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數字經濟"和"數字社會"轉型 網信中國9大看點

2020-12-16 人民網傳媒

原標題:網信中國9大看點

  電商直播迅速崛起,成為網絡銷售的重要「推手」。圖為甘肅省第一屆直播電商帶貨大賽現場。

  江蘇徐州移動搭建的5G未來體驗館。

  安徽省滁州市楊郢鄉紅星村電商服務站內,工作人員正在分揀貨物、發貨、處理網上訂單。

  虛擬網絡空間不斷深化、拓展,給經濟生活和社會生活帶來巨大影響﹔「網際網路+」「智能+」風起雲湧,深刻變革人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緊緊抓住現代信息科技革命機遇,新時代的中國正在大踏步向「數字經濟」和「數字社會」轉型嬗變。

  根據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近日發布的第46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今年6月,中國網民達9.40億,網際網路普及率達67%。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的背景下,中國網絡繼續保持穩步發展勢頭,催生新業態、新經濟,倡導新文化、新風尚,滿足新需求,促進新治理。

  ①聚集戰疫磅礡力量

  在抗擊新冠疫情過程中,中國網際網路基礎建設、網際網路應用和網際網路政務等起到至關重要作用,為精準防控,保障人民生產生活作出了突出貢獻。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國家網際網路基礎資源管理機構快速反應、積極應對,全力保障網際網路基礎資源系統平穩運行。國家政務服務平臺建設「防疫健康信息碼」,匯聚並支撐各地共享「健康碼」數據6.23億條,累計服務達6億人次,支撐全國絕大部分地區「健康碼」實現「一碼通行」,助力精準防控。

  網絡新聞與社交平臺、搜尋引擎等網際網路應用形成有效聯動,團結鼓舞全國人民共同打好抗疫人民戰爭,幫助人民群眾及時獲取抗疫動態,做好個人防護,避免疫情進一步擴散。遠程辦公、在線教育、網絡遊戲等網際網路應用有效滿足網民工作、學習、娛樂等切實需要,為全社會「重啟」和經濟復蘇提供強大助力。在網信戰線的有力配合下,我國迅速遏制疫情蔓延勢頭,奪取了全國抗疫鬥爭重大戰略成果。

  ②網絡「新基建」增新活力

  今年上半年,中央密集部署加快「新基建」進度,網絡「新基建」發展速度空前,在多個重要領域取得重大進展。在5G領域,截至6月底,5G終端連接數已超過6600萬,基礎電信企業已開通5G基站超40萬個,建設速度和規模超出預期。在工業網際網路領域,已培育形成超過500個特色鮮明、能力多樣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其中具備一定行業、區域影響力的平臺數量超過70個,部分重點平臺服務工業企業近8萬家。

  今年6月,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北鬥系統第55顆導航衛星。至此,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全面完成,比計劃提前半年。在衛星網際網路領域,我國正逐步嘗試突破衛星網際網路關鍵技術,相繼啟動多個低軌衛星星座計劃。今年1月,我國民營航天企業發射低軌寬帶試驗衛星。

  ③IPv6規模部署再提速

  自《推進網際網路協議第六版(IPv6)規模部署行動計劃》發布以來,IPv6部署再提速。今年3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關於開展2020年IPv6端到端貫通能力提升專項行動的通知》,進一步強化IPv6規模部署工作。

  截至今年6月,我國IPv6地址數量達50903塊/32,居世界第二位。截至今年7月,我國已經分配IPv6地址用戶數達到14.42億,IPv6活躍用戶數已達3.62億﹔IPv6國際出入口帶寬從無到有,已開通90Gbps﹔國內用戶量排名前100位的商業網站及應用已全部支持IPv6訪問。此外,「.CN」域名總數達2304萬個,較2019年底增長2.8%,繼續保持國家和地區頂級域名數全球第一。

  ④網絡扶貧成效顯著

  截至今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9.4億,較3月增長3625萬,網際網路普及率達67%,較3月提升2.5個百分點。隨著網絡覆蓋工程的深入拓展,農村和城市「同網同速」的時代正在到來,為網絡扶貧提供堅實助力。

  農村地區網際網路普及率為52.3%,較今年3月大幅提升6.1個百分點,城鄉網際網路普及率差異縮小6.3個百分點。電信普遍服務試點已累計支持超過13萬個建制村光纖網絡通達和數萬個4G基站建設,其中約1/3的任務部署在貧困村。全國貧困村通光纖比例從2017年的不足70%提升至98%,深度貧困地區貧困村通寬帶比例從25%提升至98%,提前超額完成「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的「寬帶網絡覆蓋90%以上貧困村」的目標。截至今年6月,認可網際網路「為貧困群眾提供幫助」「通過電商助力農產品銷售」以及「為貧困群眾提供更多工作和醫療教育機會」的網民比例較今年3月均有所提升。

