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百萬年薪之路

2020-12-26 騰訊網

職場&認知洞察丨 作者 / findyi

最近有不少讀者問洋哥:「洋哥我怎麼樣才能年薪百萬」、「洋哥,年薪百萬生活是不是就無憂無慮了」。

這裡談論的年薪百萬包括工資、獎金、期權的總包。

比如BAT這些大廠,一般都會給高P配置期權包。

說實話,談論這個話題我挺慚愧,大概是在我工作第四年的時候,就已經遠超年薪百萬了。

2015年我去創業了,創業之後的幾年一直拿著很低的工資,直到最近幾年才重回百萬以上。

其實我身邊能拿到這個數的人還真不少。

身邊好幾個阿里P8、P9,百度T8、中小廠CTO的朋友們都超過這個數。

最近一個曾經帶過的下屬要入職某巨頭在線教育公司,擔任技術專家,薪資也到了這個數。

當年在騰訊360的老同事,只要還在職場混的,無論是在矽谷還是國內企業,達到年薪100萬以上的,都還算正常水平。

其中比較厲害的比如老領導王老闆、好基友強哥、之哥,這些人更是好幾個100萬。

至於我的大學同學,混職場好點的也大多年薪百萬了。

當然這裡面不包括做公務員、當老師的、在國企的,這些崗位雖然薪資收入不高但是福利不是混職場能比的。

其實年薪百萬並不像一些朋友想的那樣風光無限、無憂無慮。

還是該苦惱的苦惱、該不滿足的繼續折騰。

否則你看看,我也不至於放棄在360的高收入跑出來一直創業嘛,對不對?

給大家看一個星球匿名洋友問的問題:

看見這個問題,感觸頗多,當年我在360也是這麼一個狀態。

可見年薪百萬並不能讓人開心,持續穩健的朝著目標前進或許更能讓人開心。

重點談下,年薪百萬的正確打開方式吧。

1

好學校

我不是學歷論者,曾經也帶過很多專科畢業的小孩,並且不少人還取得了很不錯的發展。

但是我依然認為好好讀書、上個好大學能顯著提升獲得高薪資的機會。

有讀者問過關於好學校的作用,說下我的看法:一個好學校主要能提供三點賦能:

1.考上好學校的過程

這個過程讓你形成很強的自學能力和洞察能力。

無論是高考、考研還是出國考試,要拿到好成績都不容易。

需要掌握高效學習方法,以及分析考試題目的能力。

2.顯著提升學習效率

好學校意味著好老師,有高人指路可以加速你的成長。

真正優秀的老師,往往幾句話就可以點破你學習成長道路上的窗戶紙。

3.顯著提升人脈

我們經常談論人脈,其實同學圈中的人脈是最珍貴也最管用的。

工作後,很難交到真心朋友,畢竟大家都有各種利益衝突。

大學就不一樣了,大家相對單純,且都不知道未來的發展會怎麼樣。

考上好的學校還必須勤奮學習、積極社交,否則讀了也白讀。

打個比方你拿到清華錄取通知書就代表你具備清華畢業生水平了嗎?顯然不能。

說到這,有件事我一直挺心痛的,2014年我就讀了清華經管。正好趕上創業996,這個書是沒怎麼好好上。

前段時間看著當年的教材,突然發現都是大金礦啊!但是這個世界沒有後悔藥。

網上各種黑高學歷好學校的段子層出不窮,也誤導了不少人。比如北大豬肉哥之類。

但是我們要理解一個基本事實:概率和報導的偏差。

我本科是所211、碩士是985、第二個碩士是清華,可以很負責任的說,這三所學校的同學在職場的發展的差距幾乎等同於學校的差距,很殘酷但是很真實。

如果之前學歷不好的同學們,怎麼辦呢?可以選擇一些頂級學校的在職研究生。

2017年之後企業對在職研究生的認可度越來越高,這也算一個趨勢。

不少人認為學歷可能只是在應屆起作用,其實這是錯覺。

學歷的影響會貫穿你的職場生涯。

有提升的機會,最好不要錯過。

2

選擇比努力重要

這也算個老生常談的觀點了。

但還是要著重說下:人生重要關口的選擇非常重要,你選擇的賽道、行業都會在未來產生深遠的影響。

行業的大浪打過來,不是個人的力量可以左右的。

拿通訊行業舉例,我剛讀本科那會大部分畢業生就業的夢想恐怕就是諾基亞西門子這類了。

還記得本科畢業的時候參加了一次招聘會,諾基亞、西門子展廳前人潮湧動,那個時候網際網路公司的展廳基本無人問津。

幾年之後,通訊行業一片哀嚎,大量員工失業。

當然不排除能力強悍的人換行業繼續牛逼,但是更多普通人成了犧牲品。

網際網路行業的高薪首先是因為這些年的高速發展,員工激勵只看增量不看存量。

在一個高速發展的行業除了薪資高,還有一點:競爭激烈、勞動強度大。

最近幾年的996+ICU的諷刺不絕於耳。

這點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高薪和高競爭高強度往往是一體兩面。

選擇去一線城市、去高速發展的企業、去頭部企業、去人才競爭更激烈的企業,大概率更容易年薪百萬。

二線城市,想年薪百萬非常難,我身邊留在武漢就業的朋友,一個也沒有。

衰弱的企業,不優化你都謝天謝地了,還敢談待遇?

創業公司說實話,很難高薪資,畢竟公司就融那麼點錢,還需要活著撐下去。

說下做選擇的方法吧,選擇不能基於撞大運,選擇的背後是有工具和方法支撐的。

2017年我的一個下屬去了拼多多,幹的風生水起,年薪也早已超過百萬。

當時他有好幾個大廠的Offer最後卻選擇了當時還是個小公司的拼多多。

他在做決定之前,把黃崢的微信公眾號文章看了個篇。

他被黃崢的思考深度震撼到了。

同時也理解了黃崢要做的事情:用以人為中心替代以商品為中心,進而顛覆電商行業。

而我一直給他說:選創業公司,只需要看行業看CEO,其他都不用看。

於是他做出了這個選擇。

當然不管多少方法和工具支撐,選擇仍然要依賴運氣。

只是運氣這個東西,我們左右不了,我們只能盡力提升選擇成功的機率。

在生活工作中不斷提升洞察本質和深度思考的能力,這種能力會顯著提升選擇正確的概率。

勤奮努力並不能改變命運逆轉人生,但是深度思考真的可以。

美團創始人王興曾說:多數人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願意做任何事情。

大佬王興口中的真正思考,其實就是深度思考。

缺乏深度思考的能力,無法真正洞察世界運行的真相,自然很難作出正確選擇。

很多牛人往往是深厚持續的積累加上幾次關鍵節點正確的選擇,實現了躍遷。

3

持續成長

不能保持持續成長,即便你碰巧去了03年的騰訊、08年的360、15年的頭條,你也很難存活下來,很難堅持到收穫來臨的那天。

越是高速成長的公司對個人成長的要求越高。

這是一種公司和個人相互的正向效應。

拿我的經歷舉例,當年跟我一起進360的那批人,真正拿到可觀期權等到公司上市套現的不到1/4。

持續成長還可以在你選錯了賽道、行業、公司之後給你帶來逆襲效應。

一個不能持續成長的人,行業不行了、公司不行了,可能就直接被淘汰了。

能持續成長的那部分人憑藉積累的能力、視野,會有跳船求生的機會。

拿技術管理來說,如果能在管理緯度做到大公司經理及以上,或者是中小公司做到總監及以上基本都能輕鬆實現年薪百萬。

但很多人理解管理就是當了領導,做管理之後不思進取,不在管理維度繼續成長。

很快把自己坑成了一個高不成、低不就的狀態。

拿一級管理者來說,要學的技能和知識非常多:

