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力,寫好冷水魚養殖「綠色」文章

2020-12-23 千龍網·中國首都網

來源標題:科技助力,寫好冷水魚養殖「綠色」文章

2019年,青海省三文魚產量、產值分別達到1.52萬噸和8.36億元,比上年增長了3.37%和12.97%。以三文魚、虹鱒魚、金鱒魚為代表的高品質、無汙染的青海產冷水魚暢銷省外,鮭鱒魚良種率達到了95%,在同行業中處於領先地位。鮭鱒魚網箱養殖產量已達全國的30%以上。

共和縣龍羊峽三文魚和民澤龍羊峽公司分別被農業農村部評為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品牌影響力顯著提升。

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生態環保智能化養殖

「能成為咱們青海貨櫃式養殖示範點,我們特別開心。這種新型漁業養殖技術,不但產量高,而且綠色生態,發展空間特別大。相信我們企業今後的發展會越來越好。」

四月末的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花紅柳綠,春意濃烈。隨著青海省重大科技專項「高原冷水魚養殖技術研發與集成示範」項目貨櫃式養殖試驗的正式啟動,作為示範點之一的民和黃河漁業有限公司負責人龐子琴,心裡滿是喜悅。

由青海省漁業環境監測站與青海大學聯合申報的2019年度青海「高原冷水魚養殖技術研發與集成示範」重大科技專項,項目實施後將重點解決冷水魚養殖水、種、餌、病及加工五大環節的主要關鍵技術,構建和完善青海現代漁業技術體系。

作為該項目內容之一的「貨櫃式養殖試驗示範」,已經完成了養殖試驗地點選擇、貨櫃及配套設備政府採購和安裝調試、養殖品種選擇等前期準備工作。

「貨櫃式養殖通過池塘抽水、臭氧消毒、貨櫃養殖、養殖尾水過濾和多級沉澱、池塘淨化,實現養殖尾水生態循環利用的目的。這種養殖模式是農業農村部重點推廣的十大水產養殖新技術之一,它的試驗示範,將有望對青海省東部農業區小型水庫、傳統池塘、黃河灘地池塘等漁業水域的循環開發利用,起到積極引導和示範作用。」青海冷水養殖產業技術轉化研發與水生生物保護平臺首席專家、青海大學生態環境工程學院院長李長忠告訴記者。

「4月份,省漁業環境監測站陸續在民和黃河漁業有限公司和互助廣德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兩個養殖示範點的6個貨櫃共投放三倍體虹鱒魚種1.5萬尾,同時開展相同水源條件、相同品牌飼料、不同養殖密度的貨櫃養殖試驗工作。目前虹鱒魚種長勢良好,正在進行氣溫、水溫、溶氧、PH等一系列環境因子變化和養殖生長監測。」省漁業環境監測站站長張保太介紹。

青海省境內水域資源豐富,水體總面積2050萬畝,其中有魚水面約1970.4萬畝,可用於漁業養殖的水域64.32萬畝,因天然潔淨無汙染、常年低溫以及無大風浪等成為冷水養殖最適宜的水域。

近年來,全省冷水養殖產業突飛猛進,已成為青海省的朝陽產業、特色產業,鮭鱒魚網箱養殖產量已達全國的30%以上,成為全國重要的鮭鱒魚網箱養殖基地,養殖技術與國際同步,產品遠銷海內外,青海三文魚已經成為全省農牧業特色品牌之一。

為加快漁業養殖朝綠色、有機方向發展,2019年,青海省明確了以實現綠色有機為目標的漁業發展任務、時間、路線圖和工作路徑,全面推進冷水魚產業轉型升級。

「2020年,全省各地按照目標任務,強化各項嚴管措施,加快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積極組織開展水產健康養殖示範創建活動,對沿黃流域網箱養殖進行全面評估,擴大水產健康養殖規模;推進老舊池塘標準化改造;開展陸基漁業示範建設;督促循化、化隆、尖扎等地加快網箱養殖殘餌、糞便收集處理設施設備建設;探索病死魚類無害化處理新模式;研究出臺黃河流域大水面鮭鱒魚網箱養殖生產管理操作指南。」省農業農村廳漁業漁政管理局局長許海撫介紹。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全省冷水魚養殖企業充分發掘冷涼水體資源優勢,提升養殖場標準化養殖水平,加強生物安全管理,推動了高原冷水魚養殖產業健康持續發展。

作為三文魚養殖、生產、加工、育苗等為一體的綜合發展公司,青海民澤龍羊峽生態水殖有限公司,在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維護環境保護和生態平衡方面,起到了龍頭企業的示範帶動作用。

