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探訪人工增雨過程:飛機火箭高炮增雨防雹(圖)

2021-01-09 齊魯網

     原標題:追風逐雨叫板「老天」

  「人工影響天氣並不是每次都能成功實施,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雲層能否達標。」楊凡說,他們要從雷達上雲層移動的軌跡判斷能否在青島實施人工影響天氣,但云層的變化莫測也會導致白忙一場的情況。

  增雨防雹趨利避害

  「我市採用的人工影響天氣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地面作業,另一種是飛機空中作業。」楊凡介紹說,從地面上發射裝有碘化銀的火箭彈、炮彈,在飛行到一定高度後,把碘化銀等催化劑燃成煙劑播撒在雲中,增強雲中的凝結核,使得空氣中的水汽更多地凝結,同時也會對雲中的溫度產生擾動,形成對流,有利於水汽的增多和下降。飛機則是直接飛到降雨雲層中,燃燒焰條或是發射焰彈到積雨雲中,實現增雨作業。

  「通過這兩種方式可以實現增雨雪、防雹。」楊凡告訴記者,如果想增加降雨雪的量,可以在適當的時機,向雲層的適當地方釋放碘化銀,加大降雨雪量;如果是防雹、消雨雪,就要搶在雲層形成強降水前加快降水,使雲中冰雹胚胎不能發展成冰雹,或者使小冰粒在變成大的冰雹之前就降落到地面。「這就是人工影響天氣的兩大絕招,通過人工影響天氣,讓市民生活,農業生產、森林防火、水資源利用趨利避害。」

  兩年作業近700門次

  「2012年到2013年年底,我市共開展地面人工增雨、防雹作業近700門次,發射炮彈、火箭彈近5000發。這些都是靠我市分布在各區市的人工影響天氣作業點實現的。」楊凡介紹說,目前我市在各區市都有人工影響天氣作業點,這些作業點都是精挑細選的。楊凡告訴記者,人工增雨作業地點的選擇通常要考慮兩個方面。一是要選擇天氣系統的上遊地區實施作業,也就是降水雲系最先來的地方,而且需要雲朵面積相對較大。打個比方說,如果雲是從西南方向飄來的,就會首先考慮在黃島、膠州的作業點實施人工影響天氣作業,這樣隨著積雨雲的移動,降水可能覆蓋我市的範圍才會更廣,才能更大範圍地增加降雨和減少雹災損失。二是要選擇場地開闊、無遮擋物,並且要遠離民房、工廠等地方(即人少或沒有人)才能開展人工影響天氣作業。

  「火箭彈主要由焰劑和碘化銀催化劑構成,它比乾冰製造冰晶的效能高出上百倍,通常對一塊積雨雲只要播撒幾克至十幾克就能奏效。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播撒的碘化銀含量很低,而且會被雲中水汽吸收,不會對環境和水質等造成汙染。」楊凡告訴記者。

  增雨飛機空中「揚威」

  今年,經市政府同意,我市租用山西三晉「運12」增雨飛機1架來青島開展增雨作業。「運12抵青可謂是幾經周折,最終於3月5日成功降落青島。」楊凡告訴記者,由於本次租用飛機需長期駐守,經過流亭機場協調,在東方航空支持下,我市增雨飛機停放在流亭機場東方航空機庫停機坪。

  「我們原定19日的飛機增雨計劃被迫取消了。」楊凡18日下午告訴記者,預計18日夜間至19日上午我市南部地區有一次降雨過程,市人影辦決定於19日早晨6點,在我市南部地區開展飛機增雨作業。19日早晨5點30分,技術人員與機組成員抵達流亭機場,增雨飛機電源車、加油車等飛機所需準備就緒,只待空中雲層合適,即可起飛。但到了7點30分,從雷達實況看,我市上空的降雨雲系稀少,不滿足增雨作業條件。工作人員又等待了3個小時後,最終不得不取消本次增雨作業。

  「我市利用飛機實施人工增雨從2011年開始,每當出現旱情的時候,市政府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都會進行飛機人工增雨作業。和地面作業相比,飛機增雨作業的持續時間更長、影響範圍更廣。」楊凡介紹說。

