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馬一生七回故鄉,「六星上將」的故鄉情

2021-01-20 六安新聞網

  戎馬一生的洪學智將軍一直思念著故鄉的山山水水,思念著長眠在故土的戰友和親人,思念著為中國革命做出巨大貢獻和犧牲的家鄉人民。

  1953年8月,朝鮮停戰剛剛實現,洪學智利用到南京軍事學院學習之機,回到闊別20多年的故鄉看望。洪學智輕車簡從,只帶了一名警衛員。那時,金寨縣的交通非常落後,汽車只能通到縣城金家寨。他下車後,步行30多裡路趕到老家雙河。區委領導提出:「家鄉剛解放,社會治安情況還比較複雜,請將軍在區委機關食宿。」洪學智聽了風趣地說:「我是請假回來探親的,如果食宿都不在家裡,那還叫什麼探親呢?」他謝絕了縣區領導的安排,住到堂弟洪學成家。鄉親們聽說洪學智回來了,爭先恐後要與他見面、敘談。此時,陪同的地方幹部和警衛從安全考慮,極力阻攔。洪學智見狀,忙說:「我離家這麼多年,鄉親們想來看看我,這是人之常情嘛,你們不要再阻攔了。」接著,他又熱情地對鄉親們說:「來來來,大家靠近一些,我要和鄉親們合個影。」警衛員趕忙拿起相機,拍攝下洪學智和家鄉人民骨肉情深的珍貴一幕。洪學智和鄉親們促膝談心,問寒問暖。


1986年4月,洪學智在金寨老家與鄉親們合影


  1986年4月,70多歲的洪學智第二次返鄉探親。這次隨將軍返鄉的有夫人張文、長子洪虎等人。在參觀了縣革命博物館後,他建議,縣裡要在革命烈士紀念塔後面建一所紅軍紀念堂。因為在外地工作的老紅軍都十分思念故鄉,百年之後都有葉落歸根的願望。同時博物館前面可以搞一個將軍陳列館,作為對青少年開展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的基地。「在經費上你們自己解決一些,我們再想辦法幫助籌集一些。」

  洪學智年事愈高,戀鄉愛鄉之情愈濃。他不顧年高路遠,又先後於1990年10月、1991年11月、1994年6月、1997年5月和2002年5月回到家鄉探親、視察。2002年5月,已經90歲高齡的洪學智回到金寨。他無限深情地說:「人到老年倍思鄉啊,我這次回來沿途所見,山更綠了,水更清了,路更寬了,金寨這幾年變化很大,取得了很大成績,我很高興。」當時他老家雙河鎮正在修路,不方便行走,陪同的人都勸他不要回去了。老將軍的臉上露出幾絲失望,但堅決讓自己的3個兒子一定要回去一趟,代替他看望一下家鄉的父老鄉親。當兒子們帶回從老家雙河拍攝的錄像時,老將軍認真地觀看著,邊看邊笑,還鼓起了掌,像個開心的小孩。

  洪學智一生都以出生在金寨這片紅色的土地上而驕傲。2004年9月,金寨縣修建好紅軍廣場,想邀請他再回來看看。將軍聽了立刻表示「願意」。但身邊工作人員從他身體狀況著想,不同意他遠行。他只好說:「等天氣暖和一點,我再回去看看吧。」哪知道老將軍最終沒能再回來了。


2002年5月,洪學智重回故鄉受到當地幹群熱烈歡迎

  

  新中國成立後,國家在金寨縣境內興建梅山、響洪甸兩座大型水庫,庫容量48億立方米,大批糧田、茶竹等經濟作物被淹沒,老區人民又為國家建設做出了新的貢獻和犧牲。洪學智始終把庫區群眾的生活困難記在心裡,懷著對老區人民的滿腔熱情,竭心盡力,想方設法為家鄉人民解決困難。