據了解,近兩年,民澤龍羊峽公司在環保裝備升級改造上共投入8000餘萬元,對網箱進行了升級改造,加裝了糞便和死魚收集系統;對孵化場進行全循環水養殖系統改造。公司自主研發技術申報專利9項,採用增殖放流淨化水質,通過投放增殖品種等形式代謝水中的氮、磷含量。同時,對庫區水質每月進行第三方檢測。

「龍頭企業在綠色環保養殖方面,已經形成了一套規範的完整的技術體系,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借鑑。」李家峽黃河漁業公司經理朱適吟認為。

「通過採取養殖容量控制、養殖密度控制、安裝糞便收集器、使用高能環保飼料、開展大水面淨水漁業等措施,保障了全省冷水魚產業的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2018年-2019年,我們分別採用綜合營養狀態指數法、基於水質狀態和生態響應的環境質量綜合評價模型,對黃河上遊水庫環境質量進行了綜合評價。結果顯示,黃河上遊水庫處於貧營養狀態,且水庫環境質量等級為優。」產業平臺魚類生產過程監測與管理功能室主任劉揚告訴記者。

依託科技創新,形成產學研一體化三級平臺

尖扎縣坎布拉鎮直崗拉卡庫區,清澈的河水在陽光下反射著粼粼波光,伊尊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的一個個養殖網箱,漂浮在靜靜的水面上。

說起合作社近幾年養殖的發展情況,負責人趙德忠很高興,「這幾年我們養殖三文魚特別有信心的一個原因,就是飼料成本的下降。以前我們用的國外飼料價格高,影響我們養殖的積極性。現在我們投餵的是青海大學環境生態工程學院專家們依託平臺研發的小規格三倍體虹鱒新型飼料,營養成分很好,價格比進口飼料價低了近三分之一,對我們幫助特別大。」

近年全省水產養殖規模逐漸增大,但由於受傳統水產養殖技術的束縛,國內冷水魚養殖飼料利用係數較低,營養成分不高,達不到冷水魚生長需求。而進口飼料的成本偏高,高效飼料技術研發就成為發展冷水魚養殖亟待解決的問題。

「實驗結果顯示,青海大學環境生態工程學院專題研究團隊自主開發的小規格三倍體虹鱒新型飼料,餌料比由傳統飼料1:1.4上升到1:0.9,營養全價,綠色環保,非常適合高原冷水性魚類養殖。」產業平臺冷水魚現代種業功能室主任王振吉介紹。

這項三文魚營養調控技術示範養殖項目,2018年在尖扎縣實施。作為示範養殖基地,伊尊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充分感受到這項科技成果帶來的實惠。

據了解,近年青海省在水生生態保護、苗種培育、營養調控和餌料加工、疫病防控、魚品加工等方面通過技術引進、熟化和聯合攻關,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技術體系,養殖規模、技術和質量已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為全省乃至全國的冷水養殖產業起到了示範和引領作用。

「2016年起,青海大學通過重大專項和重點研發項目實施,投入資金1000多萬元,與國內水產飼料龍頭企業密切合作,獲得了高原養殖條件下三倍體虹鱒(1000克)的蛋白質和脂肪的營養需求;獲得了用本地菜籽油和蠶豆粉替代魚油和魚粉的適宜比例;獲得了兩個適宜高原冷水養殖的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飼料配方,飼料成本與國外進口飼料相比分別降低25%和32%。僅此一項,每年將為養殖戶節省0.29-0.37億元。」產業平臺冷水養殖營養調控技術創新與集成功能室主任馬睿表示。

成立於2018年的省農牧業科技創新冷水養殖產業技術轉化研發與水生生物保護平臺,主要依託青海大學高原水生生物和生態團隊、青海省漁業環境監測站、青海湖裸鯉救護中心等,並聯合國內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以及青海民澤龍羊峽生態水殖有限公司等冷水養殖企業及通威股份集團,由20多位省內專家和30多位省外專家組成技術團隊,在水生生態保護、苗種培育、營養調控和餌料研發、疫病防控、魚品加工等方面通過技術引進、熟化和聯合攻關,構建了較為完善的技術體系,實現了省級技術轉化研發、縣級技術轉化推廣和技術轉化示範基地三級平臺之間的有效對接,形成了產、學、研、商一體化的創新發展格局,為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19年起,產業平臺依託青海省重大科技專項和重點研發計劃和成果轉化項目項目,總計投入4400萬元,在繼續做好中大規格三文魚的營養需求和餌料配方研製的同時,積極開展養殖水域水質評價,研製環保功能飼料,既要減少有機物的排放,又要確保三文魚的品質,從飼料等投放物的源頭控制上嚴格執行國家標準,從而為消費者提供健康、安全、放心的水產品。」 省農業農村廳漁業漁政管理局調研員朱安福說。

