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itude——自在獨行

2020-12-23 葬愛玩心師

弱弱地提一下,賈平凹(wā),萬一有人和我一樣不知道怎麼讀呢。

《自在獨行》這本書是我和朋友逛MUJI的時候發現的,以前逛MUJI我比較關注我喜歡的文具類,而店裡擺放的書籍我一直以為是裝飾品, 沒有仔細看過,這次隨手拿了一本發現MUJI挑書還是有一定用意的,有五成以上的書是關於日本文化,以飲食和建築為主,還有一些書跟《斷舍離》類似,非常契合MUJI簡約的生活理念,這可能是《自在獨行》位列其中的原因,同時也是MUJI比較成功的原因之一,在銷售商品的同時傳播日本文化與企業文化,產品所蘊含的文化正是能感染顧客再次登門選購的」看不見的手「。

之所以會對這本書感興趣,其一因為書名,現在的我是一個喜歡獨行的人,做事不必考慮同行者的感受,選擇也不必遷就同伴的好惡著實自由。獨行可能會因無人分享而感傷 ,但不會在事後因為妥協而留有遺憾。其二因為目錄,一本書上手,想快速了解主題,無非是封面、目錄,本書目錄裡面「論生、論死、論男、論女……「天南地北的話題讓我非常好奇賈平凹是如何看待這世間萬物的,遂決定讀一讀這本書。

這是一本有趣的書,賈先生是個有趣的人,更準確的說,他是個富有童心的、愛玩的人,這其實是比較典型的男性,如果問一個男人拋去一切負擔想幹啥?他大概率會選擇去玩,玩啥?小時候喜歡玩啥長大還喜歡。男孩子放下手中的玩具不是因為不再喜歡玩具,而是要空出雙手扛起肩上的負擔。不過這本書雖叫獨行,實際賈先生並非真的獨行,但他的故事也著實有趣。在此摘錄一些令我印象深刻的段落,並附上鄙人一些拙見。

個人覺得獨行的不自在源於外界,如果沒人知道我總是一個人吃飯,我其實挺自在的,怕就怕一個人時候被朋友捕獲。有一次一個人想吃個東北菜,走到門口,心裡正在盤算吃鍋包肉還是溜肉段的時候被人叫住了,沒想到一群朋友在對面飯館門口排隊,我很感激他們熱情地邀請我加入,只是那頓飯我吃的並不開心。

我是一個愛湊熱鬧的人,但是對於吃飯,我更喜歡遠離熱鬧,因為客人多不一定就真的好吃,而且好吃也不一定和我胃口,就像行走在江浙的街市,江浙菜館一定比東北菜館人多,我若隨波逐流那永遠吃不到我想要的東北菜。不止是吃飯,很多時候我隨波逐流選擇了網紅產品卻總是大失所望,也許網紅本身沒有問題,只是我的好惡與大眾不同罷了,所以我獨行才能更自在,若能在獨行的路上遇到同行的人便是自在中的自在了。

我的小學祠堂的門關著,班長帶著鑰匙,他還沒有來,我們就在祠堂前跳起舞來。跳的是新學的《找朋友》:「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個好朋友!」大家很快活,有時找著小霓,有時找著芳芳,就一對一對跳起來。到了三年級以後,這舞就不跳了,而且男的和女的就分開來。我曾經和芳芳一塊踢過毽子,同學們都說我和芳芳好,是夫妻,拿指頭羞我,我便和芳芳成了仇人。

似曾相識的場景,沒想到60年代就有這樣的事了,這是否能解釋男孩子為什麼反倒喜歡捉弄喜歡的女孩子呢?更沒想到的是,《紅樓夢》裡也有類似的場景,寶玉與秦鐘上學的時候也有類似的場景,不過是同性,那時的學校是顏值第一,性別第二的價值體系,也挺有趣。

