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裡過大年·初一篇:吃餃子聽大戲,太和殿開群臣宴

2021-02-19 國家人文歷史

舊歲辭,新春到。昨天我們看到了紫禁城除夕的繁榮景象,大年初一的紫禁城,同樣熱鬧非凡。

 

大年初一,文武百官要在紫禁城最雄偉的宮殿太和殿向皇帝集體拜年。這一天早晨,天亮前,王公百官就要在午門外集合。大約六七點鐘,在禮部官員引導下,眾臣進入宮門,在太和殿外,按著品級,東西各站18排。皇帝在中和韶樂聲中,來到太和殿的寶座上。在宣表官宣讀完簡短的賀詞後,王公百官向皇帝行三跪九叩之禮。應邀前來的外國使臣,也要行三跪九叩禮。叩拜完了,皇帝賜茶。群臣飲茶之後,再次叩拜,然後按次序退下。朝賀禮儀算是結束。

繪畫,描繪清帝在太和殿大宴群臣的情形,大年初一,文武百官要在紫禁城最雄偉的宮殿太和殿向皇帝集體拜年。在舉行完朝賀儀式後,順治朝時即定製,皇帝要在太和殿舉行大型宴會,與王公百官共賀新春佳節

在舉行完朝賀儀式後,順治朝時即定製,皇帝要在太和殿舉行大型宴會,與王公百官共賀新春佳節,這叫太和殿筵宴。筵宴由光祿寺官會同領侍衛大臣及有關部門堂官親臨監設,儀式隆重,規模也很大。筵宴之前,先要在大殿內皇帝的寶座前,擺放皇帝專用的金龍大宴桌。太和殿筵宴的規模有多大?在太和殿內和太和殿外的丹陛臺階上,一般是要擺設群臣宴會的桌子210張。這一次宴會,光是用羊就要100隻,酒100瓶。有資格參加太和殿筵宴的,有內外王公和一、二品以上的文武大臣,這些人的官職姓名,要先奏報皇帝閱覽。

太和殿筵宴舉行時,王公大臣均穿正裝,也就是朝服,按官職品級排立。吉時一到,午門上鐘鼓齊鳴,皇家樂隊奏響中和韶樂。皇帝在樂曲聲中就座後,王公大臣進行叩拜。接下來,是十分繁縟的進茶、進酒、進餐儀式。皇帝和群臣們一邊又吃又喝,一邊欣賞著滿族傳統的舞蹈「喜起舞」「慶隆舞」等歌舞,以及「中和韶樂」「丹陛大樂」等樂曲,甚至還有邊疆地區少數民族的雜技表演。最後,在樂曲聲中,群臣行一跪三叩禮,皇帝起身回宮,群臣再依次退出。

 

重華宮茶宴,是以風雅自居的乾隆皇帝創設的雅宴。乾隆帝自幼接受傳統漢文化教育,以四書五經為學習內容,有著極高的漢文化修養,繼帝位後也是「稍有餘間未嘗不稽讀經禮」,他對漢文化水平較高的文臣學士更是另眼相看。從乾隆八年開始,乾隆帝便在每年的正月初二至初十中擇一吉日在其潛邸重華宮召諸王、大學士、內廷翰林前來宴聚,舉行飲茶作詩活動。宴席上只提供茶果,與宴者要即席聯詩,因此有「重華文宴集群仙」之說。參加茶宴的人數初無定員,最初為十二人,乾隆十一年時增加至十八人,取唐太宗「十八學士登瀛洲」之意,後來又增至二十人或二十四人不等。據記載,乾隆三十一年以後,基本都是二十八人,成為定製,乾隆帝比喻為「周天二十八星宿」。我們所熟知的張廷玉、和珅、紀昀、劉墉等,都曾有幸參加過這一皇家的文化盛事。

