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蘇區最悲壯女紅軍,定為叛徒犧牲50年才昭雪,一對兒女都成材

2020-12-16 凌空觀文史

1934年秋,中央紅軍在贛南、閩西根據地秋風蕭殺,寒氣襲人,嘀嘀嗒噠的軍號聲像刀子一樣揪割著根據地人民的心肺,由於中央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利,中央縱隊及中央紅軍8.6萬餘人被迫離開根據地,進行戰略轉移,開啟了艱苦卓絕的紅軍二萬五千裡長徵之路。

紅旗飄,軍號響,子弟兵,別故鄉……男女老少來相送,熱淚沾衣敘情長……紅軍將士們背起背包,挎上了槍,走向根據地夾道歡送的人群。當時,為了掩護主力紅軍戰略轉移,牽制敵人快速對轉移的紅軍主力追擊,減輕中央紅軍的軍事壓力,中革軍委留守一支紅軍隊伍在蘇區,在原中央蘇區的基礎上,成立中央分局和中央政府辦事處,留下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的項英,擔任分局書記,由他統一指揮率領留守的16000人的紅軍部隊,上山打遊擊。

我們知道,十數萬主力紅軍在敵人的所謂「鐵桶計劃」中踏上長徵之路,英勇的紅軍將士超越人類自身極限,面對前有阻敵,後有追兵,環境險惡,糧食短缺的環境,翻越大山,跨過大河,走過荒草地,翻過大雪山,在這條鋪滿血與火的路程中,損失非常慘重,歷經的艱難險阻是可想而知的,但是,留守在蘇區的紅軍遊擊隊的處境,就更加危急了。

主力紅軍戰略轉移前腳剛離開根據地,多於紅軍數十倍的敵軍,便向根據地留守紅軍圍了過來,留守紅軍不得不上山打遊擊,項英一方面決定發動群眾、做好糧食儲備,以備長期艱苦鬥爭之需,決定將部隊開往山上打遊擊,然而,遊擊戰士長年累月在風餐露宿、饑寒交迫中野營和鬥爭,他們無家可住。敵人頻繁搜山,不能住房子,搭茅棚目標大,只好「下雨天,大樹底下把傘一支,背靠背便睡起來。天晴,就往墳山的石板上一躺」。惡風暴雨,既是指惡劣的自然環境,同時又指敵人瘋狂的、沒人性的搜山。敵人「縱火燒山,燒的野豬、山牛滿山吼叫,長蛇到處亂竄」,他們還把探照燈搬到山中搜索遊擊隊的行蹤。

這個時候,敵人打著所謂徹底根治「匪患」的旗號,叫囂「石頭過刀,茅草過火,人要換種」,組織武裝政權,全面肅清匪患流毒,實行實行「聯保聯座」制,大搞白色恐怖和反攻倒算,這片曾經美麗如畫的土地上陷入一片戰火之中,不到半個月的時間,當時紅軍佔領的縣城及大點的鄉鎮基本失陷,山上的困境日漸艱難。

這個時候,我紅軍戰士們食不果腹,由於敵人的嚴密封鎖,遊擊隊缺糧、缺鹽、缺油。狡猾的敵人用「看煙火」的辦法跟蹤遊擊隊,逼得遊擊戰士只好吃冷食,「吃竹筍,吃野菜,吃楊梅,吃各種野水果」,但野菜、楊梅、竹筍難以填飽肚子。遊擊戰士們就這樣度過難熬的時間,特別到了冬天,在滴水成冰、寒風凜冽的時節,敵人仍然沒有放過對遊擊隊的追蹤搜捕,在各個路口安營紮寨,遊擊戰士們甚至都能聽到敵人軍營中伴隨刺骨冷風的軍號聲。在這種情況下,遊擊戰士們只好「持槍倚枕到天明」,一年四季都處於戰備狀態,這支隊伍面臨的壓力是可想而知的。

作為總指揮的項英清晰地認識到,這支隊伍已經是到了最危險的時刻,因為敵人從四面八方的所謂「鐵桶計劃」,叫囂必須斬草除根的層層圍殲,可謂是連蚊子也飛不出去。面對如此惡劣的環境,為此,中央分局書記項英決定將幾名特殊人物轉移到相對安全的後方。

