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瀋陽市氣象臺了解到, 4月16日21時至17日8時雨情(mm),全地區平均降水量2.7,最大值9.7(遼中朱家房鎮),最大小時降水量3.1(市區鐵西四方臺街道,0時至1時);城區平均量2.4,最大值7.5(鐵西體育場),最大小時降水量2.2(市區鐵西張士甲泵站,1時至2時)。預計昨天上午瀋陽地區陰有分散性陣雨(0~0.5)。
根據市氣象臺預報,我市16日夜間開始出現一次降雨天氣過程。當前正值我市森林防火關鍵期,市氣象局高度重視此次降雨天氣過程,市人影辦專門對各區縣的增雨作業準備情況和安全管理情況進行了抽查,並對縣區的作業人員進行了現場指導。16日21時至17日6時30分,瀋陽市氣象局出動火箭作業裝置13套,共發射增雨火箭84枚,燃燒地面增雨焰條15支,作業將根據天氣情況擇機繼續進行。目前,本次增雨作業已基本結束,本輪降雨在昨天上午結束。
人工影響天氣可以做到「呼風喚雨」嗎?記者採訪了氣象專家夏傳棟。
他表示,一般來說降水範圍大,水汽條件好的雨雲適合增雨。通俗的說,就是雲的含水量多。特別好的條件下,我們可以使降水量增加10%到20%或者以上,不要小看這個數字,比如一場雨全市平均降水量20㎜,我們人工增雨可以增加2到4㎜的降水量,全市增雨量可以達到幾千萬頓。
我們作業的地點主要還是沿著降水帶,雨下在哪兒,更多還是看天氣過程的走向。通常我們和其他地區展開聯網作業,可能我們上遊阜新發射的增雨火箭,結果雨就有一部分下到了瀋陽。
如果有特別適合人工增雨的天氣條件出現,省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會組織出動人工增雨飛機,飛機的成本高、效果好,載貨量比火箭彈大很多,播撒效果也更好。另一方面飛機能飛到一些人口稠密的地區,火箭彈就不敢去。但出動飛機的成本高,並且還不能真正做到全天候,所以飛機和火箭彈的功能基本上是互補關係。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