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課教師年薪百萬之後,會出現年薪百萬的健身教練嗎?

2020-12-14 站長之家

聲明:本文來自於微信公眾號 刺蝟公社(ID:ciweigongshe),作者:園長,授權站長之家轉載發布。

繼網課教師之後,網課健身教練也將成為一個新興職業。這是直播帶來的機遇,也是時代的贈禮。

早上8點半,Keep位於北京望京辦公區的絕大部分員工還沒來上班,一層大廳裡只有保安等幾個員工,但Keep直播準備間卻早已熱鬧起來。健身課程直播教練張新宇,已經完成了一節腹部燃脂健身課程的直播,一邊喝水、補妝,一邊和另一位負責瑜伽課直播的教練同事談笑風生。一會兒,他們還有另外的課程等著去上。

2020年上半年,Keep上線了健身直播課,張新宇這批教練就是在這個時候來到Keep。他生於1997年,大學畢業沒多久,也曾在線下健身房做過教練。因為疫情,張新宇結束了健身房的工作,趕上Keep正在招人,於是來到網際網路公司,做起了健身教練的本行。

15分鐘後的8點45,張新宇走進布滿音響、顯示屏等錄製設備的直播間,在提詞板上寫下只有自己才能看懂的課程要點,站到攝像機前,調好隨身耳麥的音量,直播開始了。在Keep App上的直播課模塊,很快就有不少用戶湧了進來。張新宇能看到每一個新進用戶的名字,一一和他們打著招呼。短暫的寒暄很快結束,伴隨著動感酷燃的音樂,一堂新的健身直播課又開始了。

此時此刻,還有更多健身教練在Keep等健身平臺,甚至抖音、快手以及微信視頻號等平臺上,把健身內容用直播分享給成千上萬的用戶。

2020年上半年的疫情期間,許多人已經對這種模式十分熟悉,老師線上教,學生在屏幕的另一端學。現在,類似網課行業那樣,Keep等平臺把健身內容打造成直播課,吸引了前所未有的用戶。

引入直播模式後,線上健身的內容得到了進一步豐富。而做直播課的Keep等平臺當中,有沒有希望產生下一個猿輔導、作業幫呢?

健身教練,為什麼來網際網路公司打工?

要回答這個問題,還是要從直播課平臺的基石,也就是教授者本身談起。

在Keep做教練的張新宇,他的一天往往是這樣的——早起來直播間,化妝、準備、上課,結束後吃個早飯,再去備課、背教案,打磨課程細節,參與新課程的研發......必要的健身更是不可缺少,這是每個健身教練都要打熬的基本功。

從這個角度看來,網絡健身平臺上的直播教練的工作內容,其實更像一個教師——上課、備課、做題(實際鍛鍊),一樣不少。這和線下健身教練的區別很大。

張新宇教練的課程和Keep動態

圖源:Keep

「我在健身房工作的時候,很大一部分工作內容都是賣課。」張新宇說。但在Keep進行直播教學,他的主要KPI是完課率,完全不承擔課程銷售、轉化率等指標,考驗的是教學質量而不是銷售水平。這就對教練的教學功底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促使教練把更多精力投入到課程本身上來。

在網際網路健身平臺,健身教練往往也不再是單打獨鬥。

在課程「教研」上,他們背後有一整套基於運動科學的研發體系,Keep有關負責人介紹,相當一部分課程設計者來自北京體育大學等知名機構,接受過運動科學的專業訓練;在內容傳播上,平臺會有專門的運營組,為教練的平臺帳號提供漲粉、運營,像打造明星網紅一樣,幫助教練孵化品牌。

從這些角度看來,線上健身教練已經是一種全新的職業形態。

「我在健身房裡只能一次指導一個人,一堂課下來也不過二三十人。但在Keep這邊,我可以同時給幾百、幾千人用直播傳授健身知識。」教練張新宇一直有個「全民健身」的理念,在網絡直播平臺,他的想法也得到了最高效率地實現。

「讓優秀教練可以賦能更多用戶,讓教練獲得更多收入跟曝光。」說這話的人是朱玥,她是Keep健身直播課程項目的負責人。

另外,對於健身教練來說,線上平臺首先是讓教練們打破了收入的天花板,在未來,「年薪百萬」也不是不可能;更重要的是,線上平臺的精細化分工,給健身教練們提供了課程設計師、教練培訓師等新的職業成長選擇,打破了另一重職業發展的天花板,讓健身教練能夠實現經驗的積累和進階,不再是一份「一眼望到頭」的工作。

網際網路巨頭,為何看重健身直播?