產業聯盟,參與科技創新 帶動綠色養殖

2018年1月,由青海民澤龍羊峽生態水殖有限公司牽頭的三文魚產業聯盟成立,青海省冷水魚產業迎來新一輪的發展機遇。聯盟成員積極參與科技創新,圍繞著三文魚養殖過程中的水、種、餌、病、加工等五大環節的技術關鍵,主動承擔國家級、省部級項目重大項目,在養殖水域水質監測與評價、苗種培育、餌料配方研製和營養調控、主要疫病和寄生蟲檢測、產品追溯體系建設、水產品加工等領域積極為科研院所提供研究基地,自籌資金支持技術創新。

「在鮭鱒魚苗種供應上,聯盟去年成功對接了美國和波蘭的漁業公司,開啟鮭鱒魚發眼卵供給合作,保證了品質,降低了引進成本,為聯盟成員後續生產降本增效打下了基礎。去年採購引進和孵化培育發眼卵850萬粒,向聯盟成員及其他鮭鱒魚養殖者供應苗種640萬尾,分別比上年增加了40.49%和43.17%,實現了聯盟成員苗種統採統育統供。保證了品質、降低了成本。」青海三文魚產業聯盟秘書長楊旭介紹。

養殖基地位於蘇只水電站的清水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已有4000平方米網箱養殖規模,合作社理事長馬正軍告訴記者,「現在市場上三文魚魚苗每尾2元,通過聯盟統一購進,我們可以享受每尾1元的政府補貼。飼料方面的成本也降低了。今年,我們合作社打算多養3萬尾,繼續擴大養殖規模。」

據了解,在飼料採購供應上,由民澤公司牽頭對接國際最先進的鮭鱒魚高能環保飼料公司丹麥拜歐瑪、丹麥愛樂公司及其中國合資廠商,按照聯盟成員提報的飼料採購計劃進行競爭性談判,順利完成了整年所需飼料的採購,降低成本,實現了價格共享飼料統採。」

「民澤公司和凱特威德公司為青海大學設立實驗基地2處,自籌2900萬元支持了兩項國家自然基金項目、1項青海省重大科技專項、1項青海省重點研發和成果轉化項目,其他幾家成員單位承擔了省部級項目的技術示範推廣任務。」許海撫告訴記者。

2019年,通過民澤、凱特威德公司同有關物流運輸公司招標議價談判,完成了聯盟成員從個體合作向聯盟整體與物流公司合作的轉變,降低了聯盟成員從產出地到消費地的航空、公路冷鏈物流運輸成本,聯盟成員全年實現降本2%-5%。

產業聯盟令企業間優勢互補、風險共擔、利益共享。

「加入了聯盟,不但可以享受到政府補貼,還能推進我們專業合作社的規模化、標準化、智慧化、品牌化進程。」今年新加入聯盟的興強水產養殖合作社理事長馬興強說。

目前,冷水魚養殖已朝著市場化、產業化、規模化方向邁進,但基礎設施投入不足等現狀,成為當前的產業瓶頸,困擾著冷水魚養殖的進一步發展。

為提升基礎設施,民澤公司率先研發投產了適合本地養殖水域環境的智能投餵船,大幅度提高了飼餵精準度和餌料轉化率。民澤公司、凱特威德公司完成了對大水面網箱糞便搜集器和死魚搜集器的加裝,全面集中收集處理糞便、殘餌和死魚工作。

「聯盟成員開始安裝水上雷達系統,以監控水上作業人員和資產安全,並逐步建立智能作業系統和信息處理系統,為水產品質量可追溯信息體系建設奠定了基礎。」省漁業環境監測站副站長王國傑介紹。

通過科技創新驅動產業轉型升級,依託黃河上遊已建成的拉西瓦、龍羊峽、李家峽、公伯峽、積石峽等中大型梯級水電站庫區水域,青海省冷水魚養殖產業生態「藍色糧倉」正在構建。

2019年,青海省三文魚產量、產值分別達到1.52萬噸和8.36億元,比上年增長了3.37%和12.97%。以三文魚、虹鱒魚、金鱒魚為代表的高品質、無汙染的青海產冷水魚暢銷省外,鮭鱒魚良種率達到了95%,在同行業中處於領先地位。鮭鱒魚網箱養殖產量已達全國的30%以上。

共和縣龍羊峽三文魚和民澤龍羊峽公司分別被農業農村部評為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品牌影響力顯著提升。