  【效果】

  36個村莊10年未受冰雹災害

  「人工影響天氣的效果是非常明顯的,平度舊店鎮及周邊的36個村莊已經10年沒有遭受冰雹災害了。」楊凡告訴記者,2005年,平度市大田鎮(目前已合併為舊店鎮)因多年遭受雹災,每次冰雹來襲,菜農、果農損失巨大,平度市氣象局根據政府和村民的要求在該地設定了高炮作業點,隨即開展了防雹作業,之後該地已經10年沒有出現過冰雹災害。

  「我們聊起人工增雨常常會開一個玩笑,說人工增雨下的不是雨水,而是元寶。」楊凡告訴記者,這是因為增雨帶來的水資源可以流入水庫,淨化後成為市民的飲用水;可以讓田間作物得到充足雨水,農業生產風調雨順;可以為乾旱的森林澆上防雨層,減少防火成本等等。

  「目前人工增雨還沒有一個明確的數字計算效果。」楊凡告訴記者,下一步,我市計劃在黃島區農業地區開展人工影響天氣試驗,檢驗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的效果,為後期我市的人工影響天氣探測設備的設置、作業點的布置、作業時機的把握、作業用彈量等提供科學依據。

  【提醒】

  世界氣象日邀你現場體驗

  3月23日(本周日)是世界氣象日,今年世界氣象日的主題是「天氣和氣候:青年人的參與」,鼓勵青年人更多地了解天氣和氣候系統,並參與針對氣候變化的行動。青島市氣象局定於當天上午9點至11點、下午1點至3點舉行對外開放活動。開放地點為青島市氣象臺(市南區伏龍路33號)。

  記者 原野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

)、撥打新聞熱線0532-85757799,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

@齊魯網

)提供新聞線索。

齊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山東廣播電視臺下屬21個廣播電視頻道的作品均已授權齊魯網(以下簡稱本網)在網際網路上發布和使用。未經本網所屬公司許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山東省廣播電視臺下屬頻道作品以及本網自有版權作品。

2、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以及由用戶發表上傳的作品,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版權和其它問題可聯繫本網,本網確認後將在24小時內移除相關爭議內容。