  1974年金寨縣旱災嚴重,很多人家都斷炊了,有位孕婦聯合將軍的親戚給洪老寫信,向洪老求助。一個月後,縣裡調來了一大卡車紅薯幹。洪老電話特別委託縣裡的同志轉告她們:收到信後很著急,從部隊的軍糧中調配了幾卡車紅薯幹送來。要求縣裡將這些紅薯幹分給全縣的懷孕婦女以度荒年,並說部隊也很緊張,想不到更好的辦法,讓縣領導代他向老家人表示歉意。那年,懷孕的婦女都知道是洪老救了自己,有的婦女還留下一小包紅薯幹小心地用布包好,好留給孩子長大後做紀念,為的是不忘洪老的救命之恩。

  金寨縣「兩地病」(地方甲狀腺腫,地方性克汀病)患者較多,流行嚴重。洪學智得知十分憂慮,於是及時向中央軍委反映,經與相關部門協商,軍隊和地方醫療機構紛紛伸出援助之手,大力支持金寨縣醫療衛生工作。1984年5月,中央軍委派出醫療隊到金寨調查醫治疑難病症及甲狀腺腫、克汀病等地方性多發病。1985年3月,總後勤部和國家民政部、財政部、衛生部聯合發出了《關於組派醫療隊支持老區衛生建設的通知》。隨後,第二軍醫大學、南京軍區總醫院等單位先後向金寨縣派出7批醫療隊,走村串戶,治病防病,並支援了大批藥品和器械設備。南京軍區總醫院還在金寨創辦了金寨縣衛生學校中專班,為金寨培養了一大批「帶不走的醫療隊員」,幫助建立了三級防治培訓網和碘鹽監測網。在地甲病的防治過程中,洪學智親臨金寨視察和指導。在家鄉雙河,將軍還親自為鄉親們發放藥品,宣傳防治地甲病的重要意義。1988年底,金寨縣通過國家級地方病檢查驗收,地甲病患病率從1985年的17.4%下降到2%以下,其他疾病也得到有效控制,被評為全國地方病防治先進縣。

  為救助金寨困難群眾,從1979年至1987年,洪學智組織動員部隊官兵捐贈棉衣棉被24萬多件。1991年又捐贈棉衣7.4萬件,解決了不少老百姓過冬的難題。為幫助金寨發展運輸業,1984年,洪學智將解放軍換裝後剩餘的20多輛軍用卡車送到了金寨。為了讓更多的老區人民早日脫貧致富,洪學智還主持總後起草了一個文件呈報軍委,建議全軍拿出2000輛退役堪用汽車,支援100個老區。1985年國慶節前後,金寨縣又得到25輛「解放牌」汽車,當時分管運輸的縣有關部門在此基礎上,立即組建了「雙扶」汽車運輸公司,這也是金寨縣有史以來的第一個汽車運輸公司。


  洪學智一直非常關心金寨的經濟建設發展。多年來,他利用自己的影響,向中央領導匯報,與有關部門通氣,並聯繫港澳愛國人士,從而取得多方面的重視和支持。

  洪學智對家鄉經濟的關注,絕不是停留在一些空洞的「指示」上。他的關心非常具體、也非常管用。他曾多次對金寨縣的同志們說,像大別山這樣的山區,如果光靠種糧食,農民是永遠都富不起來的。應該多種一些適合山地的經濟作物,比如說板慄、茶葉和野菜等,特別是要多種板慄。金寨縣從1983年開始廣泛地種植板慄,通過多年的種植,金寨縣板慄特色產業生產一年一個新臺階。1990年10月30日,洪學智又特意為金寨題詞:「發展板慄,大有作為。」如今,板慄已成為金寨農業產業化的一個重要支柱產業,金寨縣的板慄產量已位居全國前列,成為名副其實的「板慄大縣」。

  洪學智關心家鄉水利交通基礎設施建設。1997年,寧西鐵路初步設計從嶽西擦大別山而過,家鄉人得知這一消息,市領導到北京找到洪老,希望能爭取寧西鐵路從六安經過。洪老聽後說:「好啊,孫中山早年就有在大別山修鐵路的設想嘛,六安早就應該通鐵路了!」半個月後,有關方面改變原有設計線路的批文就下來了,六安有史以來第一次通上了鐵路。2003年,縣委、縣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前往東莞給他老人家祝壽。當談到家鄉人民期盼合肥至武漢高速公路能夠途經金寨時,老將軍又立即給國務院領導同志寫信,表達了家鄉人民期盼的急迫心情,從而結束了金寨縣沒有高速公路的歷史。

