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上文物看山西:去了才知道什麼叫元以後的文物,我們都顧不上收拾..

2021-02-08 北堂萱


北堂君新年去了趟山西,沒有及時更新公號,給大家賠禮道歉。

其實,我主要是遺憾沒能及時嘚瑟給大家看。關注我個人號(hopexuan)的同志看到了,我這叫跨年壁畫之旅。

祝大家新年美美噠!!!

   By 北堂君




有人說,「地下文物看陝西,地上文物看山西」,還有人說,「江南才子山東將,陝西的黃土埋皇上」,每個地區都有不同的歷史文化,留存了不同的風土人情,說到文物資源,除了到處秦磚漢瓦的陝西,要看地上文物,就得首推山西。我們看一下歷次文物普查的概況,就能明白為什麼北堂君會冒著嚴寒跑到山西去過假期了。

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從2012年10月開始,2016年12月結束。第一次把全國公立機構的藏品挨個兒數一遍,這次總共數出1.08億件/套!其中,北京1162萬件


▲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北宋《清明上河圖》(局部)


陝西775萬件

陝西法門寺博物館收藏的唐代八重舍利寶函極盡華美


山東558萬件

▲山東青州市博物館藏北齊彩繪石佛

出於「中國二十世紀百項考古大發現」之一的青州龍興寺窖藏


河南478萬件山西322萬件

▲河南博物院藏春秋青銅雲紋禁,極盡鏤空之能事


▲山西大同市博物館北魏漆屏上是罕見的南北朝繪畫真跡



以上只說明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數量上的要求,其次還要有質量上的要求。質量的考量標準是文物等級。

博物館裡的文物分為兩大等級,一般文物珍貴文物。平均每17件文物中,能產生一件珍貴文物。

珍貴文物還要進一步評級,分為一級文物、二級文物三級文物。平均每18件珍貴文物當中,才能產生一件一級文物,稱其為「國寶」絕不過分。但一級文物仍不是終點。

為確保一級文物中的極品不會有任何閃失,國家文物局列了一份清單,這就是著名的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名單。平均每1123件一級文物中,才能產生一件極品!都是國寶中的國寶,總數只有195件/套!比如:


▲國家博物館藏商代后母戊鼎,又名司母戊鼎。

中國青銅時代最重的單體青銅器,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所以,去博物館看國寶,主要看的就是各省大館裡面的這一批不可移動文物中禁止出國(境)的極品。


涉及到地上文物呢?當然都是不可移動的。

不可移動文物中的精品,正是我們經常遊覽的各級文物保護單位


2007年到2011年,我國組織「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全國76萬處不可移動文物中,只有12萬處入選各級文保單位,躋身精品行列。

不可移動文物中的極品,正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俗稱「國保」單位

12萬處各級文保單位中,只有28分之一,也就是4296處,享受「國保」待遇!


各省的「國寶」單位一排序,第一名就是山西,共有452處

山西古建築多到用「地上文物看山西」來形容都不夠勁,尤其在木結構建築方面

僅元代和元代以前的木構建築,山西就有350座。

所以,山西有個特別讓人仇富的說法:「元代以前的文物,我們都妥善整理保護了,元代以後的文物,我們都沒顧上收拾。。。」


山西應縣木塔,世界現存最高的古代木構建築

遼代,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山西大同華嚴寺大雄寶殿,世界現存最大的早期木構建築之一。

金代,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明代,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更可貴的是,山西古建築還保留了大量「原裝」壁畫和雕塑。

千百年時光,都凝固其中。


山西芮城永樂宮壁畫,元代,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看到這裡,我想看官們應該理解了北堂君的開小差。

元旦去山西冷不冷?

冷!

那還去不去?

當然去!



一、侯馬盟書


山西博物院,春秋,1965-1966年侯馬市晉國遺址出土。


話說,這個東東代表了先秦早期的墨跡,在書法史上赫赫有名,我在來山西博物院之前都不知道它為啥這麼命名。

哦,原來是地名啊。還有好多塊,有朱文的,有墨筆寫的,小小細細的。

春秋晚期到戰國早期,幾個諸侯國打來打去,沒事就立個約吧,寫個字據吧,就有了好些盟書,好些人還撕毀盟書。

但是,從實物來看,好像不太好撕,於是就留下了這些珍貴的墨跡實物。


二、陶甗(音掩,古代蒸鍋)


看到這個古代蒸鍋的使用說明書,總是想到我家太后的要求:「我想要個好一點的蒸鍋。」

這個夠好麼?

