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著名評級機構GaWC(「全球化和世界城市」研究小組)發布《世界城市名冊2020》,成都排名較2018年再次提升12位,位列全球第59名,入選Beta+(世界二線強城市)。
持續提升在世界城市體系中的位勢能級
這是成都繼2016年、2018年之後
第三次實現大躍升
距離Alpha(世界一線城市)級別又近了一步
「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設現代化新天府,成為可持續發展的世界城市。」市委十三屆二次全會確立了新時代成都「三步走」戰略目標。摒棄「盆地意識」「西部思維」,跳出區域中心城市的視野局限,成都重新錨定了自己在全省、全國、世界城市坐標體系中的位置。
同時,明確了實現這一目標的路徑,堅守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國際門戶樞紐城市、世界文化名城的戰略定位。
「所當乘者勢也,不可失者時也。」當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建設、「一幹多支」發展戰略、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等機遇,正在從能級層次、區域位勢、承載空間等方面深刻改變成都的發展格局,也不斷為城市戰略定位和發展路徑賦予新的內涵。
「十四五」即將啟幕,在更寬廣的時空維度上,成都正加快邁向可持續發展的世界城市步伐。
使命在身 機遇疊加
站位世界城市競爭格局 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12月15日,成都海關發布的最新外貿數據顯示,前11月四川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7421.4億元,規模位列全國第8,比去年同期增長20.6%,增速位列全國第2。其中,同期成都外貿進出口總值6566.4億元,同比增長23.6%,佔四川外貿進出口總值的88.5%,保持全省外貿「領頭羊」地位。
這份成績單背後,是成都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建強國家中心城市功能的生動實踐。
國家中心城市居於國家戰略要津和我國城鎮體系金字塔「塔尖」,肩負國家使命,代表國家形象,參與國際競爭,引領區域發展,在經濟、金融、文化和交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中心和樞紐功能。
城市功能決定城市勢能,城市勢能決定了城市在全球競爭格局中的影響力、輻射力和集聚力。五年以來,我市通過建設全國重要的經濟中心、科技中心、金融中心、文創中心、對外交往中心和國際綜合交通通信樞紐,全面強化「五中心一樞紐」功能支撐,加快建設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增長極和動力源。
加快建設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增長極和動力源,成都使命在身,機遇疊加。
1月3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明確提出,要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上升為國家戰略。
10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強調成渝地區要打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
新使命意味著新機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黨中央從構建新發展格局戰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區域發展戰略,是改革開放以來成都面臨的最重大戰略機遇。」城市的主政者做出判斷。
如何搶抓機遇,發揮核心引擎的驅動力?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加快天府新區、成都東部新區、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兩區一城」建設;加快成德眉資同城化、提升門戶樞紐地位。
持續提升成都發展能級,還要把做強主幹功能與發揮極核作用統一起來。「一個是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一個是省級層面的區域戰略,兩者在戰略目標上高度契合、內在要求上高度統一、發展路徑上高度一致。」此前,四川省委政研室副主任、省委改革辦副主任古智猛如此解讀。
始終堅持服務國家戰略、全省大局。「十三五」時期,成都在「一帶一路」開放新格局中提升國際競爭力,加快建設國際貿易中心和國際友好往來門戶;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戰略中提升區域帶動力,更好擔當引領西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時代責任;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提升極核輻射力,強化「主幹」責任與擔當,加快建設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增長極和動力源。
公園城市 美好生活
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 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
11月28日,「愛成都·迎大運」「運動成都」2020年成都市第七屆全民健身運動會天府綠道科技體育嘉年華活動在龍泉驛區青龍湖溼地公園舉行,吸引了全市500餘名選手參加。
越來越多的活動、賽事正釋放出天府綠道錦城公園的活力。如今,這裡已然成為環城生態帶、公共服務帶和綠色消費帶,「綠道+場景營造」正改變著市民的生活方式。
「十三五」時期,以綠色發展理念塑造的公園城市新形態日益完善。錦城公園、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大熊貓國家公園加快建設;成都地鐵正式躋身「500公裡俱樂部」,躍升至全國「第四城」;TOD示範項目全面推進,促進交通圈、商業圈、生活圈「多圈合一」;截至今年5月底,規劃總長1.69萬公裡的天府綠道已累計建成3689公裡,串聯起生態區、公園、小遊園、生活圈。從高空俯瞰天府大地,這座城市披上了越來越多的「綠裝」。