  ⑤網絡零售塑造新格局

  從2013年起,中國已連續7年成為全球最大的網絡零售市場。截至今年6月,我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7.49億,較2020年3月增長5.5%,佔網民整體的比例提升至79.7%。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嚴峻挑戰,網絡零售市場為支撐消費增長,打通國內經濟內循環提供了有力支撐。今年上半年,全國網上零售額約5.15萬億元,同比增長7.3%,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25.2%。

  網絡購物充分發揮促消費、助轉型、保市場等作用,不斷增強經濟的韌性。各類網購消費節、電子消費券等有力釋放了消費潛力,促進了消費回暖。跨境電商、農產品電商、生鮮電商等新模式、新業態為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帶動消費回流及農產品上行提供了堅實助力。網上營銷、網上交易等數字化運營方式以及電商平臺資源和技術扶持,為企業和市場應對沖擊提供了緩沖。

  ⑥網絡支付韌性十足

  面對外部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國家大力促進國內消費回補與潛力釋放,第三方支付工具作為線上線下消費載體,發揮著重要的支付、營銷和金融服務功能。今年上半年,我國移動支付金額近197萬億元,同比增長18.61%,穩居全球第一。截至今年6月,我國網絡支付用戶規模達8.05億,較3月增長4.8%,佔網民整體的85.7%。

  受疫情推動,線下商戶加速向線上轉化,移動支付工具發揮惠民信息載體、電子錢包、信用媒介、收銀記賬等作用,促進移動支付普及。同時,移動支付應用場景不斷豐富,支付機構一是通過線上線下一體化支付、全國性福利補貼、商戶在線培訓指南等手段助力「小店經濟」蓬勃發展﹔二是利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推動「信用縣域」和「縣域普惠金融」建設,拓展更多的「+支付」應用場景。

  ⑦電商直播提振經濟

  隨著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日趨形成,電商直播成為各級政府提振經濟、拉動消費的新增長點。各地政府也通過出臺優惠政策、吸引專業人才、建設產業園區等方式支持轄區內電商直播業務的發展。與此同時,大量電商、短視頻及搜索等網際網路平臺加速布局電商直播領域,在短時間內聚集了大量人才、資金和媒體資源,極大推動了電商直播的發展成熟,為市場的爆發性增長奠定了基礎。

  今年上半年,電商直播作為新業態的典型代表,成為發展勢頭最為迅猛的網際網路應用之一。截至今年6月,我國電商直播用戶規模為3.09億,較2020年3月增長16.7%,成為上半年增長最快的個人網際網路應用。2020年上半年國內電商直播超過1000萬場,活躍主播數超過40萬,觀看人次超過500億。

  ⑧短視頻成就消費新風尚

  截至今年6月,我國短視頻用戶規模達8.18億,佔網民整體的87%,用戶規模較3月增長5.8%。憑借生動、形象的呈現形式,短視頻作為信息傳播載體的價值越來越被認可,逐漸成為各類網際網路應用的基礎功能。在網絡新聞領域,短視頻改變新聞敘事方式,擴寬新聞報道渠道,創新新聞傳播方式。

  疫情期間,微博用戶累計上傳了225萬條疫情相關視頻,播放量超過842億次。在電商領域,短視頻通過激發用戶需求提升商品轉化效率,已成為主流電商平臺的標準配置。與此同時,短視頻企業積極探索助農新模式,通過內容支持、流量傾斜、營銷助力、品牌賦能等手段展開助農行動,為農戶解決生產和經營難題,助力鄉村經濟發展。

  ⑨數字治理體系日趨完善

  截至6月,我國在線政務服務用戶規模達7.73億,較3月增長7889萬,佔網民整體的82.2%。在疫情的淬煉下,我國數字治理體系不斷完善,日趨成為政府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和現代化治理能力的驅動力。在制度層面,《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出臺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草案)》公布,有望填補數據安全領域的政策和法律的空白,將為數字經濟時代的法治建設奠定基礎,也為提高網絡綜合治理能力,規範網絡空間不同主體的行為提供了法律依據。

  在機制層面,疫情沖擊下圍繞政府、平臺、社會的多元協同治理體系正在加速形成,網格化治理等治理模式推陳出新,推動數字治理的精度、準度和效度不斷提升,朝著更加開放包容的趨勢發展。在服務層面,在線政務服務日趨成熟,國家政務服務平臺建設成效凸顯,「橫到邊、縱到底」的一體化政務服務體系初步形成。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相關焦點