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生態環保智能化養殖

「能成為咱們青海貨櫃式養殖示範點,我們特別開心。這種新型漁業養殖技術,不但產量高,而且綠色生態,發展空間特別大。相信我們企業今後的發展會越來越好。」

四月末的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花紅柳綠,春意濃烈。隨著青海省重大科技專項「高原冷水魚養殖技術研發與集成示範」項目貨櫃式養殖試驗的正式啟動,作為示範點之一的民和黃河漁業有限公司負責人龐子琴,心裡滿是喜悅。

由青海省漁業環境監測站與青海大學聯合申報的2019年度青海「高原冷水魚養殖技術研發與集成示範」重大科技專項,項目實施後將重點解決冷水魚養殖水、種、餌、病及加工五大環節的主要關鍵技術,構建和完善青海現代漁業技術體系。

作為該項目內容之一的「貨櫃式養殖試驗示範」,已經完成了養殖試驗地點選擇、貨櫃及配套設備政府採購和安裝調試、養殖品種選擇等前期準備工作。

「貨櫃式養殖通過池塘抽水、臭氧消毒、貨櫃養殖、養殖尾水過濾和多級沉澱、池塘淨化,實現養殖尾水生態循環利用的目的。這種養殖模式是農業農村部重點推廣的十大水產養殖新技術之一,它的試驗示範,將有望對青海省東部農業區小型水庫、傳統池塘、黃河灘地池塘等漁業水域的循環開發利用,起到積極引導和示範作用。」青海冷水養殖產業技術轉化研發與水生生物保護平臺首席專家、青海大學生態環境工程學院院長李長忠告訴記者。

「4月份,省漁業環境監測站陸續在民和黃河漁業有限公司和互助廣德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兩個養殖示範點的6個貨櫃共投放三倍體虹鱒魚種1.5萬尾,同時開展相同水源條件、相同品牌飼料、不同養殖密度的貨櫃養殖試驗工作。目前虹鱒魚種長勢良好,正在進行氣溫、水溫、溶氧、PH等一系列環境因子變化和養殖生長監測。」省漁業環境監測站站長張保太介紹。

青海省境內水域資源豐富,水體總面積2050萬畝,其中有魚水面約1970.4萬畝,可用於漁業養殖的水域64.32萬畝,因天然潔淨無汙染、常年低溫以及無大風浪等成為冷水養殖最適宜的水域。

近年來,全省冷水養殖產業突飛猛進,已成為青海省的朝陽產業、特色產業,鮭鱒魚網箱養殖產量已達全國的30%以上,成為全國重要的鮭鱒魚網箱養殖基地,養殖技術與國際同步,產品遠銷海內外,青海三文魚已經成為全省農牧業特色品牌之一。

為加快漁業養殖朝綠色、有機方向發展,2019年,青海省明確了以實現綠色有機為目標的漁業發展任務、時間、路線圖和工作路徑,全面推進冷水魚產業轉型升級。

「2020年,全省各地按照目標任務,強化各項嚴管措施,加快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積極組織開展水產健康養殖示範創建活動,對沿黃流域網箱養殖進行全面評估,擴大水產健康養殖規模;推進老舊池塘標準化改造;開展陸基漁業示範建設;督促循化、化隆、尖扎等地加快網箱養殖殘餌、糞便收集處理設施設備建設;探索病死魚類無害化處理新模式;研究出臺黃河流域大水面鮭鱒魚網箱養殖生產管理操作指南。」省農業農村廳漁業漁政管理局局長許海撫介紹。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全省冷水魚養殖企業充分發掘冷涼水體資源優勢,提升養殖場標準化養殖水平,加強生物安全管理,推動了高原冷水魚養殖產業健康持續發展。

作為三文魚養殖、生產、加工、育苗等為一體的綜合發展公司,青海民澤龍羊峽生態水殖有限公司,在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維護環境保護和生態平衡方面,起到了龍頭企業的示範帶動作用。

據了解,近兩年,民澤龍羊峽公司在環保裝備升級改造上共投入8000餘萬元,對網箱進行了升級改造,加裝了糞便和死魚收集系統;對孵化場進行全循環水養殖系統改造。公司自主研發技術申報專利9項,採用增殖放流淨化水質,通過投放增殖品種等形式代謝水中的氮、磷含量。同時,對庫區水質每月進行第三方檢測。

「龍頭企業在綠色環保養殖方面,已經形成了一套規範的完整的技術體系,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借鑑。」李家峽黃河漁業公司經理朱適吟認為。

