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推動企業釋放現有產能 面料廠緊急轉產防護用品

2020-12-23 中國經營報

本報記者 索寒雪 北京報導

「我們決定轉產防護服的時候,就收到了全國各地發來的各種規格表、國家標準,還有電子紙樣。」在廣東珠三角開設壓膠服裝工廠的麥經理形容這幾天的感受。

當地政府也給予了企業極大支持。「很多部門給予了指導,並問我們還需要什麼。」麥經理戴著口罩,和技術人員晝夜都在工廠,研究如何生產出達到國家安全要求的防護服。

按照工信部的統計數據,疫情發生之前,全國符合中國標準的產能許可的企業只有40家,分布在14個省份,總的生產能力每天只有3萬套。

而目前僅湖北省的需求量每天就高達10萬套,巨大的產能差,導致具備相關生產能力的企業開始轉行。

記者了解到,一些有壓膠服裝生產能力的企業已經開始調整生產線,整理生產車間,以達到高標準防護服的生產要求。

「之前只有幾家企業能夠生產防護服的面料,但是三天之內,我們已經得知有接近100家企業轉向生產防護服面料。」麥經理為此非常感動,「現在是萬眾一心。」

2月14日,麥經理的工廠生產出了第一件防護服。

企業轉產忙

據了解,目前紡織企業紅豆集團、水星家紡、三槍、鄂爾多斯等紛紛轉產防護服生產。

此外,一些紡織服裝生產重要省份也公布了相關文件。《江蘇省緊急醫用物資防護服、口罩應急生產使用備案批件》《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辦公室關於一級響應期間對醫用口罩等防控急需用品實施特殊管理的補充通知》等已經向企業公布。

而疫情對防護服的需求已經時不我待。

1月26日,工信部副部長王江平形容中國防護服生產捉襟見肘的情況。 「湖北省給我們提供的需求清單,大致是每天10萬件醫用防護服,一個月是300萬件。」王江平表示,「全國符合中國標準的產能許可的企業只有40家,總的生產能力每天只有3萬套,我們確實也有一部分出口的生產能力,大約是每天5萬套的生產能力,但是沒有中國標準的許可,轉換到國內銷售還需要一點時間。」

2月11日,口罩企業的復工率已經超過76%,防護服企業的復工率為77%,但產能仍然無法達到需求。

然而,並非所有紡織企業都能夠達到生產標準。

按照相關標準,最高級別的應用防護服需要在縫隙或者接駁位置進行密封膠條封口,這意味著,只有壓膠機的工廠才能夠做到這一點。而壓膠機通常用於高端產品。

麥經理的工廠恰好在為國外品牌商代加工體育用品,其對服裝的要求就是具有壓膠條。

麥經理及時與所在地市政府進行了聯繫,很快得到了回應。

「政府部門上門看到了壓膠機和工廠的生產能力,詢問了我們還需要什麼技術指導以及需求。」麥經理很快看到了來自四面八方的回應。

最先是多家面料廠給予答覆,可以生產防護服的面料。而此前,即便在廣東這樣的服裝加工大省,也只有幾家企業在生產防護服面料。「現在有接近100家企業在生產防護服面料。」

技術指標調整

此外,麥經理還收到了原本屬於各個企業機密的電子紙樣,政府部門還送來了國家相關標準。

「但是,還是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麥經理表示,「因為是生產最高級別的醫用防護服,所以廠房的絕塵無菌和工作人員的健康標準還需要再明確。」

記者了解到,一些防護用品生產企業主動公開企業機密,以加快防護服生產速度。

生產標準和專家指導在這一階段顯得十分重要。

據了解,工信部已經開始對中國、歐盟、美國以及日本、澳大利亞等醫用口罩、醫用一次性防護服等標準進行了技術指標對比分析。

中國服裝協會也已經拿到近期可恢復生產的大型企業名單,並派遣工作人員到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臨時支援工作,負責協調防護服等醫用產品的生產。

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司司長歐曉理表示,正在推動企業抓緊釋放現有產能,儘快實現滿負荷生產,鼓勵他們採取兩班倒、三班倒的方式,24小時運轉起來,做到人休息機器不休息,儘量多生產。

「對有擴大生產需求的企業,我們將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予以支持,並爭取新增產能,能夠早日達產。此外,我們還將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加快辦理有關資質,推動技術改造,儘快實現轉產。」歐曉理表示。

其他相關消毒產品也處於緊急供應狀態。

2月13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就重要醫用物資保障和醫療資源調配保障最新進展情況舉行的發布會上,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副司長曹學軍表示,全國共有消殺用品企業563家,其中84消毒液生產企業171家,日產能5895噸,日產量達到了4597噸,開工率已經接近80%。手消毒液生產企業83家,日產能420噸,日產量205噸,開工率將近50%。醫用酒精生產企業94家,日產能933噸,日產量906噸,開工率97.1%。

「這三類產品目前還都有庫存,消殺用品的開工率正在逐步提高,應該說供給量滿足需求是沒有問題的。」曹學軍表示。

2月14日,麥經理的工廠生產出了第一件防護服。

(編輯:郝成 校對:顏京寧)