一位是曾任黨第二任領袖的瞿秋白,他36歲,已因肺病吐血15年,無法度過這艱苦的環境,另一位是年事已高,61歲的高級幹部何叔衡,還有項英已懷孕的妻子張亮,及周月林一道向白區轉移。先去福建,然後從香港轉往上海,同時並派出一個警衛排護送同行。

不幸的是,這支隊伍在轉移過程中,遭到了敵人的圍捕,何叔衡當場犧牲,鄧子恢突出敵人重圍,張亮與周月林這兩位女同志,與瞿秋白一道被俘,一起關押,張亮在獄中生下兒子項學誠。

兩個多月後,瞿秋白的身份被敵人知悉,屢次勸降不成後由蔣介石下令就地殺害,瞿秋白在黨內引起巨大悲痛,當時抗戰開始,國共再度合作,張亮與周月林在關押3年後被釋放。「瞿秋白是被這兩個女人出賣的」!就成了定案。從此,兩個女人,從此背上了「可恥叛徒」的黑鍋沉冤於世。

張亮出獄之後,第一件事情就要尋找丈夫項英告訴他兒子出生的消息,1938年春,她帶著兒子項學誠輾轉來到新四軍總部南昌,終於找到了日夜思想的丈夫,由於項英已知道張亮1935年春突圍時在福建被國民黨軍俘去,而且俘去後的情況當時無法查清,但瞿秋白確實因被出賣而犧牲,故沒有把她留下,患難夫妻因當時的政治背景不得不分道揚鑣。

1938年4月,張亮將項學誠送到了延安,從此後即杳無音信,後來給張亮定位就是出賣黨領導人的叛徒。

直到幾十年之後,有人在國民黨當年的一張報紙上,發現了「……閩省書記之妻投誠,供出匪魁瞿秋白之身份」的報導。發現與黨史部門新近掌握的鄭大鵬暗中指認的資料結合起來,形成了有力證鏈據,才推翻了原來的「兩個女人出賣瞿秋白」之說。至此,事件水落石出,真相大白:出賣瞿秋白的叛徒首先是中共福建省委書記兼省軍區政委萬永誠的妻子,再一個就是鄭大鵬。

這個時候,張亮才沉冤昭雪,並給他平反,此時距離她犧牲已經是半個世紀了。

張亮,四川人,身材適中、略胖,她有一雙纏過後中途放了腳的小腳,比標準的小腳大一些,當時叫「解放腳」,與項英一同在蘇聯留學並結為伉儷,在中央蘇區期間,張亮任紅軍總司令部的副指導員,康克清任指導員。

項英與張亮生有二個孩子,長大之後都已經成材,大的女兒名叫項蘇雲,1931年3月,張亮生下項蘇雲後不久,調赴中央蘇區工作。張亮就把女兒託付給教育家陶行知撫養,項蘇雲這個名字就是陶行知取的,寓意為飄來飄去的一朵雲。後項蘇雲被送到延安的魯迅小學讀書,併到蘇聯留學,在蘇聯學習的是紡織技術。回國後,她先到北京第二棉紡廠當車間主任,後任紡織工業部研究所、情報所所長、中國科技協會搞青少年的科普教育工作,直至離休。

項蘇雲有個幸福的家庭,她的丈夫林漢雄,是八路軍129師政委張浩(真名林育英)之子,當年與她一起留蘇,曾經擔任任建設部部長。兒孫繞膝的項蘇雲,兩隻眼睛的視力加起來只有0.2,但她晚年還在為希望工程等工作忙碌著。

項英與張亮的兒子項學誠,1935年在福建龍巖監獄裡生出來的,1938年4月被母親送到延安保育院,長大後參軍入伍,曾經在北海艦隊工作,擔任任航海業務長,並在全軍大比武中,榮獲全海軍航海業務比賽第二名,提為正營級幹部,已於1974年因病去世,時年39歲。