「通過採取養殖容量控制、養殖密度控制、安裝糞便收集器、使用高能環保飼料、開展大水面淨水漁業等措施,保障了全省冷水魚產業的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2018年-2019年,我們分別採用綜合營養狀態指數法、基於水質狀態和生態響應的環境質量綜合評價模型,對黃河上遊水庫環境質量進行了綜合評價。結果顯示,黃河上遊水庫處於貧營養狀態,且水庫環境質量等級為優。」產業平臺魚類生產過程監測與管理功能室主任劉揚告訴記者。

依託科技創新,形成產學研一體化三級平臺

尖扎縣坎布拉鎮直崗拉卡庫區,清澈的河水在陽光下反射著粼粼波光,伊尊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的一個個養殖網箱,漂浮在靜靜的水面上。

說起合作社近幾年養殖的發展情況,負責人趙德忠很高興,「這幾年我們養殖三文魚特別有信心的一個原因,就是飼料成本的下降。以前我們用的國外飼料價格高,影響我們養殖的積極性。現在我們投餵的是青海大學環境生態工程學院專家們依託平臺研發的小規格三倍體虹鱒新型飼料,營養成分很好,價格比進口飼料價低了近三分之一,對我們幫助特別大。」

近年全省水產養殖規模逐漸增大,但由於受傳統水產養殖技術的束縛,國內冷水魚養殖飼料利用係數較低,營養成分不高,達不到冷水魚生長需求。而進口飼料的成本偏高,高效飼料技術研發就成為發展冷水魚養殖亟待解決的問題。

「實驗結果顯示,青海大學環境生態工程學院專題研究團隊自主開發的小規格三倍體虹鱒新型飼料,餌料比由傳統飼料1:1.4上升到1:0.9,營養全價,綠色環保,非常適合高原冷水性魚類養殖。」產業平臺冷水魚現代種業功能室主任王振吉介紹。

這項三文魚營養調控技術示範養殖項目,2018年在尖扎縣實施。作為示範養殖基地,伊尊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充分感受到這項科技成果帶來的實惠。

據了解,近年青海省在水生生態保護、苗種培育、營養調控和餌料加工、疫病防控、魚品加工等方面通過技術引進、熟化和聯合攻關,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技術體系,養殖規模、技術和質量已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為全省乃至全國的冷水養殖產業起到了示範和引領作用。

「2016年起,青海大學通過重大專項和重點研發項目實施,投入資金1000多萬元,與國內水產飼料龍頭企業密切合作,獲得了高原養殖條件下三倍體虹鱒(1000克)的蛋白質和脂肪的營養需求;獲得了用本地菜籽油和蠶豆粉替代魚油和魚粉的適宜比例;獲得了兩個適宜高原冷水養殖的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飼料配方,飼料成本與國外進口飼料相比分別降低25%和32%。僅此一項,每年將為養殖戶節省0.29-0.37億元。」產業平臺冷水養殖營養調控技術創新與集成功能室主任馬睿表示。

成立於2018年的省農牧業科技創新冷水養殖產業技術轉化研發與水生生物保護平臺,主要依託青海大學高原水生生物和生態團隊、青海省漁業環境監測站、青海湖裸鯉救護中心等,並聯合國內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以及青海民澤龍羊峽生態水殖有限公司等冷水養殖企業及通威股份集團,由20多位省內專家和30多位省外專家組成技術團隊,在水生生態保護、苗種培育、營養調控和餌料研發、疫病防控、魚品加工等方面通過技術引進、熟化和聯合攻關,構建了較為完善的技術體系,實現了省級技術轉化研發、縣級技術轉化推廣和技術轉化示範基地三級平臺之間的有效對接,形成了產、學、研、商一體化的創新發展格局,為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19年起,產業平臺依託青海省重大科技專項和重點研發計劃和成果轉化項目項目,總計投入4400萬元,在繼續做好中大規格三文魚的營養需求和餌料配方研製的同時,積極開展養殖水域水質評價,研製環保功能飼料,既要減少有機物的排放,又要確保三文魚的品質,從飼料等投放物的源頭控制上嚴格執行國家標準,從而為消費者提供健康、安全、放心的水產品。」 省農業農村廳漁業漁政管理局調研員朱安福說。

產業聯盟,參與科技創新 帶動綠色養殖

2018年1月,由青海民澤龍羊峽生態水殖有限公司牽頭的三文魚產業聯盟成立,青海省冷水魚產業迎來新一輪的發展機遇。聯盟成員積極參與科技創新,圍繞著三文魚養殖過程中的水、種、餌、病、加工等五大環節的技術關鍵,主動承擔國家級、省部級項目重大項目,在養殖水域水質監測與評價、苗種培育、餌料配方研製和營養調控、主要疫病和寄生蟲檢測、產品追溯體系建設、水產品加工等領域積極為科研院所提供研究基地,自籌資金支持技術創新。