蒸包子好像是蒸不了幾個。

咱還是找個青銅的吧。


三、鴞卣(音吃有,貓頭鷹酒壺。看寫這個注音,就知道本君是什麼貨色吧)


山西博物院,商代,1956年石樓縣二郎坡村出土。盛酒器。


貓頭鷹版青銅酒器,萌萌噠。


四、鏤空簸箕形格(鏟屎官的最愛)


這個春秋青銅小鏟兒激發了鏟屎官們內心的澎湃熱情,本君發到朋友圈後,立馬招來一片讚譽,還有朋友拿出了對比圖。

說一句正經的,這個應該是鏟爐灰的鏟子。然而,如果造型做成塑料的,我就敢花30塊錢買一個!你們呢?

本君就是靠著卓越的腦洞能力在文物中發掘樂趣的呀!



一、田村聖母廟(此行之憾,木有進去)


汾陽聖母廟又名后土廟,廟址在山西省汾陽市城西北田村,因主祀后土聖母,故名。內容為道教題材。創建年代不詳,明代嘉靖二十八年 (1549)重建,清代道光七年(1827)曾有重修。東壁是《迎駕圖》,西壁為《巡幸圖》,北壁題《燕樂圖》,三壁畫面互相連接,而又各自獨立,壁畫工筆重彩,瀝粉貼金,場面壯闊,人物眾多,亭臺樓閣布局得當,曲橋廊廡錯落有致,反映皇家宮廷生活影子,充滿強烈的世俗氣息。 為明代道教壁畫之珍品。

村裡人只讓我們的隨行學者山西博物院的冀老師進,不讓其他人進,遺憾離開,去了太符觀。



二、汾陽太符觀(供奉玉皇大帝)


太符觀位於汾陽市區東北13公裡上廟村,始建於金代承安五年(1196),正殿玉皇大帝及其侍者七尊泥塑,從其塑造風格看可能是明代作品。左右配殿內懸塑滿壁,表現后土聖母在文武侍從護衛下出巡的場景,造型藝術令人讚嘆。



當然也是掛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地兒。

時間年代不詳,主題建築為近代構建。

玉皇大帝的客廳在維修。



張牙舞爪的龍灰常生動。



后土聖母殿是明代重修的,后土娘娘也呈現出明代彩塑的特點。還有重要的一點,是搞清楚了《紅樓夢》裡大姐兒出痘兒,鳳姐兒供的痘疹娘娘原來就是這個系統的。后土系列娘娘保障了小兒從出生到長大的各種環節。



院內存放的狄青碑,字跡漫漶不可識,飽經風雨,又遭人禍。巨大的鐵隼釘就像大手術後修復不了的瘡疤。



三、稷山青龍寺


青龍寺位於稷山縣城西4公裡馬村西側,北依高垣,南臨汾水,棗林環繞,景色優美。該寺由工部尚書王政奉敕而建,始建年代為唐龍朔二年(662),翌年改名。稷山傳為后稷死葬之地,故名。根據大殿南牆上的題記顯示,該壁畫主要是在明洪武年間繪製或重繪的,與永樂宮壁畫有一定的傳承關係,或許就是一班畫匠的筆墨。






前殿


後殿




四、新絳稷益廟壁畫


稷益廟位於新絳縣陽王鎮陽王村,是祀奉后稷和伯益的廟宇。正殿東、西、南三壁上,總計130餘平方米。

對后土和稼穡之神的崇拜,是山西境內的民間信仰特色之一。



五、芮城廣仁王廟唐代木構建築


在山西芮城縣城北4公裡古魏城城垣遺址內,與永樂宮、古魏城、五龍泉、萬仙泉形成了一個天然的文物群。供奉龍泉之神"廣仁王",因五龍泉水從廟基前湧出的緣故,當地群眾也俗稱其為"五龍廟"。


不遠萬裡跑來看個屋頂的愛,才是真愛。


六、芮城永樂宮

永樂宮,因故址在永樂鎮而命名,又名大純陽萬壽宮。永樂宮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原址位於山西省芮城縣永樂鎮招賢村。新中國成立後為修建三門峽水庫,整體搬遷至芮城縣城北郊的龍泉村附近,建在原西周的古魏國都城遺址上。



永樂宮裡最精美的是三清殿裡的道教朝元圖,可惜不能拍照,前文已經發了圖片。這幅正在匯報工作的太乙真人姿態及其生動優美。




純陽殿的壁畫根據題記是朱好古門人所繪。記載呂洞賓生平事跡,也是網上圖片參照。




七、洪洞泰雲寺


泰雲寺,據碑文記載,始建於唐天寶十年(751年),北宋雍熙四年(987年)重建,現僅存大殿,主體結構為宋代建築。


壁畫線條粗放,表情豐富,本君很喜歡。



八、洪洞廣勝寺(上寺飛虹塔、下寺、水神廟)


