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貼!業餘愛好者打桌球拉球加力時,總是下網怎麼辦?

2020-12-09 體壇萬曉生

拉球技術是桌球比賽中的主流進攻技術。其種類根據不同的劃分標準包含很多,如:弧圈球技術,臺內球提拉技術,拉衝技術、中遠臺對拉、拉半出撞球、反手擰拉技術等等。其中,弧圈球技術又是拉球技術中的主流技術。

當今乒壇,想成為一流選手,就要掌握拉球技術。例如國手們幾乎都擁有爐火純青的獨門拉球技術,例如張繼科、樊振東的反手霸王擰,許昕的「天下第一正手」指的就是他的弧圈球技術,馬龍的反拉技術,波爾的小高調弧圈球技術等等。

其次,根據個人的心得體會,總結拉球技術要點如下:

第一,小編認為拉球技術從大的範疇講,屬於上旋球技術。

不管是拉下旋球,還是衝上旋球,都是將球主動形成上旋球,很多時候,雙方會進入到中遠臺的對拉環節,憑的就是上旋球的相持和周旋能力。

第二,拉球技術說到家是將撞擊和摩擦相結合的技術,在手法使用上技巧性很強。

具體來說,拉下旋球時,要多體會向上摩擦的感覺,拉上旋球,要多體會撞擊的感覺。這種撞擊和摩擦的比例我們沒法定性,但是通過大量的練習,手上還是能建立起這種感覺的。

對於球體的撞擊和摩擦感覺絕非一日之功,撞擊帶來的更多是速度,摩擦帶來的更多是球體本身的旋轉。

以下動圖,很好的解釋了拉球時撞擊和摩擦的關係。

第三,面對不同旋轉的來球,在引拍高低、拍形控制和發力方向上是有講究的,我們結合起來分析。

為了製造過網弧線,提高命中率,在拉不同旋轉的球時,要求是不同的。例如,拉下旋球,可以適當的放低引拍位置,球越轉,引拍位置越低,在拍形控制上,拍面可以適當的打開後仰,在發力方向上,多向上、向前發力;拉上旋球或者不太轉的來球,引拍位置可以適當提高,發力以向前、向下為主,拍面可以稍微前傾一些。

案例分析:大家可以感受下,在拉下旋球時,專業選手的引拍和發力方向是怎樣處理的,向上、向前的發力感覺很明顯。

第四,學會用身體重心拉球,杜絕僅用胳膊大臂的甩拉(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掄大臂拉球)

有些桌球經驗的球迷一定知道,重心交換在打桌球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以右手為例,拉球前,重心先是在右腳,腳尖踩住地(切忌整個腳底都踩住地面),隨著蹬地-頂胯-轉腰-收臂等拉球動作的一氣呵成,重心在拉球結束瞬間轉移到了左腳。學會用重心拉球才是真正掌握了拉球的技巧,單純的掄大臂,嚴格意義上那不叫拉球,一不轉,二不爆!

注意,拉球時,重心的轉移和你的發力方向幾乎是同時同向完成的。

案例分析:下圖為王勵勤在訓練時的拉球動作,大家可以感受下他是如何用身體重心拉球的。從腿到腰跨再到上肢的發力,動作非常舒展充分,這球拉的相當勁爆!

第五,拉球時再觸球的那瞬間,要求手腕、手指的集中爆發力很強,有一種力竄板頭的感覺。

想提高拉球質量,要學會用手腕和手指的瞬間發力,拉球結束瞬間,有一種緊急制動的感覺。不管是拉弧圈球還是一般意義上的拉球,切忌不要平均勻速用力。

以上幾點是我總結的拉球技術要點及注意事項,當然拉球技術還有很多技巧,在此第六人不一一贅述。

結合題目本身,我們來分析拉球加力總是下網的4點原因及解決方案

結合實踐經驗,小編總結如下:

一,拉球下網可能是看不清旋轉類型,比如對方明明發的是下旋球,你當成了上旋球來拉,這個球你越是用力向前、向下拉,越容易下網。因為旋轉類型不同,在膠皮接觸到球時,球的反彈方向是截然相反的。