「在鮭鱒魚苗種供應上,聯盟去年成功對接了美國和波蘭的漁業公司,開啟鮭鱒魚發眼卵供給合作,保證了品質,降低了引進成本,為聯盟成員後續生產降本增效打下了基礎。去年採購引進和孵化培育發眼卵850萬粒,向聯盟成員及其他鮭鱒魚養殖者供應苗種640萬尾,分別比上年增加了40.49%和43.17%,實現了聯盟成員苗種統採統育統供。保證了品質、降低了成本。」青海三文魚產業聯盟秘書長楊旭介紹。

養殖基地位於蘇只水電站的清水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已有4000平方米網箱養殖規模,合作社理事長馬正軍告訴記者,「現在市場上三文魚魚苗每尾2元,通過聯盟統一購進,我們可以享受每尾1元的政府補貼。飼料方面的成本也降低了。今年,我們合作社打算多養3萬尾,繼續擴大養殖規模。」

據了解,在飼料採購供應上,由民澤公司牽頭對接國際最先進的鮭鱒魚高能環保飼料公司丹麥拜歐瑪、丹麥愛樂公司及其中國合資廠商,按照聯盟成員提報的飼料採購計劃進行競爭性談判,順利完成了整年所需飼料的採購,降低成本,實現了價格共享飼料統採。」

「民澤公司和凱特威德公司為青海大學設立實驗基地2處,自籌2900萬元支持了兩項國家自然基金項目、1項青海省重大科技專項、1項青海省重點研發和成果轉化項目,其他幾家成員單位承擔了省部級項目的技術示範推廣任務。」許海撫告訴記者。

2019年,通過民澤、凱特威德公司同有關物流運輸公司招標議價談判,完成了聯盟成員從個體合作向聯盟整體與物流公司合作的轉變,降低了聯盟成員從產出地到消費地的航空、公路冷鏈物流運輸成本,聯盟成員全年實現降本2%-5%。

產業聯盟令企業間優勢互補、風險共擔、利益共享。

「加入了聯盟,不但可以享受到政府補貼,還能推進我們專業合作社的規模化、標準化、智慧化、品牌化進程。」今年新加入聯盟的興強水產養殖合作社理事長馬興強說。

目前,冷水魚養殖已朝著市場化、產業化、規模化方向邁進,但基礎設施投入不足等現狀,成為當前的產業瓶頸,困擾著冷水魚養殖的進一步發展。

為提升基礎設施,民澤公司率先研發投產了適合本地養殖水域環境的智能投餵船,大幅度提高了飼餵精準度和餌料轉化率。民澤公司、凱特威德公司完成了對大水面網箱糞便搜集器和死魚搜集器的加裝,全面集中收集處理糞便、殘餌和死魚工作。

「聯盟成員開始安裝水上雷達系統,以監控水上作業人員和資產安全,並逐步建立智能作業系統和信息處理系統,為水產品質量可追溯信息體系建設奠定了基礎。」省漁業環境監測站副站長王國傑介紹。

通過科技創新驅動產業轉型升級,依託黃河上遊已建成的拉西瓦、龍羊峽、李家峽、公伯峽、積石峽等中大型梯級水電站庫區水域,青海省冷水魚養殖產業生態「藍色糧倉」正在構建。