廣勝寺位於山西省洪洞縣縣城東北17公裡霍山腳下,寺始建於東漢桓帝建和元年(147年),原名俱廬舍寺,亦稱育王塔院,唐代改稱廣勝寺。唐大曆四年(769年),中書令汾陽王郭子儀撰置牒文,奏請重建。宋、金時期,廣勝寺被兵火焚毀,隨之重建。元成宗大德七年(1303年),平陽(今臨汾)一帶發生大地震,寺廟建築全部震毀。大德九年(1305年)秋又予重建。此後,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和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平陽一帶又發生地震,但這兩次地震寺宇未遭大的損壞,除上寺飛虹塔及大雄寶殿明代重建外,其餘均為元代建築。


廣勝寺上寺飛虹塔。




明代的琉璃件,幾百年了,光亮如新。電視劇《西遊記》奔波霸和霸波奔喝酒的地方就是在這拍的,師徒掃塔也是掃的這個塔。

忍不住想回顧一下《晴空月兒明》了,唐長老挺賣力氣的。



再看看彩塑,



這是《趙城金藏》的發現地哦,國圖的鎮館之寶。



大殿北面牆上有明代的十二圓覺像的壁畫,有點宋代風格遺存。




下寺的壁畫基本都被盜賣給美國的博物館,僅殘存一角



水神廟的元代壁畫帶有明顯的世俗風貌,比如這個賣魚圖



元雜劇的寫真圖反應了當時成熟的戲劇行當。




九、平遙雙林寺


雙林寺,位於山西省平遙古城西南六公裡的橋頭村,原名「中都寺」,北宋時紀念佛祖釋迦牟尼「雙林入滅」之說,改為雙林寺。重修於北齊武平二年(公元571年)。歷經維修,現存多為明代作品。


明代的天王

威武的韋陀

慈祥的菩薩


總結一下,此行天氣雖冷,可大有收穫,看到的壁畫彩塑養了眼,增強了文化自信。同時也有憂患:山西文物太多了,人才太少了,明朝的東西也天天風吹日曬沒辦法合理維護。

需要呼籲文化人才、文物人才的培養!

需要把關注GDP轉向關注文化建設呀!

還有一句:

下次還去!



往期回顧

水映三千峰做骨:張家界行記

美如敦煌:3700尊精美古泥塑 , 藏身陝西五百年

哭死!故宮排隊五小時,看完《千裡江山圖》,仍然被罵沒文化!

如何假裝看懂了王希孟的《千裡江山圖》?

畫像畫得像不像?你太Low了!我們專管歌功-選美-表白,以及cosplay

逆行河西走廊:「一帶一路」源頭行記(一)