茶宴時,皇帝御重華宮正殿,王公坐重華宮西配殿,大臣坐重華宮東配殿。由懋勤殿太監為每位與宴者出具筆墨紙硯,諸臣叩頭列坐後,皇帝拿出他的御製詩,臣工們邊品味茶果,邊醞釀詩句。詩句的內容廣泛,有對景物節令的讚頌,也有紀念軍國大事的,如乾隆八年的元宵聯句,乾隆十二年的爆竹聯句,乾隆十七年的雪獅聯句,乾隆三十九年用《四庫全書》書名聯句等。宴後,皇帝會賜大臣三清茶,或古玩飾品,或歷代名人書畫。大臣們往往以能參加這一無上雅致的茶宴而備感恩寵,引為殊榮。他們把皇帝賞賜的荷包懸於胸前,把三清茶碗捧在手中,走出紫禁城,令人羨慕不已。

清宮三清茶碗,其上刻有乾隆詠三清茶的詩

這裡,茶宴上的茶,名為「三清茶」。是將梅花、佛手、松子仁三種清雅的材料,用雪水烹製而成。乾隆皇帝每當雪後,都要命人採集積雪烹製三清茶。在乾隆沃雪烹茶用的瓷甌上,還刻有這位「十全老人」詠三清茶的詩:

梅花色不妖,佛手香且潔。

松實味芳腴,三品殊清絕。

烹以折足鐺,沃之承筐雪。

乾隆帝特別看重在重華宮舉行的茶宴活動,稱其為「國家吉祥盛事」「度歲慶節最為吉祥」。即使在他退位後,還提出茶宴聯句「將來世世子孫即當遵為家法,新正撰吉於此,授簡賡吟萬年長」。不過這一活動延續到道光年間,鹹豐以後便不再舉行了。

 

 

新年伊始,除舊歲,迎新年,慶賀春節,是我國數千年來的習俗。清代皇帝在大年初一這一天的迎新活動,是從半夜開始的。

宮中除夕夜有守歲的習俗。皇帝、皇后及妃嬪們在除夕夜守歲,各宮要擺吉祥盤、消夜果盒,互相贈送,祝賀新禧。吉祥盤內一般是擺五個青蘋果、紅棗、慄子、磨盤柿子,取「清平五福、早早立子、事事如意」之意。消夜盒是指后妃喜歡吃的糖果、蜂蜜等甜食,多為奶製品、乾鮮果蜜餞等。盛裝消夜果的盒子為精美的漆盒,也有木製盒,或兩層,或三層,或圓形,或方形,盒表面用珍珠、寶石鑲嵌出花草、山水、鳥獸等各種圖案。吉祥盤、消夜盒製成後,皇帝要親自審看,品評一番,優者領賞。

據記載,乾隆帝很在意消夜果盒的擺放。乾隆十四年十二月二十三日,距過年還有七天,乾隆帝就過問養心殿和重華宮擺放果桌的事情,並通過貼身太監傳旨:「茶房伺候擺消夜果盒。」旨意下來,御茶房的廚役們立刻行動起來,在后妃們居住的宮殿內擺糖果、蜜餞、鮮果等,合拼年節桌,擺消夜果盒。在皇帝居住的養心殿和侍奉皇太后用膳的重華宮內,各用五十二樣糖果、五十二樣蜜餞擺出了二十六個不同造型的花鳥圖案,各冠以吉祥名稱。乾隆帝看後不是很滿意,又於二十七日傳旨:「養心殿擺的珠寶盒不如重華宮擺得好」,要求「將養心殿珠寶盒撤去,亦照重華宮一樣擺」。之後,御茶房又多次用多種蜜餞食品,擺出「五福捧壽」「歲寒三友」「吉慶有餘」等圖案,分別裝在木製的盒內,擺在養心殿,直到乾隆爺滿意為止。

 

