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獨行》:一盤棋居然牽扯出了「羊群心理和從眾心理」

2020-12-16 LF藍澈夫人

文 | LF·藍澈夫人

圖 | 網絡

他們是些有家不歸之人,親善妻子兒女不如親善棋盤棋子,借公家不掏電費的路燈,借夜晚不扣工資的時間,大擺擂臺。

圍觀的人一律伸長脖子,(所以中國,長脖子的人多)雙目圓睜。嘶聲叫嚷著自己的見解,每走一步秒招,銳聲叫好,若一步走壞,懊喪連天,都企圖垂簾聽政。

這段話出自,當代文壇叛逆大師賈平凹著述的《自在獨行》書籍。

每每讀至上述段落時,總是咬牙切齒,連連讚嘆這本書籍的秒處,賈平凹把這類愛看熱鬧的「長脖子」的外貌、動作、語言、心理描述的淋漓精緻。

古話常說:「觀棋不語真君子」

在我們的生活中總是有一些「長脖子」,特別是在下棋這方面。楚漢河界一出,紅黑棋子立刻對號入座,操棋手伏地而坐,不一會兒兩位棋手周圍就圍上了人。

只見兩位棋手正處於對峙狀態,紅方安耐不住炮八平五,忽然人群裡有人叫著,「你不應該是馬二進七吃對方的炮嗎?」

就這樣周圍的人開始質疑兩位棋手的水平,每走一步,都得指點一二。

其中一位棋手對他人的指點感到不快,於是對周圍的人說道:「來來來,誰要下誰來,我是沒有你們厲害」。

只見周圍的人連忙推脫:「不了不了,我就看看而已,不喜歡下棋」。

除了街邊棋攤的「長脖子」之外,還有許許多多的「長脖子」,比如菜市場為了幾塊錢大放厥詞,弄得那些原本忙著買菜的人,放下了手中的活,去擊鼓助威。

我再談談一個我感受最真切列子:

2020年7月20號下午15點左右,我去洗車店提車時,突然聽見很大的撞擊聲,我還納悶是哪裡傳來的。就在這時20多個人像被獵人的獵槍驚著了一般,一窩蜂地衝向了撞擊聲方向。

過了10分鐘左右那群人依依不捨地回來了,嘴裡說著:「你這車子怎麼開的,能撞在人行道上去」。

從心理學角度而言:「愛看熱鬧的人都是隨大流的,也是一種羊群心理、從眾心理」。

記得有一個笑話:「如果一個人在大街上抬頭仰望天空一分鐘,最後肯定很多人來陪他一起看,然後忍不住地問他,兄弟看什麼呢?然後他回答道:「脖子不舒服,昨晚落枕了」」。

究竟是何原因讓人們喜歡看熱鬧呢?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好奇心是基礎,它促使我們對未知的事物一探究竟,是求知的動力。正如居裡夫人所說:「好奇是一種品格。如果一個人對任何事物都不感興趣、不好奇,那恐怕得看心理醫生了」。

其實愛看熱湊熱鬧的現象無所不在,只是不同人的喜好程度不同,這可能與各民族的文化背景差異有關。

社會學家米爾格萊姆研究發現挪威人就很喜歡湊熱鬧,而法國人則沒有那麼明顯。據住在倫敦的朋友介紹,英國人有了事,比如新年夜、足球賽等,就全都上街,像開會發了通知一樣。

古人說:「過猶不及」。

這個道理用在湊熱鬧上最貼切:「適當湊點熱鬧,可以幫助我們及時了解身邊的新聞,七嘴八舌中,促進鄰裡關係;但不分輕重、有熱鬧必湊,似乎就有些太「八卦」了,時間長了,人們難免會對你產生防範心理,不敢輕易吐露真心。」

寫在最後

《自在獨行》書名禪意濃濃,猶有「大象無形、大音希聲」醍醐灌頂之力。不過,住在高樓裡悟禪,遠沒有走在山澗裡悟禪那麼來得輕巧和灑脫。

高樓裡悟禪悟出的是「三十功名塵與土」,而山澗裡悟禪悟出的是「雨打芭蕉落閒庭」。可以說,位置決定了思考問題的角度,角度也決定了人一生遠行的方向。

賈平凹是在哪裡悟禪?