綠色是自然的底色,也是發展的主色。
2018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時強調,天府新區一定要規劃好建設好,特別是要突出公園城市特點,把生態價值考慮進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長極,建設內陸開放經濟高地。
建好公園城市「試驗田」,成都按下「快進鍵」。
今年1月,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明確,「支持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對於成都來說,這既是一種政治信任,更是一種政治責任。
勇闖新路,勇立潮頭。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成都將直面城市有機生命體的多元性、複雜性,堅持「人城產」邏輯,在自然與有序之間權衡調適,不斷探索轉型發展突圍之路,努力打造標定時代發展高度、承載美好生活嚮往的未來之城。
公園城市承載著讓生活更美好的價值取向,彰顯著讓人民更幸福的使命方向。
11月18日,在2020中國幸福城市論壇上,成都連續12年蟬聯「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並被授予「新時代公園城市示範區」稱號。
將宜人宜業宜居作為城市持久的競爭力,開闢城市發展新境界。「十三五」時期,成都通過構建大尺度生態廊道和碧水景觀體系,推動實現城市與自然指狀交融、無界生長;推進大規模增綠增景和價值轉化,實現生態價值創造性轉化;建設人本化慢行系統和城市空間,加快構建人氣集聚、出行高效、方便快捷的友好社區和生活空間。
美好生活就在公園城市——成都。
「內陸腹地」躍升「開放前沿」
立足「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建設國際門戶樞紐城市
12月21日,46個貨櫃1200噸的俄羅斯大麥搭乘中歐班列(成都)運抵成都國際鐵路港,這是四川地區首趟大麥專列,實現了四川省進口糧食渠道與品類的新突破。
12月1日,一列滿載俄羅斯菜籽油的列車駛入成都國際鐵路港,四川人的飯桌上又多了一種新選擇。
一直以來,俄羅斯油類作物進口方式主要依託海運,繼而通過沿海港口進入中國市場。中歐班列網絡的逐步健全,打通了西部地區進口糧油的便捷通道。
從對外開放能力看,全球通達能力、要素運籌能力、供應鏈輻射能力是門戶樞紐城市的顯著特徵。
五年來,立體化戰略通道加快拓展。截至目前,成都國際班列累計開行已達11267列,其中中歐班列(成都)累計開行6792列,率先突破6000列,開行量和綜合評價指標連續保持全國領先;天府國際機場正式啟用進入倒計時階段,即將成為中國內地繼北京上海之後第三個擁有雙機場的城市。
五年來,開放平臺不斷拓能升級。加快推進自貿區協同開放,數據顯示,自2017年4月掛牌至今年10月底,成都自貿試驗區共新增企業12萬餘戶、新增註冊資本12873億元,其中,新增外商投資企業1156戶,85%集中在高端服務業領域;高新區、天府新區分別獲批成為首批國家級出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和貨架數字服務出口基地;高新綜保區連續31個月居全國同類綜保區進出口額首位。
「十三五」時期,隨著「一帶一路」建設深入推進,成都地理區位深刻重構,正加快由「內陸腹地」躍升為「開放前沿」。
機遇疊加。順應世界經濟深度調整態勢,今年,黨中央作出「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戰略部署。再次為成都加快建設國際門戶樞紐注入強大勢能、提供戰略機遇。
暢通道、優平臺、強產業。成都正加快拓展立體化戰略通道,構建連結全球的亞蓉歐陸海空聯運戰略大通道,建設泛歐泛亞陸港主樞紐和國際航空門戶主樞紐。加快打造高能級開放合作平臺,提高外向型經濟活力和整體經濟效率。加快建設全球供應鏈體系,提升國際資源要素集聚運籌能力。
成都「朋友圈」 遍布全球
塑造「三城三都」 建設世界文化名城
9月8日至10月8日,成都市「首屆天府大地藝術季」系列活動在邛崍市天府現代種業園舉辦,將成都人的生活方式、文化與川西林盤、天府大地有機融合,讓人充分領略天府文化的獨特魅力。
天府大地藝術季還未結束,9月27日,「2020成都·歐洲文化季」又啟幕,邀請了希臘、瑞士等7個歐洲國家參與,9場風格多樣、精彩紛呈的展覽及活動持續至年底,面向市民免費開放。
一場接一場的文化活動,既向世人展示著成都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又推動著成都朝世界文化名城的目標邁進。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根與魂」,是難以複製的軟實力,能夠提高一座城市在世界城市體系中的識別度。「浪漫之城」巴黎、「音樂之城」維也納、「文學之城」愛丁堡等城市享譽全球,都因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獨特的文化印記。
文化,同樣也是成都最厚重的底色,是成都人最驕傲的榮光。作為擁有4500多年文明史和2300多年建城史的成都,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擁有獨特的天府文化。
創新天府文化的時代表達。市第十三次黨代會以來,成都高水平建設世界文創名城、高起點建設世界旅遊名城、高標準建設世界賽事名城,高品位建設國際美食之都、高品質建設國際音樂之都、高質量建設國際會展之都。塑造「三城三都」成為成都建設世界文化名城的時代表達與現實路徑。
讓文化成為城市發展的動力。10月15日,2020成都新經濟「雙千」發布會世界文化名城「三城三都」專場活動舉行,成都「三城三都」政策機會清單、投資機會清單、100個新場景、100個新產品4張清單同時發布。「三城三都」投資機會清單總共發布投資項目80餘個,涉及釋放投資規模約2800億元。
準確把握文化與城市發展的內在邏輯。「十三五」時期,成都創新詮釋新發展理念的城市表達,塑造形成蜀風雅韻、大氣秀麗、國際時尚的天府文化風景線;創新詮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城市表達,讓文明之泉浸潤每個角落,讓人文精神滋養每個市民;創新詮釋美好生活嚮往的城市表達,以「三城三都」建設為載體講好成都故事。創新詮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城市表達,讓成都的「朋友圈」遍布全球。
end
來源:錦觀新聞
原標題:《格局 邁向可持續發展的世界城市——「十三五」的成都答卷》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