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種族歧視的殘酷現實,這部電影講透了

2020-12-23 迷影人生

前一段時間美國發生了一件不小的事。因為白人警察暴力執法,殺死了一位名叫弗洛伊德的黑人,引起了許多反種族歧視者的抗議。

在新冠疫情橫行的時候,他們不顧被傳染的危險,誓要為弗洛伊德討回公道。他的不幸,像是一根導火索,徹底點燃了許多美國人心中對種族歧視的不滿。

事實上,種族歧視的問題一直都存在。甚至有被歧視的黑人,直接當著觀眾的面,殺害了白人女主播和攝影師的悲劇。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種族歧視應該被消除。

《綠皮書》就是迎著這種思潮誕生的。

新的旅程

託尼是一個普通白人男性,在一家夜總會工作。這段時間,夜總會關門裝修,託尼的經濟來源沒有了,於是他不得不找新的工作。

在朋友的建議下,他去參加了一份司機工作的面試。到達面試地點之後,託尼才發現,服務對象是一個黑人,他要負責他在南方巡演時的接送工作。

膚色差異的明顯讓託尼明顯猶豫了,但在不菲工資的誘惑下,最終接受了這份工作。

臨行前,僱主給了託尼一本綠色封面的書,上面標註了黑人被允許進入的場所。然後託尼踩下了油門,新的旅程正式開始。

唐和託尼

這位被服務的黑人,名叫唐。他和託尼印象中的黑人有著很大的差別。

首先,他是一個鋼琴演奏家,實力到達了可以開巡迴演奏會的地步。身為一個黑人,能夠穿著正式的燕尾服,在音樂廳為眾多白人演奏,確實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

其次,他有著很高的學歷,喜愛閱讀,文學素養好,託尼寄回家的信,都是由他幫忙組織語言。同時,他還是一個紳士,談吐不凡,舉止穩重,託尼在他的襯託下,活像個沒素質的文盲。

即使作為種族上優勢的一方,託尼卻並沒有利用好這種紅利。他對生活的幾乎沒有什麼追求,反正能掙錢就行。夜總會保鏢生活的結束,意味著穩定的結束,又要經歷一次無頭蒼蠅式的尋找。

沒素質,無所謂;沒文化,無所謂;沒身材,無所謂;沒理想,還是無所謂。他就是個太過平凡的人,整天挺著啤酒肚罵著髒話,還對種族歧視墨守成規。這種庸庸碌碌的生活在遇到唐之後,才開始發生轉變。

黑白顛倒

黑人和白人的固定印象在《綠皮書》裡被顛覆了。

那個才華橫溢,層次很高的人是被歧視的黑人,而位於底層的白丁,則是白人。後者的人物形象雖然與膚色衝突不大,卻在唐的襯託下,特別給種族優勢方丟人。

通過身份的鮮明對比,《綠皮書》撕下了貼在兩種膚色上的標籤,為黑人正名,也委婉提醒著白人要去除天生的優越感。

但這種安排是明顯不夠的。

感人的友誼

對峙不是主要目的,和睦相處才是人間正道。於是,原本被種族歧視無形同化的託尼,註定要和唐成為好朋友。

當唐被禁止在餐廳用餐時,託尼挺身而出,和服務員掰扯,替唐討公道。他還帶著唐去到酒吧,讓唐終於有了一次自由的演奏,那天,鋼琴家終於不是一本正經地和規矩到有些死板的名曲們見面,而是彈奏著自己喜愛的音樂。

等到這趟旅程結束,二人分離後,唐還來到了託尼的家裡,參加託尼一家人的宴會,在滿屋子的白人堆裡,和大家說說笑笑。

在原本刻意的人物設定和背景的渲染下,這個結局多麼美好。

種族安撫

有一部去年暑假上映的美國商業電影,叫《密室逃脫》。講述的是六個人因為一個莫名其妙的邀請,而參加了一場暗藏殺機的密室逃脫,他們必須一步步過關,最終只有一個人能活下去。

其中有四個男性,兩個女性。當最後只剩下黑人女孩、黑人男性和白人男性時,誰能存活就已經很明顯了。必定是黑人女孩和白人男性兩個人。

原因是,怎麼可能只活下其中一個膚色,怎麼可能只活下一個性別。種族歧視和性別歧視已經敏感到,讓一部名不經傳的小電影都無視劇情bug,強行安排這個結局,更何況,死活要安排一個和小美人外形差異巨大的黑人演員,去拍攝《海的女兒》真人版的迪士尼。