中國古代,從漢朝開始,把正月初一叫元旦,作為一歲之始。

清朝自雍正帝開始,每年除夕子正時分,也就是年三十的午夜,剛剛進入初一的時刻,皇帝的第一件事是,洗漱好,穿上冠服,鄭重其事地到養心殿各處拈香,結束後到東暖閣舉行元旦開筆儀式。

慈禧太后的元旦開筆

此時,清宮的飲酒器——「金甌永固」杯已放在紫檀長案上,杯內盛滿屠蘇酒,旁邊的燭臺上放有玉燭一支,皇帝親手點燃蠟燭,拿起那支筆管上刻有「萬年青」的毛筆,先御硃砂,後染墨翰,書寫吉語,字數不多,一般是兩三行,內容都是祈求五穀豐登、國泰民安、江山永固一類的話。例如:乾隆三十五年,元旦開筆所書,中間一行硃筆為「三十五年元旦宜入新年萬事如意」,左邊一行書為「和氣致祥豐年有瑞」,右邊一行書為「三羊啟泰萬象維新」。皇帝書寫的這些心願與祈求,密封起來,任何人不能拆閱。開筆儀式結束後,所用萬年青筆、玉燭長燈和金甌永固杯等均收貯起來,以備來年再用。

 

說到過年,自然離不開吃餃子。當皇帝在養心殿的東暖閣舉行完元旦開筆儀式後,大約在大年初一的凌晨三點左右,就要到乾清宮左側的昭仁殿東小屋吃第一頓餃子,寓「歲更交子」之意。當皇帝登上乾清宮的臺階時(清制規定,十二月二十四日以後,皇帝出宮、入宮,每過一門,太監即放爆竹一聲。所以聽見爆竹聲,即可猜測到皇帝的遠近位置),御膳房開始煮餃子,皇帝到昭仁殿東小屋坐穩後,餃子恰好出鍋。

在清代皇宮,把水餃叫作餑餑。相傳,清太祖努爾哈赤起兵反明時,連年浴血奮戰,為奪取統治權,死傷無數。為表示死者的追念,努爾哈赤對天發誓,每年除夕都要包素餡餃子以祭奠死者。從此,清代宮廷中就留下一條不成文的規矩:除夕夜要吃素餡餃子。素餡餃子的餡料以乾菜為主,包括長壽菜(馬齒莧)、金針菜、木耳、蘑菇、筍絲、麵筋等。

清前期和中期的幾位皇帝都嚴格遵守這條規矩,但到了清晚期後,皇帝對祖宗遺訓逐漸淡化,每年除夕、元旦吃的餃子也有很大的變化。如光緒皇帝吃餃子就改在了養心殿,餃子餡也由素餡變成了各種肉餡,據清宮《膳食檔》記載,光緒十一年,「萬歲爺在養心殿進煮餃子。第一次進豬肉長壽菜餡十二隻。第二次進豬肉菠菜餡十二隻」。

 

年末歲首,給皇子宮眷、王公貴胄、內外臣工打賞發「紅包」,成為皇帝論功行賞、聯絡感情的一種方式。能夠得到天子的紅包,其中的榮寵與喜慶自然不言而喻。

清代皇帝有御筆書寫「福」字賞賜臣下的定製,這是從康熙年間開始的。乾隆二年時,確定每年的十二月初一在紫禁城重華宮的淑芳齋內開筆書「福」。這一天,乾隆皇帝來到重華宮,書寫的第一個「福」字,掛在乾清宮正殿。乾隆皇帝所用的毛筆是黑漆管,管上鐫有「賜福蒼生」四個字。寫「福」字用的紙箋,多以絲絹製作,以丹砂為底色,上面還繪有金雲龍紋。

