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問我泉州哪裡的海域最美,我選小岞。
小岞鎮是泉州東部的最後一個鎮,這座住著勤勞的惠安女、有山有海的小漁村,每一天都迎接著灑向泉州的第一縷陽光。
三面環海,街道不算寬闊,一條主幹道在鎮中心一分為二,古舊的汽車站依然保持繁忙。
鎮雖小,但生活便利,既遠離喧囂,又能體味原汁原味東南沿海漁村風情。
開車環島自駕最為愜意。道路潔淨、寬闊。海風習習。
尤其是傍晚時分,路燈通明,曲曲折折閃亮,極富韻律。路外側是湛藍的大海,內側是安寧的漁村,一動一靜,一疏一密,相互依偎。
把藝術的美感都濃縮於此
泉州乃至於整個福建,被貼上的標籤從來都是市井、接地氣、繁華熱鬧這樣的詞語。在這麼一個充滿生活氣息的地區,建造一家與藝術相關的美術館似乎是異想天開的事情。然而小岞卻真的把美術館搬到了小鎮上,將這裡打造成福建的「直島」。
美術館有一條狹窄的通道可通往屋頂,在地面上看無法窺探前方到底是什麼。穿過門框,便看到一條百米長廊,一步一步通往大海的方向,兩旁則是充滿泉州特色的屋瓦,頭頂則是澄淨的藍天白雲,這個漁港小城的所有元素都被串聯了起來。
這裡不定期會舉行一些畫展,大多以泉州生活和惠安女為主題,以濃重飽滿的色彩展現著小岞的風情。在欣賞畫作的過程中,可以更加深入了解到小岞的漁村文化。
荒攤變綠洲的見證
朋友說這是他在這個小鎮生活三十多年覺得最美的地方。
70年代,當年那裡是一片荒無人煙、寸草不生、淡水奇缺的鹽鹼灘地。四十多年來,惠女陳麗英先後帶領一百多名惠安女守護這片林場,創造出了人間奇蹟。她們養護的千畝防護林,築起了防風固沙的天然屏障,守護著2000多米的惠東海岸線。
夏日午後最美沙灘
穿過林場,向海的方向走到盡頭,「柳暗花明又一村」,呈現在眼前的是一片碧海金沙。
一排排浪花隨著潮水簇擁而來,仿佛是為這片碧海鑲上了銀邊。
這一刻,只想融於這可望不可及的海天一色中,靜靜環抱這份靜謐與舒適。
聽1說起喜歡遊泳,曾經一個人跳進洱海自學會遊泳。當時聽他講起也只是訕訕而笑,沒想到來到海邊的他竟展現孩童般的渴求,脫下衣服搭我身上直接奔向大海。
夏日午後的南方天啊,是西瓜空調房,更是陽光沙灘和你。
浪漫得可以假裝在墾丁
在這個半山上,懸崖陡壁、怪石棋布,數根高大的風車佇立在巖石上迎海排開,迎風而動,小岞的人兒們給了這裡一個浪漫的名字 —— 「風車島」。
泉州作為一個沿海城市,從來都不缺好看的海島,風車島就是其中的一個。因為地處偏遠,而且交通不算方便,所以這裡還未被大力開發,依然保持著海濱小島的原始面貌。風車島三面環海,大量的風車佇立在狹長的半島上,漫步於此,能感受到小岞的浪漫氣息。
這個曾經不為人熟知的海角,逐漸有人涉足,逐漸有人來到這裡傾聽她的聲音 — 大自然的聲音。
遇見市井生活的藝術
古龍說過:「一個人如果走投無路,就放他去菜市場吧。」不為別的,就因為菜市場裡有著大眾的溫暖和世俗的熱鬧。一個真正熱愛生活的人,都喜歡菜市場,超市裡的食材再精緻,都比不過這裡的原生態和市井氣。在小岞,這個菜市場是鎮上的菜場,也是碼頭上的漁市,無論哪一個,都值得你特地去看一看。
溼漉漉的菜場,隨處可見的漁村氣息。海鮮攤檔是最常見的,螃蟹、牡蠣、海魚、田螺……讓人忍不住直咽口水。
這裡每天都呈現著關於菜市場的藝術,也在闡述著惠安漁女自強不息的精神。三輪車在旁邊轟隆隆而過,商販層接不窮,來到這裡,你也能成為小岞鎮的一員,完完全全融入到當地的生活之中。
頭枕大海,擁你入眠
在小岞,石頭成了一種文化符號,從小岞美術館,到惠女家園、風車島,都無處不在.。石頭厝民宿也是一棟由石頭厝改造的民宿,牆砌海蠣殼,充滿了惠安風情的各種元素。
石頭厝民宿每個房間色彩豐富卻不噪雜,裝飾充滿漁家特色。而且還有可以靜坐、品茗的地兒,是出遊小岞的理想之所。
老闆是個廣交好友,熱情好客的本地人。有關這座小鎮的變遷,在這裡,你都可以找到答案。
◆ 泉州出發:建議自駕前往,泉州市區到小岞大概需要40-50分鐘車程。泉州客運中心站也有到小岞的班車,票價19元,發車時間不定。
◆ 廈門出發:廈門北站動車半小時左右就到達惠安站(二等座¥31元),然後在樞紐站可以坐公交到惠安汽車站,再轉班車到小岞站。
◆ 惠安出發:在惠安東門車站可以坐惠岞專線,車費9元/人,上車投幣。惠安出發班次為6:30和18:40,小岞出發班次為6:20和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