他們都意識到,任何一個無心之舉,只要牽扯上種族,就可能面臨風險。即使是經典中的經典《亂世佳人》,也不能倖免於難,在弗洛伊德事件後被暫時下架。

那就只能,迎著觀眾的喜好,把種族的差異進行縫合,也不管託尼的轉變是不是沒有鋪墊好。當初一口一個的種族歧視者,究竟為什麼要轉變態度。連唐碰過的水杯都要嫌棄,突然就和他成為生死之交。

打蛇打七寸

《綠皮書》確實是一部很好的電影,流暢的情節,穩紮穩打的拍攝手法,以及專業性的細節處理。它摘得奧斯卡最大的獎項,的確是毫無疑問的,好評更是不絕如縷。

但不可否認的是,它是一部"勢力"的電影。每一幀,都在傳達出,"我要得奧斯卡"的野心。上一個這麼明顯的"衝奧行為"是小李子去拍攝《荒野獵人》。

其實對各大電影節做過功課的人都知道,奧斯卡雖然名聲在外,但也有自己的私心——它明顯偏愛政治主張明顯的電影。

聽說奧斯卡喜歡這種類型是嗎?行的,我們來拍。

選題是什麼呢?種族歧視就很恰當啊,仿照《觸不可及》吧,只不過我們把人物形象顛倒一下,不要被看出借鑑了它。

謝謝誇獎,其實得奧斯卡我們自己都不意外的。

對獎項有野心從來不是丟人的事,只不過這種野心之下,從開頭就可以推測出發展過程及其結果的劇情,算不算的上一種糊弄,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藝術是一個多元化的詞彙,電影也是一樣的。即使再牛的電影,例如《霸王別姬》,也會有瑕疵之處。關於種族差異的電影一定會繼續出現,《綠皮書》僅僅是一個不錯的開始。

