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決戰普惠園 用「控制數」破公辦園編制瓶頸

2020-12-14 央廣網

 落實 落實 再落實寫好教育「奮進之筆」 特別報導

一年來,廣西壯族自治區投入7.73億元,新建公辦園242所,預計新增學位6.5萬個;全自治區新認定多元普惠園1039所,累計認定普惠性民辦園5587所,佔全區民辦園總數的53.2%,惠及幼兒93.4萬人。

這是2019年廣西「教育廳長突破項目」交出的成績單。年初,廣西將大力推進民族地區普惠性幼兒園建設作為「教育廳長突破項目」,提出到2019年年底,新建、改擴建200所城鄉公辦園,新認定和扶持1000多所普惠性民辦園。

從數據來看,廣西基本實現既定目標。成績背後,是廣西以決戰的勇氣,對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開啟的一系列強有力探索。

 多腿走路,做大學前普惠資源「蛋糕」

2019年11月,位於南寧市良慶區的小區配套園——慶林路幼兒園開園了,這成了該園涉及的利益相關方心中的一件大喜事。

「我以前得把她送到七八公裡外的私立園讀書,現在出門走幾百米就到了,不但安全,而且便宜,真是為老百姓辦了件大好事。」張桂月指著正在操場上玩耍的女兒說。

「這是我們區第一所收回後辦成公辦園的小區配套園,很有示範意義。」良慶區教育局基礎教育股副股長兼慶林路幼兒園園長譚麗燕也很欣慰。

「幼兒園無償移交辦成公辦園後,我們的樓盤很快就銷售一空了。」開發商梁先生也抑制不住地開心。

很顯然,這件多方共贏的美事,是良慶區小區配套園治理成效的一個縮影。但值得一提的是,當初配建該園時,合同對其產權使用權並未進行約定。所以,美事背後是多方努力的結果。

「關於小區配套園治理的政策一出臺,我們就根據上級文件精神,與轄區內小區開發商進行協商和溝通,從政策要求、社會責任、樓盤銷售等多角度,引導開發商主動配套建設小區幼兒園並交付政府,大部分開發商也都能接受。」良慶區委副書記、區長王川道出了治理成功的秘訣。

「我們希望在廣西繼續生根,也想通過支持政府的民生事業擴大社會影響力,此外,提供優質教育資源也是我們對業主的承諾。多方考量後,我們決定移交。」開發商梁先生道出了交付園所背後的考量。

據統計,2019年廣西全區需要治理的幼兒園為583所,為啃下這塊「硬骨頭」,自治區政府出臺了城鎮小區配套園治理方案及管理辦法,要求各地通過調整規劃、補充建設、移交、回收回購等多種方式,辦成公辦園或委託辦成普惠性民辦園。目前,廣西全區已完成118所小區配套園治理整改工作,預計增加35400個普惠性學位。

就在良慶區大刀闊斧對小區配套園進行治理時,桂林的陽朔縣,正在尋求另一條提供普惠學前資源的路徑——用公辦園挑起全縣學前教育大梁。

福利鎮將政府原辦公區讓出來建中心幼兒園;葡萄鎮將承包出去的土地提前3年收回用於中心幼兒園戶外遊戲場地……在陽朔縣,「堅持幼兒園用地優先」已成為共識。陽朔縣教育局基教股副股長莫可強告訴記者,每一所幼兒園,都由規劃、住建、教育等部門一一考查,確保園所建設。

除了用地,在資金投入及師資配置方面,儘管陽朔縣財力有限,但仍積極調整財政支出結構,為幼兒園發展「開綠燈」。每所新建公辦園,縣財政都會投入200萬元至500萬元,同時竭力把教師配置到位。

正因為這些強有力的支持,近兩年,陽朔縣的公辦園「你爭我搶」地落成了。目前,全縣公辦園已從2011年的1所增至現在的21所,在園幼兒佔比也從7.16%增至48.4%。

「以前,大家都說,在我們縣讀公辦園比考名牌大學還難。現在,便宜優質的公辦園敞開門等著孩子們。」莫可強說。

廣西教育廳提供的數據顯示,2019年全區新開辦公辦園695所,在建200多所,2019年年底公辦園在園幼兒佔比可達40%。

與此同時,隨著全區加大規模展開普惠性民辦園的認定工作,廣西也開闢了擴大普惠學前資源的第三條路徑。截至2019年年底,全區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88%,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74%。