詳細聲明請點擊進入>>

相關焦點

  • 【公告】達拉特旗人工增雨防雹作業公告
    ,達拉特旗氣象局2020年地面火箭人工增雨、「三七」高炮防雹作業即將開始,為確保此期間作業安全,現公告如下:一、起止時間:2020年3月10日至2021年3月9日止。二、作業區域:根據全旗高炮、火箭設備分布的具體情況,高炮防雹作業區、地面(移動式)火箭增雨作業區為全旗所轄地區。火箭增雨主要以210國道及各地區黑色路面附近為主要輻射地區,「三七」高炮防雹以各蘇木鎮下設固定作業點為主。三、作業設備類型:人工防雹用五五式、六五式雙管37mm高炮,全旗共設有23門高炮實施防雹作業。
  • 增雨防雹有了新武器
    鄭佳佳) 昨日,貴陽市氣象局在修文縣谷堡、小箐兩鄉鎮完成新型人工增雨防雹火箭發射裝置的安裝調試工作。貴陽市人工影響天氣裝備保障技術人員陳剛介紹,今年將在全市安裝10套新型人工增雨防雹火箭發射裝置,目的是更好持續開發空中水資源、更加科學人為實施氣象防災減災工作,以科學、科技為引領推動氣象現代化建設,為貴陽打造創新型中心城市建設夯實基礎。據悉,新增的10套新型人工增雨防雹裝置將安裝在冰雹前沿的清鎮市、修文縣、息烽縣和開陽縣。
  • 永州市第一臺遠程遙控人工增雨防雹煙爐正式投入運行
    今日永州訊(藍山特約記者 肖湘)5月10日,永州市氣象局人影辦在藍山百疊嶺完成遠程遙控人工增雨防雹煙爐的安裝和聯網調試工作。 該設備為永州市第一臺遠程遙控人工增雨防雹煙爐,目前已交付藍山縣氣象局,正式投入運行。
  • 德州市德城區第一套防雹增雨火箭發射系統落戶二屯鎮防雹增雨作業...
    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3日訊 為更好地滿足全區防災減災和經濟建設需要,4月1日,由德州市德城區人民政府投資購置的全區第一套防雹增雨火箭發射系統在二屯鎮作業站點完成組裝並調試完畢,為進一步擴大德城區人工影響天氣工作力度,增強防災減災、趨利避害能力提供有力支撐。
  • 武威將適時開展人工增雨防雹作業!時間地點看這裡
    武威市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公告 為加強空中雲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和防災減災需要,根據國務院《人工影響天氣管理條例》和《甘肅省人工影響天氣管理辦法》有關規定,市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和各區(縣)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將適時開展人工增雨(雪)、防雹作業。
  • 貴陽今年新增10套新型人工增雨防雹火箭裝置
    圖為技術人員在安裝調試新型火箭。  9月7日,貴陽市氣象局在修文縣谷堡、小箐兩鄉鎮完成新型人工增雨防雹火箭發射裝置的安裝調試工作。今年全市將新增10套新型人工增雨防雹裝置,分別安裝在清鎮市、修文縣、息烽縣和開陽縣。
  • 恩施鄉村樹上驚現「炮彈」 查為增雨防雹火箭彈體殘骸
    恩施市人影工作專家核實增雨防雹火箭有無危害  恩施晚報訊(記者胡軍 通訊員譚華)7月29日,恩施市沙地鄉麥淌村夏村壩組一農戶家附近的樹上驚現一枚炮彈,這可嚇壞了村民。  但經過查看後,王仲平大膽地把這枚「炸彈」從樹上取下來拿回家,引來了附近村民圍觀,大家議論紛紛,說近幾天這個位置上空飛機飛行很頻繁,怕是從飛機上掉下來的「炮彈」,這更讓人擔驚受怕起來。  「看,這上面寫有增雨防雹火箭的字……」在「炮彈」拿回家後,有村民認出來了這是一枚增雨防雹火箭,不是什麼「炮彈」,這個傢伙的身份真相大白了。但是,這枚火箭,為什麼會落到樹上?
  • 廣西政府核撥千萬元增配增雨防雹火箭裝備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蔣枚峻 記者曾濤報導 5月31日上午,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增配80套人工增雨防雹火箭裝備交接儀式在南寧隆重舉行,區政府副秘書長曾東將鑰匙交予自治區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主任鍾小英隨後,80套嶄新的人工增雨防雹火箭作業裝備立即投入廣西人工增雨防雹作業一線,為廣西防災減災和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 航天科技四院增雨防雹火箭助力西南抗旱救災
    從去年冬天到今年初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四院為全國各地人工增雨防雹減災,共提供了15000多枚WR系列高效多用途增雨防雹火箭產品及88套發射控制系統。尤其是在我國西南地區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旱災,雲南、貴州等省份受災嚴重的緊要關頭,按照受災地區人工影響天氣主管部門的要求,2月中旬以來,四院共為旱區提供了3500多枚增雨火箭產品,在抗旱減災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為確保雲南、貴州等地對WR系列多用途增雨防雹火箭產品的需求,今年以來,四院中天火箭公司職工認真加工該系列產品,嚴把產品質量關,經常加班加點,保證了系列配套產品的按時交付。
  • 數位化火箭防雹增雨裝備助力農業發展