清帝將所寫的「福」字頒賜給后妃、近支王公大臣和內外大臣,以示對臣子的恩寵,每年大約有10人左右有幸得到皇帝的「福」字。一般在十二月十五、十六等日,會召御前大臣侍衛到重華宮;二十六、七日召諸王大臣、內廷翰林等至乾清宮。先由奏事處把受賜福字的王公大臣、內廷翰林的名字寫在名籤上呈進皇帝,御筆朱圈人名,吉日頒福,到開寫福字日,由內閣傳集頒賜之人到紫禁城乾清門下肅立等候。皇帝在重華宮淑芳齋、乾清宮升座開筆書寫「福」字,寫好後,受賜大臣依次進至御案前跪下,叩頭接過。

除了賜「福」字,皇帝在除夕之夜,還會賞給軍機大臣、皇子皇孫、後宮妃嬪乃至總管太監等人精美的辭歲荷包,包內一般放有五錢銀錁子。禮親王昭槤在《嘯亭續錄》裡提到:「歲暮時諸王公、大臣皆有賜予,御前王大臣皆賜歲歲平安荷包一,燈盞數對及福橘、廣柑、遼東鹿尾、豬、魚諸珍物無算。外廷大臣擇其聖眷優隆者亦賜荷包一,皆佩於貂裘衿領間,泥首宮門前以示寵眷。蓋堂廉之間,情意歡洽,渾如家人父子。」

對新年之際進京朝貢賀年的外藩部落、藩屬國家使臣,清朝皇帝也會賞賜禮物。如道光十七年新年,道光帝在紫光閣筵宴朝鮮正、副使,琉球國正、副使,照以往定例賞給朝鮮、琉球正使每人錦三匹、漳絨三匹、大卷八絲緞四匹、小卷五絲緞四匹、大荷包一對、小荷包四個,賞朝鮮副使、琉球副使每人錦二匹、漳絨二匹、大卷八絲緞三匹、小卷五絲緞三匹、大荷包一對、小荷包四個。而對於蒙古親王,據《養吉齋叢錄》記載,皇帝一般賜大荷包一對,各色玉石八寶一份。小荷包四對,貯金銀八寶各一份。小荷包一個,貯金銀錢四枚,金銀裸四枚。

 

聽戲,是帝後宮廷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清代皇帝大都是戲曲愛好者,過年期間,帝後的聽戲活動尤其頻繁,從臘月十一起,重華宮的連臺戲便開始了。宮裡每天鑼鼓聲聲,時時縈繞著絲竹管樂、弋調崑腔,熱鬧非凡。

清代康熙朝時開始設南府,管理宮中演戲事宜。到了道光朝,改南府為昇平署。在南府《恩賞日記檔》中,就記載了乾隆十九年新年期間的演戲安排:

二十九日,中和樂,十番學迎請。乾隆帝七點左右到淑芳齋更衣,早膳時上演《迎年獻學》戲。七點一刻開戲,一直演到中午一點半。期間,前臺承應開場《德門歡宴》《餞臘迎新》、團場《西池應瑞》。

三十日除夕當日,早上六點十分開戲,中午十二點一刻演戲結束。乾隆帝大約在五點四十五分時來到金昭玉粹,早膳承應《昇平除歲》。前臺細樂吹打迎請。到了六點十分,前臺接唱《福壽迎年》。六點半時乾隆帝起身拜佛,隨後皇后嬪妃等來到養心殿。此時,開始上演《福壽迎年》,如意臺承應《藏鉤家慶》。八點四十五左右,皇帝駕還重華宮,重華宮戲臺接唱《宣揚文德》《招商》《珍珠配》《扯本監放》《白袍評功》《三代》。同時,乾清宮承應《金庭奏事》,養心殿承應《瞎子拜年》《如願迎新》。