他要麼行走在西北的大地,要麼隱居在自己的書房。所以,讀他的文章就有一種「長河落日圓」及「悠然見南山」的視覺衝突和情緒碰撞。

本文只講述了《自在獨行》的冰山一角,若想了解更多詳情,歡迎關注LF藍澈夫人,每日不定時為你帶來書評和影評。如果有想自己去揣摩《自在獨行》書籍的讀者,可以點擊文中的書籍卡片訂購。

相關焦點

  • 【戰「疫」心理健康】生活中的心理學現象——羊群效應
    【戰「疫」心理健康】生活中的心理學現象——羊群效應 2020-03-25 19: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從眾心理是如何影響用戶行為的?
    結果發現,平均有33%的人做出的判斷是從眾的,有76%的人至少做了一次從眾的判斷。而在正常情況下,人們判斷錯的可能性不到1%。實驗中,五名助手用錯誤的答案影響了第六個人最終做出的判斷,進而引發出這種錯誤的認知。從影響力角度而言,這意味著:那些試圖影響他人的人,可以利用從眾心理來有效地影響他人。
  • 從眾人白羊與獨行黑羊
    有一個相當著名的理論,原本是指在羊群中,頭羊往哪裡走,後面的羊就跟著往哪裡走,應用於心理學領域則是指人們經常受到大多數人影響而跟從大眾思想或行為。美國社會心理學家阿希認為「從眾行為是人類在某種情景中的一種基本傾向。從眾行為是個體為了滿足他人或群體的期望而聽從他人的意見,其目的則是為了獲得獎勵或避免懲罰。
  • 心理學:三個角度剖析從眾心理,每一次被迫改變都是性格的缺失
    在如今這個社會,許多人都有從眾心理,這些人很容易受到外界人群行為的影響,然後在自己的知覺判斷能力上表現出貼合於公眾或者大多數人。舉個例子,有一款很流行的包包,見同事很多人買了,自己不買,可能會讓同事覺得自己不合群,但是包又不是自己很喜歡的款式,可是最後還是買了。
  • 消費者的從眾心理是一種什麼樣的體現?
    分析:這就是從眾心理的一種體現,就算我們不看好這個東西,中國十三億人,就按千萬分之一,130多個人就是我們的精準客戶,更不要說再多了。從眾心理我挺羨慕那些去廟會跪拜不捐錢的今年十月份,我去關帝廟轉了一圈,我們兄弟四個為關雲長捐了200元鍍金身。
  • 從眾心理:跟風博主無腦下單,被坑的那些年
    這就是從眾心理。從眾心理,即個體在群體的影響或壓力下,放棄自己的意見或違背自己的觀點使自己的言論、行為保持與群體一致的現象,即通常所說的「隨大流」。從眾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信息壓力人們在不了解情況、不能確信自己的情境中出現的從眾行為,是由於缺乏必要的信息所引起的盲目服從。在缺乏必要信息的情況下,我們會不自覺地向他人的想法靠攏,但當有了可靠的信息支撐時,這種從眾行為就會消失。
  • 社交心理學:從眾心理,權衡在自己!
    大多數人幹什麼,我們也跟著幹;大多數人認為什麼是正確的,我們也跟著學;其實這種現象歸根結底是心理作用的結果,即"從眾心理"。從心理學角度看,從眾是指個人的行為和觀念受群體的引導或壓力影響,從而向與大多數人相一致的方向變化的現象。在生活中,我們很多行動和思想都來自大眾。從眾心理對我們的決策起著重要作用。
  • 羊群效應是什麼?
    羊群效應,是指;當我們長期處於人群中時,會很容易受到其他人的影響,導致盲目跟風,失去了自我思考的能力。 大家都知道,在放羊的時候,通常都需要一隻牧羊犬來管理羊群,防止羊群中有羊只丟失。因為羊群是一個散亂的組織,平時聚在一起,也是盲目地橫衝直撞。
  • Asch的社會從眾心理實驗
    這些社會現象來源於一種社會心理,叫做從眾心理,英文叫做Conformity。最近讀了一篇文章,文章題目是Opinions and Social Pressure,這篇文章講述從眾心理方面的研究,是該領域非常重要的一篇文獻;文章於1955年發表在學術期刊《Scientific American》上(圖1)。
  • 羊群效應:別被主播牽著鼻子走,這種選擇叫跟風
    經濟學上有個名詞叫羊群效應,是說一個集體裡人們往往會盲目從眾,在集體的運動中喪失獨立的判斷。在一群羊前面橫放一根木棍,第一隻羊跳了過去,第二隻羊、第三隻羊也會跟著跳過去。這時,把那根棍子撤走,後面的羊走到這裡,讓然像前面羊一樣,向上跳一下,這就是羊群效應,也稱從眾心理。