我那時最愛語文,尤其愛造句,每一個造句都要寫得很長,作業本就用得費。後來,就常常跑黃坡下的墳地,撿那死人後掛的白紙條兒,回來釘成細長的本子,一到清明,就可以一天之內訂成十多個本子呢。但是,句子造得長,好多字不會寫,就用白字或別字替著,同學們都說我是錯別字大王,教師卻表揚我,說我腦子靈活,每一次作業都批「優秀」,但卻將錯別字一一畫出,讓我連作三遍。學寫大字也是我最喜歡的課,但我沒有毛筆,就曾偷偷剪過伯父的羊皮褥子上的毛做筆,老師就送給我一支。我很感謝,越發愛起寫大字,別人寫一張,我總是寫兩張三張。老師就將我的大字貼在教室的牆上,後來又在寺廟的高年級教室展覽過。從一年級到二年級,我的父親一直在外地工作,娘要給父親去信,總是拿著幾顆雞蛋來求老師代寫,教師硬是不收雞蛋,信寫得老長。到了二年級下半學期,她說:「你現在能造句了,你怎麼不學著給你父親寫信呢?」我說我不會格式,她說:「你家裡有什麼事情,你就寫什麼,不要考慮格式!」我真的就寫起來,信花了三天才寫好,老師又替我改了好多錯字,說:「以後到高年級做作文,或者長大寫文章,你就按這路子寫,不要被什麼格式套住你,想寫什麼就寫什麼,熟悉什麼就寫什麼,寫清、寫具體就好了。」我從那時起就記住了老師的話,之所以如今我還能寫些小說、散文,老師當時的話對我影響很大。

賈先生的啟蒙老師,幼兒的教育太重要了,很多時候天賦是心理問題,一個好的啟蒙老師就是要讓你相信你有這樣的天賦。

最後一段也挺有意思,因為「不會書信格式而不會寫信」,仔細想想,這樣被形式限制的事情有沒有在我的生活裡發生呢?

他當過宿舍的舍長,當然盡職盡責,遺憾的是他沒有蚊帳,夏夜的蚊子輪番向他進攻。實在煩躁到極致,他反倒冷靜了,想:小小的蚊子能吃完我嗎?這蚊子或許是叮過什麼更有知識的人的,那麼,這蚊子也是知識化了的蚊子,它傳染給我的也一定是知識吧。冬天裡,他的被子太薄,長長的夜裡他的膝蓋以下總是涼的,他一直蜷著睡,這雖然影響了他以後繼續長高,但這樣卻練就了他善於聚集內力的功夫。

文人都擅長自我洗腦,這不就是自在的來源嗎?世間萬物就在那裡,你有你的解讀,我有我的解讀,只要自我解讀優先級高於大眾解讀,那不就可以掌控自己的喜怒哀樂了嗎?

「平兒,我們喝些酒吧,我有話要給你說呢。你一直在瞞著我,但我什麼都知道了。我原本是不這麼快來的,可我聽人說你犯了錯誤了,不知道到底是什麼情況,怕你沒有經過事,才來看看你。報紙上的文章,我前天在街上的報欄裡看到了,我覺得那沒有多大的事。你太順利了,不來幾次挫折,你不會有大出息呢!當然,沒事咱不尋事,出了事但不要怕事,別人怎麼說,你心裡要有個主見。人生是三節四節過的,哪能一直走平路?搞你們這行事,你才踏上步,你要安心當一生的事兒幹了,就不要被一時的得所迷惑,也不要被一時的失所迷惘。這就是我給你說的,今日喝喝酒,把那些煩悶都解了去吧。來,你喝喝,我也要喝的。」

你太順利了,不來幾次挫折,你不會有大出息呢!當然,沒事咱不尋事,出了事但不要怕事,別人怎麼說,你心裡要有個主見。人生是三節四節過的,哪能一直走平路?搞你們這行事,你才踏上步,你要安心當一生的事兒幹了,就不要被一時的得所迷惑,也不要被一時的失所迷惘。

孤獨地走向未來每個行當裡都有著孤獨人,在文學界我遇到了一位。他的聲名流布全國,對他的誹謗也鋪天蓋地,他總是默默,寵辱不驚,過著日子和進行著寫作,但我知道他是孤獨的。「先生,」我有一天走近了他,說,「你想想,當一碗肉大家都在眼睛盯著並努力去要吃到,你卻首先將肉端跑了,能避免不被群起而攻之嗎?」他聽了我的話,沒有說是或者說不是,也沒有停下來握一下我的手,突然間淚流滿臉。「先生,先生……」我攆著他還要說。「我並不孤獨。」他說,匆匆地走掉了。我以為我要成為他的知己,但我失敗了,那他為什麼要流淚呢?「我並不孤獨」又是什麼意思呢?一年後這位作家又出版了新作,在書中的某一頁上我讀到了「聖賢庸行,大人小心」八個字,我終於明白了,塵世,並不會輕易讓一個人孤獨的,群居需要一種平衡,嫉妒而引發的誹謗、扼殺、羞辱、打擊和迫害,你若不再脫穎,你將平凡,你若繼續走,走,終於使眾生無法趕超了,眾生就會向你歡呼和崇拜,尊你是神聖。神聖是真正的孤獨。走向孤獨的人難以接受憐憫和同情。