  • 大江東|芝麻開門!看魔都如何玩轉數字,賦能城市更聰明
    數字化正以不可逆轉的趨勢改變人類社會,對上海而言,城市數字化轉型是人民城市建設的重要推動力,使人人都成為數據的生產者、治理者、使用者、獲益者,共建共治共享數字城市。大江東工作室解碼魔都,看上海如何用數字化方式創造性地助力超大城市治理和發展,讓城市更聰明、更智慧。
  • 《鼎盛時代》欄目首次將3D數字顯示運用到奢侈品行業,為全球奢侈品數位化做出巨大貢獻.
    從實體走向虛擬空間,從線下走向線上,從2D網際網路到3D網際網路,這是技術發展和市場需要所帶來的必然發展趨勢。 之前,以新一代資訊通信技術為通用技術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全球範圍內蓬勃興起並加速演進。共用經濟、平臺經濟、智能經濟等新型商業模式層出不窮,對世界各國的技術創新、經濟增長與制度變遷,都產生了長遠而深刻的影響。
  • 亞斯達克(AEM)成為全球首家數字資產股權交易市場
    12月29日,一項史無前例的全球首家數字資產股權交易市場宣佈,亞斯達克AEM區塊鏈數字資產股權交易市場官網上線,亞斯達克AEM成為全球首家區塊鏈數字資產股權和接收數字貨幣定向增發股權交易市場。這標誌著全球首家重大加密數字資產股權交易市場進入一個暫新的時代。
  • 海口瓊山舉行數字鄉村發展論壇暨精品網貨標準發布會
    12月18日,海口市瓊山區數字鄉村發展論壇暨精品網貨標準發布會在海南國際會議展覽中心舉行,藉助冬交會大平臺乘風破浪,向全國展示最新的精品網貨標準農產品,不斷擴大瓊山農產品品牌的影響力。
  • 後疫澳門──文旅產業助澳門經濟多元發展
    澳門也應積極借鑑各個城市的經驗基礎上,根據本地特色,抓住時代機遇,從政府全面扶持、企業創新變革、遊客啟動消費三方面全面推進本地數字文旅業態發展,將澳門建設為世界範圍領先的數字文旅領軍城市。數字文旅除了拉動經濟增長、推進適度多元化的經濟功能外,還具有推動愛國教育、促進文化交流、提升國家形象的重要政治、社會功能。
  • 臺灣中華郵政推出首家數字郵局
    為順應網路時代發展,具有逾百年歷史的臺灣中華郵政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臺灣中華郵政」),16日於臺北金南郵局啟用首家數字郵局,為民眾提供更便利的郵政服務。據瞭解,首家數字郵局設有「24小時自助服務區」,提供ATM、補折機及「i郵箱」服務;另設「數字金融服務區」,由智能機器人駐點,提供業務導覽與互動服務,並配置互動電視造型牆、電腦及iPad等,供民眾線上取號、預填表單、開戶等預約服務。
  • 香港去年11個月出生率跌17% 死亡人數超越出生數字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今日(31日)發表網誌,提到2020年死亡數字為46,414,首次超越出生數字,即40,369名新生嬰兒。
  • 數字能量五鬼,數字能量學裡面的五鬼是什麼?
    數字能量五鬼特性:擅於反向思考,智商非常高,鬼點子多,這樣數字類型的人均是鬼才,因為他們喜歡樣樣都鉆研,但同時他們個性陰沉,特立獨行,行事令人捉摸不定,有雙重人格,常有血光之災,內心脆弱常走極端,是個很現實的人,婚姻上常造成離異和分手等不美滿情形,或有外遇及成為第三者等,較不定性的類型,隨時尋找改變,不循正道,不走正統的特性明顯,與人相處易打成一片但內心城府極深,易憎恨他人,並且戒備心較強
  • 中共濟南市委關於制定濟南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
    高速、智慧、泛在、安全、綠色的新一代信息網絡體系基本建成,黃河大數據中心地位凸顯,國家級行業大數據加快匯聚,區域級數據中心集群和智能計算中心落地建設,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建設成效顯著提升,數字經濟、實體經濟實現深度融合發展,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全市數字經濟佔比達到50%以上。   ——民營經濟取得新突破。
  • 北緯28度的中國奇蹟 長沙—古老文明與現代經濟融合的星城之夢
    2018年長沙以11,003.41億人民幣的經濟總量位居中國第13位,並形成了「長沙智造」「長沙文化」「長沙服務」「長沙建造」四大「長沙品牌」,是湖南第一大城市,也是中國中部地區僅次於武漢的第二大城市。 休斯敦地區是全球最重要的工業基地之一,美國製造業城市中居第一位。休斯敦有5,152家製造商,僱傭近25萬熟練工人。
  • 數字人文講座公開課視頻合集
    利用資料庫助力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欒偉平 北京大學)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n741127H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