 政府買單,用「控制數」破公辦園編制瓶頸

在廣西許多地區,編制問題已成為制約公辦園發展的命門。大量公辦園拔地而起,編制不足怎麼辦?廣西的策略是創造性地引入「控制數」。

2019年年初,自治區黨委政府印發《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充分挖掘現有編制資源,從改革管理、控編減編等方式精簡的編制資源中,調劑解決公辦園所需教師編制。現有事業編制總量內確實無法滿足需求的市縣,可參照中小學做法,核定聘用教師「控制數」。

2019年5月,廣西教育廳、編辦、人社廳、財政廳4部門又聯合發文,要求各市縣在9月底前核定幼兒園教職工編制,採取政府購買服務的辦法解決缺編問題,同時要求民辦園參照公辦園編制標準配備教職工,實行自主聘用、合同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納入「控制數」的教師,雖沒有編制,但與在編教師完全同工同酬,而且全部由政府買單。

青秀區是南寧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區,早在2018年下半年,該區就開始參考中小學教師「控制數」的做法,提出幼兒園「規模數」新舉措。

位於青秀區的林裡橋中段幼兒園2018年引入了12個「規模數」,教師葉嘉慧是其中一個。2019年之前,她每個月工資為3000多元,去年,她的工資一下增至5000多元。「待遇提高了,心更穩了,也更有力量了。」葉嘉慧開心地說。

2019年9月,玉林市博白縣出臺相關文件,核定全縣幼兒園「控制數」1331名。「未來幾年,這些『控制數』將根據地方財力情況,分批下達使用。」博白縣編辦副主任龐大偉告訴記者。

據了解,2019年以來,廣西全區共新增公辦園教師7432人,其中有編制教師2051人,新增聘用教師「控制數」3550人,政府購買服務教師1831人。

「『控制數』大大緩解了公辦園教師編制不足、教師不穩定的情況,能夠確保公辦園建成一所、開辦一所、辦好一所。」莫可強說。

多元獎補,激發民辦園提供普惠服務積極性

被認定為普惠性民辦園,必然意味著收費受到限制,那麼如何調動普惠性民辦園的發展積極性?廣西採取的辦法是多元獎補。

新興苑幼兒園是南寧市一所小區配套園,也是一所自治區認定的多元普惠園。由於辦園質量高、百姓認可度高,2014年,該園被評為自治區示範幼兒園。

目前,該園每月的保教費僅為700元,每年都「一位難求」。「我們之所以收費低,同時又能提供優質的保教服務,離不開政府的多元獎補政策。」園長楊映雄告訴記者,該園每年可獲得自治區政府每生200元、南寧市政府每生900元、青秀區政府每生200元的各級獎補,總計獎補達到每生每年1300元,有效緩解了辦園壓力。

為鼓勵普惠性民辦園提供普惠服務,廣西各地紛紛出臺針對普惠性民辦園的獎補政策。據了解,目前廣西已有31個縣(市、區)建立了本級普惠園獎補機制。同時,自治區設置升級獎勵經費,對達到自治區示範幼兒園標準、星級幼兒園標準的普惠園給予3萬元至5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

隨著各級獎補政策落地,普惠性民辦園獲得了多元支持,發展積極性更高了。「下一步,我們將深入實施城區公辦園建設大會戰,加快推進城鎮小區配套園治理工作,同時推動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手段破解我區學前教育『錢從哪裡來』『幼兒園怎麼建』『由誰來教』『怎麼管』等一系列難題。」廣西教育廳廳長唐鹹僅說。