相關焦點

  • 陝西安康市寧陝縣大鯢娃娃魚冷水魚養殖產業蓬勃發展
    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統籌謀劃和縣政協的積極包抓以及各級各部門的組織實施下,陝西安康市寧陝縣大鯢、冷水魚養殖產業依託優美山水自然資源稟賦、良好的群眾養殖基礎和完善的科技支撐體系,堅持走「協會+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養殖戶」的產業化發展路子,按照「公司+農戶」、「專業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發展機制,建立規範化管理
  • 天全縣紫石鄉:產業助旅遊,冷水魚養殖項目順利推進
    紫石靈紅農業高山冷水魚養殖基地薛霄 攝近年來,天全縣紫石鄉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提出的「旅遊興縣」目標任務,利用紫石「森林小鎮」的品牌,持續做好「康養+文化+旅遊」這篇文章,並大力支持旅遊產業項目建設。如今,紫石靈紅農業高山冷水魚養殖基地的建成落地將為紫石鄉的旅遊產業注入新的力量。冷水魚薛霄 攝在冷水魚養殖場,記者看到魚池裡,成群的雅魚在不停遊動,相鄰的魚池裡鱘魚和鱒魚的魚苗已經放下,魚池旁邊,一根粗若手臂的管道不斷將山泉水引入魚池,池水清亮透徹。
  • 山泉養鱒魚鱘魚 重慶彭水高端冷水魚養殖興起富民新產業
    ;nbsp張德澤&nbsp王思洋)水上摩託艇大賽、水力發電站、太極水……近年來,彭水自治縣圍繞「水」做了不少漂亮的文章。近日,記者走進彭水縣太原鎮區陽村,發現這裡也做起了「水」文章,他們依託優質的水資源,引入企業發展高端冷水魚養殖產業,經過5年的潛心打造,太原鎮現已擁有重慶品質最好、規模最大的高端冷水魚養殖基地,同時冷水魚產業還帶動周邊農戶脫貧增收,讓這片曾經貧瘠的土地漸漸開出致富之花。
  • 清冽河湖生長綠色財富——來自新疆冷水魚龍頭企業的觀察
    在這些純靜的水域裡,成群結隊的冷水魚自在遊弋,它們是新疆極具競爭優勢的漁業資源。經過20餘年發展,新疆的冷水魚資源開發利用已走在中國前列,清冽河湖中「綠色」財富的增長方式,正展現著新疆冷水魚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精緻圖景。
  • 養殖高山冷水魚:湖南炎陵縣羅小豔的致富之路
    養殖高山冷水魚:湖南炎陵縣羅小豔的致富之路2013-08-12 15:36: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炎陵縣畜牧水產局        瀏覽量: 10457 次 我要評論 &nbsp&nbsp&nbsp&nbsp羅小豔,今年46歲,炎陵縣九龍事務管理局石鼓村人,初中畢業後外出打工謀生,先後從事過建築、餐飲,做過小生意,但一直未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家致富路
  • 「最美漁技員」 專欄 | 馬光:情系養殖群眾 心牽科技推廣
    中國水產微信公眾號將對50名「最美漁技員」個人經歷作獨家專欄刊載,希望廣大水產技術推廣工作者以「最美漁技員」為榜樣,不斷加強學習、鑽研業務、提升能力、努力工作,全力做好水產技術推廣和科技服務等各項工作,為推進漁業科技進步、促進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 尋訪最美產業教師|華農教授八年捂熱一方「冷水魚」
    張學振二話不說,就在漁場住下了,不停觀察、測量、詢問、記錄,為鄉親們理順了生態養殖發展思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好水能養好魚,但要養適合的魚;低水溫條件不適合養殖常見的「四大家魚」,要選擇適合冷水環境生長的虹鱒、鱘魚、娃娃魚等品種;發展「冷水魚-常溫魚-水生蔬菜溼地-稻米」的循環農業模式,實現養殖零排放。
  • 農發行新疆分行引金融活水「遊」動冷水魚「熱產業」
    除了美景,湖中生長的冷水魚高白鮭肉質鮮美,是別處難尋的美味。  3月25日,農發行新疆分行向新疆賽湖漁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賽湖漁業」)審批的首筆500萬元農業小企業貸款落地,主要用於賽裡木湖冷水魚的生產、加工資金需求。
  • 朱桂勇:冷水魚遊出熱銷路
    這裡溪流縱橫、森林密布、山高水冷引來返鄉創業青年朱桂勇慧眼獨識創辦冷水魚魚業園如今品種豐富的冷水魚熱銷市場寧德市善水水產養殖有限公司 朱桂勇:坑底鄉芎坑村,溪流縱橫,森林密布,自然生態景觀豐富,景色優美。來芎坑考察的時候發現,這邊的海拔很高,水質很好,於是就想到了大學時候所學的冷水魚養殖專業,如三文魚,就屬於淡水冷水魚類。自然稟賦加上專業知識,隨即激發了他的創業靈感。
  • 清冽河湖生長綠色財富
    在這些純靜的水域裡,成群結隊的冷水魚自在遊弋,它們是新疆極具競爭優勢的漁業資源。經過20餘年發展,新疆的冷水魚資源開發利用已走在中國前列,清冽河湖中「綠色」財富的增長方式,正展現著新疆冷水魚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精緻圖景。
