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說到雜交,很多人非常牴觸,事實上雜交在物種進化中意義重大,現代人是多種遠古人類雜交下的產物,我們體內或多或少都混著其他遠古人類的基因。如果沒有雜交的發生,或許人類早已滅絕。
種間雜交促進物種進化
北極熊是北極自然環境下演化的產物,適應寒冷的氣候。隨著冰川的融化,它們的棲息地減少,食物也在減少,如果沒有人類幹涉,滅絕是必然的,但還有一條路可走。
2006年,美國人在加拿大北部擊殺了一隻北極熊。當他們上前準備收穫戰利品時,發現這隻熊有點不對勁,它的皮毛並非全白,爪子也比正常的北極熊要長。它像極了人類雜交北極熊與灰熊的產物。這是人類第一次在野生環境中發現「灰北極熊」。
圖左為灰北極熊、圖右灰熊
南下是它們的出路,它們無法適應北極以外的環境,但與灰熊雜交之後的產物卻可以,這個產物攜帶著部分北極熊的基因,遠遠望去一身白毛。它們也具備了一部分灰熊的基因,可以適應北極之外的森林環境,這就是雜交力量,是物種免於環境變化滅絕的出路,從進化論的角度,這是一種快速進化的捷徑。
圖:尼安德特人與智人
或許很多人牴觸雜交,實際上人類在5萬年之前常常進行種間雜交,以此來適應不同的地域與氣候。當智人走出非洲來到歐洲,與非洲炎熱的氣候不同,歐洲天寒地凍,食物較少,因此智人的能量儲存系統進行了一次改造,這次改造就源於我們與尼安德特人進行基因交流。由於尼安德特人誕生於歐洲,按著歐洲的寒冷環境的演化路徑進行演化,所以它們就像灰熊,而我們更像是走出非洲的北極熊,需要適應新的環境。
圖:現代人口中,尼安德特人基因分布
改造的利弊主要取決於環境,如今食物充足,從尼人那獲取的基因,使現代人出現了肥胖、尿糖、三高等弊端。在後來的幾萬年裡,我們不斷的對尼人的基因進行「清洗」,目前現代人還保留著尼人1~2%的基因。
圖:現代人口中丹尼索瓦人基因分布
高原空氣稀薄,人容易產生高原反應,有一部分人卻天生適應高原,這源於他們從長期生活在高原地區的丹尼索瓦人那繼承了6%的高原基因。在我國的藏族,繼承了丹人基因的人口不在少數。
雜交是物種的一種演化策略
種間雜交是物演化的一種策略。物種分散到各處演化出在當地生存的能力(基因),當某地環境改變,物種遷移與當地種間物種進行雜交,獲得在新的環境下生存的能力。
從北極熊與灰熊的母系遺傳物質線粒體DNA中,我們可以發現它們都源於古代灰熊。幾十萬年以前,它們的祖先一部分遷徙到了北極演化成了北極熊。如果這麼來看又談何雜交呢?這就像是演化史上的一種分分合合,推動了物種的進化,從更大的尺度上來看,這是一種在各地播撒下不同的種子,防止物種滅絕的一種策略。
我們通常用進化樹來描繪物種的演化,以樹幹起始,演化出了不同的分叉,然而如今看來,生命的演化更像是一張「網」,網眼由不同的分岔相交而成。
雜交的禁忌
那麼人類讓動物雜交是否違背大自然呢?如果是種間雜交,例如吉娃娃和泰迪,它們都屬於同一物種,北極熊和灰熊也都源自於古代灰熊,人工幫助種間物種進行基因交流可以防止物種滅絕,幫助物種適應環境,但還有一類雜交是不可取的,除了道德與倫理,甚至會引發物種的滅絕。
曾經科學家在研究人類演化的過程中,一直有一個無法解決的問題,那就是猿類是如何演化成人類的。科學家一直在苦苦尋找中間的過渡物種,有些科學家寄希望於在神龍架找到大腳野人,有些從黑猩猩的研究入手。其中前蘇聯生物學家伊萬諾夫,幹了一件非常極端的事情,他認為既然黑猩猩和人是近親,如果它們之間可以產生後代,就可以解決人類缺失的一環,於是偷偷地進行人與黑猩猩的實驗。
當時人類遺傳學技術水平有限,並不知道人類染色體為23對,而黑猩猩為24對,兩者之間存在生殖隔離,並不能進行基因交流產生後代,這個實驗註定是失敗的。
伊萬諾夫違背了自然法則,愛滋病源於黑猩猩,它可以通過體液傳播,並且起源的時間與秘密實驗的時間吻合,人類至今都無法攻克,這或許就是大自然對人類的懲罰。
最後
雜交是一把利器,按照大自然的規則使用可以使大自然豐富多彩,如果不按規則胡亂使用,容易傷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