除了個人攻堅能力,一級管理者要完成思維轉變:從一個個人貢獻者變成團隊貢獻者。

還要掌握制定工作計劃、做工作頂層設計、人員選拔、招聘技巧、項目過程管理、資源協調、營造團隊文化、制定考核標準、協調團隊資源、爭取團隊資源、溝通協調等等能力。

這其中,挑出一項出來就需要不斷持續精進、持續學習。

4

高人指路

高人指路是迅速提升認知的方式。

觀察身邊職場發展得好的人,都有一個習慣:喜歡找某方面比自己強的人探討學習。

而那些自以為天下無敵,其實沒什麼貨的人,往往最後發展的都不怎麼好。

同樣的兩個職場人,都努力刻苦、假設運氣也差不多,那能找到高人並學習的比默默自己幹的發展速度會快很多。

因為高人可以告訴你哪些是他走過或者了解過的坑,這樣你就不用跳坑了。

跳坑的感覺很不好,爬出來就算幸運了。

2014年,我遭遇了職場瓶頸和各種困惑,身邊的高人都找了一遍,還是找不到破局的方法。

於是我報考了清華MBA。把自己放到一個全新環境,才會有質的飛躍。

4000多個高管各行各業精英,錄取了300多個,我僥倖過關,我們班全是牛人,就看你怎麼學。

讀書期間,我交了很多基友大佬,這些大佬在我後面幾年都發揮了很大作用。

有了這些高人,你會感覺是裝上了火箭發射器。

還要說一點,找高人一定要找自己夠的著的,就是那種某些方面比你強,但你跟他但差距又不是非常大的那種。

人類社會是最講究等價交換的,你給對方提供不了任何價值的那種,他再牛逼,看都不會看你一眼,更別說能指導幫助你了。

這些年也有不少小夥伴在跳槽或者就業的時候,找我諮詢。

我也給出了不少目前看起來還算正確的建議,有幾個下屬現在薪資都遠超過我了,也為他們感到高興開心。

5

遠離負能量

遠離那種負能量的人。

生活中總有這種人:「工作這麼拼幹什麼,老闆才給你多少工資啊」。

「工資高也沒什麼,你要算算你的時薪」。

「你別當奮鬥逼哈,別坑我們!」。

聽到這類言論,我總是很無語。

不同的人處在不同的價值觀,不要否定或爭辯,遠離就是了。

如果你身邊都是這種人怎麼辦?

趕緊跳槽,別等了,真的,否則不到一年你也會被帶偏。

見過很多發展不好的年輕人,基本都有一個特點:畢業的第一家公司環境不好、職場價值觀不正。被帶偏了,真是九頭牛都拉不回來.....

你指導他要更努力、更刻苦,他告訴你:摸魚最爽!

你告訴他事情沒做好,要重弄,他告訴你:能運行上線不就好了?

說到這,特別感謝我的第一家公司:騰訊,和第一個Leader。

在我剛畢業就經歷了最嚴苛的訓練,讓我養成了很多好的習慣,培養了正確的職場價值觀。

6

提升影響力

職場前幾年,選好方向,在細分行業細分領域做到一定深度。

當專業能力或管理能力積累到一定程度,要開始注重影響力的提升。

畢竟大部分行業並不是發射火箭或者造原子彈,並沒有那麼多不可跨越的門檻。

兩個實力差不多的人,因為行業影響力不一樣,帶來的收入差距可能會超過想像。

事實上,高端人才的價值,是能力與影響力的乘積。缺了哪一條腿,路都不會好走。

影響力會帶來人脈的高速發展。

你去巴結別人,統統不叫人脈,別人有求於你,才是你的人脈。

如果不培養影響力,大佬們怎麼知道你會什麼?怎麼知道你對他們的價值?

