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記者 陳昊昱 通訊員 陳繼輝)11月25日上午,由杭州師範大學、杭州師範大學第一附屬小學、杭州市惠興中學聯合主辦的全國首屆吳山思政教育論壇在杭師附小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校長、專家及老師們匯聚一堂,分享探討「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的話題。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南京師範大學道德教育研究所馮建軍所長,杭州師範大學副校長戴麗敏女士,杭州師範大學繼續教育學院院長項紅專教授,全國知名特級教師、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特聘導師池昌斌先生等專家學者相繼分享最新的教育成果與最前沿的教育理論,引領和指導思政教育的研究和實踐邁向更高的境界。
在我們的認知裡,思政是一門課。大學時是思政通識課、中學時是政治課、小學時……好像很少提及。杭師附小卻「說」,思政也應走進小學,也能走進小學,讓孩子從小學到大學,一路浸潤在「思政」氛圍之中。
那麼,怎麼樣讓思政課堂適合「小學生」?
現場,來自杭師附小、杭州市撫寧巷小學、杭師大附中、杭州市惠興中學、杭師大東城小學及杭師大六所學校的校長或書記就思政教育實踐研究成果進行了分享,分別站在高校、中學、小學角度就思政教育提出了思考。
杭師附小、杭州市撫寧巷小學、杭師大東城小學三所小學分享出了自己對於小學思政教育的思考與實踐。
「1+∞場域」、「最是清廉能築英」、「四有」特質思政金課
杭師附小校長俞富根說,學校早在2019年便緊跟時代要求,成立了全國首家思政教育研究院,2020年5月成立了首個一體化思政教育聯盟,11月召開吳山首屆論壇,三個「首」字體現學校對思政教育的重視性與前沿性。
在現場,杭師附小書記孫麗女首先分享了思政研究院「三全三地」的思政教育研究模式:全面引領,搭好思政研究高地;全員參與,守好思政教育陣地;全域聯動,建好教師發展基地。立足「小學思政教育」為突破口,通過「1+∞場域」拓寬紅色教育邊界。
一個紅色校史館、一公裡紅色研學圈、一小時紅色打卡地,與研學活動「∞」的線上紅色研學場,讓孩子們在紅色文化浸潤與研學實踐中走向成長。
杭師附小圍繞「紅色教育」,撫寧巷小學則是立足英雄人物蔣築英,開發「清廉思政教育」系列特色課程。
校長梅升君介紹校內口口皆傳的一句話:「最是清廉能築英」,在小學這個年齡階段,聽故事、讀英雄遠比課本來得更「深入人心」。讓孩子們全方位的了解「蔣築英」,讀懂蔣築英,正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孩子們的世界觀與價值觀。除了各類活動,撫寧巷小學還建立了築英書院、築英名人堂,建設清廉教育宣傳陣地,讓孩子們成立英雄中隊,通過「摘星獎勵卡」讓孩子們憑藉自身努力獲得成果,積極地參與到實踐活動中去。
杭師大東城小學校長王紅霞說:「我們要做『小學生』的思政課,努力構建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與學習特點的思政課。」
據此,她分享了東城小學所實踐的「四有「特質思政金課,即有趣、有情、有實、有魂。讓孩子們在快樂中接受教育,在豐沛的情感中體悟愛國情懷,讓紅色的火種落進東城小學的學生心裡。
可見,小學思政教育是更多地讓孩子們通過「參與」建立影響,通過文化浸潤為孩子們打上底色。
杭師大附中校長陳利民分享時說:「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是完全不同的,我們做課程思政,就要讓學科教學向學科教育轉化,實現學科的育人功能。」
也就是說,思政教育,不應該只在「思政課」上,每門學科都應當融入思政教育理念,尋找最合適的契合點。數學學科的科學精神、思維品質與文化自信;語文學科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與價值挖掘等等,讓學科能夠「育人」,讓學生「飽滿」成長,讓思政教育從課堂向課外延伸。
向課外延伸,不僅是課程「全員」思政。杭州市惠興中學校長王超提出,要讓學校成為「隱性思政課堂」。
在惠興中學,「勤、敬、恆」三字校訓不僅貫穿於諸多特色課程裡,更貫穿於校園節日活動中,校園內的建築與設計更處處體現著「勤、敬、恆」的文化氛圍。
「讓每面牆都會說話,讓每個角落都有故事,將學校構建為現代與歷史為一體的隱性思政課堂。」王超說,這與校園「惠以養德」德育課程體系相輔相成,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完整成長,在傳承中點燃青春夢想、在歷練中揮灑青春汗水、在奮鬥中踐行青春責任。
杭州師範大學副教授應維華同樣表示,思政氛圍是需要營造的。利用校內不同空間構建紅色校園文化能夠讓學生設身處地地浸潤於文化影響之中。
除此之外,應維華還表示,學校同樣要考慮「總設計「的完善,更宏觀、體系化地打造出大思政整體格局。
成立全國思政教育聯盟,探索大中小教育一體化
在論壇現場,杭州師範大學基礎教育集團書記潘春雷、杭師附小校長俞富根、惠興中學校長王超、台州市路橋區路北中心小學副書記洪麗敏、貴州省雷山縣教育局書記吳祥、湖北省恩施州鶴峯縣教研室道德與法治教研員張玲共同上臺,在大家的見證下正式成立了全國思政教育聯盟。
杭師附小校長俞富根說,在未來思政教育聯盟最先將著手的有兩個方向,一是對大中小思政教育一體化的課程研究,二是對聯盟平臺內教師隊伍的建設與培養。「不能剛剛起步就畫大餅,我們還是要著眼當下最關鍵緊要的。」俞富根說。
上城區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項海剛也在現場致辭中提到,思政教育創新是近年來教育的高頻詞之一,「大中小思政教育一體化」正是一種與之呼應的思想實踐,是全方位、立體式的以人為本的教育思考,教師隊伍培養同樣是關鍵。
對於大中小思政教育一體化,項海剛提出了六個「起來」:站位高起來、教師配起來,平臺搭起來、課堂活起來、研究熱起來、激勵暢起來。思政是為黨育人、為國培才的根本路徑搭建研究平臺,讓老師們在交流實踐中成長,讓思政課堂煥發文化活力,項局長說:「我們要激勵教師做孩子終生的燃燈人。」
實際上,真正的教育本來就不應只在課堂上,或是書本裡,「思政教育」更可以脫去「板正」的外衣。
全國思政教育聯盟的成立正意味著未來教育將改變以「思政課」為唯一陣地的局面,讓思政課程轉變為「課程思政」,讓填鴨式思政轉變為浸潤式思政,讓大中小學思政教育資源相互對接,思政教師規模不斷擴大,逐步促進思政教育創新變革與一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