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中非命運共同體中的民企力量

2020-12-12 全國工商聯

中非合作論壇成立20年來,推動中國的民營企業逐漸成為對非投資合作主力軍。這些"紮根非洲"的民企在幫助非洲地區更好融入全球價值鏈的同時,實現著自身的可持續發展

 20年同心若金,20年乘風破浪。

相隔數萬裡,地理上的遙遠距離並未阻隔中國與非洲的真摯友誼。20年前,迎著新世紀曙光,順應和平與發展時代主題,高舉合作共贏的大旗,中非合作論壇宣告正式成立,在構建中非命運共同體的徵程中,中非人民用真誠與大愛成為彼此「全天候的好朋友、合作共贏的好夥伴、情同手足的好兄弟」。

「20年來,在中非雙方共同努力下,中非合作論壇已成為中非開展集體對話的重要、活躍平臺和務實合作的有效機制,也是南南合作的一面重要旗幟。」2020年10月12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同中非合作論壇非方共同主席國塞內加爾總統薩勒,就中非合作論壇成立20周年共致賀電時共同強調,願繼續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對接中國「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非盟《2063年議程》,把中非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推向更高水平,構建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共創人類美好未來。

 國家有號召,民企有行動。

在非洲這個「人類最後可以開發的一塊沃土」上,一大批在國內乃至全球處於行業領先水平的中國民營企業開拓創新、深耕細作,用實際行動支持非洲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在產業升級、創造稅收、帶動就業等方面作出重要貢獻。商務部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民營企業佔據了中國對非投資企業數量和金額的70%以上,已經成為對非投資合作的主力軍,他們在幫助非洲地區更好融入全球價值鏈的同時,實現著自身的可持續發展。

彰顯對非投資合作的民企力量

過去20年裡,在中非合作論壇引領下,中非關係完成了「新型夥伴關係」「新型戰略夥伴關係」「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三級跳。中非合作更是舉世矚目——2019年,中國對非直接投資存量491億美元,較2000年增長近百倍;中非貿易額2087億美元,是2000年的20倍。中國連續11年成為非洲第一大貿易夥伴,連續多年對非洲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20%。

中非通過實施「十大合作計劃」、「八大行動」,將務實合作推向歷史新高,中國民營企業對非投資也隨之取得令人矚目的增長,尤其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民營企業對外投資的重點地區正在從較為發達的地區向發展中地區轉移,非洲已成為中國民營企業「走出去」開展投資經營的沃土。

綜合商務部、麥肯錫報告和中非民間商會的相關數據,預計目前整個非洲大陸的中資企業已經超過1萬家,其中約90%都是民營企業。華堅集團、鹿王集團、牧羊集團、中非棉業、果銳科技、中國浩遠、青建集團、四達時代、蘋樂機械等民營企業在非洲投資了一大批項目,為非洲製造業、農業、基礎設施及文化傳播等領域的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中國民營企業在引領中資企業由「走向非洲」到「落戶非洲」再到「紮根非洲」的進程中,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

面對製造業普遍落後的現狀,中國民營企業用自我積累和探索中形成的寶貴經驗,為許多非洲國家提供了有益借鑑。東莞女鞋巨頭華堅集團在「非洲屋脊」衣索比亞投資建設了第一個企業園區,把真正的現代製造業帶到了衣索比亞,同時帶動了衣索比亞製鞋上下遊產業協同發展,在當地形成了產業集群。

與此同時,包括民營企業在內的中國企業,為非洲造就了大量就業崗位和技能培訓機會。根據麥肯錫報告中對1000多家被調研企業的僱員當中,有89%是非洲當地人,這些企業總計為當地民眾提供了30餘萬個工作崗位。因此可以推算,整個非洲的1萬多家中資企業為當地創造的就業崗位應當達到了數百萬個。

「通過發揮民營企業在產能合作、管理經驗和技術方面的優勢,中非製造業合作,很有可能成為下一階段中非經貿投資合作的重點、亮點和新的增長點。」中非民間商會會長、華立集團董事局主席汪力成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

可以看到,中國民營企業走進非洲,通過將技術、資本、管理知識和企業家精神帶到非洲大陸的每個角落,進一步帶動了非洲的工業化的發展,帶動了非洲青年一代的技能提升與創業熱情,讓非洲製造開始走進全球市場,也讓非洲從全球發展的後進者變為全球經濟增長新希望。