解決方法:判斷旋轉和理解旋轉是前提,看似一句廢話,真的很重要!如何看清旋轉?看對方觸球瞬間的發力方向,接觸球拍的位置、接觸球體的部位、板形控制等等。在掌握以上技巧的同時,多摸索多打肯定會漲經驗,沒有捷徑可走。

二,看清了旋轉,但是還是拉球下網,例如已經判斷清楚是個下旋球,但是拉球依然下網。原因可能是對旋轉估計的不足或者是拉球技術不過關。

如何破?具體來說,對於下旋球,我們在提拉練習的時候,可以考慮先把球掛起來,在用力手法上手腕手指多向上摩擦,製造過網弧線,前提球拉的弧線高一點沒關係,體會到這種摩擦感覺很重要。久而久之根據旋轉的大小再學著壓低弧線,這是解決拉球下網的一個很實用的方法。

三,拉球加力下網,有時候問題出在板形控制上。

板形控制在拉球過程中作用很大,用行話說如果壓拍太死,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板形前傾過多,這是拉下旋球最忌諱的,十有八九會下網。這個時候即便是上旋球,如果板形壓的太前傾,也會導致下網情況的出現。

拉下旋球可以適當的亮開拍面,通過這種板形的控制來抵消下旋,製造過網弧線,提高命中率。拉上旋球也要適當的前傾即可,個人覺得拍面和臺面呈45度角可以應付絕大多數上旋球。

四,加力拉球下網,可能是你的擊球點太早了。

拉球是門學問,桌球的擊球時機可以分為:上升點早期、上升點晚期、最高點期、下降點早期和下降點晚期。不同旋轉要求的擊球時機是有區別的。

具體來說,業餘選手拉下旋球時,最好在下降前期來拉,能夠借上來球的旋轉,拉太早比如在上升早期往往會下網,這一點我們業餘選手跟專業隊是有很大區別的,人家專業的就是吃這碗飯的,幾乎可以在任何擊球點來拉下旋球。