相關焦點

  • 德州多家企業緊急轉產防控用品,「跨界」戰「疫」顯擔當
    齊魯網·閃電新聞2月25日訊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隔離衣、口罩等成為各地緊缺的重要防護物資。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連日來,德州不少企業緊急轉產疫情防控用品,「跨界」戰「疫」,展現責任擔當。東方製衣:開足馬力加班加點 力爭日產2萬件防護服 德州市陵城區東方製衣有限公司提前復工,緊急轉產醫用防護服,保障防疫物資供應。作為一家大型服裝生產企業,東方製衣擁有先進的服裝自動化生產線和成熟穩定的生產工藝,這是企業立即「轉產」的優勢。
  • 原解放軍被服廠轉產防護服:產能槓槓的!
    在2月18日的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任洪斌介紹了央企轉產擴產重要醫療物資的保障工作。其中,他特地提到曾隸屬於總後勤部軍需部工廠管理局, 至今仍負責我軍被服生產的際華股份在轉產防護服生產後,日產能超過4.5萬套,佔全國醫用防護服總產量的1/3以上。
  • 新華社報導:濱州中裕食品、向尚服飾緊急轉產防護物資
    新華社濟南3月2日電 題:山東企業緊急轉產防護物資體現經濟大省新擔當新華社記者楊守勇、袁軍寶、邵魯文服裝企業轉產防護服和口罩、酒廠轉產消毒酒精、燒鹼廠改做消毒液……在這場抗擊新冠肺炎的「戰爭」中,工業大省山東作為「糧草重地」,政府連夜審批,企業加班轉產,一場大規模企業轉產行動在全省迅速展開
  • 發改委:中國22個重點省份口罩企業復工率逾76%
    (抗擊新冠肺炎)國家發改委:中國22個重點省份口罩企業復工率逾76%中新社北京2月11日電 (記者 王恩博)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秘書長叢亮11日在北京透露,據2月10日中國22個重點省份最新數據顯示,口罩企業復工率已經超過76%,防護服企業復工率為
  • 發改委總結緩解供需矛盾的6字根本要求:復工達產擴能
    達產,就是對現在還沒有滿負荷生產的企業,要推動企業抓緊釋放現有產能,儘快實現滿負荷生產,鼓勵他們採取兩班倒、三班倒的方式,24小時運轉起來,做到人休息機器不休息,儘量多生產。擴能,就是對有擴大生產需求的企業,發改委將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予以支持,並爭取新增產能能夠早日達產。
  • 瘋狂口罩投資:紙尿褲廠轉產
    其中,全省產能規模最大、省會長沙市唯一一家口罩生產廠——長沙芙蓉口罩廠的日產量僅為20餘萬隻。一如全國,湖南口罩告急。這家位於鄉村道旁、看著不起眼的口罩生產廠,迅速被列入湖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物資保障組省級重點聯繫企業。
  • 東營市監局推進7家企業建設醫用防護用品項目
    3月2日,記者從山東省東營市市場監管局獲悉,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為緩解我市醫用防護服、醫用口罩緊缺狀況,市市場監管局積極推進企業建設醫用防護用品生產項目。截至目前,全市共有7家企業正在轉產或投產醫用口罩、醫用防護服項目,預計達產後,最大生產能力將達到日產醫用口罩130萬個、醫用防護服2000件。
  • 老牌企業轉產通過醫療器械註冊體系核查 醫用口罩防護服有了「膠州...
    老牌企業就地「轉型」,轉產手續「不過宿」青島環球服裝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有著66年歷史的老資歷服裝企業,截至2019年底,公司產能已經達到240萬件套,產值2.21億元,利稅1200萬,70%的產品出口歐美市場。「春節放假前,公司還積壓了些訂單,打算年後再開工趕做,不料疫情爆發,海外客戶紛紛撤單、減單。」
  • 東營市市場監管局積極推進7家企業建設醫用防護用品生產項目
    3月2日,記者從市市場監管局獲悉,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為緩解東營市醫用防護服、醫用口罩緊缺狀況,市市場監管局積極推進企業建設醫用防護用品生產項目。截至目前,全市共有7家企業正在轉產或投產醫用口罩、醫用防護服項目,預計達產後,最大生產能力將達到日產醫用口罩130萬個、醫用防護服2000件。市市場監管局在深入調查摸底的基礎上,針對有能力、有條件、有意願的企業,積極支持企業轉產或新上生產線,主動靠前服務,帶著企業幹,幫著企業改。
  • 服裝企業轉產口罩 「紅愛造」助力疫情防控
    牆邊高高地壘起一排已打包封箱好的口罩箱,這數以萬計的口罩將由政府統一調配,投放到疫情防控一線,緩解一線防疫人員的防護口罩供應壓力。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口罩短缺成為全國各地面臨的共同難題。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口罩供應工作,多次召開會議部署加大口罩等防護物資供應等工作。紅愛股份有限公司積極響應政府號召,緊急成立了安徽天元醫療科技有限公司。