清宮戲單,清代皇帝大都是戲曲愛好者,過年期間,帝後聽戲活動尤其頻繁,從臘月十一起,重華宮的連臺戲便開始了

正月初一日新年,宮中的演戲也達到了高潮。金昭玉粹早膳承應的是《喜朝五位》《三元入覲》《掃花》。早膳後,乾隆帝駕幸乾清宮受賀。八點一刻駕還重華宮,接唱《三醉》。內外總管、首領、官職太監、官職學生等在臺下行三跪九叩禮,接著上演《敬德釣魚》。八點四十五時,皇帝駕幸外廟拜佛。十點一刻時,皇后等到重華宮,此時戲臺上開始演《釣魚》。待乾隆帝回到重華宮,臺上接唱《十字坡》。中午時分,乾隆帝駕幸太和殿筵宴,臺上承應的是《宮花報喜》《椒花獻頌》。用膳完畢,回到重華宮,戲臺又接唱《瞎子逛燈》《巖谷新春》,直至下午兩點半,演戲方告一段落。

清宮寫有唱戲名角兒姓名的棋子

相比皇帝們,慈禧太后對戲曲的喜歡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不僅聽戲,也愛唱戲。新年前後,名享劇壇的大角們齊聚一臺,老太監信修明在其回憶中提到某年除夕,「末軸戲演的是《青石山》王老道捉妖,羅百歲(羅壽山)的王老道,叫天兒(譚鑫培)的呂洞賓。本家普天同慶班的太監扮神將,外學李五(李順亭)扮關公,楊小樓扮關平,錢金福扮周倉」,讓慈禧太后過足了戲癮。

貼春聯門神,祭拜祖先,在太和殿接受百官朝賀,看熱熱鬧鬧的大戲,給皇子皇孫、王公大臣發「紅包」討口彩,享受一頓豐盛的家宴,再吃上一碗熱氣騰騰的餃子來守歲,皇宮過年雖講究其禮儀與排場,但也充滿了其樂融融、熱鬧溫馨的年味。