  洪學智為人低調,他從不希望別人為他唱讚歌,甚至在這方面實事求是都不行。

  2002年,金寨縣有關部門計劃編寫、出版一本《解放軍金寨縣將軍傳》。洪學智無疑是金寨縣最具知名度的老將軍,縣裡認真地組織人員為他撰寫了「洪學智篇」。文章寫好後,送給洪學智審閱,沒想到老人家看過後竟然非常生氣,他說:「這哪是在給我寫傳呢?這是在吹捧我啊!」第一稿沒有通過,縣裡又組織人員寫了第二稿,考慮到第一稿中很多實事求是的內容,都被洪老給刪掉了,便在文章的末尾增加了他關心家鄉經濟建設發展的一段文字。這次洪老看了,雖沒再發脾氣,但卻建議將這一段文字也給刪掉。他說:「你們不要這樣寫行不行呢?你們這樣一寫,好像我洪大麻子(當年彭德懷元帥給洪學智起的綽號)心裡只想著自己的老家,不關心其他地方似的。」

  洪學智將軍常說:「作為立夏節起義的參加者和紅軍中的一員,我為老區紅軍和人民對中國革命做出的巨大貢獻而自豪,並對老區人民和犧牲的革命先烈充滿著感激和懷念之情。」1991年,金寨縣建起紅軍八角帽式的紀念堂時,洪學智將軍題寫了「金寨縣紅軍紀念堂」8個大字。獲悉長嶺鄉長山衝紅軍烈士墓地得到很好保護時,洪學智將軍飽含深情地題寫了「紅軍烈士墓」寄回家鄉。2004年,《金寨紅軍史》(送審稿)呈到洪學智手中,他感到由衷的高興,親自進行了認真的審稿。此外,金寨舉辦板慄絲茶文化節開幕時,他專門發來了熱情洋溢的賀信。這一切,無不飽含著洪學智將軍對家鄉的濃濃深情。(孫戎)