關注國乒,關注體壇萬曉生,拉球下網或許還有其他原因和解決方法,歡迎廣大球迷下方評論區一起交流心得,共同提高球技。

相關焦點

  • 桌球業餘愛好者:要重視技術組合練習
    我們許多桌球業餘愛好者在練習時,總是練習一些單項技術。比如正手攻球、正手拉球,反手推擋等。在打比賽時也是漫無目的,打到哪算哪。這些認識是有礙於技戰術水平的提高。那業餘愛好者應該怎樣練球與比賽呢?一,保持基本功練習哪些技術是基本功?正手攻球、正手拉球、正手移動中的攻拉球;反手推撥球、反手攻拉球、反手快撕;搓球等等。
  • 桌球業餘愛好者要怎樣去練技術
    許多的業餘愛好者對桌球的喜愛與痴迷真是讓人由衷的欽佩,這也讓自己想起了年輕時剛接觸桌球時的那份狂熱。看到別人正手攻球能連續打好幾十上百板羨慕不已,那種一致的、穩定的、從容不迫的瀟灑動作深深印在腦海裡。相信許多喜歡玩桌球的夥伴們剛開始時都有這種感受。業餘愛好者由於缺乏專業教練指導往往憑著感覺打,或者模仿學習打得好的球友,或者是球友之間的相互指點,這些都是學習的一種方式。
  • 桌球攻球易下網出界,拉球易漏球怎麼辦
    很多業餘初學者練球時處理不好正手攻球與拉球的問題。攻球時打不上,拉球時容易漏球。怎麼解決這些問題?一,攻球易下網或出界。下網很可能是沒抓住擊球時機,攻球時要抓住球的上升末期擊球。因為此時球有一定的向上衝力,只要調整好拍面角度做揮拍動作,球會觸拍反彈並藉助拍向前穩定擊出。如果在下降時期擊球,球的作用力往下(重力),球拍是稍前傾往前上方,作用力不在一個方向上,固下網。
  • 拉球時夾大臂有利有弊,學習哪種拉球方式,更適合業餘球友?
    拉球時夾大臂有利有弊,學習哪種拉球方式,更適合業餘球友? 一、大臂打開拉球和大臂夾攏小臂拉球的區別大臂的打開和夾攏它是一個利弊關係,如果大臂打開,發力時手臂甩動起來,發力會更加充分,但是穩定性比較差,如果大臂固定較好,只利用前臂發力,雖說質量不高,但是上臺率會很高。
  • 跟伊藤美誠學習打長膠,值得業餘桌球愛好者學習的技戰術
    桌球打法多種多樣,膠皮常見的有反膠,正膠,生膠,長膠。中國很多業餘愛好者使用長膠膠皮,而很多愛好者面對對手的長膠時,往往較為難受,自身技戰術無法真正發揮而最終輸球。長膠打法,主要使用的技術為磕,拱,撇,最常見的就是磕。尤其是很多老年人,反手不停的磕。
  • 技術貼!業餘愛好者打桌球水平總是忽高忽低是咋回事,如何解決
    下面我結合自身的體驗,說說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打桌球水平忽高忽低,可以試著從以下幾個方面找找原因,同時小編拋磚引玉附上一些解決方案,如下:第一,基本功不紮實,打球的技術動作沒有定型,導致水平不穩定。眾所周知,桌球的每一個單項技術都有著相對固定的技術規範。
  • 業餘桌球愛好者快速提高技術水平的2個關鍵點
    很多業餘桌球愛好者打了十幾年球,但球技沒有漲多少,真不知道自己打球的時間都去哪了?天天泡在球館裡就是不見有什麼進步。這時候業餘球友應該反思一下,是不是沒有把時間和精力用到「正地方」。天天泡球館與別人打比賽只能增長經驗,不能提高根本技術水平。想提高球技必須抽出專門時間進行系統的訓練。如果每天能系統練上半個小時,比你每天打兩三個小時比賽更能提升技術水平。除了保證訓練時間外,要想快速提高桌球技術水平,還要解決兩個關鍵點,才能使自己進入到桌球的一個更高的層次之中,也就是成為業餘水平中的「高手」行列中的一員。
  • 業餘桌球愛好者快速提高技術水平的2個關鍵點
    很多業餘桌球愛好者打了十幾年球,但球技沒有漲多少,真不知道自己打球的時間都去哪了?天天泡在球館裡就是不見有什麼進步。這時候業餘球友應該反思一下,是不是沒有把時間和精力用到「正地方」。首先,球友們要明白桌球是「練」出來的,不是「打」出來的。天天泡球館與別人打比賽只能增漲經驗,不能提高根本技術水平。想提高球技必須抽出專門時間進行系統的訓練。如果每天能系統練上半個小時,比你每天打兩三個小時比賽更能提升技術水平。
  • 桌球業餘愛好者幾個常見的問題
    桌球業餘愛好者指的是喜歡打球,但沒有接受系統的指導和練習,主要是憑藉自己對桌球的理解進行練習和比賽。他們是我國桌球人口的主力軍,形成了寵大的桌球群眾基礎,推動著桌球在群眾中的廣泛開展。但他們在對桌球的理解上常有一些誤區,本人試圖解答普通業餘愛好者常見的幾個問題。
  • 突破桌球的音障魔咒,業餘愛好者如何輕鬆打透底板