相關焦點

  • 武漢這些區又有一批幼兒園即將開辦,大多定位為普惠園或公辦園
    江夏區雅居樂花園一配套幼兒園 定位普惠園或公辦園 ▲▲▲ 市民: 雅居樂花園內配套兩所幼兒園,未來是否會成為普惠性幼兒園?
  • 你沒看錯,這就是一所深圳公辦幼兒園的建園成本!
    根據羅湖區教育局披露的2020年羅湖區教工幼兒園預算提供的數據,2020年羅湖區教工幼兒園事業編制數41人,實有在編人數18人;退休11人,學校實有學生人數1080人,實有車輛2輛,包括定編車輛1輛和非定編車輛1輛。公開資料顯示,羅湖區教工幼兒園為省一級公辦園,共有三個園區,分別為鴻業苑校區、金城校區、廣嶺校區。
  • 民辦園生存危機怎麼破?《學前教育法草案》"痛點"待解
    (原標題:民辦園生存危機怎麼破?媒體調查發現,按照區域人口總量,西安市長安區韋曲鎮需配備40所幼兒園,但全鎮僅有4所公辦幼兒園。政府對辦園編制執行只出不進原則,因此很多有辦園條件的投資人難以取得辦園資格,先經營再申照的無證幼兒園大量存在,給監管帶來了難度。在此次草案徵求意見稿中,對公辦、民辦兩套投入體制,並未做出突破,財政性學前教育經費的分擔比例也並未明確。
  • 百所幼兒園轉型為公辦園集中揭牌!深圳龍華推動學前教育普惠優質發展
    12月18日,深圳市龍華區舉辦百所轉型公辦幼兒園揭牌儀式。龍華區委常委馬裡表示,百所幼兒園轉型為公辦園後,將會更進一步促進園所環境優化升級、師資隊伍不斷提升、園所管理逐步規範、幼兒身心全面發展,提供更多優質學前教育學位,推動龍華學前教育普惠優質發展。
  • 公辦園擴容提質的「深圳兵法」
    創辦不到兩年,這所園就憑藉雲智慧幼兒園等出色辦學業績,吸引了不少日本、新加坡的外國同行前來考察。這只是深圳創新辦園機制,盡力讓新建園顏值、內涵俱佳,力爭辦一所優一所的縮影。近年來,深圳不斷強化政府主導、政策引導和工作督導,堅持擴大總量、調整結構、健全機制、提升質量,構建以公辦園為核心、普惠園為主體、選擇性學前教育服務為補充,普惠優質多樣化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新體系。
  • 不轉普惠園,民辦幼兒園的出路在哪裡?
    根據2018年11月15日,國務院出臺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干意見》指出,「民辦園一律不準單獨或作為一部分資產打包上市」,到2020年,全國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80%,其中50%公辦,30%民辦普惠(享受政府補貼),其餘20%為市場化幼兒園。
  • 大力擴充普惠園,「合縱聯橫」以強帶弱石家莊橋西區普惠園建設安心...
    原標題:大力擴充普惠園,「合縱聯橫」以強帶弱石家莊橋西區普惠園建設安心暖心舒心新學期開學,家住河北省石家莊市橋西區棉七小區的楊舒然小朋友,高興地去了哥哥以前上的天滋嘉鯉幼兒園。更令家人高興的是,弟弟的保教費還不到當年哥哥的一半。「這所幼兒園去年變成普惠園,保教費每月降了1000多元,著實讓我們鬆了口氣!」舒然媽媽開心地說。
  • 滄州:2020年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佔比已達62%
    今年,我市為改變學前教育相對薄弱的現狀,實施了「學前教育攻堅行動」,紮實推進了公辦園建設項目、普惠園認定扶持項目、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專項治理項目等多個項目,圓滿完成了目標任務。今天,我們邀請到了市教育局副局長王漢平同志, 請他介紹2020年實施「學前教育攻堅行動」有關情況。首先,請王局長作介紹。
  • 福建「六一」兒童節前夕送出大禮包 2020年起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
    臺海網5月30日訊 據東南網報導 2020年起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比例達50%、學前教育普惠率超85%;全省開展20個嬰幼兒照護服務試點,列入省委省政府2020年為民辦實事項目……記者從福建省2020年家風家教主題宣傳活動暨慶「六一」關愛兒童行動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下一階段,福建省將全力推動本輪兒童發展綱要攻堅達標
  • 幼兒園園費降了!涉及瀋陽288個小區!民辦變公辦!有沒有你家?
    民辦變公辦!而且還降低園費!渾南一小幼教集團泰榮灣實驗園園長高麗君開心地告訴記者,「我們由原來的民辦園,變成現在的公辦園,園費從1980元降為1045元,家長、師生都更有歸屬感,市教育局安排1.19億元資金配套支持今年,市教育局安排了1.19億元資金支持小區配套幼兒園裝修改造和設備購置,全力保障公辦園開園。今年11月1日剛剛開園的花語幼教集團首創分園,原本計劃招生6個班,但是周邊報名孩子遠超計劃數,不得不增加到9個班。
  • 番禺新增小區全部配套公辦園 增城推動26所幼兒園「民轉公」