    5月3日,在河北省深州市數位化火箭防雹增雨作業示範基地,工作人員在擦拭火箭發射架。位於河北省深州市穆村鄉的數位化火箭防雹增雨作業示範基地是河北省首家、全國第三家同類基地。基地配備的數位化火箭防雹增雨作業發射裝備具有可遠程控制、計算精確、影響面廣等特點。基地投入使用1年來,提升了當地氣象災害防禦能力,為特色農業增產增收提供了科學保障。新華社記者 王民 攝
  • 芒市人工增雨防雹助力春耕春播農業生產
    為此,芒市氣象局密切關注天氣,提前做好人工增雨防雹各項準備工作。3月20日芒市氣象臺發布降雨天氣消息:受南支槽影響,預計3月22-24日我市將有陣雨天氣過程,降雨過程中,局地會伴有雷暴、大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請注意防範。
  • 證實是人工增雨防雹火箭殼
    「飛彈」呈圓柱形,綠色帶有尾翼,彈體長約1.3米、直徑約0.36米,經查看核實,該「飛彈」其實是一枚人工增雨防雹火箭,內部燃料已全部消耗,不會爆炸且不具備殺傷力。在現場,王警官與當地氣象部門聯繫,證實是本月26日夜裡10點在七星現代農場發射的人工增雨防雹火箭,發射地點離顏扣祥蟹塘僅兩公裡,火箭殼就落在了他家蟹塘裡。
  • 氣象局「人工增雨」忙一宿 發射增雨火箭84枚
    記者從瀋陽市氣象臺了解到, 4月16日21時至17日8時雨情(mm),全地區平均降水量2.7,最大值9.7(遼中朱家房鎮),最大小時降水量3.1(市區鐵西四方臺街道,0時至1時);城區平均量2.4,最大值7.5(鐵西體育場),最大小時降水量2.2(市區鐵西張士甲泵站,1時至2時)。
  • 下雨天還要人工增雨?記者走進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現場,真相是……
    圖為金東區澧浦鎮裡鄭村的人工增雨作業現場。時補法 攝 今天(10月28日)上午,金華市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抓住有利時機,派出兩支作業隊伍,分赴金東區澧浦鎮裡鄭村和曹宅鎮曹宅村金波嶺山塘作業點,實施今年秋冬以來首次人工增雨作業。天空正下著雨。雨天還要進行人工增雨?記者走進人工增雨作業現場,告訴你什麼叫「人工影響天氣」。
  • 昨晚這場雨,氣象局「人工增雨」忙一宿 發射增雨火箭84枚
    根據市氣象臺預報,我市16日夜間開始出現一次降雨天氣過程。當前正值我市森林防火關鍵期,市氣象局高度重視此次降雨天氣過程,市人影辦專門對各區縣的增雨作業準備情況和安全管理情況進行了抽查,並對縣區的作業人員進行了現場指導。
  • 西安發射48枚增雨防雹火箭彈 仍將安排增雨作業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第一新聞》)盼望著盼望著,小寒節氣前我們到底還是沒盼來一場雪,可這小寒剛過古城西安今天凌晨就迎來了2014年的第一場雨,雖然是人工增雨,雨量也不大,但不管怎麼說,久旱的西安還是溼潤了一些。
  • 人工增雨怎麼進行?要哪些條件?
    浙江在線8月26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何晟 施雯 方力 通訊員 王小萍)接下來,杭州的陣雨或雷雨天氣將會增多,連續高溫趨於緩和。錢報記者從氣象部門了解到,昨天下午,除了杭州主城區和蕭山,其他縣市都進行了人工增雨作業。為什麼前段時間很熱的時間不增,而現在才來增,氣象部門也進行了解釋。
  • 氣球焰彈:人工增雨黑科技
    中國氣象報記者李黨紅  說起人工增雨,很多人都知道飛機、高炮、火箭等作業方式,但還有一種方式相信是大多數人都沒有聽過的,那就是氣球焰彈。在2019年全國智慧氣象服務創新大賽上,由遼寧省喀左縣氣象局研究的「氣球攜帶碘化銀焰彈增雨雪新技術」從100多個項目中脫穎而出,榮獲氣象服務技術創新二等獎。  人工增雨無論採取哪種方式,最終目的都是一樣的,即向雲中播撒碘化銀等催化劑,促使雲中形成大量冰核,從而進一步形成雪晶或雨滴降落地面,增加降水量。
  • 昨日杭州誰在翻雲覆雨 記者兵分多路直擊人工增雨
    記者從氣象部門了解到,8月25日下午,除了杭州主城區和蕭山,其他縣市都進行了人工增雨作業。為什麼前段時間很熱的時間不增,而現在才來增?氣象部門也進行了解釋。記者兵分多路,全程記錄人工增雨全過程。當天使用的是BL-1A型人工增雨火箭,射程達8000米,一枚火箭影響範圍可達10平方公裡。每枚火箭箭身都有專屬編碼,可以在省氣象局專屬平臺上追溯來源和去向。人工增雨,是指根據自然界降水形成的原理,人為補充某些形成降水的必要條件,促進雲滴迅速凝結或碰並增大成雨滴,降落到地面。
  • 德州市德城區首次使用火箭彈進行人工增雨作業
    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18日訊11月18日上午,德州市德城區人工影響天氣服務中心抓住有利天氣形勢,及時開展人工增雨作業,發射3枚BL-1A型56毫米甲增雨防雹火箭彈。德城區人工影響天氣服務中心藉助氣象雷達和衛星資料,密切監視天氣動態,科學安排部署,指揮作業人員提前到作業站點調試火箭發射架,上午10點15分,一切準備就緒,德城區人工影響天氣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向德州市人影辦請求開展人工增雨作業,在經過上級主管部門同意並申請空域後,一枚枚火箭射向雲層,作業區普降中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