塵世,並不會輕易讓一個人孤獨的,群居需要一種平衡,嫉妒而引發的誹謗、扼殺、羞辱、打擊和迫害,你若不再脫穎,你將平凡,你若繼續走,走,終於使眾生無法趕超了,眾生就會向你歡呼和崇拜,尊你是神聖。神聖是真正的孤獨。

笑口常開有了妻子便有了孩子,仍住在那不足十平方米的單間裡。出差馬上就要走了,一走又是一月,夫妻想親熱一下,孩子偏死不離家。妻說:「小寶,爸爸要走了,你去商店打些醬油,給你爸爸做一頓好吃的吧!」孩子提了醬油瓶出門,我說:「拿這個去,」給了一大口淺底盤子,「別灑了啊!」孩子走了,關門立即行動。畢,趕忙去車站,於巷口遠遠看見孩子雙手捧盤,一步一小心地回來,不禁樂而開笑。人的生存就是這麼越來越尷尬。誰也知道那漂亮的衣服裡有皺的肚皮,肚皮裡有嚼爛的食物和食物淪變的糞尿,不說破就是文明,說穿就是粗野。小孩無顧忌,街頭上可以當眾掀了褲襠,無知者無畏,有畏就是有知嗎?當一切都在打扮,全沒有了真面目示人的時候,最美麗的打扮是不打扮。

所以重要的不是更美而是與眾不同嗎?

秦腔但是,幾百年來,秦腔卻沒有被淘汰,被沉淪,這使多少人在大惑而不得其解。其解是有的,就在陝西這塊土地上。如果是一個南方人,坐車轟轟隆隆往北走,渡過黃河,進入西岸,八百裡秦川大地,原來竟是:一抹黃褐的平原;遼闊的地平線上,一處一處用木椽夾打成一尺多寬牆的土屋,粗笨而莊重;沖天而起的白楊、苦楝、紫槐,枝幹粗壯如桶,葉卻小似銅錢,迎風正反翻覆……你立即就會明白了:這裡的地理構造竟與秦腔的旋律惟妙惟肖的一統!再去接觸一下秦人吧,活脫脫的一群秦始皇兵馬俑的復出:高個,濃眉,眼和眼間隔略遠,手和腳一樣粗大,上身又稍稍見長於下身。當他們背著沉重的三角形狀的犁鏵,趕著山包一樣團塊組合式的秦川公牛,端著腦袋般大小的耀州瓷碗,蹲在立的臥的石磙子碌碡上吃著牛肉泡饃,你不禁又要改變起世界觀了:啊,這是塊多麼空曠而實在的土地,在這塊土地挖爬滾打的人群是多麼「二愣」的民眾!那晚霞燒起的黃昏裡,落日在地平線上欲去不去的痛苦的妊娠,五裡一村,十裡一鎮,高音喇叭裡傳播的秦腔互相交織、衝撞,這秦腔原來是秦川的天籟、地籟、人籟的共鳴啊!於此,你不漸漸感覺到了南方戲劇的秀而無骨嗎?不深深地懂得秦腔為什麼形成和存在而佔卻時間、空間的位置嗎?排演到什麼時候,什麼時候都有觀眾,有抱著二尺長的菸袋的老者,有凳子高、桌子高趴滿窗臺的孩子。廟裡一個跟頭未翻起,窗外就哇的一聲叫倒好,演員出來罵一聲:誰說不好的滾蛋!他們抓住窗臺死不滾去,倒要連聲討好:翻得好!翻得好!更有殷勤的,跑回來偷拿了紅薯、土豆,在火堆裡煨熟給演員作夜餐,賺得進屋裡有一個安全位置。排演到三更雞叫,月兒偏西,演員們散了,孩子們還圍了火堆彎腰踢腿,學那一招一式。