相關焦點

  • 女紅軍吞下文件遭剖腹犧牲,後丈夫成副國級,53年後找到失散女兒
    在革命戰爭年代,有無數的革命志士,為了中國革命的事業,舍小家顧大家,強忍著巨大悲痛,離開自己最敬愛的父母,或者最親愛的子女和愛人,奔赴戰場,直至很多年後再相見,有的甚至一輩子都沒有見面了,就這樣永別了。尤其是在紅軍長徵時期,這樣的悲慘故事卻在不斷地上演著,聽著傷心,聞者落淚,感人肺腑,留下了一首首悲壯的凱歌,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奮勇前行。
  • 最悲壯一支紅軍,三任軍長政委高級將領全犧牲,只剩參謀長授上將
    紅二十軍組建成正規紅軍部隊後,在紅一方面軍總部的領導和指揮下,茁壯成長、英勇奮戰,擔任紅十二軍軍長的分別是曾炳春、劉鐵超、蕭大鵬,政委劉士奇、陳東日,政治部主任蕭以佐、謝漢昌,參謀長劉澤民、陳伯鈞,全軍3000餘人,共有槍2500支。
  • 紅一方面軍總前委秘書長,留蘇區遭叛徒出賣犧牲,建國後兇手伏法
    可以說江西人民積極投身革命的一支重要力量,為中國革命作出了巨大犧牲,全省有名有姓的烈士達25萬多人,無名烈士更是難以計數。 當然,在戰爭年代犧牲了一位高級將領,他便是曾經擔任紅一方面軍總前委秘書長、紅11軍軍長、中央紅軍長徵後被留在中央蘇區後方留守處工作,任粵贛遊擊隊司令等職,成為當時贛南藉紅軍中最高職務的將領古柏。
  • 令紅軍損失最大的叛徒,開會包圍會場,軍長政委全犧牲致全軍覆沒
    1936年初,到達陝北的中央紅軍成立了紅29軍,軍長就是後來曾任30年海軍司令的蕭勁光將軍,其實在這支紅29軍成立之前,陝北就成立了一支紅29軍,雖然人數只有2000多人,但卻是一支戰無不勝的勁旅,可惜因為一個叛徒的出現,令這支勁旅全軍覆沒,消失在歷史洪流中,令人為之可惜。
  • 紅25軍的司號員,親手砍死紅軍叛變師長,50年後成大軍區司令員
    吳煥先,紅25軍的「軍魂」,當年紅四方面軍主力撤離鄂豫皖蘇區後,是他重建紅25軍,粉碎敵人一次又一次「圍剿」,長徵路上,在徐海東、程子華身負重傷的情況下,又是他主持全面工作,粉碎敵人兩次重兵「圍剿」,創建了鄂豫陝根據地,可惜這樣一位英才,卻在北上途中犧牲。
  • 留守蘇區時,陳毅曾狠狠地與項英吵了一架
    陳毅呵呵一笑,「好我的項司令,你是做夢了吧,紅軍主力在,尚且無法打退敵人的進攻。現在紅軍主力撤走了,我們還想著回來保衛蘇區,你的想像力真的很豐富。我們還是要以遊擊戰為主,這樣才能保存革命隊伍。你不聽我的話,我也沒辦法,咱們走著瞧。」說的項英也生氣了,「陳毅啊,打幾個敗仗就氣餒了,真有你的。我希望你鼓足信心,不能再有悲觀情緒了。你說了算,還是我說了算」。
  • 膽子最大叛徒,紅軍連指導員叛變後成少將,劫持司令員建國初槍決
    抗日戰爭爆發之後,我黨領導一支威震四海的軍隊,便是新四軍,這支抗日武裝是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長徵之後,留守南方的紅軍正規部隊24師和地方13個獨立團,共3萬餘人為骨幹組成,活躍在湘、贛、閩、粵、浙、鄂、豫、皖八省,所以被稱為南方八省紅軍遊擊隊,經歷三年艱苦卓絕的遊擊戰爭,為革命保留了火種,其組建新四軍之後,在抗日戰爭期間,抗擊和牽制了16萬日軍,23萬偽軍,
