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功夫片可以說開創了一個時代,有刀光劍影的江湖,有溫潤儒雅的氣質,有冷酷無情的現實,有俠之大者的情懷等等。
但是功夫片的幕布正在落下,《葉問4》也迎來了最終篇,甄子丹說這是他最後一次飾演葉問。今天我們就來談談《葉問4》與香港功夫片的前世今生。
早在上世紀三十年代,《火燒紅蓮寺》、《方世玉》等影片就體現了功夫武俠的影子,這也為後來香港功夫片提供了照本。
後來隨著粵劇演員的大量入港,為港片帶去了粵劇中的武打橋段,那個時代的香港功夫片可以稱為喜劇功夫片,如關德興老爺子的百部《黃飛鴻》系列電影。
後來,邵氏的張徹、楚原等人聯合倪匡等人開創以《獨臂刀》系列帶頭的「新派功夫片」。
當時的功夫片更多地強調「武」和「俠」。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橫空出世的李小龍,被當時離開邵氏組建嘉禾的鄒文懷看重,拍攝了《唐山大兄》、《精武門》。
這種硬橋硬馬、拳拳到肉的打法,充分展現了中國功夫的競擊感,打破了以往武俠片的傳統,為後來的成龍、洪金寶等人提供了經驗。
而後成龍的《蛇形刁手》、《醉拳》等帶有喜劇因素的影片,又將功夫片推向一個新的高潮。
此後,香港功夫片進入了一個井噴的黃金時代,袁家班、劉家班、成家班、洪家班四大班頭你爭我搶,將香港功夫片推向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潮,衝入好萊塢,風靡全世界。
九十年代後,由於經濟危機以及其他問題,香港影壇受到重大影響,功夫片的市場也漸漸飽和。此時,李連杰和徐克合作的《黃飛鴻》系列,將黃飛鴻與國家民族命運結合在一起,又將功夫片推向新的高峰。
然而,隨著香港導演和演員的北上發展,香港功夫片也漸漸落下帷幕。雖然仍有《功夫》、《殺破狼》等優秀作品,但再難恢復往日的輝煌。
我們無法阻擋香港功夫片時代的逝去,但葉偉信和甄子丹的《葉問》系列就像一位老人,緩緩地為那個時代拉下帷幕。
影片中將葉問塑造成一個衣衫單薄,儒雅文靜的習武之人。從《葉問1》到《葉問4》,從佛山打打到香港,再到美利堅打入陸戰隊。
這一路下來,民族大義的內核下,中國功夫的力與美展現得淋漓盡致。
葉問,一個看起來不怎麼強壯,甚至還有點瘦弱的男人,卻用凌厲的拳法和儒雅的氣質,徵服了屏幕前的你我。
作為《葉問》系列的最終章,這部電影遠比我想像的要好很多。無論是影片中功夫對打的拳拳到肉,還是對民族大義的捍衛,都讓人熱血沸騰。
影片發生的時間是上世紀六十年代,當時的葉問已經六十多歲,而且癌症纏身。因此最後和美國軍官對打時,因為體力不支,而不得不通過戳眼、掃陰等招數。另一方面,也體現了葉問對於其辱罵中國人的忍無可忍。
令人眼前一亮的,還有葉問與中華總會會長萬宗華的打戲。大開大合的太極拳與拳勁凌厲的詠春對戰,令我想起了《群龍戲鳳》中洪金寶與劉家良的對打,都是拳拳到肉,酣暢淋漓。
影片中李小龍的出現無疑也讓觀眾驚喜。無論是寸勁,雙截棍,還是巷子中對戰美國空手道的截拳道,都仿佛看見了那個英勇無敵的李小龍。
香港功夫片的時代已經落下帷幕,品質上乘的功夫片也看一部少一部。《葉問4》的上映,為60、70、80後的青春與回憶,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天地無情,功名有命。功夫片的時代雖然落幕,但俠義精神和民族大義,早已融入每個中國人的血脈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