相關焦點

  • 美國這部精心重製的經典驚悚片:現實比電影更可怕
    比這些電影更為驚悚的當然是鬼片了。中國有鬼片,美國也不例外,甚至他們拍的驚悚程度更大。比如,這裡要說的《在黑暗中講述的恐怖故事》這部電影就屬於此類。01. 一部精心重製的經典驚悚鬼片。與這些驚悚鬼片相比,這部電影仍然採用最傳統的「講鬼故事」形式,電影本身驚悚程度不高,反而算是一部精心重製,讓觀眾獲得視覺「享受」的經典鬼片。其實,但凡「鬼片」,這幾年都讓我看得喜感滿滿,某程度上覺得它們應被歸類為邪典片或笑片,遠多於所謂的恐怖電影。
  • 20年前這部著名「禁片」,講透了成癮之痛
    原創 卷捲毛 看電影雜誌年少無知時看片很喜歡從網上流傳的所謂噱頭片單看,比如什麼「十大禁片」啦之類的。很多人初識這部電影,大概也是從某個「禁片」片單中。因為,除了它本身所講的關於「成癮」的故事,觀看這部電影的過程,似乎也是越觸目驚心、越不忍卒讀,越有一種迷之上癮的爽痛感。有人說,悲劇是把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夢之安魂曲]在這方面毀滅地很徹底,它從來沒給人存留什麼希望。
  • 沒有牛仔、沒有賞金獵人,這部電影只講美國掘金夢下的珍貴友誼
    《深夜裡的美味秘方》是一部2020上映的美國西部劇情電影,又名《第一頭年》,由凱莉萊卡特執導,約翰馬加羅、奧裡安李、雷內奧柏戎諾瓦主演,改編自喬納森雷蒙的小說《半條命》。我想這就是《深夜裡的美味秘方》這部電影的迷人之處,儘管兩人表面上並沒有犯下太過明顯的差錯,但在整部片平淡的敘事節奏下,導演卻也通過片中許多突如其來的意外,搭配角色的表情與對話,營造出許多讓人不自覺感到緊張的危險氛圍。
  • 真相背後是殘酷社會現實!
    很多8090後的小夥伴對於《貓和老鼠》這部動畫都很有親切感,比起國產少兒動漫《喜羊羊與灰太狼》、《熊出沒》等後起之秀,《貓和老鼠》這部1940年播放的美國動畫絕對是大家童年最愛看的卡通了。尤其是傑瑞鼠和湯姆貓這對歡喜冤家,更是很多老漫迷最欣賞的一對活寶,當然除了他們之外,在《貓和老鼠》裡的許多配角也是充滿趣味的,像大狗斯派克,小鼠泰瑞,金絲雀等人物的演出也是非常出色。
  • 《正義的慈悲》:種族歧視,美國式民主的黑暗面
    2019年上映的電影《正義的慈悲》美國導演德斯汀.克裡頓根據美國人權律師布萊恩.史蒂文森的回憶錄所改編的作品。電影講述了美國人權律師史蒂文森的生平故事,這位黑人律師是美國倡導公平裁決的先驅,他與不公的司法體系作鬥爭,保護那些受到不平等待遇的黑人和窮人。電影從史蒂文森接手的首個案件開始,逐漸拉開了美國司法體系的黑幕以及赤裸裸的種族歧視。
  • 如何評價美國電影《藍與黑》?
    這一部電影還是比較好看的,至少劇情是我喜歡的類型。《藍與黑》的故事性是比較吸引人的。可惜作為動作片,不夠刺激。影片中還隱藏了嚴重的種族歧視。作為動作片來說,節奏緊湊,算是個驚喜。電影裡融合種族話題,bai易引起爭議。看了電影之後,我專並不認為這一部電屬影講述的是種族歧視的問題,至少主旨不是這個。因為只要仔細觀看,就會發現在警察之中除了白人,也有黑人,甚至警察局局長也是女性黑人。另一個方面,在腐敗的警察當中,也是什麼膚色都有,好人之中也是同樣。
  • 這部黑人平權電影,折射出美國深刻裂痕
    從明尼蘇達到紐約,從芝加哥到亞特蘭大,全美幾乎所有大城市,都在發生抗議種族歧視的運動,而George Floyd臨死前喊的「I can't breath.」也能成了示威者的主流口號。「I can't breathe.」大概是總結美國長久壓抑的種族情緒最貼切的話語,也不禁讓小邦想起了去年的奧斯卡最佳電影《綠皮書》。
  • 賈樟柯電影《天註定》:講的是強者火拼,卻爽到了現實中的失意人
    今天我就說說在這部電影《天註定》裡自己看到的答案。01、有的人註定生為強者有一個笑話,大致的意思是說現在的各種雞湯啊,逼著各種小動物都去競爭、創業,都去逐鹿夢想,但最後,小獅子、小豹子逐鹿成功,而小貓、小狗、小鹿被逼瘋了。
  • 讓美國又愛又氣的黑人電影
    《亂世佳人》在電影史上的地位無須贅言,不僅被美國電影協會評選為20世紀最偉大的電影之一,還一直保持著美國歷史票房第一的寶座,美國總統川普在評價《寄生蟲》獲得奧斯卡時稱,「我期待像《亂世佳人》那樣的經典能夠回歸」。這部改編自經典小說《飄》、由費雯·麗和克拉克·蓋博主演的內戰史詩片獲得8項奧斯卡大獎,其中海蒂·麥克丹尼爾還成為首位獲得最佳女配角的黑人。
  • 這部電影講述了北美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被摧毀的故事
    《飢餓遊戲》是一部科幻電影,由加裡·羅斯執導,詹妮弗·勞倫斯、喬希·哈奇森和利亞姆·海姆斯沃思主演。2012年3月23日在美國發行。這部電影講述了北美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被摧毀的故事。在美國原來的廢墟上,人們建造了新的家園,但新政權規定,其管轄的12個地區必須每年向年輕男女致敬,並參加電視直播節目「飢餓遊戲」,有殺人或被殺的規定。在北美洲被毀壞的大陸上,有一個新興的「恩人」。中國有十二個行政區,一個富裕的首都被行政區包圍。