相關焦點

  • 高小微夜讀:「宮裡」過大年都有哪些講究?「皇家餃子」也放吉利錢?
    今年春節,故宮博物院將破紀錄地展示近千件文物,恢復多種昔日皇宮年節習俗,首次為觀眾呈現出一個充滿喜慶年味的紫禁城。在午門正樓和東西雁翅樓展廳,賀歲迎祥——紫禁城裡過大年特展,共展出文物885件(套),以「祈福迎祥、祭祖行孝、敦親睦族、勤政親賢、遊藝行樂、歡天喜地」六大主題,全面展現清代宮廷過年習俗。
  • 精彩看點: 「紫禁城裡過大年」今天正式向公眾開放
    因為,這個春節,博物院為大家提供了一種新的過法——來故宮看展覽、賞宮燈、品老字號、感受年味!1月8日, 「賀歲迎祥——紫禁城裡過大年」 在故宮午門—雁翅樓展廳正式向公眾開放。展覽從1月6日(臘月初一)延續至4月7日(三月初三),即遊春踏青的「上巳節」。如此難得的盛會,怎麼能錯過?來,現在我們一起感受下紫禁城濃濃的年味。先看下宮裡各處:道道宮門張貼著年畫和春聯,長長廊廡懸掛著各色宮燈,乾清宮丹陛上下將會樹立著萬壽燈和天燈……觀眾只要走進紫禁城,就能感受到濃濃的年味,獲得沉浸式的體驗。
  • 2019故宮春節紫禁城裡過大年展覽時間主題
    2019故宮紫禁城裡過大年展覽開幕時間:2019年1月7日  2019故宮紫禁城裡過大年展覽時間:2019年1月6日臘月初一-2019年4月7日(三月初三)  展覽為期三個月,從2019年1月6日向觀眾試開放,1月8日正式展出至4月7日,即陰曆戊戌年臘月初一至陰曆己亥年三月初三
  • 邢臺:運河古村餃子宴集體過大年(組圖)
    2月16日,正月初一,清河縣油坊村在村委會大院舉行餃子宴。圖為餃子宴現場。2月16日,正月初一,清河縣油坊村在村委會大院舉行餃子宴。圖為餃子宴現場。 閆秀真攝上午11時,圓潤滾燙的餃子出了鍋,宋宏偉手持著笊籬盛餃子,囑咐大家:「先讓60歲的孤寡老人吃啊!」
  • 睡得晚,起得早,大年初一吃餃子
    年三十睡得晚,大年初一卻起得早,這是過年最常見的事。中國有句俗話,貪吃貪睡,不可教也,早睡早起則是養生方面的至理名言。早起的鳥兒有蟲吃,同樣也是生活中被推崇的法則。尤其在新年的頭天,他似乎顯得更加重要。
  • 紫禁城六百年|幾度興廢太和殿(視頻)
    他一任三大殿燒焦的廢墟裸露在他的紫禁城裡。在此後的三年裡,朱棣三次出徵漠北,似乎在一次又一次地證明他遷都的必要與正確。但收效甚微。最後一次,朱棣死在回京途中;或許他不願意再回到已是廢墟的宮殿裡。朱棣死了,奉天殿繼續廢墟著。20年後,中間隔了兩個皇帝,到正統五年(1440),三大殿才得以重建。紫禁城、太和殿燒得最慘的一次,是嘉靖三十六年(1557)夏四月的雷擊。
  • 大年初一習俗,大年初一為什麼吃餃子?
    可是,作為新年的第一天,習俗和講究可是不少,雖說過了很多個新年,但是,大年初一習俗,大年初一為什麼吃餃子?您都知道嗎?一起看看吧~幾乎是全國各地通行的習俗。一般來說雞鳴即起,有些地方雞未鳴就要起床。又載:「每年初一,無論貧富貴賤,皆以白面做餃食之,謂之煮餑餑,舉國皆然,無不同也。富貴之家,暗以金銀小錁藏之餑餑中,以卜順利,家人食得者,則終歲大吉。」這說明新春佳節人們吃餃子,寓意吉利,以示辭舊迎新。在我國許多地區民俗中的,除夕守歲吃「餃子」,是任何山珍海味所無法替代的重頭大宴。餃子成為春節不可或缺的節日食品,還有很多解釋。
  • 難忘當年聽「大戲」
    文:朱迅翎圖:來自網絡小時候過年最高興、最快活、最愉悅的事,莫過於看大戲、聽大戲。六十年代的蘇北,雖沒有電視、網絡,就連電影也很少看到,但百姓的文化生活並不十分貧乏。平時,小窩班,私人組織起來,花大錢,請名角,人不多,十幾人,車屋,草垜是他們的家。
  • 【定興老天奕】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三的合子團團轉……吉祥如意過新年!
    民以食為天美食是過大年不可或缺的春節吃什麼更是有講究
  • 故宮裡的人這樣過冬至
    一起跟著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故宮學研究所副所長、故宮研究院建築與規劃研究所所長王軍老師感受一下故宮裡的冬至吧~ 古人是怎麼 測定冬至的?在紫禁城中,每年有三個最重大的節日。一個是正月初一,一個是萬壽節即皇帝的生日,另一個便是冬至。
  • 餃子宴 || 李其春
