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前39分,孫銘徽41分,郭艾倫39分,CBA一夜之間,進入了「國產後衛時代」。
這在中國籃球的歷史上,都是非常少見的。雖然我們曾經四次殺進世界前八,但真正像樣的後衛只有一個——胡衛東。即使在姚明、王治郅、易建聯三星閃耀的時代,「誰給姚明傳球」一直是困擾中國男籃的一個大難題。
那中國籃球怎麼突然冒出了這麼多好的後衛來了?是兩個原因,其實是無奈與貧窮之舉。
一個原因是:小外援短缺。因為疫情,因為外援上場人數的進一步收緊,客觀上形成了後衛外援退下、國產後衛頂上的局面。
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沒有好用的中鋒。
從籃球理論上來講,最靠近籃筐的投籃最有效率。在世界籃球的發展史上,絕大多數時間是屬於中鋒的。張伯倫、拉塞爾、賈巴爾、奧拉朱旺、奧尼爾、尤因、鄧肯都開創了屬於他們的時代。在中國,成績最好、實力最強的男籃與女籃,也是屬於姚明、王郅治與鄭海霞的。
當然,最有效率的往往不是最難看的。後衛因為擁有球權,可以把比賽打得穿花拂柳、花團錦簇而最受球迷們喜愛,也最容易成為最耀眼的明星,如喬丹、科比,嚴格意義上來說,詹姆斯也是一個後衛。但後衛決定比賽結果的時代,僅僅只屬於這幾位天才球員,也只是籃球歷史上最耀眼的一瞬。
誰想到,風水輪流轉,近幾年,在世界中鋒式微的大背景下,後衛們憑藉如雨的三分球甚囂塵上。西風東漸,CBA的後衛們也活躍了起來,說白了,實乃沒有辦法的辦法,好中鋒難覓啊。
籃球的規律是:如果靠後衛,必須是世界頂尖的、天才的後衛。可以斷定的是,我們現在的籃球如果只靠後衛,走不遠。
當然,後衛也是一支球隊不可或缺的,現在後衛們站了出來,總比什麼人都沒有站出來好。杜鋒大概早就想好了,接下來的奧運預選賽,我們打「五小」戰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