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LF·藍澈夫人
圖 | 網絡
他們是些有家不歸之人,親善妻子兒女不如親善棋盤棋子,借公家不掏電費的路燈,借夜晚不扣工資的時間,大擺擂臺。
圍觀的人一律伸長脖子,(所以中國,長脖子的人多)雙目圓睜。嘶聲叫嚷著自己的見解,每走一步秒招,銳聲叫好,若一步走壞,懊喪連天,都企圖垂簾聽政。
這段話出自,當代文壇叛逆大師賈平凹著述的《自在獨行》書籍。
每每讀至上述段落時,總是咬牙切齒,連連讚嘆這本書籍的秒處,賈平凹把這類愛看熱鬧的「長脖子」的外貌、動作、語言、心理描述的淋漓精緻。
古話常說:「觀棋不語真君子」
在我們的生活中總是有一些「長脖子」,特別是在下棋這方面。楚漢河界一出,紅黑棋子立刻對號入座,操棋手伏地而坐,不一會兒兩位棋手周圍就圍上了人。
只見兩位棋手正處於對峙狀態,紅方安耐不住炮八平五,忽然人群裡有人叫著,「你不應該是馬二進七吃對方的炮嗎?」
就這樣周圍的人開始質疑兩位棋手的水平,每走一步,都得指點一二。
其中一位棋手對他人的指點感到不快,於是對周圍的人說道:「來來來,誰要下誰來,我是沒有你們厲害」。
只見周圍的人連忙推脫:「不了不了,我就看看而已,不喜歡下棋」。
除了街邊棋攤的「長脖子」之外,還有許許多多的「長脖子」,比如菜市場為了幾塊錢大放厥詞,弄得那些原本忙著買菜的人,放下了手中的活,去擊鼓助威。
我再談談一個我感受最真切列子:
2020年7月20號下午15點左右,我去洗車店提車時,突然聽見很大的撞擊聲,我還納悶是哪裡傳來的。就在這時20多個人像被獵人的獵槍驚著了一般,一窩蜂地衝向了撞擊聲方向。
過了10分鐘左右那群人依依不捨地回來了,嘴裡說著:「你這車子怎麼開的,能撞在人行道上去」。
從心理學角度而言:「愛看熱鬧的人都是隨大流的,也是一種羊群心理、從眾心理」。
記得有一個笑話:「如果一個人在大街上抬頭仰望天空一分鐘,最後肯定很多人來陪他一起看,然後忍不住地問他,兄弟看什麼呢?然後他回答道:「脖子不舒服,昨晚落枕了」」。
究竟是何原因讓人們喜歡看熱鬧呢?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好奇心是基礎,它促使我們對未知的事物一探究竟,是求知的動力。正如居裡夫人所說:「好奇是一種品格。如果一個人對任何事物都不感興趣、不好奇,那恐怕得看心理醫生了」。
其實愛看熱湊熱鬧的現象無所不在,只是不同人的喜好程度不同,這可能與各民族的文化背景差異有關。
社會學家米爾格萊姆研究發現挪威人就很喜歡湊熱鬧,而法國人則沒有那麼明顯。據住在倫敦的朋友介紹,英國人有了事,比如新年夜、足球賽等,就全都上街,像開會發了通知一樣。
古人說:「過猶不及」。
這個道理用在湊熱鬧上最貼切:「適當湊點熱鬧,可以幫助我們及時了解身邊的新聞,七嘴八舌中,促進鄰裡關係;但不分輕重、有熱鬧必湊,似乎就有些太「八卦」了,時間長了,人們難免會對你產生防範心理,不敢輕易吐露真心。」
寫在最後
《自在獨行》書名禪意濃濃,猶有「大象無形、大音希聲」醍醐灌頂之力。不過,住在高樓裡悟禪,遠沒有走在山澗裡悟禪那麼來得輕巧和灑脫。
高樓裡悟禪悟出的是「三十功名塵與土」,而山澗裡悟禪悟出的是「雨打芭蕉落閒庭」。可以說,位置決定了思考問題的角度,角度也決定了人一生遠行的方向。
賈平凹是在哪裡悟禪?
他要麼行走在西北的大地,要麼隱居在自己的書房。所以,讀他的文章就有一種「長河落日圓」及「悠然見南山」的視覺衝突和情緒碰撞。
本文只講述了《自在獨行》的冰山一角,若想了解更多詳情,歡迎關注LF藍澈夫人,每日不定時為你帶來書評和影評。如果有想自己去揣摩《自在獨行》書籍的讀者,可以點擊文中的書籍卡片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