  • 最悲壯的紅軍軍團,總指揮被錯殺,三位首任軍長無一授銜
    說起「紅軍軍團」這個編制,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它的地位在方面軍之下,一般管轄若干個軍或者師。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我軍曾先後成立過十個軍團,每個軍團的領導者都是身經百戰的大英雄,後來封帥授將者不計其數。但著名的紅五軍團卻很悲壯,總指揮被錯殺,三位首任軍長無一授銜。
  • 鮮為人知的名人之妹、金寨籍女紅軍——陳映民的長徵故事
    她在擔任少先隊指導員時,有一次和少先隊隊長皮定均(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外出,偵察到從金家寨逃跑的六安六區民團頭子汪東閣的行蹤,及時報告給紅軍和遊擊隊,終於將這個反動分子以解決。    1930年,陳映民由皮定均介紹加入共青團,並擔任六安六區五鄉共青團支部書記。
  • 【黨史百講】第九十三講 贛南蘇區人民的重大貢獻和巨大犧牲
    ,以極大的革命熱情,跟著共產黨鬧革命,義無反顧參戰支前,奉獻了大量的人力、財力和物力,為中國革命和新中國的誕生作出了重大貢獻和巨大犧牲。  一是贛南蘇區人民踴躍參軍擴紅,贛南子弟兵成為中央紅軍的基本力量。1929年1月紅四軍下井岡山出擊贛南時僅有3600多人,1933年秋中央紅軍發展到了12.7萬餘人。中央紅軍的基本力量大部分屬贛南籍。贛南240萬蘇區人口中,參軍擴紅的有33萬餘人,參加赤衛隊、擔架隊、運輸隊等支前參戰的有60萬餘人。
  • 紅軍戰鬥力最強的兩個軍團,參謀長都犧牲了,而軍團長都成為元帥
    在土地改革時期,我黨擁有的軍隊被稱之為紅軍。在當時,紅軍根據地分散的全國各地,而江西瑞金蘇區的紅軍算是正統,也是紅軍的大本營。後來隨著隊伍的越來越壯大,江西地界的紅軍編成紅一方面軍,而豫鄂皖根據地的紅軍改編成紅四方面軍,賀老總(紅二軍團)與蕭克(紅六軍團)領導的軍團改編成紅二方面軍。作為主力的紅一方面軍,作戰能力,戰鬥力肯定是整個紅軍中最強的一個。尤其是該方面軍麾下兩個軍團,被稱之為紅軍戰鬥力最強的軍團。
  • 西路軍最大的叛徒,指認董振堂,勸降被俘紅軍,兩兄弟死於敵首
    中共黨史上最大的叛徒張國燾,在離開時最貼心的警衛員也不跟他走,只能孤家寡人離開。董振堂而悲壯慘烈的西路軍歷史上,最大的叛徒是紅五軍十四師師長郭錫山,警衛員不跟著去,他只能一個人跑了。郭錫山從寧都起義過來,參加了中央紅軍的長徵,也算是身經百戰的老將,知道董振堂犧牲了,又看到馬家軍勢不可擋的進攻勢頭,早已信心動搖。
  • 紅軍最大的叛徒張正萬:因為他導致全軍覆沒,29軍軍長壯烈犧牲
    有著「紅軍中最大的叛徒」的稱號的張正萬,就是我們所寫到的主人公,因為他的叛變,導致了紅軍革命軍的損失重大,其中他先前所在的29軍,就是由於她的叛變導致了29軍全軍覆沒,痛惜的是29軍的軍長成為了他的俘虜,最後壯烈犧牲。(一)叛徒是如何和軍長陳淺倫認識?那麼為何張正萬能成功的導致29軍全軍覆沒,損失重大呢?接下來就是這個叛徒成功的原因。
  • 通城縣黃袍山上曾經有一位跨白馬揮戈舞雙槍的女紅軍英雄一一你猜是誰?