在直播的賦能下,健身內容已經迎來了一輪供給側改革。這場改革的背後,則是因為一片健身需求遠未得到滿足的藍海。

此前,網際網路健身平臺一般用視頻、圖文等形式向用戶提供內容,或者根據用戶健康數據,向其推薦較為精準的健身課程和內容。儘管後者相對來說互動性稍強,但總的來說,這兩手模式普遍缺乏內容和用戶的互動性。而健身又是一項「反人性」的行為,在互動感和臨場感缺失的情況下,很多用戶難以堅持。

但直播不一樣,它能彌補視頻和圖文內容的互動性劣勢,時間和消費成本也遠遠低於去線下健身房。

Keep(左)和咕咚(右)直播課程頁面對比

另外,直播能夠「抹平」線上與線下教練之間水平的差距。不論在什麼地方,都能跟著健身平臺上經過科學、標準培訓的健身教練一起學。

「一些下沉城市用戶向我們反饋,說我們平臺上的教練比他們那裡健身房的還好。」

朱玥對這個現象並不奇怪,在Keep的健身課程表上,許多教練都是行業內的「頂流」。在沒有銷售轉化壓力、專心課程內容的情況下,課程質量自然得到了保證。

放到內容生態的角度上看,這也可能是Keep等平臺在健身這個垂直內容領域,「逆襲」抖音、快手等大平臺的好機會。最近,這些大平臺也在健身、生活等品類內容上持續投入,希望在日漸肥厚的線上健身市場上分一塊蛋糕。

「只有在健身平臺上,用戶能夠跟著練,不是刷著看。」

一位健身內容創作者告訴刺蝟公社(ID:ciweigongshe),大眾化的短視頻平臺更適合用酷炫的畫面為內容導流,但真正能承載深度健身內容的,還是要回到專門的健身平臺上來。也只有在健身平臺上,健身內容才能找到真正有需求的用戶。

由此可見,直播和專業健身產品的結合,將能夠發揮出健身內容最大的用戶影響力,激發出最大的商業價值。在美國,已經有企業靠著健身直播課做成了科技巨頭,比如Peloton

儘管它的收入主要來源於動感單車和跑步機等健身硬體,但這些硬體僅僅是Peloton健身內容的容器,需要結合它的付費課程才能發揮最大效果。目前,Peloton的付費會員已經超過100萬,內容是這家巨頭連接用戶的重要一環。

Peloton的成功在前,也讓國內網際網路健身平臺看到了希望。

健身教練離年入百萬還有多遠?

不過,不是每個網絡健身平臺,都有成為中國Peloton的可能性。與模式類似的網課產業對比,健身直播課還處在一個初級階段。

這從網課教師和健身課程直播教練的薪酬對比上就能看出來。

在網課教師群體中,年紀輕輕、年薪百萬,已經不是一個罕見的現象。

在某大廠旗下的網課平臺,年薪百萬的名師比例已達45%;學而思、作業幫、網易有道等一大批教育機構,也已經產生了「百萬名師」,還有不少人是95後。

儘管目前健身課程直播教練的薪水並不低,但年薪百萬依然是一個略顯遙遠的目標。

網課教師能夠實現「年薪百萬」,它的背後,是一個成熟的商業模式,一個需求被充分發掘的市場,以及分工明確、管理科學的企業團隊。和發展多年的網課行業相比,健身直播課這種業態只發展了約半年,只有商業模式得到了網課行業的驗證,可以「摸著過河」,剩下的就要靠自己探索了。

首先是「缺人」。和很多人的想像不同,線上健身行業的教練缺口仍然存在。比如,就有平臺告訴刺蝟公社,他們時常「招不夠優秀教練」,數量問題仍在困擾著各大健身平臺在直播課程上的進一步擴展。

相對網課行業來說,健身直播產品不光缺教練,還需要配備更專業崗位的團隊。

儘管目前健身直播教練告別了健身房中的單打獨鬥狀態,有了一定的教研、訓練團隊支持,但和網課產品一比就還差得遠:在網課教師背後,有一整套教研、輔導、產品、銷售的綜合性團隊,能夠更科學高效地幫助教師們打造標準化課。網絡產品的精細化分工,很值得健身直播產品效仿。

放到市場上看,網絡健身這種模式還沒有得到用戶的完全認可,對其效果仍然存疑。

「美國健身行業的滲透率領先中國5-10年。」朱玥認為。想要在中國做出Peloton,讓網絡健身內容一樣受到重視,還要等到市場成熟度和國民健身意識的上升,各大健身平臺還將在用戶教育上付出相當大的努力。

不過,市場不成熟也代表著機會,意味著等待發掘的用戶和市場更為廣闊,給企業提供了更多的增量空間。最近,Keep提出打造「健身界的李佳琦」,正是想要批量生產一批有影響力和品牌價值的健身教練,也試圖加速網絡健身內容在用戶中的傳播。