  • 試試養這幾種冷水魚,好看又好養
    試試養這幾種冷水魚,好看又好養一些魚友養了很多熱帶魚之後,覺得熱帶魚太費電了,而且還很耗費時間。有人就覺得麻煩,想要養冷水魚了。在這裡我就給各位朋友推薦幾種冷水魚,好看又好養,值得去養殖。所以錦鯉這種冷水魚要是養得好,它遊動起來,十分漂亮,顏色鮮豔,觀賞價值也不低。第二種:珍珠鱗金魚珍珠麟金魚名字就叫得很唯美,它的全身像是像鑲上了珍珠一樣,看起來十分整齊和飽滿,圓圓胖胖的身材看著有些調皮可愛,叫人愛不釋手。這種魚品種多樣,有紅珍珠鱗、菠蘿皇冠珍珠鱗、五花珍珠鱗等。
  • 彭州比拼冷水魚烹飪 頂級鮭魚五百一斤
    四川新聞網消息       (本網記者 李京枝) 繼四川彭州宣布打造西部冷水魚基地之後,為充分發揮冷水魚的經濟價值,彭州市小魚洞鎮首屆冷水魚菜品烹飪大賽於8月5日拉開戰幕。四川新聞網麻辣社區選出的兩名大眾評委也應邀參加了烹飪大賽。當地政府表示,舉辦這樣比賽的目的是為了激勵當地餐廳做大做精冷水魚菜品,吸引更多好吃嘴到當地品嘗。
  • 黔地出好水,好水養好魚~貴水黔魚,「遊」上百姓餐桌
    2019年貴州省生態漁業公司捕魚活動—收網。楊良強 攝" 零網箱 · 生態魚 "。隨著全面推行五級河長制落地見效,2018 年以來,我省依託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把生態漁業列為全省重點推進的 12 個農業特色優勢產業之一,走 " 放魚養水、人放天養、以魚淨水 " 之路,全省上下聚焦湖庫大水面養殖、稻漁綜合種養、冷水魚健康養殖、綠色設施漁業,全力打造全域生態魚產業鏈,走出了一條以綠色發展為導向的生態漁業高質量發展之路。"
  • 【經濟視野】生態養殖 新疆漁業躍龍門
    「整個新疆的自然稟賦都非常好,河流大部分源於高山冰雪融水,甘甜清冽,水質純淨無汙染,為魚類生長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發展無公害漁業及生產有機水產品的理想之地。」自治區水產科學研究所總工程師蔡林鋼說,「目前,賽裡木湖、烏倫古湖等水域均通過國家有機食品的認證。如今全疆上下對環境保護的重視,為新疆水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 最適合新手養殖的三種冷水魚,各有什麼優缺點?
    圖文/養魚老道 原創首先說明,冷水魚只是我們這裡的通俗叫法,實際上這種說法並不嚴謹,只是約定俗成了而已。一位魚友問養魚老道,聽說最好養的冷水魚有三種,分別是草金魚、鎏金金魚和土炮錦鯉,那麼這三種觀賞魚各有什麼優缺點呢?
  • 迎難而上,綠色養殖,共築「農鮮軍」 ——訪宜賓山勾勾農業科技有限...
    「山勾勾」飛出了「金鳳凰」,在農業養殖領域,我們了解到一家由退伍軍人帶領的畜牧養殖企業——宜賓山勾勾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初入宜賓山勾勾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勾勾農業」)的養殖基地,映人眼帘的是良好運營的養殖區域與正在擴建的養殖區域的交織,雞蛋運輸、入庫、包裝、車輛往來、灰土拌合、槽底清理、夯打、找平……同一個空間無數種操作,好似混亂卻穩中有序,這樣的養殖場景初次遇見,卻不覺有任何唐突和不舒適。
  • 豐都縣三建鄉蔡森壩村:發展冷水魚養殖 特色產業促脫貧
    名稱:豐都縣三建鄉蔡森壩村:發展冷水魚養殖 特色產業促脫貧 發布:2020-04-03 13:53
  • 全國冷水性魚類養殖模式現場觀摩活動暨研討會在四川雅安市舉行
    6月25日,由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局主辦,四川省農業農村廳、雅安市人民政府承辦的全國冷水性魚類養殖模式現場觀摩活動在我市天全縣舉行,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四川省水產局和重慶、雲南、貴州、陝西、新疆、甘肅等冷水魚養殖大省及企業代表共
  • 綽爾林業局:繪綠色圖畫 寫生態文章
    今年以來,綽爾林業局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堅定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堅持生態立局、護建同步,統籌推進生態保護與建設工作,實打實落筆,寫好生態保護建設大文章。守牢生態保護「紅線」近日,在綽爾林業河中林場生態功能區綽爾林業局至阿爾山林業局經濟節點路上筆者看到,幾臺挖掘機在小心開山鑿石,拓寬路面。
  • 助農扶貧 順豐豐農科技助力青海農產品上行
    青海省區域品牌「青品匯」啟動儀式上,在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歐青平、青海省委常委、副省長嚴金海的見證下,就順豐集團青海省供銷物流項目,豐農科技與青海省扶貧開發局正式籤約。項目將聯合青海省農業農村廳、省商務廳、省發改委、省科技廳、省文旅廳等單位共同在青海省農村三級物流體系、智慧農業種養殖、區域公用品牌建設、省級冷鏈物流產業園等領域進行全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