    土地革命時期,在鄂贛邊界的黃袍山上,有一位馳騁白馬、舞動雙槍、叱吒風雲於崇山峻岭之間的紅軍女戰士,她叫丁金保,又名丁菊華。1929年秋,黃袍山上一夜之間來了一支陌生的隊伍,響起了鬧革命的槍聲,丁金保的父親丁徳英毅然參加了紅軍。第二年春,在與國民黨反動派的一次戰鬥中,犧牲在望湖洞泥形埂上。就這樣,丁金保心懷深仇大恨、懷惴一本血淚帳,參加了紅軍,投入了一場血與火的鬥爭。
  • 一場伏擊戰,紅軍損失兩位軍團長一位蘇區主席,粟裕大將一生之痛
    烏泥關尋淮州1912年出生在湖南瀏陽,1927年參軍參加秋收起義後上了井岡山。在嚴酷的戰爭中,尋淮州從副班長成長為紅七軍團軍團長,當時他只有21歲,時最年輕的軍團長。方志敏時任閩浙贛蘇區主席的方志敏和軍團長劉疇西,決定帶部隊返回閩浙贛根據地。但由於紅軍條件艱苦,通信和情報幾乎為零,方志敏他們不知道,此時敵人已經集結了20個團的兵力,在他們返回的路上布下了好幾道封鎖線。
  • 紅軍軍長血戰9天9夜壯烈犧牲,主席特批60萬元、50畝地給其家人
    1934年10月,由於第五次反「圍剿」的失利,中央蘇區的形勢岌岌可危,無奈之下中央紅軍開始了軍事戰略轉移,也就是我們熟知的長徵。長徵中,紅五軍團一直擔任全軍的後衛,每到危難之際,都是這支隊伍拼盡全力阻擊敵人,保障長徵隊伍的後方安全,特別是在紅軍損失最嚴重的的湘江戰役中,紅五軍團所屬的紅34師為掩護主力渡過湘江,最終全軍覆沒。
  • 他和毛主席、朱德同為中央蘇區紅軍領導人,有「無銜軍事家」之稱
    而彭德懷與黃公略發動了平江起義後,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紅五軍,開闢了湘鄂贛根據地,彭德懷為軍長,黃公略為副軍長。蔣介石就把紅五軍稱為「彭黃」紅軍。「朱毛」紅軍和「彭黃」紅軍是紅軍早期最重要的兩支武裝力量。1930年2月,中央決定將贛西、湘贛邊、贛南三特委合併為贛西南特委,委任毛澤東為書記,朱德為常委,彭德懷、黃公略為候補常委。
  • 長徵開路先鋒,紅軍著名戰將,昏迷中開槍自殺,50年後真相揭曉
    紅軍長徵勝利會師而就在吳起鎮,年輕的紅軍團長黃開湘死了。剛到吳起鎮時,楊成武、黃開湘都患上了傷寒。黃開湘與戰友的合影紅軍長徵後,蘇區遭到國民黨軍殘酷鎮壓,黃開湘妻子被迫改嫁他鄉,女兒早早送給他人做童養媳,年老的母親在外面乞討為生,黃開湘的四個弟弟也成了英勇獻身的革命烈士。
  • 紅軍中最大的叛徒,因為他導致全軍覆沒,29軍軍長壯烈犧牲
    任何一個國家,一場戰爭,其實最令人痛恨的無疑就是叛徒,叛徒這個群體其實非常的多,而且他們這群人給帶來的危害是非常巨大,在近代的抗日戰爭中,我們中國單單偽軍數量就有上百萬,這也是為何抗日戰爭打得如此之艱辛的原因之一了。
  • 紅軍戰史上最悲壯一役,7位軍、師級將領70多名團幹部犧牲一小村
    峰巒中豁一窄口,四面環山,逼仄險峻,崎嶇蜿蜒抵達臨澤腹地,此地為三縣交匯隘口,臨澤西南門戶。東挾滔滔黑河,西控肅南榆木,南接祁連峻峰,北枕響山丘巒,《地方志》載:早在明萬曆元年擴為堡;崇禎七年,增經制、設把總;崇禎十一年,裁守備、設都司,清順治15年置梨園營,康熙、雍正時分設守備、都司,乃臨澤西南屏障,進出祁連山必經處,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