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相當著名的理論,原本是指在羊群中,頭羊往哪裡走,後面的羊就跟著往哪裡走,應用於心理學領域則是指人們經常受到大多數人影響而跟從大眾思想或行為。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阿希認為「從眾行為是人類在某種情景中的一種基本傾向。從眾行為是個體為了滿足他人或群體的期望而聽從他人的意見,其目的則是為了獲得獎勵或避免懲罰。
在成群結隊的白色羊群中,所有的白羊都很乖地跟隨著頭羊,頭羊在路上跳躍著跨過攔路的樹枝,即使樹枝後來已經被牧童撿走,後面的白羊也依然會跳躍,頭羊選擇更曲折更泥濘的小路尋找草地,於是後來的白羊都對旁邊筆直乾淨的大道視而不見。但黑羊不一樣,黑羊是一個特立獨行的「壞小子」,他從不在意頭羊,橫衝直撞跑向大道,在白羊飢餓的叫喊中,埋頭吃起草來。
而在日常生活中,從眾的行為屢見不鮮。什麼中國式過馬路啦,什麼排隊買奶茶啦,什麼購買盲盒啦,不可否認在一定程度上都與從眾有聯繫。
魯大迅先生說:「中間本沒有斑馬線,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線,」中國式過馬路可以說是從眾心理最為明顯的體現了。本打算等待綠燈閃爍的人看見有人紅燈就穿馬路,一邊覺得這個行為大錯特錯,一邊想人多勢眾,想那司機也不會說什麼,也就邁開步伐快樂地跟了上去。十隨一,百從十,浩浩蕩蕩的中國特色過馬路就出現了。
愛喝奶茶的朋友應該或多或少都聽說長沙茶顏悅色的名字,這家自長沙而紅遍大江南北的奶茶店,除名氣響噹噹的飲品外,第二出名的就是神龍見首不見尾的隊伍。有不少人都表示,茶顏悅色的飲品雖好,但也沒有好到讓其他所有奶茶店都門可羅雀的地步,有不少人其實都不知道茶顏悅色的名字,但因為人多也就去了。茶顏悅色的走紅在一定程度上也算有從眾心理推波助瀾啦。
無獨有偶,盲盒的走紅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從眾心理的狂歡。盲盒呢,喜歡它的人覺得新奇有趣,而厭惡它的人覺得是年輕人的「智商稅」。有一說一,在熱愛盲盒的年輕人中確實存在某些自稱入坑多年,至今也認為盲盒裡開出來的那個小人是黑髮的漩渦鳴人,金髮的路飛。更不乏有甚者,隱藏款和基本款的區別也一知半解。
從眾的人是跟在頭羊身後乖巧的白羊,人云亦云從眾行事,他們按照著頭羊的步調,頭羊往東他也往東,頭羊往西他也往西,而黑羊在後面蹦蹦跳跳特立獨行,敢於嘗試每一個沒有走過的道路。最終白羊們跟著渾渾噩噩的頭羊向著懸崖前僕後繼,黑羊則在柔軟的草地上幸福地打著滾。
希望每一個人都可以是那隻雄赳赳氣昂昂的黑羊,特立獨行,活出自己的模樣。
文章:程楠
排版:雷欣然
文章審核:馬曉莉
排版審核:鄭雯
責任編輯:唐明駿
掃碼關注我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