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弔當年名將,肝膽照河山,戍紫津玄塞,荒原野禱,邙山突圍,西境禦敵,定陽擒賊。怎奈無辜於天反遭鴆,一代柱國遺憾恨。追憶昔日王勳,英風貫日月,為文韜武略,帥威臣廉,功高弗傲,富貴不淫,債契何討,但有大德行地而稱頌,千載蘭陵享春秋。——孔令德
蘭陵王,字長恭,北齊王朝宗室將領,神武帝高歡之孫,其父乃高歡之子高澄,生母不詳。聽聞他貌柔心壯,音容兼美,被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男之一。
出身卑微,不甘平庸
當時高澄助高歡推翻東魏,建立北齊,可惜早逝。於是北齊皇位落在高歡次子高洋手上,高澄與高洋乃一母同胞,不過到了高長恭,歷經高殷、高演、高湛幾代,早已脫離皇室,關係疏遠。加之高長恭乃高澄之子,高洋一脈忌憚,故不受重用,徒有宗室虛名。
身為宗室子弟,高長恭雖出身卑微但不甘平庸,自小文武雙全,才貌出眾。16歲起家授為通直散騎侍郎,17歲封城縣開國公,進上儀同三司,18歲加授儀同三司,開始出任地方官,以本官行肆州事,19歲受封蘭陵王。
邙山大捷,揚名天下
河清三年,北周攻打洛陽,武成帝高湛派高長恭率領齊兵前往洛陽救援。兩軍交戰,周進齊退,引兵入餌,兩翼包圍,蘭陵王率精兵直衝敵陣,殺入重重敵軍,直抵洛陽。為震士氣,蘭陵王脫胄仰面示人,頓時士氣大振,內外夾擊,周軍崩潰而逃,大敗。邙山大捷,高長恭一戰成名,後人作《蘭陵王入陣曲》謳之。
功高蓋主,飲鴆而亡
邙山大戰後,北齊後主高緯對高長恭說:「你深入敵陣,如果出事就追悔莫及了。」高長恭答道:「國事便是家事,沒有想太多。」這句話讓後主心生嫌隙,認為高長恭以國為家,有謀朝篡位之意。後來高長恭受賄斂財,想藉此讓皇帝認為他是一個只愛錢財的平庸之人,但他屢立戰功,深得民心,加上手握重兵,終引帝王殺心,賜鴆酒一杯結束餘生。堂堂戰神,一心為國,卻含冤而死,年僅三十三歲。北周之前一直忌憚蘭陵王威名,不敢進犯。如今蘭陵王一死,北齊無可戰之人,北周武帝宇文邕聯合突厥進攻北齊,長驅直入,北齊滅亡。
自評
少年將軍,溫良恭讓,一心為民,至死不肯擁兵自立,該說愚忠?
亂世之中,少年絕代風華,驚豔戰場,鴆酒一杯,讓人神傷!
入陣曲還在,蘭陵王再無。
本文乃鳳凰木社原創,未經許可,不得以任何方式轉載。歡迎大家關注、評論、收藏、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