  • Solitude——自在獨行
    《自在獨行》這本書是我和朋友逛MUJI的時候發現的,以前逛MUJI我比較關注我喜歡的文具類,而店裡擺放的書籍我一直以為是裝飾品, 沒有仔細看過,這次隨手拿了一本發現MUJI挑書還是有一定用意的,有五成以上的書是關於日本文化,以飲食和建築為主,還有一些書跟《斷舍離》類似,非常契合MUJI簡約的生活理念,這可能是《自在獨行》位列其中的原因,同時也是MUJI比較成功的原因之一
  • 羊群效應:提升自己的判斷力,不盲目跟風
    人都有一種從眾心理,從眾心理很容易導致育從,而盲從往往會陷入騙局或遭到失敗。羊群是一種很散亂的組織,平時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衝右撞,但一且有一隻頭羊動起來,其他的羊也會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顧前面可能有狼或者不遠處有更好的草。
  • 《自在獨行》
    先生愛熱鬧,但這熱鬧並不是燈火燦爛,而是內心的安寧與獨行的自在。&nbsp&nbsp&nbsp&nbsp《自在獨行》一書分為五章。每章的主題分別為:孤獨地走向未來,默默看世界,獨自走一走,獨處的安寧,自在的禪意。在書中,先生寫情感,聊愛好,談社會,說人生。字裡行間既有俗世的智慧,也有生活的趣味。
  • 羊群效應告訴您
    「羊群效應".指出人都有從眾心理,容易盲從,而盲從往往會陷入窘境。用一個笑話來解釋這種現象:一位石油大亨到天堂去參加某個會議,一進去發現已經人已經滿了,沒有地方落座,天使說:「不好意思,沒有位置了。」這位大亨說:「不要緊,看我的。」他對著天堂大門喊了一句;「地獄發現石油了。」這一喊不要緊,天堂裡其他的石油大亨們都向地獄跑去,很快,天堂裡就只有他自己了。
  • 羊群心理、錨定效應、過度自信:你被影響了嗎?
    念念發現其實投資也是門藝術,心理因素髮揮的作用不見得比專業知識要少。所以今天非常榮幸地邀請到大名鼎鼎的摩根資產管理的專家為大家分享行為金融學對我們在生活和投資理財的影響。
  • 《自在,獨行》書評
    他的引言:賈平凹的獨行世界獨行是一場心靈的隱居真正的灑脫來自內心安寧寫給每個孤獨的行路人《自在獨行》是2016年6月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的圖書,作者是賈平凹。讓他覺得自在的,要麼就是行走於西北的大地,要麼就是隱居在自己的書房。先生其實也喜歡熱鬧,只是先生的熱鬧並不是燈火燦爛,而是內心的安寧與獨行的自在。這本書寫情感、聊愛好、談社會、說人生。有俗世的智慧,也有生活的趣味。對於匆匆的路人,平凹先生這部文集只是用來附庸風雅的玩物。但這本書卻要寫給生命的行者。願他們能懂得孤獨的真義,在生活裡多一些從容瀟灑。
  • | 從眾心理
    但有一樣東西居然也跟著脫銷了,那就是——廁紙。就在這幾周,多國多地出現了搶購廁紙的現象。從英國到美國,從紐西蘭到澳大利亞……人人都在拼命買廁紙。超市的廁紙貨架都被清空。有些超市不得不實行了「廁紙限購」,每人最多只能買四大包。
  • 心理學——羊群效應
    所以,有經驗的牧民在放牧時,往往只要控制住好領頭羊,這樣羊群就不會走丟了。簡單來講,羊群效應可以理解為一種從眾,跟風、隨大流的心理,類似於別人幹什麼,我也幹什麼。
  • 《烏合之眾》:認清從眾心理的這4個特徵,不再盲目跟從
    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很多這種從眾心理的現象:比如,一個宿舍裡,有人在吃東西,接著其他人也會跟著吃東西,最後可能是整個宿舍的人都在吃東西;而在高校經常會有這樣一直現象,宿舍之間,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之後,就會出現有的宿舍集體出動考各種證書,參加各種培訓,或是有的宿舍集體鍛鍊身體。因為大家會覺得,同宿舍的人都在努力,我不努力學習豈不是很丟臉。
  • 羊群心理與「沉默螺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