培養影響力給兩個建議:

1.重視經驗的總結和分享

總結本質上也是深度思考。工作中的點滴小心得,總結好了是巨大的智慧。

光總結也不夠,要找到平臺去擴散你的智慧。

還可以去參加一些行業的論壇,又或者兼職給一些公司做做分享和顧問。

總之,在自媒體和信息這麼發達的今天,你真有點貨,只要願意分享,影響力和人脈就是附帶的產物。

2.培養溝通表達能力

溝通表達分為兩種:口頭表達、文字表達。

口頭表達很好理解,你要是話都說不清楚,如何讓其他人信任你?

文字表達其實就是寫作能力,當然做PPT的能力也算。

很多能力不錯,但在職場鬱郁不得志的同志,都是輸在了溝通表達能力。

向上匯報說不清楚、寫不清楚,難道指望領導會讀心術嗎?

更別提在某某大會,你要做出個三不像的PPT,自己的思想精髓也表達不出來,結局可想而知。

記得百度那個奇葩的設計總監的悲慘教訓嗎?

最後的話

一個年輕人願意持續成長、刻苦努力、謙虛好學。

再加上一點點運氣和好的選擇,年薪百萬並不難。

當然我們應該把目標定的更高些。

畢竟年薪百萬在很多人眼裡還只能算一個職場的起步階段。

最後,希望看了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沒有年薪百萬的,早日達到。

已經有了的,早日更上一層樓。

【您的在看,我的莫大鼓勵】

相關焦點

  • 網際網路圈都是什麼人年薪百萬?
    簡而言之,報告關注的是那些最有望成為百萬年薪的金領人才現狀。 許慶林是一家獵頭公司的創始人兼CEO,和不少金融投資領域高端人才聯繫深厚。他多年經驗顯示,在金融、網際網路、人工智慧、房地產等「當前或當時的熱門行業」,10年以內成為年薪百萬人才的概率更大,實現更快。
  • 日劇:《通往婚紗之路》
    日劇:《通往婚紗之路》 片長:13集 主演:反町隆史 和久井映見 劇情:  《通往婚紗之路》的男主角是日本電視劇界的四大天王之一反町隆史,女主角為和久井映見。  《通往婚紗之路》該劇講述了珠寶設計師櫻井和美一波三折的愛情故事:去美國尋夢的和美無法圓自己的夢,只好打道回家。此前她在給家中的信中開玩笑說要"帶未婚夫回來",可是現實很殘酷,紐約的男友拋棄了她。在歸家的飛機上,他與坐在她身邊的男子吉見燻相識,便拜託他做她一天的未婚夫。
  • 百萬年薪的人,都是靠賣的
    今天表達欲望有點強的老高~賺錢如吃屎,但是屎容易吃,錢難賺;年薪百萬的人,更不例外。天,我這樣描述,是不是真的,一點都不香了。最後:百萬年薪的人到底賣的是什麼呢說了這麼多,就是想讓大家不要去相信,網上那些「年入百萬點擊這裡」的鬼話,你要真想做到,那就去拼,往死裡拼。
  • 年薪百萬是什麼感覺?
    今日話題: 年薪百萬是什麼感覺? 升職加薪, 年入百萬, 永恆不變的熱門話題。 那麼如何才能達到年薪百萬, 需要什麼要求? 未來選擇哪條路更容易達到百萬級別?
  • 工作3、5年,年薪百萬的「金領」都是什麼人?
    工作三五年,年薪百萬,職場上的造富神話,聽多了容易讓人焦慮:都是凡胎肉身,為什麼自己一年的收入,還抵不上人家一個月的薪水?許先生是一家獵頭公司的創始人兼CEO,和不少年薪百萬的高端人才打過交道,在他看來,他們身上都有一些共同的特質:比如往往都極其聰明,學歷出彩,大多都是清北之流或者常青藤名校,而且身體好,抗壓能力強,加班到凌晨都是家常便飯。行業紅利加上個人的腦力、體力、心力,是鋪就金領之路的前提。
