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晨汽車竟然被申請破產重組?沒錯,聽到這我也慌了。目前,華晨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被申請破產重整,申請人為格致汽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當時我開著我的華晨金杯行駛在北京的四環上,拉著我北漂的全部家當。處於搬家的我也剛好經歷完一場「家庭」的破產重組。
近幾年來,提到華晨汽車,如果第一印象不是華晨寶馬而是華晨金杯的話,那麼恭喜你,你是一位盡心盡責的打工人。
其實,華晨汽車不僅有華晨寶馬和金杯,旗下還有其他品牌,如華晨中華和華頌等。但正因為常年銷量不佳及其他經營問題,導致近些年很少再聽到它們的消息。但身為汽車編輯的我,好像還確實參加過幾次華晨汽車的試駕活動。這不最近一次還是金杯海獅王的試駕會~
其實,華晨金杯就是華晨汽車一個很好的縮(案)影(例),早在2000年,華晨金杯海獅年銷10萬臺,在當年乘用車市場中奪得頭牌,輕型客車市場佔有率一再達到75%,當之無愧佼佼者。
可是近些年來,隨著「國貨之光」的崛起,人民需要什麼,五菱就造什麼。如果需要買一臺「麵包車」,現在誰不推薦買五菱似乎都成為政治思想有問題的人,那麼為什麼不推薦金杯呢?沒新款,性價比不如「國貨之光」。
秋名山神車、眾多豪車尾部也都貼著「五菱宏光S」。五菱似乎不僅是一家車企,更是一家具有潮流文化、有溫度的車企。金杯和五菱都是工具車出身,可五菱正在一步步往高端的地位前進,而金杯呢?
不光是華晨金杯一家車企有著銷量不佳的問題。根據乘聯會的數據顯示,今年1-9月華晨中華品牌累計銷量僅為3870輛,華晨鑫源累計銷量甚至只有117輛。與此同時,華晨汽車還陷入債務危機。截至今年中期其負債已達1328億元,同期資產為1933億元,資產負債率達68.72%,但還沒達到「資不抵債」的地步,還能再欠個600多億。
華晨汽車之所以還沒達到「資不抵債」的地步和寶馬這頭奶牛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寶馬在至關重要的時候總能給華晨汽車輸上一口強奶。「媽媽,快奶我一口。」
多年以來,華晨汽車的利潤主要來源於寶馬。今年上半年,華晨中國營收達14.5億元,同比下降23.85%,淨利潤為40.45億元。但如果去掉從華晨寶馬得到的利潤分成,華晨中國總體虧損達3.4億元。可以說,如果沒有寶馬,華晨寸步難行。
在此次破產重組危機爆發前,寶馬憑藉靈敏的嗅覺,預感孩子要出事,所以在今年7月為華晨送來了500億元零部件採購訂單後,8月又從德國抽調了20名寶馬專家入駐華晨中國,以此想幫助華晨提升業務水平。但在我看來,寶馬走了一步提前棋。
為什麼這麼說,這就要追溯到華晨和寶馬相逢的歲月。在2001年的時候,寶馬宣布與華晨進行合資。當時年幼的我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我好像正坐在自行車的後座上,想著終於離「BMW(爸媽我)」又近了一步。
起初的合作就是一次不平等合約,華晨為了能把寶馬吸引來,給了寶馬很多優厚的條件。在合資之初,華晨就讓出華晨寶馬財務、銷售和渠道的權限,目的是想換取寶馬汽車對合資公司全力支持。特別是希望在合作過程中獲得寶馬的技術。
但聰明的寶馬怎麼可能把技術給你呢?到2018年,寶馬汽車以36億歐元的價格收購了華晨寶馬25%的股份,持股比例達到了75%,這意味著華晨汽車徹底淪為了寶馬的代工廠。
想要技術?沒門!踏踏實實為我幹活吧!這點像不像你去拜師學藝的時候,本著不要工資,管吃管住的心態去求學,結果師傅一門手藝也不交你,就讓你天天擦地掃地洗衣服。所以說,現在回想華晨寶馬的合資過程,寶馬才是最聰明的。寶馬依靠多步提前棋贏得了這一回合。
華晨汽車的命運希望可以喚醒更多的中國汽車合資公司!這麼多年來沒有一家自主品牌是依靠合資方的技術而崛起的。就連根紅苗正的北汽集團也慘遭奔馳的嫌棄。
梅賽德斯-奔馳的正式退出並不是將北汽奔馳汽車與北汽剝離開,而是將北汽德奔的「研發中心」撤資。北汽德奔是北汽和奔馳在2015年成立的合資公司,雙方各自持股比例是51:49,目的是優化奔馳在國內的車輛,更好的適應中國路況,順便負責 北汽車型的研發,負責北汽高端車的技術研究和高端車平臺、車型開發工作。 並且,將從通用那邊薅到的薩博技術用於北汽吸收並升級SAAB技術平臺。
可以說BJ80和BJ90是北汽德奔最好的產物,BJ80—國產版的奔馳大G。
BJ90—披著北汽車標的上時代奔馳GLS。這兩款車可以毫不羞澀的定義為工業垃圾。
北汽拿著奔馳所賺來的錢用做自家汽車的研發資金,而且還要用奔馳的車殼和技術造自己的車,如果你是奔馳,你會同意嗎?
所以奔馳這次「越獄」可以看作是無奈之舉,出獄之後的奔馳還希望增持北京奔馳股比到65%。我的天哪,北汽集團即將踏入華晨汽車的老路。(寶馬在華晨寶馬中的股比為75%)。
回過頭來看,一汽集團和奧迪、豐田、馬自達和大眾都有合資關係,而自家的一汽奔騰、一汽夏利等相關車企哪個發展的很好?
北汽集團和奔馳和現代有著合資關係,而自家的北汽質量如何老百姓說了算。我作為北汽新能源EX360的車主,真心後悔買了這臺車,沒有ESP、轉向手感就像玩具車、內飾充斥著塑料質感。一臺2018年的家庭用車,如果沒有ESP那是多麼恐怖的事情,更何況這還是一臺操控感全無的買菜車。
反觀如今的比亞迪、五菱、長安、長城和奇瑞,都是依靠自己的研發和投入發展起來的。我更喜歡稱它們為國產車,因為它們代表著我們國人的努力,一點點的進步都在我們眼裡。所以,不努力就挨打的道理在什麼時候都適用。破產並不是蓄謀已久,而是命中注定。
話說,寶馬會不會取消與華晨的合資關係而與長城去合作共贏呢?畢竟光束汽車已經存在了,只不過生產的是新能源車型。那麼未來燃油車型的尾標會不會變為「長城寶馬」?你還會扣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