以此為起點,「年薪百萬」很可能並不是健身教練們遙遠的夢。

在網課模式已經被學而思、猿輔導等線上教培機構「跑通」的當下,模式高度類似的網際網路線上健身平臺也完全可以「摸著石頭過河」,在短短一兩年的時間完成線上教培機構五六年的積累。前瞻產業研究院的一份數據顯示,2020年網課市場的規模已達3000億;而網際網路健身直播課,也相當有望產生下一個千億市場。

相關焦點

  • 年薪百萬是什麼感覺?
    ▼ @安好晴天 可能是覺得這樣的人不安穩,來公司上班只是暫時的,幹一段時間之後,就會再次創業!也有可能就是,個人創業和上班時候會形成顯明的對比,突出創業的優點,會二次在創業!說白了,公司招聘的都是幹活的牛,不是機智的狐狸!
  • 普通人如何才能年薪百萬
    年薪百萬是絕大多數人一生的夢想,也是成功人士的標誌性門檻,但是實際上,達到年薪百萬是非常困難的,從上市公司的財報中可以觀察到,在中國,百萬年薪只有大公司高管才有可能達到,這些人不僅需要具備強大的管理能力
  • 通往百萬年薪之路
    職場&認知洞察丨 作者 / findyi 最近有不少讀者問洋哥:「洋哥我怎麼樣才能年薪百萬」、「洋哥,年薪百萬生活是不是就無憂無慮了」。
  • 清華北大學生轉型就業年薪百萬的網課。對學生來說有利還是有弊?
    今年也由於疫情的原因,全國學生也體驗了千姿百態的網課。名師講課,在線答疑,不怕找不到,就怕錢不到。據了解一線城市北上廣深等地方,已經有多家教培企業,發布百萬年薪,並且承諾可落戶城市戶口等。聘請來自清華北大及知名學校的學生,擔任網課老師。
  • 華為員工入職10年,年薪百萬:為你盤點6個年薪百萬的工作
    最近,在網際網路職場論壇,有一位華為的員工曬年薪:1002415.13元,年薪百萬。「感謝公司,感謝任教主,讓我一個山溝溝的窮孩子,能立足於大城市,給父母妻兒一個良好的保障。無論外界怎麼黑華為,我一直會幹到華為幹掉我拋棄我。十年前,剛畢業,家裡父母一貧如洗,剛出校門,這是一個想都不敢想的數字。愛你,華為!」
  • 網際網路圈都是什麼人年薪百萬?
    主要出現在一些入職、晉升相關的討論中,網際網路大小廠的精英們,會低調曬出自己的收入總包(package),以此確認自己的職業階梯到了哪一級,順便也確定一下江湖地位。有時,這甚至有點像入職新公司或者升職加薪時的一種儀式。 工作三五年,年薪上百萬,網際網路的造富神話,讓人心神不寧。有人說,看到「什麼水平」這類關鍵詞的討論要慎入,因為看完後常常會懷疑自己到底什麼水平。
  • 年薪百萬程序猿 VS 年薪十萬公務員
    如果可以選擇,年薪百萬程序猿與年薪十萬公務員,你更想選擇哪一個?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歡迎大家理性討論。相信不少大學生會選擇年薪百萬程序猿,而更多數的上班族會選擇年薪十萬定的公務員。可能這就是在不同的人生階段而對人生中必不可少的工作產生的不同感悟。有的人,22歲,大學畢業。領悟到了什麼叫做「穩定」。
  • 年薪100萬的香港健身教練
    香港健美冠軍當教練 教人健身年薪近百萬我大約十八歲十九歲就開始接觸健身了,一開始我做健身的時候都是抱著玩的性質,但後來發現自己對運動是有天分,之後我就開始接觸了,接著就去比賽了,運氣好第一次比賽就贏了冠軍
  • 哪些崗位在拿著年薪百萬?
    據調查發現,在金融、網際網路、人工智慧、房地產等熱門行業, 10年以內成為年薪百萬人才的概率更大實現更快。 年薪百萬的高端人才,都有一些共同的特質,比如往往極其聰明,本科都是名校畢業,基本上國內清北之流或常青藤,而且身體好,抗壓能力強,加班到凌晨是家常便飯。
  • 現在各種平臺上有許多自稱年薪百萬的人,那麼真的有那麼多年薪百萬...
    現在各種平臺上有許多自稱年薪百萬的人,那麼真的有那麼多年薪百萬的人嗎? 一個企業要給一個員工發放100萬的薪水,它要支出200萬的成本,其中包括社保大頭,稅務,水電,福利,還有營業稅。
  • 「如果年薪百萬,你願意加班嗎?」