  • 普通人如何才能年薪百萬
    年薪百萬是絕大多數人一生的夢想,也是成功人士的標誌性門檻,但是實際上,達到年薪百萬是非常困難的,從上市公司的財報中可以觀察到,在中國,百萬年薪只有大公司高管才有可能達到,這些人不僅需要具備強大的管理能力
  • 年薪百萬程序猿 VS 年薪十萬公務員
    如果可以選擇,年薪百萬程序猿與年薪十萬公務員,你更想選擇哪一個?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歡迎大家理性討論。相信不少大學生會選擇年薪百萬程序猿,而更多數的上班族會選擇年薪十萬定的公務員。可能這就是在不同的人生階段而對人生中必不可少的工作產生的不同感悟。有的人,22歲,大學畢業。領悟到了什麼叫做「穩定」。
  • 網際網路圈都是什麼人年薪百萬?這份報告有真相
    簡而言之,報告關注的是那些最有望成為百萬年薪的金領人才現狀。許慶林是一家獵頭公司的創始人兼CEO,和不少金融投資領域高端人才聯繫深厚。他多年經驗顯示,在金融、網際網路、人工智慧、房地產等「當前或當時的熱門行業」,10年以內成為年薪百萬人才的概率更大,實現更快。
  • 哪些崗位在拿著年薪百萬?
    據調查發現,在金融、網際網路、人工智慧、房地產等熱門行業, 10年以內成為年薪百萬人才的概率更大實現更快。 年薪百萬的高端人才,都有一些共同的特質,比如往往極其聰明,本科都是名校畢業,基本上國內清北之流或常青藤,而且身體好,抗壓能力強,加班到凌晨是家常便飯。
  • 比心陪練平臺玩家有福了,與主流媒體雙劍合璧,百萬年薪成為現實
    比心陪練平臺跳板,陪玩大神開啟「開掛人生」 比心陪練平臺作為遊戲陪練的大本營一直以來都遵守玩家第一的宗旨,並且用陪玩為玩家提供一份就業機會,但是陪玩玩家的水平參差不齊,每天的遊戲時間非常有限,而陪練的收入又與時間掛鈎,所以渝欣文化就成為了陪玩玩家最佳夥伴,為陪練大神提供又一條致富之路
  • 漫畫:掌握什麼技能才能年薪百萬
    想要年薪百萬,其實非常非常的難的。首先我要來說一說現在的我們,其實很多人都說幾千一個月,那麼一年就是幾萬,十年就是幾十萬,幾十年才能賺到百萬,再次,我們沒有很大的能力那麼技能幾千一個月。隨後就是我們那些月入上萬的人,年薪有十多萬,這類人一般都是技術性的人才,自己有一門技術,那麼就可以月入上萬,但是技術有也瓶頸,技術人員,哪怕是資深的研究員,可能也無法年薪百萬,而且技術最大的不好就是,隨著年齡的增加,逐漸被人替代,可以說是吃青春飯的。那什麼樣的人才能年薪百萬呢?
  • 華為員工入職10年,年薪百萬:為你盤點6個年薪百萬的工作
    最近,在網際網路職場論壇,有一位華為的員工曬年薪:1002415.13元,年薪百萬。「感謝公司,感謝任教主,讓我一個山溝溝的窮孩子,能立足於大城市,給父母妻兒一個良好的保障。無論外界怎麼黑華為,我一直會幹到華為幹掉我拋棄我。十年前,剛畢業,家裡父母一貧如洗,剛出校門,這是一個想都不敢想的數字。愛你,華為!」
  • 五大崗位網際網路人最易百萬年薪 脈脈發布《中國高端人才透視》報告
    網際網路行業哪些崗位更容易衝擊百萬年薪?對於年輕金領來說,哪些領域更有機會?帶著這樣的疑問,日前,脈脈數據研究院對外發布了《中國高端人才透視2020》(以下簡稱「報告」),通過數據和分析,盤點中國高端人才所處的不同行業和地區分布,分析機遇所向和人才流動趨勢。