    「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政策由來已久,2018年初,廣州提出到2020年,全市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80%以上,公辦學位數達到50%以上。記者梳理發現,截至2019年,全市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為79.5%,離實現目標還有0.5%的距離。為達成目標,各區都在2020年發力,如天河區的10個公辦園開了新園區等。
  • 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的「安徽答卷」
    「十三五」期間,為實現人民群眾幼有所育的美好願望,安徽省在如何答好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這張試卷上孜孜以求。  這五年,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的「安徽答卷」成效明顯。截至2019年底,全省共有幼兒園9631所,其中公辦幼兒園3870所;全省在園幼兒211.4萬人(含在民辦看護點幼兒18.2萬人),其中在公辦園91.2萬人;幼兒園專任教師99872人,其中公辦園35848人。
  • 浙江常山:3年新增農村公辦園學位3200多個
    2018年,按照「政府主導、多元並舉」思路,圍繞擴容和提質,縣政府多方籌措、投入資金2.94億元,新建農村公辦園13所、改擴建幼兒園20所,新增公辦學位3200多個,實現「一鄉鎮一公辦園」的全覆蓋。資金是改善辦學條件的基礎。常山縣一方面加大財政投入,保障教育經費和教師工資,改善農村學前教育軟環境。
  • 蕪湖經開區近期規劃建設一所規模24班中學和3所公辦園
    2019-2020學年,全區有各類學校32所,其中完全中學1所,初級中學1所,小學9所,幼兒園21所(公辦園3所)。在校學生16288人,其中高中生67人,初中生1723人,小學生9514人,幼兒4984人。教職工1437人,其中高中11人,初中173人,小學555人,幼兒園698人。
  • 合肥市大西門幼兒園教育集團森林城分園迎接國家學前教育普及普惠...
    2020年12月15日下午,安徽省督導評估專家組成員省教科院幼教教研員汪秋萍、宣城市第一幼兒園園長朱春華,在合肥市教育局督導處處長陳琿,廬陽區教體局黨委委員朱曉豔,廬陽區教體局法制安全科楊夕元,廬陽區政府督學王雲、王萍等一行陪同下蒞臨合肥市大西門幼兒園教育集團森林城分園進行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督查工作。推普及普惠,躬行教育事。
  • 3所公辦高中、超8000個學位!龍崗高中園今年6月開工
    5月23日,深圳市建設工程交易服務中心發布了《龍崗坪地高中園建設工程設計施工總承包》。項目計劃總投資224000萬元,計劃開工日期2020年6月30日,計劃竣工日期 2023年5月4日。本次招標內容:1、設計:包括但不限於非標準設備設計文件(如有)、施工圖設計(不包含方案設計、初步設計、基坑支護設計)、協助概算申報、竣工圖編制、綠色建築工程諮詢、海綿城市建設以及提供施工階段設計配合、按國家有關規定和相關規範要求應由設計單位完成的工作,且為順利完成施工圖設計所要辦理的用地、規劃、人防、消防等相關報批報審手續
  • @內蒙古教師,這裡有你們關心的編制問題
    近日《中國教育報》連續刊發《內蒙古出臺公辦園編制標準 》《解開高校編制不足的死結,內蒙古實施高校人員總量管理》兩篇文章具體有哪些內容隨小編一起看~公辦園教師編制短缺一直以來是學前教育領域的一大難題自治區要求 按本標準核定的編制,各地要在事業編制總量內調劑解決,調劑後仍未達到標準的差額,可探索實行公辦園人員總量管理,核定控制數作為補充。
  • 可在家門口上公辦園了!石門街第一所公辦幼兒園開園~
    可在家門口上公辦園了!這也是石門街第一所公辦幼兒園↓↓↓在此之前,石門街沒有一所公辦幼兒園,區委區政府、區教育局決定在朝陽籌建一所公辦園。石井教育指導中心主任黃曉波表示,在石門街黨工委、辦事處、朝陽經濟聯社兩委、金沙街第一幼兒園等多方支持下,經過緊張高效的籌備、改建、環創美化工作,幼兒園正式開園。
  • 從「入園難」到「入好園」,嶽陽學前教育頻放「大招」
    省教育廳下達全市2020年新增公辦園學位任務11840個。自我加壓,全市再增加公辦學位任務20189個。截至9月底,全市共有各類學前教育機構1279個,在園幼兒17.54萬人。公辦園在園幼兒佔比52.07%,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佔比88.04%,學前三年毛入園率91.6%。全市103個鄉鎮實現了公辦幼兒園全覆蓋。
  • 湖南省衡陽市「建交轉歸」四管齊下 破解公辦園建設難題
    湖南省衡陽市蒸湘區致力構建廣覆蓋、保基本、有質量的學前教育服務體系,把全面提升學前教育的公益性、普惠性作為重要的政治任務和民生工程,從「建、交、轉、歸」四個方面加快推進公辦園建設,取得了較好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