    音障是指飛機在飛行速度接近聲速時,會出現阻力劇增,操縱性能變壞和自發栽頭的現象。以前人們曾以為聲速是飛機速度不可逾越的障礙,故有此名。現代技術已經使飛機速度突破音障成為實現。在桌球領域裡也存在類似音障魔咒技術瓶頸,那就是能否打透底板,就是俗話說的「透板」。
  •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業餘愛好者打桌球最重要的並不是技術
    桌球運動看似輕鬆無比,比賽雙方打得是只有2.8克40+的桌球。其實專業桌球運動員的運動量是非常大的,很多技術動作都必須要有出色的身體素質做支撐才能實現。很多優秀的球員都因為超負荷的訓練和比賽透支身體健康,受傷病困擾早早地退役了。
  • 桌球底板和膠皮啥時換,樊振東透露答案,業餘愛好者真不能學
    桌球的底板和膠皮都屬於消耗品,需要打一段時間進行更換。業餘桌球愛好者,只要不是燒板子,一塊底板保養好的話能打上十多年。桌球膠皮消耗得要快一些,一般用上幾個月就需要更換,就算不使用膠皮表面也會老化。到底多長時間更換底板和膠皮,專業選手跟業餘愛好者完全不同。
  • 業餘打桌球如何提高接發球技術,怎樣練習提高快速?
    今天我們談談桌球的接發球,也是很多業餘愛好者非常痛苦,難以處理的一個重要方面。接發球不好,往往是直接吃發球丟分。或者接不好,被對手直接發力進攻。接發球,首先就要先明白旋轉。如果自己發球發不出旋轉,可能理解起來較為吃力。
  • 桌球業餘愛好者如何學習動作發力
    桌球業餘愛好者打球時,不發力,出球質量不高,得不到分;發力,動作僵硬,容易失誤。怎麼辦?首先,要在熟練掌握動作的基礎上再考慮發力。業餘愛好者學習打球急於求成,剛學會動作還沒熟練掌握,就著急想發力,導致發死力,動作變形,命中率不高。要認識清楚,發力是建立在熟練掌握技術動作之上的。
  • 業餘桌球愛好者要想快速漲球,必先學會這3種基本步法
    桌球愛好者剛學習桌球技術時練的是手上基本功,等基本動作相對固定時,才會逐漸認識到桌球步法的重要性。在專業桌球中步法的重要性要遠遠高於手上技術,比賽中絕大多數失分都是步法沒有移動到位造成的。所以專業桌球選手都非常注意訓練步法,每個超一流選手都有兩條粗壯的大腿。
  • 防住長膠這兩招,業餘桌球愛好者也能贏球
    在專業桌球隊裡長膠(高膠)打法練得人越來越少,在業餘桌球愛好者之中還是很有生命力的,其主要原因是業餘水平的進攻連續性太差和出球質量不高,加上對長膠特性不了解,與長膠打比賽都是勝少負多。下面介紹一下長膠最重要的兩個技術特點。
  • 業餘桌球學習該練哪些內容?
    業餘桌球愛好者,上來就跟人家玩比賽,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水平不見長。其實也想提高水平,關鍵是也不知該練什麼?怎麼練?今天給大家歸納一下,讓大家心裡有個數。1,握拍。握拍一定要正確,握拍錯誤了是不可能把水平提多高的。2,正手攻球。一定要花大量的時間與精力練好正手攻球,搭好正手動作架構。練好一點對攻後,後續還要練習移動中的1/2臺、2/3臺以及全臺攻球。
  • 打桌球如何擺短?跟劉國梁指導丁寧擺短,學習桌球高級技術
    桌球技術,分為進攻技術,控制技術,防守技術等等。而控制技術中,擺短與劈長,是很多運動員與業餘愛好者較為薄弱的技術。擺不短,擺不住,吃旋轉冒高或下網失誤,過長被對手搶攻,這些較為常見。很多朋友壓低板型,追求拉球旋轉,加轉弧圈球。在專業運動員的拉球使用中,前衝弧圈使用最多,加轉弧圈較慢,易被對手反拉反衝。前衝弧圈的撞擊,是很多業餘愛好者的誤區,可以看一下丁寧的板型與發力方向。上圖為劉國梁示範錯誤的擺短動作。
  • ​業餘球友還得練好練精正手拉球!吃透這7大要點其實不難~
    桌球正手拉球是相當複雜的技術,想真正掌握並練好正手拉球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 業餘桌球選手的終極殺招,國家隊必練的銜接技術你掌握了嗎
    業餘桌球愛好者平常練球的時候,絕大多數上都是在打正反手基本功,忽視了桌球銜接技術的練習,導致在比賽中連續殺傷力不夠,一但對手防回來就會手足無措地失分。面對這種情況業餘桌球愛好者應該有針對性地加入一些銜接技術的訓練,這對迅速提高自身實戰水平有著非常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