講述洪學智老將軍的電視劇

《上將洪學智》

將於2019年1月21日至30日

登陸央視八套

每晚19:30準時播出

提醒:1月21日21:37播出第1集、第2集後

每晚連播3集


相關焦點

  • 洪學智將軍是如何成為「六星上將」的?他背後的偉大女人又是誰?
    這57位上將無一不是戎馬一生,戰功彪炳的開國功臣,從成就上難以斷言孰大孰小,但若是論人生的傳奇程度,洪學智將軍說自己第二,就沒人敢說自己是第一!這是因為洪學智將軍是中國唯一一個「六星上將」!眾所周知,「星級將領」存在於美國的軍銜制度中,美利堅合眾國特級上將就是我們常說的「六星上將」,而在我國所實行的軍銜制度中,是不存在「星級將領」這一說的,既然如此,洪學智將軍如何能夠成為「六星上將」的?這得從洪學智將軍的人生經歷說起!一、從放牛娃到開國上將的傳奇人生!
  • 李天佑:英勇善戰、戎馬一生的開國上將
    新華社發  新華社南寧8月18日電(記者黃耀滕)「風雨中走出一位年輕人,他看見國土破碎心如焚,毅然離開家鄉去把那救國救民的道路來尋找……」在廣西桂林市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的文藝表演上,演員用當地傳統清唱藝術「文場」吟唱了一首《將軍賦》來紀念一位將軍,他就是開國上將李天佑。  李天佑,廣西臨桂人,1914年出生在臨桂六塘鎮一個貧農家庭。
  • 「兩百個將軍,同一個故鄉」!他們誕生於「將軍縣」紅安,戎馬一生...
    「兩百個將軍,同一個故鄉」!他們誕生於「將軍縣」紅安,戎馬一生,屢立戰功 2020-12-20 12: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美軍最高軍銜是四星上將,二戰五星上將很多,僅有一名六星上將
    眾所周知,目前的美軍軍銜最高級別是四星上將,一般授予參聯會主席、副主席、各軍種司令官、戰區司令官。二戰時期,美軍還出現了一些五星上將,比如著名的馬歇爾、艾森豪將軍、後來命名了核動力航母的尼米茲將軍、美國現代空軍之父阿諾德將軍、敗軍之將麥克阿瑟,很多軍迷也經常討論美軍為何不將其直接稱為元帥的典故。其實,在美國的軍事歷史上,還出現過六星特級上將,級別高於五星上將,是相當於大元帥級別的世界最高軍銜。
  • 江西崇義籍將軍謝振華,戎馬一生戰功無數,為何卻錯過上將軍銜?
    舉報   他是中央紅軍主力部隊中最年輕的團政治委員  他是解放軍中最年輕的軍長  他戎馬一生卻甘於讓位
  • 他是中國唯一的「六星上將」妻子如今百歲 兒子一個省長一個少將
    因為美國文化的影響,很多人認為最高軍銜就是五星上將。而在我國,現在的最高軍銜就是上將,沒有幾顆星的說法。但在我軍中,真的存在過一位史無前例的六星上將。他是我國唯一「六星上將」,妻子如今已是百歲高齡,兒子一個少將一個省長。這位將軍叫洪學智,是一位資歷相當老的革命家了,早在1929年就入了黨。之後他在我軍中做出了很多的貢獻,之後他一路當到了兵團副司令。
  • 美國到底有沒有六星上將?其實並不存在,說成是特級上將更科學
    美國到底有沒有六星上將?相信這樣的問題您一定遇到過。其實,中國軍迷界習慣上認為美軍有「六星上將」這一軍銜。而在美國,所謂的「六星上將」在美國陸軍的正式稱謂也就是「美國陸軍上將」(General of the Armies of the United States),是一種榮譽軍銜,將其稱為「特級上將」比較科學。
  • 戎馬一生! 這位兩次被授予上將軍銜的老將軍! 在家鄉金寨重塑銅像!
    洪學智將軍布衣從軍,戎馬一生,不僅為新中國的成立立下汗馬功勞,也為家鄉建設與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老區人民不忘初心 ,銘記老將軍厚恩。開國將軍洪學智上將,出生於貧苦農民家庭,在長期的革命戰爭實踐中,逐步成長為軍政兼優、多謀善斷、有膽有識的解放軍優秀高級將領、國家和軍隊的領導人,兩次被授予上將軍銜,成為我國軍事史上的第一人。
  • 上將洪學智家庭現狀:百歲妻子生活簡樸,兒女皆是國家棟梁
    戎馬一生親歷險,將軍慮事最周全。千錘百鍊真堪折,內聖外王身坐禪。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往往要成就一番大的事業都需要流血與犧牲,新中國的建立也不例外,經過28年的艱苦奮鬥,中國人民終於站起來了,中國人民終於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
  • 美國目前最高軍銜是五星上將,而我國唯一一個「六星上將」是誰呢