打造集聚發展的「工業園模式」

2006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勝利召開。同年,中非民間商會在北京成立。

作為全國工商聯引導廣大民營企業參與中非合作的重要載體,經過近15年的發展,中非民間商會已經成為促進中非經貿投資合作的主要平臺。截至目前,商會已經擁有海內外會員和非洲夥伴企業超過1200家,服務涉非企業超過3000家,一批商會會員企業與項目在非洲順利落地,為當地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推動了當地經濟社會發展。

中非民間商會配合全國工商聯承辦了2018年「中非民營經濟合作高峰論壇」和「2019中非民營經濟合作論壇」。作為落實論壇的成果之一,中非民間商會積極推動在非工業園區建設,引導企業抱團出海,推動中非產能合作。

「境外工業園,是國際產能合作的有效載體,如今已經成為中國民營企業出海發展的好平臺。」汪力成說,境外工業園「一站式」的出海服務,大大提高了中小民營企業走進非洲的信心和決心,而境外工業園的產業集聚效應和產業鏈運營,也有效助力「走出去」企業紮根當地市場,開拓國際市場。

據本報記者了解,從2006年起在泰國建立了泰中羅勇工業園,開始為中國民營企業從「產品出海」到「產業出海」的全球產地多元化發展服務,華立集團正在全球打造「三大三小」境外工業園,2020年正式啟動烏幹達、摩洛哥工業園區規劃和建設,助力中國製造業「走進非洲」更便捷,為中國企業參與非洲工業化發展、全球供應鏈重建創造條件,讓中國企業在非洲各國贏得更多尊重。

而商會副會長單位華堅集團2015年投資建設的中國華堅(衣索比亞)國際輕工業城,是一個以輕工業製造為主,以科技、高效、文明、和諧、環保為主題,集出口加工、商貿、服務等功能於一體的產城融合智慧園區,也是中國優勢產業走向非洲、廣東省「一帶一路」非洲工業園的先行區和示範區。

另一個範例,是由中非民間商會常務理事單位山西晉非投資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模里西斯晉非經濟貿易合作區,這是商務部首批批准的境外合作區之一,響應「一帶一路」倡議,重點布局金融服務、現代科技、港口倉儲服務、文化藝術等領域,致力打造「一帶一路」金融服務支點、伊甸園國際旅遊度假勝地、山西內陸地區對外開放的高地。目前園區入園企業40餘家,80%以上為法國、南非、印度、馬達加斯加、模里西斯等國企業,國際化程度較高。據悉,下一步該園區將重點建設國際仲裁院,發展金融產業,打造企業總部,致力於成為「一帶一路」特色海外園區。

「模里西斯政府將為晉非合作區建設智慧城市、發展金融產業提供強大動力,為合作區發展高端製造業提供廣闊空間。」模里西斯總理賈格納特表示,希望晉非合作區充分發揮模里西斯作為投資非洲總部和敲門磚的作用,吸引更多投資者赴毛投資興業。

 構建中非命運共同體新的輝煌

人心齊,泰山移。

2020年初,面對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國和非洲相互聲援、並肩戰鬥。在中國抗疫最艱難的時刻,非洲送來寶貴支持;非洲疫情爆發後,中國率先馳援,同非洲人民堅定站在一起。這句印在中國援非抗疫物資包裝上耳熟能詳的諺語,生動詮釋了中非人民之間的深情厚誼。

在支援非洲的隊伍裡,中國民營企業的身影讓人印象深刻——自2020年2月15日非洲出現第一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以來,他們積極配合國家外交戰略大局,秉承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國際合作意識,一方面捐款捐物,以實際行動援助非洲,攜手共抗疫情;另一方面危中尋機,多措並舉做好「雙穩」工作,助力非洲當地「重啟恢復」,用實際行動譜寫出中非友誼這一宏大樂章中感人至深的「民企華彩」。

在中非民間商會的組織下,上千家民企第一時間向20多個非洲國家捐款捐物達1670萬元人民幣。其中,華堅集團向非洲八國捐贈包括防護服、隔離衣、KN95口罩等在內累計價值500萬元的防疫物資;在衣索比亞投資的振德醫療股份有限公司向該國衛生部捐贈了防護服1000套、隔離衣1000件、KN95口罩20000隻、醫用外科口罩10000隻;四達時代推出非洲版「新冠肺炎自測評估系統」,將中國最新的防疫經驗和技術傳遞給非洲45個國家的中資企業,極大緩解了在非華人華僑的恐慌情緒……

