」趙紅秀說,劉同堂生氣竟是因為她沒有把司機讓到床上去治療。「他一身的煤灰,還那麼胖,我咋讓他上床啊……」
劉同堂的神奇絕不僅僅是治病快。
霑化區大高鎮趙家糖坊的趙明山從16歲就患有腰間盤突出,四處尋醫無效,他38歲找到劉同堂時,身上的肌肉已經「發板」,走路直不起腰來。
「我只給他按摩,不推拿,直到有一天,他聽見自己身上『咔』一聲,半邊身子開始發麻,以為是我把他治壞了。我讓他站起來走走,他自己都吃了一驚,說道:『呀,我咋長高了!』」
多年的疾病,從那天開始完全好了,趙明山把家中其他的親戚也介紹過來治病,並且非要給劉同堂錢,見劉同堂分文不收,幾人做了三面錦旗送到了劉同堂家。
八年練就「真功夫」
四裡八鄉都知道劉同堂治病救人有一手,其實劉同堂有真功夫。
劉同堂的父親本就是習武之人,他師父更是一個高人。「我師父叫張和泰,陽信人。」劉同堂說,師父隱姓埋名來到下窪村靠賣針線為生,因為和他父親都愛好武術,因此結緣。
劉同堂16歲跟著師父習武,18歲開始跟著師父學推拿,到24歲開始治病救人,這一學就是8年。
「我跟我師父習武兩年,這兩年裡我每天給他買饅頭、炒倆菜,那時候生活多艱難啊!他看出來我真是忠厚的人,要不然不會教我按摩推拿。」劉同堂說。他從來沒有忘記過自己的師父,師父住在他家的這些年,都是到臘月二十八,才把師父送回老家過年。師父回家住後,劉同堂每年都去看師父幾次,直到師父95歲去世。
劉同堂說,他的手藝都是師父手把手教的。「哪裡需要給人家治病了,師父就帶著我去。師父看一遍,讓我看一遍,真是手把手教的,就這樣我跟著師父又學了5年。」
「你這一共是學了8年啊!」面對記者的感嘆,劉同堂說,「只要活著,就一直學。」
誠實守信「有傳承」
10月17日,劉同堂被授予誠實守信 「全省道德模範」稱號,這一榮譽的取得他當之無愧。
「2018年3月,我覺得胸悶,在縣裡治療了一段時間,回來後更厲害了,後來到濱州一查是心臟瓣膜出了問題。」在重症監護室待了15天,劉同堂撿回來一條命。從生病到康復,用了一年時間。
劉同堂1951年出生,已經68歲。從24歲開始治病救人到現在,除去生病的那一年,有43個年頭他救人風雨無阻、分文不取。
「不管有多忙,只要是有找他看病的,他放下手裡的活就往家走。」趙紅秀說,不管是家裡正割著麥子還是種著地,一聽要救人就啥也不管了。
「咱要是不會,人家找咱嗎?」劉同堂回了老伴一句。
其實,老兩口一直是靠家裡的幾畝薄田度日,記者到他家時,他門口還堆著很多玉米。這些年,有很多診所和醫療機構找他坐診,他都拒絕了。「有個地方一個月給開1萬元,好煙好酒管夠,我也沒有答應。」
很多人都問過他,為啥這麼倔,能發財咋就不同意?他的回答很簡單:「我師父囑咐過我,治病救人不能為了錢。」就這簡單的一句話,劉同堂堅守了43年。
「你這一身的手藝,不傳給後人嗎?」劉同堂說,早就想找個傳人了,可很多人學了只是為掙錢,他不想教。「我大孫子今年23歲了,人厚道,我想把手藝傳給他,看看他有興趣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