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寶寶出生那一刻起,家長就會無微不至地照顧他們,生怕孩子出現一點意外,畢竟孩子的健康和安全問題永遠是最重要的。
在帶孩子的過程中,如果因為家長的不注意,而使孩子的身體出現異常,將來後悔也來不及。
嬰幼兒時期,孩子免不了要被爸爸媽媽抱著,但如果家長不注意姿勢的話,很有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脊椎,甚至會影響孩子身體發育。
小林是一名90後寶媽,上個月剛生下一個可愛的男寶寶,但小林出院之後也遇到了很多問題。
面對軟乎乎的新生兒,小林竟然不知道如何「下手」,不知道怎樣抱寶寶才合適。
出了月子之後,小林開始嘗試自己帶孩子,但她發現自己抱孩子的時候,孩子腦袋似乎總是往旁邊側著。
小林特別擔心,生怕孩子長大之後會變成歪脖子,於是連忙請了一名專業的育兒嫂。育兒嫂抱寶寶時,小林才意識到問題所在,原來是自己的手法出現了問題。
其實家長錯誤的抱孩子方式,不僅會讓孩子覺得非常難受,讓他們缺乏安全感,更會傷害孩子的頸椎,同時也會影響孩子的身高發育。
一、常見的錯誤抱姿有這幾種
1、經常豎抱
這是大多數家長都採用的一種方法,同時也是很多家長都沒有注意到的一種姿勢,因為家長在豎抱的時候覺得最省力,這樣不管孩子怎麼吵鬧,家長也不會覺得累。
但這種姿勢對孩子的脊椎傷害非常大,因為重力原因,孩子被抱著時如果總是亂動,脊椎很容易出現變形。
特別是對於3個月以下的嬰兒來說,家長可以等孩子長大一點之後,再採用豎抱的方法。
2、長時間抱睡
相信很多媽媽都有過這樣的體會,孩子一定要在大人懷裡才能睡著,不抱就睡不著,還有一些寶媽喜歡跟孩子有更親密的接觸,於是總是長時間抱著孩子睡覺。
但其實長期這樣做的話,會使孩子出現駝背和高低肩等現象,同時也會讓孩子養成無法獨立睡覺的習慣,身邊總要有人陪著才能入睡,這回對他們的心理產生影響。
3、抱著搖晃
遇到孩子哭鬧,有些家長哄孩子時會不自覺地會搖晃,雖然家長的搖晃,確實會讓孩子的哭聲慢慢變小,但其實孩子並不是被哄睡了,而是被晃暈了。
時間一長更會對孩子大腦造成損傷,因為寶寶的大腦發育並沒有成熟,如果家長搖晃時力度太大,很容易會影響孩子智力發育,這種傷害我們無法看到,因此才顯得可怕,家長在帶寶寶時一定要溫柔有耐心。
帶娃看似簡單,但其實也是一個技術活,因此家長應及時糾正錯誤抱姿,正確的抱法不僅有利於孩子的身體發育,同時也增進了親子之間的交流。
二、那麼家長應用什麼樣的姿勢抱孩子呢?
1、0-3月:橫抱
剛出生嬰兒身體沒有什麼力量,身體也「軟綿綿」的,家長在抱的時候千萬不要豎抱,可以採取橫抱的方法。
讓孩子的頭以及臀部都緊貼著媽媽的胳膊,家長也可以讓孩子頭部靠在自己的肩膀上,用一隻手來託住寶寶的屁股,同時另外一個手臂託著孩子的頭部,將孩子抱起來。
2、3-4月:斜抱
孩子到3個月的時候,腰部開始慢慢有了力量,如果這時候爸爸媽媽依然對孩子進行橫抱的話,小寶寶可能會哭鬧。
但寶媽切記不要採用豎抱的方法,此時我們可以調整一下,比如斜抱。如果孩子不喜歡這種方法,斜抱之後依然吵鬧的話,家長也可以讓孩子趴在自己的手臂上,這種方法叫做飛機抱。但父母也要做好保護措施,用另外一隻手託著孩子的腹部,防止小寶寶掉下來。
3、6個月:豎抱
孩子過了6個月之後,脊椎發育比起小的時候相對更加成熟,此時家長可以豎著抱。但方法也有講究,寶媽應該用一隻手託著孩子的屁股,同時另外一隻手要託著孩子的頭頸部。
有一點需要注意,因為6個月的寶寶可以坐著,所以有些家長會採取向外坐抱的方法,但要記住這個時間不能太長,否則會對孩子脊柱造成壓力。
家長一定要根據新生兒月齡發育的特點,採取正確的方法來抱寶寶,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要時刻關注,孩子是否覺得舒服,如果孩子覺得不舒服的話,那麼家長也要及時作出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