  • 百萬年薪起 巨人網絡全球招聘頂級藝術家
    7月28日,巨人網絡(002558.SZ)藝術中臺確認,將以百萬年薪為起點,在全球範圍內尋找、招募頂級藝術家,邀約藝術家們在遊戲中以創造性方式表達自我訴求,探索無限可能性。巨人網絡藝術中臺招聘海報巨人網絡藝術中臺為巨人網絡技術、藝術、發行三大中臺之一。
  • 網課教師年薪百萬之後,會出現年薪百萬的健身教練嗎?
    另外,對於健身教練來說,線上平臺首先是讓教練們打破了收入的天花板,在未來,「年薪百萬」也不是不可能;更重要的是,線上平臺的精細化分工,給健身教練們提供了課程設計師、教練培訓師等新的職業成長選擇,打破了另一重職業發展的天花板,讓健身教練能夠實現經驗的積累和進階,不再是一份「一眼望到頭」的工作。網際網路巨頭,為何看重健身直播?
  • 地產圈「太子爺」現年27歲 年薪百萬 父親身價460億
    孫喆一雖然年紀輕輕,但是已經擁有了百萬年薪,據悉擔任融創中國集團執行董事年薪120萬元,當然,孫喆一的目標並不是只拿這些百萬年薪,他的起點很高,未來還有無限的可能性,因為,從孫喆一的工作經歷來看的話,他的「接班」之路或許早已鋪好了。
  • 現在各種平臺上有許多自稱年薪百萬的人,那麼真的有那麼多年薪百萬...
    現在各種平臺上有許多自稱年薪百萬的人,那麼真的有那麼多年薪百萬的人嗎? 一個企業要給一個員工發放100萬的薪水,它要支出200萬的成本,其中包括社保大頭,稅務,水電,福利,還有營業稅。
  • 百萬年薪聘請國企「掌門人」
    日前,道裏區以百萬年薪面向全國招聘國有平臺公司總經理,這是道裏區借鑑特區經驗,以深化哈爾濱臨空經濟區用人制度改革為先導,徹底打破身份限制,大力推進哈爾濱臨空經濟區全員聘任制改革的「破冰」之舉。百萬年薪誠邀國有平臺公司招「老總」哈爾濱臨空經濟區根據建設工作需要,遵循精幹、高效和扁平化管理原則,一次性拿出多個重要崗位實行市場化聘用。其中包括國有平臺公司(暫定名為哈爾濱臨港新城投資開發集團公司)總經理1名、副總經理1名;集團公司內設5個部門,設部長5名、副部長3名。國有平臺公司招聘的所有人員均實行年薪制。
  • 知乎一個梗成真,年薪百萬既然不是夢
    很多人都知道「百萬年薪」這個詞,本來就是網友調侃保險行業、保健、房產等行業的一個梗。甚至還有有一些人用來比喻某人某事「我要是他(她),我一年幾百萬年薪了。」然而這個梗,今天卻被知乎官方證實了。為此,有一些網友表示:「知乎用戶人均年薪百萬有事實依據。」當然,還有一些網友開始調侃知乎說:「知乎創始人周源在2021新知青年大會演講說得創作者百萬年薪,其實就是說他自己,只不過一不小心把實話說出來了而已。」不過,不管事實如何,至少有一點可以證明,那就是「知乎用戶人均百萬年薪」本來就是網友調侃知乎的一個梗,今天卻知乎被實錘了。
  • 《通往奴役之路》中你所不知道的7件事
    ,《通往奴役之路》一書銷量超過200萬。迄今為止,《通往奴役之路》的銷量超過200萬本。3.這本書幾乎有了另一標題雖然芝加哥大學出版社接受了哈耶克的稿子,但出版商想要一個不同的標題:「社會主義:通往奴役之路」。然而,哈耶克認為這樣的標題會產生誤導。他認為,無論左翼還是右翼都易受中央計劃學說的影響。哈耶克拒絕了這個建議,出版社也讓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