    美國目前最高軍銜是五星上將,例如我們常常提到的美國五星上將麥克阿瑟將軍。而我國自從1988年重新恢復軍銜制後,最高軍銜為上將。可是縱觀我國整個史書,就會發現其中存在一個特殊的存在,那就是在我國歷史上兩次均被授銜為上將的將軍。開國上將洪學智。洪學智將軍16歲從軍,在戰鬥中磨礪自己,身經百戰。在土地革命時期,抗日戰爭時期,以及解放戰爭時期,為新中國的成立立下赫赫戰功。
  • 戎馬一生,芳華依舊!
    如今的她們都已年過八旬,在全國各地安享晚年,為了這次難得的相聚,現場有15位當年「航中五班」的測繪女兵現身展覽開幕式,其中有兩位還是遠渡重洋而來,有三位從北京回到廣州故鄉,雖然在外地生活多年,但她們依然帶著濃濃的粵語鄉音,令在場的市民倍感親切。「徐小珍」「到!」「羅美薇」「到!」
  • 盤點美軍的五星上將,僅有9名,始於二戰時期,六星上將並不存在
    在軍事學術界,一般認為美軍的五星上將是二戰時期設立的軍銜,從二戰至今僅有9名5星上將。那麼,這9名美軍最高軍銜獲得者都是誰呢?我們今天就來進行盤點。
  • 戎馬一生的曹操名詩
    曹操一生的成就有很多。他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戎馬一生為北方的統一奠定了基礎。不得不提的就是曹操在詩歌上的造詣。曹操是建安七子之一,除此之外,他的兒子曹植和曹丕和他並稱為三曹。曹操無疑是一位全才,能文能武。
  • 微微走天下:歲歲回故鄉,故鄉桑植縣
    ,故鄉碎碎念》,無意中撩起了微信裡親朋好友思親念親的鄉愁情結,有幸得到各位親的真誠打賞,用心點評,互動共鳴,讚美肯定,微微感動萬分,特別是老公那句:「微微不哭,我的家鄉就是你的故鄉。」微微父母雙親早已亡故,故鄉永遠回不去了,然而,有個親情暖暖的故鄉等著盼著我們回去,那就是----桑植,桑植媳婦已經自然而然把桑植當成了自己的故鄉了。
  • 永遠的「甜姐兒」 浙江阿娒黃宗英的故鄉情
    她笑了,笑得那樣深情:「故鄉故土怎能忘啊,我是浙江的阿娒嘛。」提起故鄉,她滔滔不絕,時而眉飛起舞,時而憂鬱深沉,談得那樣的細膩、真切、感人。她談起了童年。黃宗英祖籍浙江瑞安,自幼隨父親離開故鄉,九歲時坐船回過故鄉,住過幾天,然而印象很少。她談了解放後第一次回故鄉的情景。
  • 戎馬一生馮劍平
    為國為民戎馬一生不幸犧牲在朝鮮戰場上的馮劍平,就是被人們記頌至今的英雄之一。  馮劍平,1913年出生於河北省蔚縣,1932年考入宣化中學,求學期間接受馬列主義,投身革命。  1935年7月,馮劍平與進步同學秘密組織抗日同盟軍,發動學生呼應北平,聲援北平一二九學生運動,後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6年9月,經中共黨組織介紹,馮劍平到西安張學良部學生隊學習。
  • 「六星上將」——洪學智的長徵故事(組圖)
    安徽省金寨縣是中國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軍隊的重要發源地,是中國工農紅軍第一縣、全國第二大將軍縣,是紅四方面軍的主要誕生地、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核心區、《八月桂花遍地開》的創作地、「六星上將
  • 他是中國唯一的六星上將,曾兩救彭總,死後胡主席送葬!
    他就是曾被兩授上將第一人——洪學智。洪學智,1913年2月2日,出生於安徽省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作為一名農民的兒子,成為唯一的「六星上將」,這樣的榮耀和地位已經實屬難能可貴。但更讓人折服的是,他並沒有因為從小的吃苦受窮而痴醉於權利和財富,戎馬一生的洪學智將軍一直思念著故鄉的一切,功成名就的他衣錦歸還且不忘家鄉,帶領著自己的家鄉走出了貧窮落後,步入了小康生活。
  • 與華盛頓齊名,榮膺美軍六星上將
    雖說戰時,美國的最高軍銜是五星上將,可美國的歷史上,卻出了這麼一位六星上將—約翰·約瑟夫·潘興。 說到潘興我們就要追溯到一戰時期了。
  • 「六星上將」洪學智的家風:兒子一少將一省長,女婿止步副主任
    憑藉著實打實的功勳,洪學智在1955年和1988年兩次被授予上將軍銜,由於上將肩章有三顆星,洪學智因此也被人稱為"六星上將"。兩授上將的經歷,在世界範圍內都是獨一無二且空前絕後的。值得一提的是,在十七名上將中,洪學智上將名列第一,這也深刻直觀地反映了洪學智上將在軍內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