隨著非洲疫情的發展,中非民間商會整合資源,成立了非洲國家疫情防控「三方工作機制」,為在非中資企業互通有無、抱團抗疫、早日實現復工復產搭建了平臺。同時,成立非洲國家國別互助小組,在強化信息共享、加強會員互助、提供專業化指導、助推所在國經濟恢復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為克服疫情帶來的衝擊,我們要加強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加快落實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成果,並將合作重點向健康衛生、復工復產、改善民生領域傾斜。」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非團結抗疫特別峰會上講話指出,面對疫情,中非雙方更加團結,友好互信更加鞏固。「我願重申,中方珍視中非傳統友誼,無論國際風雲如何變幻,中方加強中非團結合作的決心絕不會動搖。」

可以預見,中國正在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必將為中非合作深入發展和轉型升級帶來新的機遇。

「剛剛閉幕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中國『十四五』時期發展擘畫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新藍圖。中國民營企業也要敢於擁抱新的變化,發揮技術、工藝、質量、品牌等優勢,主動走出去參與全球供應鏈重構。」汪力成告訴記者,「一帶一路」「人類命運共同體」等倡議都為民營企業創造了「走出去」的條件,中國企業在全球各個國家也必將贏得更多尊重。「中非民間商會一定會在民營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和中非合作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以市場提升中非合作,實現合作共贏。」

「歇馬憑雲宿,揚帆截海行」。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相信在中非領導人的關心支持下,在中非合作論壇的引領下,中國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會用自己不斷創新的實踐推動中非關係乘風破浪、勇往直前,在構建中非命運共同體的徵程中創造新的輝煌。