相關焦點

  • 地上文物為啥看山西,看了你就知道了!
    作為全國地上文物最為豐富的文物大省,山西各類古代建築現存18418處,是全國古建數量最多的省份,從寺觀廟宇殿堂、城池民居衙署到樓塔橋梁陵墓以至石窟寺等,門類齊全,享有「中國古代建築的寶庫」美譽。
  • 山西「文物認養」為何喜憂參半
    幾年來,有的認養讓文物重獲新生,有的卻「認而不養」「張冠李戴」……無論是認養主體、文保專家還是相關部門,都認可「文物認養」這一模式,但也一致反映目前政策支持力度不夠「硬」,尚未建立激勵、保障等配套機制一位認養文物的企業負責人說,「認養文物就像認養了一個『爺爺』,只能照料,無權處置,照料不好恐怕還得擔責」
  • 張泉靈抖音直播推薦:去山西、南京、臺北博物館一定要看這些文物
    與此同時,張泉靈還闡述了國內值得一去的博物館。張泉靈表示,博物館沉澱著人類的智慧,記錄著各行各業的歷史,故宮、山西省博物館、南京省博物館、臺北博物館等都是值得參觀學習的好地方。「故宮輪一遍書畫要二十幾年,所以能看就看,因為你不知道下次看要什麼時候。2017年,故宮展出了《千裡江山圖》,下一次看就不知道是什麼時候了。」除了故宮,湖南博物館、山西博物館、南京博物館、臺北博物館也各有千秋。張泉靈表示,遊覽山西博物館最好的方法是先看完場展,再去實地。
  • 有的重獲新生,有的「認而不養」:山西「文物認養」為何喜憂參半
    時下,天氣轉冷,景色單調而缺乏生氣,但遊客們依然願意到山西介休,花40元錢買一張票,遊覽這座罕見的地上地下「雙子城」。張壁古堡有1600多年歷史,但聲名大振不過是近10年的事。當地政府牽線,企業與古建攜手,讓這座曾經破落不堪的千年古堡重獲新生,不僅成為知名景點,還入選了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老人從「垃圾堆」裡撿出3000件文物,政府獎勵4000元,他一分不要
    這回撿到什麼寶貝啦?」看著熟悉的來人,當地文物部門的工作人員向他打起了招呼,滿頭白髮的老人嘿嘿一笑,從碩大的包裡掏出了幾件青銅器,交給了工作人員,叫他幫忙看看,隨後便轉身離去。 為什麼能從「破爛堆」裡找出來那麼多國家級文物?後來國家獎勵他4000塊,他又為何一分錢不要? 故事要從上個世紀50年代說起,他叫雷毓祺,山西平遙人,20歲那年雷毓祺便參加了革命,新中國成立後,他進入了太原電解銅廠,憑藉著過人的工作能力,雷毓祺一步一步當上了副廠長,主要負責抓廠子的生產和調度工作。
  • 天龍山石窟的千年傳奇丨為什麼說在地上文物方面山西拿到了王炸牌?
    自北魏遷都洛陽後,國家南北部勢力便逐漸開始割裂,當時的北部六鎮(沃野鎮,懷朔鎮,武川鎮,撫冥鎮,柔玄鎮,懷荒鎮)中的鮮卑族長期戍守北方疆土,福利待遇上卻不及遠在新都洛陽的鮮卑貴族,戰爭隨時都有可能爆發。爾朱榮見有天下大亂的徵兆,需早做準備,亂世中擁有自己的力量才是正道,於是他便廣募天下勇士,儲備軍馬戰甲不久便籌建了一支強悍的契胡軍。
  • 文物看山西之晉城地區
    另有多處石窟摩崖、文化遺址等地上、地下文物以及全省各文博機構收藏的50多萬件文物世間罕有是名副其實的文物大省為了便於文物愛好者探尋,這裡按地區分布,整理了山西省11地市主要文保名錄,藉以啟發諸君,以饗讀者,讓我們共同領略中華民族文化藝術的魂魄所在!
  • 山西「文物認養」政策在實踐中冰火兩重天 多處政策「梗阻」有待打通
    2009年,介休本地煤炭企業山西凱嘉能源集團和村裡籤了50年合同進行開發,開啟了文物認養先河。凱嘉張壁古堡旅遊開發有限公司總工程師王艾元介紹:「整個古堡裡,房子蓋得擁擠不堪,在這種情況下,想要保護古堡是很難的,幾乎就下不了手,就是每家院裡頭都住著七八口的人,房子蓋得很爛,你想把它拆改了,老百姓去哪呀?」
  • 他挖出戰國文物,3次被鑑定為贗品,專家50元買下,如今價值上億
    中國是一個擁有著上下5000年文明的古國,這段漫長的歷史演進過程中誕生了許許多多燦爛的文明古蹟以及寶貴的文物。受到封建社會「隨葬制度」的影響,很多文物至今都還深埋於地下未曾見天日,又或者是等待著考古專家的開採,或是等待有緣人的到來,楊東鋒便是這樣一個有緣人。
  • 《我在故宮修文物》:重新了解文物,感受「工匠精神」
    不知道你是不是也有過和我一樣的經歷,去參觀博物館時,對博物館展覽的文物只會覺得它漂亮,獨特,在驚嘆於先人的偉大創造力之時,還會不禁感嘆一句,「哇!過了這麼久了,還能保存得這麼好,優秀!」事實上,在博物館展覽的這些文物,並不是從土裡挖出來就這麼光彩奪目的。
  • 「文物專家」私自拓印國寶文物被舉報拘留!
    一位拓印專家曾向我提及:在他們「圈子」裡,尤其是在前幾年,私自拓印國家級保護文物碑刻、佛造像的現象很普遍,大家經常組團一起去山西等石窟佛造像聚集的地方,私下進行拓印。而拓印的條件則只需給看管的村民很少的錢甚至幾條煙就可以。更有甚者,還有人做起了拓印生意,到了目的地現場拍照給買家,如果買家滿意,幾個人就開始拓印整個佛像或碑刻,可以說形成了完整的「產銷鏈」。