我想去看看奔湧的黃河,感受黃土高原豪爽的秦人,想聽聽那振聾發聵的秦腔。

醜石人都罵它是醜石,它真是醜得不能再醜的醜石了。終有一日,村子裡來了一個天文學家。他在我家門前路過,突然發現了這塊石頭,眼光立即就拉直了。他再沒有走去,就住了下來;以後又來了好些人,說這是一塊隕石,從天上落下來已經有二三百年了,是一件了不起的東西。不久便來了車,小心翼翼地將它運走了。這使我們都很驚奇!這又怪又醜的石頭,原來是天上的呢!它補過天,在天上發過熱,閃過光,我們的先祖或許仰望過它,它給了他們光明、嚮往、憧憬;而它落下來了,在汙土裡、荒草裡,一躺就是幾百年了?奶奶說:「真看不出!它那麼不一般,卻怎麼連牆也壘不成,臺階也壘不成呢?」「它是太醜了。」天文學家說。「真的,是太醜了。」「可這正是它的美!」天文學家說,「它是以醜為美的。」「以醜為美?」「是的,醜到極處,便是美到極處。正因為它不是一般的頑石,當然不能去做牆,做臺階,不能去雕刻、捶布。它不是做這小玩意兒的,所以常常就遭到一般世俗的譏諷。」奶奶臉紅了,我也臉紅了。

醜到極處,便是美到極處。正因為它不是一般的頑石,當然不能去做牆,做臺階,不能去雕刻、捶布。它不是做這小玩意兒的,所以常常就遭到一般世俗的譏諷。

雲雀「啊,雲雀,還是我的那個雲雀!」我們看時,老頭正提著那個鳥籠。籠門已經重新封了,雲雀果然就在裡邊,一聲一聲地叫。這使我們大驚失色,責問他怎麼又捉了它。老頭說:「哪裡!是它飛回來的。這鳥籠一直在那裡空著,它就飛回來了呢。」「這怎麼可能呢?」我們說。「怎麼不可能呢?」老頭說,笑得更得意了,「我已經餵它兩年了,這籠裡多舒服啊!」我們走近去,雲雀待在那裡,急急地吃著那穀子,喝著那清水,好像它一直在餓著,在渴著,末了,就靜靜地臥下來,閉上了眼睛,作著一種疲乏後的休息。

我在故事裡看到了自己,我就是那雲雀,各種習以為常的思想就是困住我的鳥籠,可怖的是,若是年少的我絕對會選擇逃離鳥籠,而現在的我覺得鳥籠其實很舒服,這就是不再年輕,不再熱淚盈眶嗎?

主要參考資料:

【1】自在獨行,賈平凹,長江文藝出版社

相關焦點

  • 《自在獨行》
    先生愛熱鬧,但這熱鬧並不是燈火燦爛,而是內心的安寧與獨行的自在。&nbsp&nbsp&nbsp&nbsp《自在獨行》一書分為五章。每章的主題分別為:孤獨地走向未來,默默看世界,獨自走一走,獨處的安寧,自在的禪意。在書中,先生寫情感,聊愛好,談社會,說人生。字裡行間既有俗世的智慧,也有生活的趣味。
  • 《自在,獨行》書評
    他的引言:賈平凹的獨行世界獨行是一場心靈的隱居真正的灑脫來自內心安寧寫給每個孤獨的行路人《自在獨行》是2016年6月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的圖書,作者是賈平凹。讓他覺得自在的,要麼就是行走於西北的大地,要麼就是隱居在自己的書房。先生其實也喜歡熱鬧,只是先生的熱鬧並不是燈火燦爛,而是內心的安寧與獨行的自在。這本書寫情感、聊愛好、談社會、說人生。有俗世的智慧,也有生活的趣味。對於匆匆的路人,平凹先生這部文集只是用來附庸風雅的玩物。但這本書卻要寫給生命的行者。願他們能懂得孤獨的真義,在生活裡多一些從容瀟灑。
  • 《自在獨行》:人生就是一場孤獨的修行
    《自在獨行》——賈平凹獨行是一場心靈的隱居真正的灑脫來自內心安寧>初讀賈平凹先生的《自在獨行》是我最近在看的一本書,這本書的書名很吸引我「自在獨行」。我覺得其詞很是富有個性,剛看到這個書名時我感覺到的是一股豁然開朗、自在安逸、感到一股禪意似的那種樸實無華又具有內涵的感覺。而怎麼在這快節奏下的當代能做到自在獨行呢?俗世的智慧,也有生活的趣味《自在獨行》是一本很有意思的散文集。
  • 讀《自在獨行》有感
    讀賈平凹《自在獨行》有感。 人過了三十歲,就開始不自覺的減少無意義的飯局,在某些時候不知不覺中喜歡上了一個人獨處的味道,其實絕不是我們厭倦了世界的紛擾,只是我們更加企盼內心的富足和安寧。 最近讀了賈平凹的《自在獨行》,在書中有一段話讓我感受頗深。
  • 讀賈平凹的《自在獨行》,這三點告訴你做個獨行的人多麼重要
    這本《自在獨行》便是他的散文精品。《自在獨行》是2016年月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的圖書,這本書寫情感、聊愛好、談社會、說人生。有俗世的智慧,更有生活的趣味。在這本《自在獨行》中賈平凹先生向讀者展示出低調冷智、謙和厚道從容狀態。他是一位智者,更是一個獨行者。
  • 內心的安寧與獨行的自在
    ★承繼文匯傳統  秉持讀書品質  ★文匯讀書周報 ID: whdszb《文匯讀書周報》第1763號第六版「三味書屋」(2019年5月20日發行)內心的安寧與獨行的自在——讀賈平凹散文集《自在獨行》袁恆雷「你尊重了文字,文字就尊重了你,輕慢了它,它必會使你自取其辱。」
  • 成年人最珍貴的生活方式:自在獨行
    賈平凹在《自在獨行》這本書中,告訴每一個孤獨的行路人:「獨行是一場心靈的隱居,真正的灑脫來自內心的安寧。」很多時候,成年人最珍貴的生活方式:自在獨行。03獨行於世界,自在於內心有人說,世界上只有一種成功,那便是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賈平凹做到了。他喜歡安靜,他說平生最害怕的就是敲門聲。
  • 賈平凹《自在獨行》:寫給每個孤獨的行路人
    ——賈平凹從來沒有讀過賈平凹先生書籍的我,因為書名買下了這本《自在獨行》,越長大內心就越浮躁,越害怕孤單就越渴望內心的安寧,渴望自己以後能成為一個活得很自在,享受孤獨的人,我想這本書應該會告訴我怎麼自在通透的活在這個世上吧,所以就毅然決然的買下了,很顯然我買對了。
  • 從賈平凹的《自在獨行》裡看見的,並不是孤獨,孤獨是生命的禮物
    從賈平凹的《自在獨行》裡看見的,並不是孤獨,孤獨是生命的禮物不知道你有沒聽過這樣一句話:「說自己孤獨的人往往不孤獨,真正的孤獨者是偶然做些長嘯,如我們看到的獸」。前者很好理解,後者便有些深奧了。那不妨來看看賈平凹的《自在獨行》吧。這本書在出版的兩年內,發行超過百萬冊,深受廣大讀者喜愛。
  • 自在獨行,何懼風雨
    自在獨行,何懼風雨最近有個欄目《乘風破浪的姐姐》,立意就很好,人生總會有風雨,面對生命中不可迴避的風雨,要乘風破浪,勇敢前行,人生總會有柳暗花明的那一刻,在最艱難的時刻,一定要拿出一份勇氣在風雨中,唯有珍愛自己的人,才能自在獨行,溫暖、浪漫和詩意都要靠自己去爭取,不要活在別人的期待裡,要為自己活一次,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愛自己是一生浪漫的開始》這本書的作者靜聽風,是一位詩意女子,擁有浪漫情懷,期盼在時光中如花盛開,認為愛自己就是一生浪漫的開始,當你真正認可和接納自己時,所有的美好都將會照進現實。
  • 自在獨行,你我都是江湖中人,緣何被瑣事打擾?