  • 這部女孩子反殺強姦犯的電影一定讓你看得很爽,但現實遠不會那樣
    有一部電影,看了應該會讓你很爽。《我唾棄你的墳墓》,講的是一個女孩子遭受性侵,在報警無果(警方和犯罪分子是一伙人)後,選擇自救。一個人,單槍匹馬,設置陷阱,將那些強姦過自己的人或是與此有關的每一個人,一一殺死。
  • 這部電影告訴你背後的故事!
    《大創業家》電影講述的是麥當勞的誕生和麥可·基頓飾演的美國傳奇創業家雷·克洛克如何將麥當勞買下並擴張成為全球最大的快餐王國的故事。首先,這是一部傳記類的電影,主演是這類影片的出彩的關鍵。顯然,對於麥可基頓這樣的演員來說——87屆奧斯卡最佳影片《鳥人》的男主,這部片子的拿捏確實令人滿意。影片的一開頭,麥可·基頓就在對著客戶推銷一款奶昔攪拌機,這時候的他已經是50歲的中年男人了。對於這樣的一個年紀,還會努力再創業,聞到麥當勞的商機,果斷出手。這開篇,就足夠吊著大家的好奇心繼續看了。
  • 現實版的惡魔小鎮,能把人嚇破膽的這部電影,你敢看嗎?
    本篇,為大家帶來一部經典電影,《寂靜嶺》。該影片中充滿著孤獨迷濛的煙霧,沒有靈魂只會殺戮的怪物,更是對宗教和異世界有極大的批判。無論哪一種,都讓人有一探究竟看下去的欲望。該片於2006年4月21日在美國上映。影片講述一名普通的母親發現自己的女兒患上了致命疾病,她完全無法接受這樣殘酷的事實,所以帶著自己的女兒踏入了那片無人可以生還的領域——寂靜嶺,一種現實中惡魔的棲息地。
  • 抗議持續之際 美國經典電影《亂世佳人》涉種族歧視被下架
    來源:海外網圖為影片《亂世佳人》的海報(圖源:路透社)海外網6月10日電美國知名影視流媒體平臺HBO MAX日前下架了奧斯卡經典電影《亂世佳人》,原因是美國種族關係緊張之際,有不少美國民眾認為,這部影片宣揚種族主義,涉嫌種族歧視。
  • 豆瓣9.1分,這部二戰題材電影以一個8歲兒童視角揭示了戰爭的殘酷
    故事隨著納粹軍官的8歲兒子布魯諾的視角向前推進,以小見大式的展現出了戰爭的殘酷圖景、以及對於人性的異化,都讓這部電影成為了觀影人心中的經典。本片的巧妙之處在於主角是兩個有著善良純真的小孩子,源於本性的表演往往最令人動容。
  • 這部黑色幽默版「現代啟示錄」,和美國當下現實共振
    當年[綠皮書]拿到奧斯卡最佳電影時,憤而起身離席的倔強老頭子;用一部[黑色黨徒]戲謔又鋒利地回應格裡菲斯影史經典[一個國家的誕生]和3K黨歷史的黑色「刀鋒」。30年前,用一部[為所應為]呼應了90年代黑人政治運動,又預演了當下美國種族衝突的「洞見者」。
  • 拜登當選美國總統,都有哪些競選細節?10部電影給出答案
    好萊塢電影創作相對自由,有不少投射現實中總統選舉的電影,我們精選出來10部送給大家,把這10部電影看完,對總統選舉會有新的認識。 片中的七君子,有為人熟知的艾比霍夫曼,以及哈姆海登等人,電影臺詞密集,絲毫不給人眨眼和喘息的機會,人物形象被塑造得非常生動。導演選在這個時間點回顧這段歷史,其實目的主要是諷刺每一個站在權力頂端的人,而投射到現實中,則會發現川普拒絕承認美國存在警暴和種族問題,其實都是極大地諷刺,非常值得一看。
  • 海綿寶寶:關於種族歧視的一集,美國人都不喜歡看
    相信大家都看過海綿寶寶這部動畫片了吧。是不是也和小編一樣,覺得這部動畫片是非常好看的呢。他每時每刻都在給我們帶來了各種各樣的好笑的劇情。先說我們小夥伴們的喜歡。並且在海綿寶寶裡面那一句。派大星我們去抓水母吧。這句話可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成為一句名言了。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的是。
  • 美國暴力事件:現實中的一部《小丑》
    文/牧遙美國暴力事件越演越烈,目前已經超過20州30幾個城市在街頭爆發抗議活動。這道「美麗的風景線」在美國真實上演了,甚至連電影情節都成了現實。蝙蝠俠、小丑等角色紛紛走向街頭。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電影《白宮淪陷》都快要上演了,在當地時間29日晚抗議者聚集在白宮外時,川普被帶到白宮的地下掩體處避難40分鐘左右,隨後被帶回樓上。這些橋段往往我們只能在電影裡看到,實在沒想到在美國的現實中竟然成真了。而美國的暴力事件讓我想起了《小丑》這部電影,整個發展過程如出一轍,實在有些諷刺。
  • 當下美國發生的一切,這部電影早就拍過
    有網友把暴亂場景的錄像和電影《小丑》最後的橋段無縫連接。有人cosplay蝙蝠俠參與示威活動。《綠皮書》藝術海報中的小綠車被P成反向行駛的警車,暗示加劇了種族矛盾。各大影視公司也紛紛聲援,表示站在黑人權益這邊。底特律回顧美國歷史上發生的大大小小關於種族歧視的暴亂,巴爾的摩、洛杉磯、辛辛那提等等地方都有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