  • 數億「文物私生子」何去何從,直擊黑市文物現況!
    從1992年開封博物館億元文物被盜,到2002年河北承德文物局外八廟管理處文物失竊,再到2011年北京故宮博物院、湖北黃岡博物館、江蘇如皋博物館文物被盜案,地上文物保護的嚴峻形勢可見一斑。 對於不法分子來說,無論地下、水下還是地上而來的「文物私生子」,都必須迅速「出手」,走私出境因為隱秘、快捷而成為盜賊慣用的做法。
  • 「趣看文物」七夕是情人節嗎?文物們「吵」起來了
    如果文物會說話它們會就「七夕是不是情人節」發表什麼看法呢?「成雙成對」的展品接下來讓我們聚焦另一件文物五牛銅線盒這件來自戰國時期的古老文物從雲南江川李家山出土時內裝繞線板和線同類器物中還發現有針七夕才不是情人節呢!」
  • 憑什麼「地上看山西」,山西古建到底有多牛?
    相信不少人都聽到過這樣的話:「三千年看陝西,五千年看山西」;「地下看陝西,地上看山西」。▲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山西代縣阿育王塔  圖/窮遊er  藍芷的新家在這之前,我們要了解一個名詞。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所屬的文物行政部門,國家文物局對不可移動文物所核定的最高保護級別。2019年10月16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公布後,總數5058處,其中文物總數前五的省份依次為:山西531、河南420、河北288、浙江281、陝西270處。
  • 流失海外的文物,那些藏有重要中國文物的海外博物館!
    中國歷史悠久,文物浩如煙海,為外國博物館及公私機構收藏是不可避免的,並不全都是「流失海外」。本文為您詳細介紹了目前中國文物的海外收藏現狀,並整理出藏有較重要中國文物的海外博物館名單,以供諸君參考。亞瑟 賽克勒大廳是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陳列中國佛教藝術的特別展廳,出自山西廣勝寺的元代壁畫、雲岡造像、河南淇縣東魏李道贊等五百人造像碑等傑作濟濟一堂。
  • 重慶漁民65元賣廢鐵柱,專家鑑定為2000年前文物,立即收歸博物館
    但事實上,和氏璧是楚國人卞和找到,他想把這寶物獻給楚王,相傳整整獻了三代楚王,他丟了兩條腿,把自己獻成了殘廢才獻上這塊玉。美玉蒙塵,他人不識,就得等一個伯樂出現,將蒙塵散去,美玉才能重見天日,就如同上世紀重慶漁民拾得漢武帝時期鐵製橋墩,卻因文物知識缺乏不辨寶物,差點令其變成廢品。
  • 「我在玉皇山保護文物」:一位文物保護隊隊員的20年義務保護史
    從三十多人到八九人韓紹榮說,1958年,玉皇廟遭到破壞,一片狼藉,大殿沒有了,碑刻也都倒在地上。韓紹榮一邊說,一邊拿出照片,「這是原來的樣子,什麼都沒有了,光剩地基、石柱子,到處是荒草。」韓紹榮告訴記者,小時候經常來山上玩,對山上很熟悉。
  • 讓文物說話 讓歷史說話 讓文化說話——李尚鴻女士《山西考古那些...
    《山西考古那些事兒》,是最近常看的一本書。書中,我們可以深度聆聽「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山西故事。這些故事,既深挖了五千年文明看山西背後的故事,展示了山西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也契合了山西當今加快轉型發展的時代要求,為山西打造「太行、黃河、長城」三大旅遊品牌提供了人文學術支撐,更為海內外人士通過走進山西的方式深度華夏文明的直根提供了基礎性的原始文案。書的作者叫李尚鴻。
  • 這件文物有什麼故事
    據說1971年,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去甘肅省博物館參觀的時候,對這件器物特別感興趣,陪同的工作人員就問,「我們都管它叫『馬踏飛燕』,您覺得合適嗎?」郭沫若聽了以後說「這名字起的好。」為什麼這名字起的好呢?因為這名字特別文學。可現在突然覺得這名字不好了,改了。文學改科學,科學講究嚴謹。
  • 表情包速藏,最萌網紅文物
    辦公室裡一個噴嚏,都能牽動身體所有的神經元。長久緊繃的神經也需要放鬆的時刻,為此,小編搜遍了全網各大博物館和文獻資料,集齊了數十款網紅文物,只為博君一笑。西漢 銅說唱俑鎮 河北博物院藏現如今,這些出土的唱陶俑,已屬國家一級文物,擺放在博物館的櫥窗裡,供人觀賞。雖然我們聽不帶他們的聲音,但是看他們喜人的容貌和誇張的造型,依然逗笑了幾千年後的我們。萌寵衛士——鎮墓獸鎮墓獸,是古代的一種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