    難道當地人不吃麵食嗎?為此,我常和人辯論。說我是個閒不住的人倒不如說是忙碌的命,每個禮拜都把時間安排滿滿的,這個周末就算著下個周末做什麼,甚至算得更遠。休息休息,而我休息比上班都忙,偶爾沒事就包餃子、做大餅,要麼做包子或燒賣。再沒事就回西埂老家打掃打掃衛生,把開門窗通通風。家裡來客人做十幾頭二十道菜我不成問題,但麵食我沒學過,全憑想像做,雖然外型不咋滴,味道倒還真不錯,不中看中吃。
  • 故宮今起展出160件套如意,看清宮裡如何過大年?
    留存下來的檔案表明,19世紀末葉宮裡的許多宗教活動早在順治朝就出現了。1659年5月21日祭拜灶神的滿漢雙語祭文,是檔案中保存的最早材料之一。其文曰:「順治十六年四月初一日,致祭於司灶之神曰:日用飲食,必資乎灶爨有常所,神實司之。時維孟夏,謹以牲帛醴齋致祭,神其鑑知尚享。」
  • 「餃子宴」孝善敬老情更濃
    敬老餃子宴,鄉村老人們的盛會「全村老夥計齊聚一堂,吃餃子、看大戲,還有免費體檢,日子越過越舒坦……」說起如今的幸福生活,化龍鎮北柴村96歲的孫秀蘭不止一次點讚村裡的孝老敬老之風,特別是近兩年的敬老餃子宴,每次不等村裡招呼,全村的大姑娘、小媳婦放下手頭事兒,爭著來當志願者。
  • 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三的盒子往家轉,飲食分南北,各地有不同,老傳統都有啥,速來圍觀!
    山東麵食是以糯米麵為主料,加小麥粉、水,著色,調成不同色彩,用手刀、剪、簪、花紋模等簡單工具,塑造各種栩栩如生的形象。河南部分地區,大年初一家家吃餃子煮麵,名「金絲穿元寶」,也叫「銀錢吊金龜」,蓋因餃子太像元寶了,子夜時餃子煮熟了撈食,謂之「撈元寶」,而且是今年撈到明年,還不發大財?
  • 紫禁城吃喝指南:皇帝的團圓飯怎麼吃?
    不過,在正餐之外,皇帝還是可以吃些小灶,包括各色點心、小吃。以乾隆皇帝為例,平日裡每天早晨起床後,他都要先喝一碗冰糖燕窩粥,這便是早膳前的早點了。到晚上六七點鐘的時候,還會有一次酒膳。這其實相當於今天的宵夜,吃的東西是一些點心和羹、湯等,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大魚大肉。因此,清宮中過年的團圓飯,也和今天的有所不同。
  • 最東方:故宮午門|五鳳樓|太和門|溥儀|午門|紫禁城|太和殿
    面闊九間 60.05米進深五間 25米總建築面積1773.3平方米連同臺基通高35.6米為紫禁城最高(太和殿連同臺基通高35.05米)相較宮內級別最高的太和殿▲三大殿之首·太和殿太和殿為這就是滷簿名稱的來源)▲午門中門「母儀天下」的皇后一生中只允許經過午門中門一次便是在大婚之日乘鳳輿由此入宮▲光緒大婚皇后鳳輿經由午門御道入宮午門是百官早朝的必由之路平日裡文武百官走東偏門
  • 呂建江警務站民警:三十餃子送溫暖 初一早上把名點
    受訪人物:石家莊市呂建江警務站民警  採訪時間:2月15日(大年三十)——2月16日(大年初一)  春節假期轉眼就結束了,當我們還沉浸在闔家團圓的歡樂氣氛中戀戀不捨,可曾想過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全年無休,沒有節假日可言。
  • [美麗梵淨山·銅仁過大年]「嘗一嘗」石阡六和長壽宴
    在春節就要到了,你還在焦慮不知道帶家人吃點啥嗎?小編今天要和大家分享一個小秘密。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只收.石阡六和長壽宴!
  • 《紅樓夢》裡的賈府過年,不吃餃子,卻藏著曹雪芹的真故事
    賈府過年不吃餃子,以往沒怎麼考慮過,因為我等華夏北方地區要是過年不吃餃子,那事可就大了,這個問題看起來無聊,其實還是值得分析的。賈府過年的確沒有吃餃子。而《紅樓夢》所寫的寧榮兩府是在長安京城,這是北方,過年吃餃子是習俗,為什麼賈府搞特殊呢?這個事要分兩個方面分析。
  • 大年初二祭財神,牢記「3吃4不做」,老傳統不能丟,開年發大財
    春節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從臘八開始就準備過年,一直到過了正月十五才算過完年,當然有的地區要將整個正月過完才算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