    自在,是指人不受外物幹擾,痛痛快快的瀟灑的去做、去活。獨行,是指一個人忍受孤獨、寂寞,在人生的道路上一人向前。《自在獨行》的作者是賈平凹,平凹先生的文風多是用簡單質樸的文字來寫記憶中或是在平日的生活中發生的事情,但平淡後卻總有著一些不平淡,這本書裡有很多篇章都寫了秦腔,這不僅是因為平凹先生對秦腔有著深深的情感,還有著害怕秦腔會埋沒在歷史的長河中的不安。所以,他把這種喜愛寫了出來,同時,也把這種不安寫了出來。他希望人們通過他的文章,去認識秦腔,了解秦腔,甚至愛上秦腔。
  • 《自在獨行》-拿起這本書,賞玩人生路
    某天,當你覺得自己也可以對付那些狗屁倒灶的事情而並不覺得委屈無助時,那麼恭喜你,你可以「自在獨行」了,沒人能夠抵擋。時間事件的淬鍊,讓我們變成了賈老師說的「人生孤獨的行路人」。於是,你可以拿起這本《自在獨行》,陪著你繼續走,裡面的一個個小故事,就像自我精神的對話,賈老師對細節的精準描述,仿佛身臨其境般帶著讀者開啟一段段心靈的旅程,在那映射中,你也看到了你的喜悲,疑惑,看到了你的家鄉,你的父母,看到了你所經歷的一切……全書共分為五個章節《孤獨地走向未來》、《默默看世界》、《獨自走一走
  • 【興安萬裡·閱讀有你】好書分享|《自在獨行》
    【興安萬裡·閱讀有你】好書分享|《自在獨行》 2020-11-18 11: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賈平凹《自在獨行》:能夠被男人寵愛的女人,身上有一個明顯特徵
    賈平凹《自在獨行》:能夠被男人寵愛的女人,身上有一個明顯特徵賈平凹寫過一篇名為《關於女人》的散文,這篇散文就收錄在散文集《自在獨行》中,每次捧讀這篇文章,總是能夠讓人們對愛情、婚姻以及夫妻相處之道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和理解。
  • 「我抒我讀」投稿|自在獨行,萬物有靈
    繼《自在獨行》後,時隔三年,賈平凹又推出最新散文集《萬物有靈》,書中收錄了賈平凹自1981年至2019年近四十年的創作隨筆,共66篇。其中《六十歲後觀我記》《女兒婚禮上的講話》《人家》三篇散文,是首次被收錄進其作品集。
  • 「好書推薦」內心的安寧與獨行的自在——讀賈平凹散文集《自在...
    內心的安寧與獨行的自在——讀賈平凹散文集《自在獨行》 好書推薦
  • 賈平凹《自在獨行》,發行超百萬,肖戰看了也極力推薦
    賈平凹賈平凹為人低調冷智、謙和厚道,是一位大智若愚人人,在文學世界裡享受自在,並且是一位深沉而不流俗的獨行者。2016年6月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的散文集《自在獨行》,發行超過百萬冊,在讀者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動。這本書的目的是寫給生命的行者,願他們能懂得孤獨的真義,在生活裡多一些從容和瀟灑。平凹先生素來喜靜,最怕有人來敲他的房門。
  • 《自在獨行》十句經典:成年人最好的奢侈品是獨處,值得細細品讀
    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是齲齲獨行著的,因為哪怕是整日生活在一起的親人,也有各自的悲歡,他不懂你的,你也不懂他的。所以,想要過好這一生,我們就要學會如何與自己獨處。《自在獨行》是賈平凹一部四十年散文精選。
  • 賈平凹《自在獨行》:時間終究會讓我們學會笑而不語、痛而不言
    讀到賈平凹在《自在獨行》裡寫的這段話,突然覺得,作為母親,為母則剛背後,得承擔著多少的隱忍與迫不得已。賈平凹年少時,父親被送去「改造」,一去就是7年,這七年裡,母親的堅強與倔強也感染著那時年幼的賈平凹。因為沒錢養活幾個孩子,母親從最初再窮也一定要賈平凹讀書,到後來帶著愧疚似的勸說賈平凹,讓他把書拿回來自學。這其中的情感以及心理變化,無不催人淚下。
  • 《自在獨行》:人「最大的任性」就是不顧一切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
    他不僅小說創作成績斐然,還是一位散文大家,代表作有《自在獨行》等。人「最大的任性」就是不顧一切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人「最大的任性」就是不顧一切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只有這樣,人才可以說,我這一生不虛此行。《自在獨行》寫給每個孤獨的行路人賈平凹正是一個深沉的獨行者,在這本《自在獨行》中,他寫情感、聊愛好、談社會、說人生,有俗世的智慧,也有生活的趣味。讀這本書不僅是走一遭賈平凹的孤獨世界,更是自己對人生對孤獨的一種更深刻的領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