  • 宿松:服裝企業轉產口罩 「紅愛造」助力疫情防控
    牆邊高高地壘起一排已打包封箱好的口罩箱,這數以萬計的口罩將由政府統一調配,投放到疫情防控一線,緩解一線防疫人員的防護口罩供應壓力。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口罩短缺成為全國各地面臨的共同難題。宿松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口罩供應工作,多次召開會議部署加大口罩等防護物資供應等工作。
  • 永州全力推動防疫物資產能增長 已出口口罩3782萬隻
    為防疫物資提供「硬核」保障——我市全力推動防疫物資產能增長永州日報記者 蔣雲鵬  初夏時節,鳥語花香。  疫情的灰色漸漸褪去,生機勃勃的斑斕呈現眼前。我市全面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積極幫扶企業復工復產,與此同時,巨大的防控物資需求成為復工企業面臨的諸多難題之一。  為此,我市多管齊下,推動現有企業挖潛一批、轉產擴產新增一批、整合資源新建一批,迅速提升保供能力。
  • 服裝企業火速轉產防疫物資,彰顯行業擔當
    據中國服裝協會不完全統計,截止到2月26日,服裝行業轉產防護服、隔離服的企業超過109家,轉產各類口罩的企業超過65家(具體名單見附件)。防護服、隔離服產能達到97.5萬件/日左右;各類口罩產能達到825.8萬隻/日左右。
  • 漢中首家服裝企業轉產防護服每天量產1萬套
    從1月28日偉志集團著手轉產生產防護服開始,到進購原材料和專用設備,再到第一件民用防護服產出,用了不到半個月的時間,轉產成功,為企業復工復產增添了信心他表示,市政府出臺政策,漢臺區以及河東店鎮政府又為企業送來消殺用品和蔬菜糧油等物資,全力保障企業復產復工。企業內部也制定了相關防控措施。我們採取了梯次入境的方式,我們先期(上崗)30人,然後50人,在這方面我們採取的措施是進門消毒消殺,完工以後餐廳用食要自帶餐具,而且相隔1.5米,宿舍也進行一天兩次消殺。
  • 澄海玩具企業跨界轉產,4萬副醫療防護眼鏡出口印度
    4月20日,廣東佳奇科技教育股份有限公司4萬副醫用防護眼鏡順利出口輸往印度,這是該公司轉型拓展生產後出口的第一批醫用防護物資。澄海海關關員深入企業生產現場指導。李創嶽 攝廣東佳奇科技教育股份有限公司是澄海海關轄區內的玩具製造企業,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該公司玩具出口訂單明顯減少,為此投入資金改造生產車間,計劃轉產醫療防護物資。
  • 龍口企業又緊急出手!火速生產防護服!加快上馬口罩生產線
    據公司負責人介紹,疫情當下,公司強化黨建引領,主動擔當,在嚴把防護物資質量關的同時,快速完成防護用品生產線的擴容及改造,實現防護用品大規模量產,目前產量2000套/天。隨著生產線的不斷改造完成,預計本周末可實現5000套/天的產能,主要產品為各類民用防護服類產品。新冠肺炎疫情爆發,防控物資緊缺。危急關頭,面對防護用品嚴重短缺和疫情防控,南山自重堂第一時間部署成立疫情防控小組,以黨員領導為主體、抽調技術精湛、責任心強的員工,快速組成產品生產及質量督查突擊隊,實施一人一證進廠制度,統一配備測溫儀器,對每日進廠員工進行嚴格的體溫檢測。
  • 戰疫情|多地企業緊急「跨界」轉產支援擴大抗擊疫情物資生產供應
    央視網消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國對口罩、消毒產品等物資的需求量進一步加大,多地有條件的企業緊急「跨界」支援,迅速調整轉產,擴大抗擊疫情相關物資的生產供應。  浙江寧海:跨界轉產消毒液 政府兜底配套
  • 格力緊急成立子公司生產口罩:防護用品這塊蛋糕,人人能吃嗎?
    「做好個人防護可以有效減少病毒傳播。」在談及防護用品的重要性時,中日友好醫院中醫呼吸科主任兼中醫內科教研室主任張紓難也予以背書。 實際上,疫情發生後,大到國家「硬核」防疫,小到個人防護,在各方重視的情況下,大小企業紛紛開始哄搶「防護」這塊蛋糕。
  • 重點項目、「跨界」生產、超強產能……山東各地馬力全開忙「復工」
    當前,山東正在確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推動企事業單位復工復產,恢復生產生活秩序。重大項目、「跨界」生產、超強產能,山東各地率先交出了一張令人振奮的優異答卷……山東各地重點項目集中開工>>>1疫情阻擋不了山東人民復工的熱情。做足了防控的準備之後,山東各地重點項目集中開工了。
  • 緊急轉產戰疫情河南服裝龍頭啟動防護服生產
    包裝車間內,工人正將成品防護服按型號包裝入袋、打包、裝箱出廠。每件防護服上,都印著「眾志成城,共抗疫情」的醒目字樣。「我們節後接到生產任務,立即轉產一條防護服生產線,當時春節駐廠員工只有14人,又緊急召回14人,人手還是不夠,留廠的廚師、保安都上了生產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