相關焦點

  • 邁向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
    在祥和日麗的秋色中,中國今年最大的主場外交活動拉開了帷幕。50多個非洲國家的領導人以及受邀國際和地區組織的領導人齊聚一堂,出席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與中國領導人共商中非合作的大計,聚焦「一帶一路」建設與非盟《2063年議程》、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以及非洲各國發展戰略的對接,踐行「合作共贏,攜手構建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的峰會主題。
  • 馬漢智:推動中非命運共同體行穩致遠
    是命運與共還是扎牢民族國家的藩籬?毫無疑問,置身其中的每個國家、每個大陸都面臨著抉擇。中國和非洲雖遠隔千裡,但命運與共,合作抗疫為中非命運共同體做了生動的詮釋。同時,「中非合作論壇」和「一帶一路」倡議等重要溝通紐帶也在推動中非命運共同體行穩致遠。 中非命運共同體的提出絕不是偶然,這與中非深厚的歷史友誼、共同的歷史遭遇、共同的發展任務、共同的戰略利益緊密聯繫在一起。
  • 馬漢智:合作抗疫推動中非命運共同體進入嶄新時代
    是命運與共還是扎牢民族國家的藩籬?毫無疑問,置身疫情的每個國家都面臨著抉擇。中國和非洲雖遠隔萬裡,但從來都是命運共同體。共同的疫情將兩個大陸緊緊綁在一起,合作抗疫為中非命運共同體做了最好的背書。面向未來,中非雙方需牢牢把握中非友好大方向,推動中非命運共同體行穩致遠。
  • 每日一詞∣中非命運共同體 China-Afric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剛果(布)首都布拉柴維爾由中國承建的布拉柴維爾沿河大道斜拉橋。(圖片來源:新華網)   【知識點】中國和非洲,歷來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在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今天,中國與非洲之間的相互聯繫更加緊密。2018年9月,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成功舉行,在中非關係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
  • 外交部介紹中非合作論壇成果:加快構建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
    外交部介紹中非合作論壇成果:加快構建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 時間:2020
  • 教育國際化: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力量
    教育國際化: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力量 2020年03月19日 11:49 來源:《高校教育管理》2020年第2期 作者:張俊宗 字號 關鍵詞:教育國際化;人類命運共同體
  • 攜手鑄就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王毅國務委員兼外長在結束...
    四、中非合作論壇已經走過20個年頭,今年計劃舉行新一屆論壇會議,請問您在此訪中是否同非方討論了論壇問題?王毅:中非合作論壇是中非集體對話的重要平合和務實合作的有效機制。論壇成立20年來,取得了豐碩成果,特別是2018年論壇北京峰會決定構建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成為中非友好合作新的裡程碑。
  • 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
    以天為不善良、不仁慈,天命觀念在人們思想中逐漸鬆綁,天神、天命失去了絕對的權威性,主體人的力量逐漸取代天命的支配力。「夫民,神之主也」,「國將興,聽於民」,「良臣將死,天命不佑」。開啟理性的覺醒,哲學的突破。在某種意義上反映了人對自我命運的反思,由天命不佑而轉化為對命運的關照。  命運,自古以來中外哲人就各說齊陳,詮釋多元。儒家孔子認為,命運是人力不可抗拒的必然性的力量。
  • 非洲疫情觀察丨中國賴索托合作抗疫 構建中非衛生健康共同體
    近年來中萊兩國關係保持良好發展勢頭。今年5月,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至賴索托,賴索托始終面臨嚴峻防控壓力。此次中方向賴索托派遣抗疫醫療專家組支持賴索托抗疫行動,協助賴索托政府增強疫情防控能力。這也是中國政府向第十四個非洲國家派出的抗疫醫療專家組。
  • 新華社評論員:為構建亞太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力量——論習近平主席...
    新華社北京11月20日電題:為構建亞太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力量——論習近平主席在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七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重要講話新華社評論員這是共克時艱的中國方案,也是共創未來的科學謀劃。「共同構建開放包容、創新增長、互聯互通、合作共贏的亞太命運共同體」,在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七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習近平主席發表重要講話,為新形勢下亞太合作指明方向路徑,宣示中國攜手各國向著人類命運共同體目標不斷邁進的堅定決心。
  • 王毅:中非是休戚與共命運共同體 是兄弟間互幫互助
    中國網現場直播會上,有記者提問,「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尼斯堡峰會已經過去一年多了,請問峰會成果的落實情況怎麼樣?新的一年,中非合作會面臨怎樣的問題?會有哪些新的進展?」王毅說,「中非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我們之間的合作是兄弟之間的互幫互助。不管國際風雲如何變幻,不管世界經濟如何冷暖,中國支持非洲的力度都不會減弱。」
  •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內聖外王
    作者:孫新顏擴而充之,足以保四海,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才能阻止全球災難,達到內聖外王的最高境界。以文化人、心傳教化從而喚醒人們內心與生俱有的良知,並將其推廣擴充至工作生活中。一旦良知被喚醒,良能的力量就會若決江河,沛然莫之能御。致良知才能達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易曰:自天佑之吉無不利。孟子說:「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學問之道就是將自己外放之心收回來。
  •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國擔當
    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時代中國外交的一面旗幟。中國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首次提出者,也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積極實踐者和推動者。當前,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中國的戰「疫」行動展現了負責任大國的大國胸懷和大國擔當,是中國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生動體現。
  • 順應時勢,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深入人心
    ——編 者 12月12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氣候雄心峰會並發表重要講話,闡釋應對氣候變化的中國主張,宣布中國國家自主貢獻一系列新舉措,為推動全球氣候治理注入信心和力量,彰顯了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國胸懷和責任擔當。
  • 北京科技大學師生熱議習近平主席回信: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
    國家主席習近平5月17日給北京科技大學全體巴基斯坦留學生回信,對各國優秀青年來華學習深造表示歡迎,鼓勵他們多同中國青年交流,同世界各國青年一道,攜手為促進民心相通、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北京科技大學現有巴基斯坦留學生52人,其中49人為博士、碩士研究生。
  • 邢廣程:構建更加緊密的命運共同體
    摘編自《光明日報》  【邢廣程:構建更加緊密的命運共同體】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邊疆研究所所長邢廣程指出,構建衛生健康共同體,同舟共濟、相互支持,是保障各國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必然選擇,將推動各國之間醫藥衛生合作的進一步深化,為合作拓展新空間。
  • 東方時評丨推動構建沒有貧困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中國願同世界各國一道,攜手推進國際減貧進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12月14日新華每日電訊)消除貧困是世界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基本權利。放眼全球,消除一切形式的貧困,包括極端貧困,是當今世界面臨的最大全球性挑戰,是人類社會的共同事業。一直以來,中國都是世界減貧事業的積極倡導者和有力推動者。
  • 專訪:疫情和變局凸顯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現實意義——訪中國現代...
    新華社北京1月5日電專訪:疫情和變局凸顯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現實意義——訪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袁鵬新華社記者陳瑤 劉鍇 李家瑞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袁鵬日前在北京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世紀疫情與百年變局交織、世界格局加速演變的局面凸現了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現實意義
  • 論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日文版)
    論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日文精裝版)作者:習近平出版社: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時間:2020年3月》為開卷篇,以2018年6月22日習近平同志在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講話的要點《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思想為指導,努力開創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局面》為收卷篇,收入習近平同志論述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文稿85篇,約32萬字。
  • 中非團結抗疫特別峰會凸顯中非命運共同體的特殊意義 宣講家網評論
    習近平主席在發言中還專門提到數字經濟、智慧城市等領域合作,契合了當下經濟發展新業態,為非洲經濟提供了新路徑。近期,中國視頻網站以當下最流行的直播帶貨形式,讓盧安達因疫情嚴重滯銷的咖啡剛一上線就被「秒光」,這讓非洲當地政府和農戶異常驚喜,也讓很多中企看到了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