    你願意接受加班嗎? 「你願意加班嗎?」「你為什麼要加班?」這些看起來甚至沒必要問的問題,「打工人」還是給出了我們意料之外的答案。一位來自江西南昌,從事網際網路行業的31歲「打工人」坦言:「我不加班,總有別人會加班。中國最不缺的就是人了。」畢竟,工作機會難得,所以他選擇接受加班。
  • 漫畫:掌握什麼技能才能年薪百萬
    想要年薪百萬,其實非常非常的難的。首先我要來說一說現在的我們,其實很多人都說幾千一個月,那麼一年就是幾萬,十年就是幾十萬,幾十年才能賺到百萬,再次,我們沒有很大的能力那麼技能幾千一個月。隨後就是我們那些月入上萬的人,年薪有十多萬,這類人一般都是技術性的人才,自己有一門技術,那麼就可以月入上萬,但是技術有也瓶頸,技術人員,哪怕是資深的研究員,可能也無法年薪百萬,而且技術最大的不好就是,隨著年齡的增加,逐漸被人替代,可以說是吃青春飯的。那什麼樣的人才能年薪百萬呢?
  • 人均年收入、年薪百萬的人在哪裡?我告訴你
    年薪百萬的人在哪裡?往下看。3年薪一百萬反映了一個人的工作能力對於每個人的收入來說,他一定與你的工作能力有關。前段時間,她有了深圳鹽田高級中學教師熊芳芳的能力。教師熊芳芳是高二兩個班的語文教學工作,在的教學經驗中,她形成了很強的工作能力。
  • 為什麼當年蔡崇信要放棄百萬年薪,去馬雲手下當「小弟」?
    在加入阿里巴巴之前,蔡崇信的年薪就已經達到70萬美元,按照90年代的匯率計算,差不多幾百萬年薪,而加入阿里巴巴每個月的工資才只有500元,當時很多人都認為蔡崇信怎麼那麼傻,放著幾百萬不賺,而去拿500元的工資,難道馬雲的魅力真的有那麼大嗎?
  • 百萬年薪的人,都是靠賣的
    今天表達欲望有點強的老高~賺錢如吃屎,但是屎容易吃,錢難賺;年薪百萬的人,更不例外。天,我這樣描述,是不是真的,一點都不香了。就這樣飛了四五年之後,偶然的一次體檢發現,在我乳房旁邊的位置,長了纖維瘤,還不止小數目;大姨媽從來都是不穩;掉發掉的我買了假頭套;很容易生病......那麼問題來了,怎麼辦?我真的是硬著頭皮繼續跑。
  • 95後年薪百萬 作業幫直播課名師練就「十八般武藝」
    他的父母怎麼也想不明白,知名大學工科畢業的兒子,為何要放棄高薪的晶片設計工作,卻選擇在一個在線教育公司當網課老師,不僅底薪低的離譜,還是沒有"編制"那種。兩年後,已經成為線上直播課名師的韓世平用最通俗的方式——年薪百萬,打破了父母的偏見。但年薪百萬隻是韓世平呈現給父母其光鮮的一面,報喜不報憂的他從未向父母提及其成為名師過程中的煎熬和不易。
  • 他為何放棄百萬年薪,返鄉當一名3000月薪的教師
    華為去年發布了一個「天才少年計劃」,任正非要在全世界範圍內招聘,開出百萬級別年薪。 有一個叫張霽的通過了七輪層層考核成功拿下天才少年最高一檔待遇,年薪201萬,有人問他「啥感覺呀?」張霽說「沒感覺啊,還有公司給我開300萬年薪,我沒去!」
  • 工作3、5年,年薪百萬的「金領」都是什麼人?
    工作三五年,年薪百萬,職場上的造富神話,聽多了容易讓人焦慮:都是凡胎肉身,為什麼自己一年的收入,還抵不上人家一個月的薪水?想要年薪百萬,除了選對行業,崗位也是重要因素。網際網路行業以技術創新驅動,擁有最多百萬年薪的崗位,尤其是AI等前沿領域的核心研發人才,只要願意努力,年薪百萬不是夢。不過網絡上流傳著一種說法,程式設計師就是吃「青春飯」,逃不過35歲危機。
  • 學校報的好,不如專業選得好,年薪百萬的專業有哪些?
    不過,在解放之後,還有填報志願這個最關鍵的環節需要提前了解;填報志願是學校重要還是專業重要暫且不提,今天專門給大家分享幾個最有「錢途」的專業,這些專業不論是薪資待遇,還是社會認可程度都在前列,有些甚至可以達到年薪百萬,一起了解一下吧!
  • 網際網路圈都是什麼人年薪百萬?這份報告有真相
    主要出現在一些入職、晉升相關的討論中,網際網路大小廠的精英們,會低調曬出自己的收入總包(package),以此確認自己的職業階梯到了哪一級,順便也確定一下江湖地位。有時,這甚至有點像入職新公司或者升職加薪時的一種儀式。工作三五年,年薪上百萬,網際網路的造富神話,讓人心神不寧。有人說,看到「什麼水平」這類關鍵詞的討論要慎入,因為看完後常常會懷疑自己到底什麼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