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大限將至的朱先生,為何流著淚向妻子叫「媽」

2020-12-23 貓叔談史

作為陳忠實的代表性作品,這部50餘萬字、耗費了6年才創作完成的《白鹿原》,每一個人物的形象都躍然紙上。在小說中朱先生這個人物,並算不上主角,但他每次出場都能讓人敬畏和欽佩

他是一個關中大儒,對名利漠不關心,不近酒色,好讀詩書,樂善好施,而在他大限將至之時,對著自己的妻子說,想叫一聲「媽」,妻子驚訝,朱先生解釋道,自己的心裡太孤苦了,希望有一個媽。

一見鍾情

在朱先生遇到白氏之前,他毫不猶豫的放棄了四五個相親者。原因是:她們都沒有「眼緣」。飽讀聖賢書的朱先生曾向父親要求到,凡是給他介紹的女子,一定要讓他親自看一眼。而他看不上的女子,全是因為沒有一雙他想找到的眼睛。

他到底要找一雙什麼樣的眼睛呢?連他自己都說不清楚。直到他在池邊,看見了白家大姑娘,他終於知道了自己想要找到一雙什麼樣的眼睛:剛柔並濟

那天,白氏坐在池邊幫媽媽淘布,朱先生和媒人假裝累了的過路人,到池邊洗手,媒人向朱先生指著白氏,朱先生看見她挽著袖子,露出一副結實又白嫩的小臂,一條粗辮子牢牢的貼在腦袋後面,始終低垂著不抬起來。

朱先生意外摔倒時,整個池邊的女人都笑了起來,朱先生在她仰起頭一刻,看清了她的面容,只這一眼,便認定了她,並跟媒人說:「就是她,八字不合也是她。」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朱先生通過眼睛選媳婦,可謂是眼光獨到了。都說女子柔情似水,在女子的眼中能看到一絲剛韌,實屬不易。朱先生就在白碧玉的眼中看到了這一點。

棄文從武

鹿兆海之死,對朱先生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打擊,在他的葬禮上,他執意為鹿兆海守靈。在鹿兆海入土為安之後,朱先生做了一個決定-----投筆從戎

他與幾位老先生都決定了棄文從武,並與幾位先生一起投身戰爭,在出發之前,他讓妻子白碧玉,準備了八碗菜餚為大家壯行,自己也開了酒戒。

在酒席上,朱先生依依不捨的與妻子白氏道別,並表達了自己多年來對妻子的感激。他是一個非常尊重和愛妻子的人,他們夫妻伉儷情深、相敬如賓;妻子白氏也是一個通情達理之人,她知道丈夫在戰場上的生存機會很渺茫,雖然心有不舍,但也表示理解和支持

在《白鹿原》中,朱白氏算是一個比較幸福的女人,雖然她們沒有家財萬貫、大富大貴,但是朱先生對她卻如珠如寶、敬愛有加,沒有在那個女性地位低下的時代裡不尊重妻子,他們二人一輩子相濡以沫,互敬互愛。

大限已至

朱先生知道自己已經大限將至,把鄉下的兩個兒子一家人叫回來一起吃飯,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吃了一頓團圓飯父慈子孝、鸞鳳和鳴的景象,連朱先生的兒媳都流下了眼淚。

飯後,朱先生讓妻子給自己剪了頭髮,並讓她看自己頭上還有沒有黑髮,就是這個時候,朱先生依偎在妻子身旁,仿佛回到了小時候在母親的身側,母親給他抓蝨子的場景中。

不知是迴光返照還是觸景生情,想到自己很快就要離開這個世界,塵歸塵,土歸土的時候,朱先生望著眼前的妻子,特別想喊她一聲「媽」。

這一聲「媽」不僅是他對母親的思念,更是他對妻子的感謝這個與他攜手到老的女人,一生的照顧與陪伴,一身的無私又廣博的愛,給了他面對死亡的勇氣。

白鹿原:大限將至的朱先生,為何流著淚向妻子叫「媽」

優秀的作品之所以能夠傳誦百世,不僅是因為作者的文筆功底深厚,更因為作者往作品中賦予了靈魂,讀者能夠從作品中找到共鳴,讓每一個平凡的生命都能汲取生活的智慧。

這本茅盾文學獎的《白鹿原》,濃縮了近幾十年中國農村的變遷,幾代人的情仇辛酸;無論是在電影《白鹿原》還是電視劇《白鹿原》中,情節的變化和刪減都多了很多。

現在這個無刪減版本的《白鹿原》又重新與大家見面,只要36元,一頓飯錢,就能感受到書中人物的心路歷程。喜歡的朋友點擊下方商品卡連結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白鹿原:半人半仙的朱先生大限將至,為何流著淚向妻子喊聲「媽」
    最為突出的莫過於半人半仙的朱先生,他是白鹿原上的關中大儒,作為儒家文化的代表,是《白鹿原》的靈魂,他一出場,就是驚豔:朱先生的臉頰貼著妻子溫熱的大腿,忍不住說:「我想叫你一聲媽」,朱白氏驚訝地停住了雙手:「你老了,老糊塗了不是?」
  • 白鹿原:曾勸退20萬清軍的朱先生,為何讓田小娥「永世不得翻身」
    在陳忠實的《白鹿原》中,田小娥出場十一章就被殺死,但是卻是小說中最不能忽略的人物,她先後與四個男人發生關係,是「白鹿村乃至整個白鹿原上最淫蕩的女人」,被殺死後化為冤魂報復白鹿原,給白鹿原降了一場瘟疫。曾勸退20萬清軍的朱先生,為何讓田小娥「永世不得翻身」朱先生是白鹿原上的大儒,曾經隻身勸退20萬清軍,是白鹿原上神一樣的人物,他的言談舉止無不顯露出儒家風範。
  • 白鹿原裡的神人——朱先生,你到底圖的啥?
    繼續談《白鹿原》這部小說,電視劇依然熱播中,今天說說朱先生。PS:小說與電視劇版內容不大相同,但個人認為電視劇的改編也合情合理,以下說的是小說版本。白鹿原上有個聖人,在這塊地上沒有他解決不了的問題,他在原上就是神一般的存在,他就是白嘉軒的姐夫朱先生。早在一句話退清兵之前,朱先生已經成了神。
  • 白鹿原:尊敬的朱先生,為什麼要說服黑娃不要再讀了
    文學之花要燃燒一位備受尊敬的朱先生,白鹿原學者被賦予了一層神秘的色彩,他懂天文,懂地理,懂中國古今,思想開明方正,大多淡泊名利。據說白鹿原上有一隻鹿消失了,後來朱先生變成了白鹿書院,從農耕到預測未來,他被譽為神。
  • 白鹿原:被土匪黑娃打斷腰的白嘉軒,為何隆重相迎黑娃認祖歸宗
    黑娃緊走幾步撲通一聲跪下了,高玉鳳也隨著跪下去,只有朱先生抱拳向迎候在門口的鄉親作揖致禮。這是白鹿村最高規格的迎賓儀式,白嘉軒向來是在祠堂裡處理本族的事務,在門口親自迎接什麼人幾乎沒有先例。作者陳忠實在《白鹿原》中,塑造了很多人物形象,黑娃可以說是最堅決的反叛者,他的一生起伏跌宕、經歷曲折,當屬小說中最豐富的一個。
  • 《白鹿原》原著朱先生髮妻:聖人背後是一個舊時代女人最大的成全
    世人皆知白鹿原上,無論是兆鵬還是黑娃都曾執著的為自己的婚姻自由而努力抗爭過,可唯獨忘卻了其實朱先生才是第一個不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挑選妻子的人。《白鹿原》中有過很多的女性角色,無論是妖豔絕美的田小娥,還是靈動活潑的白靈,甚至是堅強勇敢的吳仙草,都有著大篇幅個性的描寫。
  • 淺談《白鹿原》中的儒家文化內涵
    白鹿原位於關中地區的關中平原,關中平原因處於北蕭關,南武關,西大散關,東潼關和函谷關之中而得名。又稱渭河平原、關中盆地,系地塹構造盆地,由黃土堆積和河流衝擊而成,土壤肥沃,是農耕核心區。小說《白鹿原》中的人物,是生活在關中地區農村的農民,小說在農耕這一大背景下,展現了關中農民的生存狀態及文化心理特質。
  • 白鹿原:得到神鹿的秘密使白家暴富,但真正的「神鹿」另有其人
    神跡隨之出現:漫山遍野的麥苗忽然變成了青鬱郁的顏色,以前那些長得挺好的都驀地拔高了軀幹,而本來矮小的、荏弱的則拔得更高;陰暗角落、低洼山陵中的毒蟲猛獸,狼、狐狸、癩蛤蟆盡皆斃命;驚喜並沒有完,當人們回到家,才發現臥床的老娘、瞎眼的老漢都已痊癒下地行走,禿子的癩痢頭長出了黑髮,隔壁嫁不出去的醜女兒也變美了……「白鹿原」的名字就這樣叫了出來並流傳至今
  • 白鹿原第五期,失望與希望,轉變和重生
    白鹿原上一直有個傳說,這個地方總人口不會超過1000人,多了,就要發生點災難,收走一部分。那個年月,能好好活著,或許真的是一種奢望。災荒,瘟疫,和戰亂,調控著白鹿原上的起起伏伏。山水有重逢,此消彼長。白嘉軒頂風冒雪找到朱先生,來解析這個夢的時候,朱先生就已經預測到了這個結局,只是他沒有告訴白嘉軒。就像那一次,白靈來探望姑媽和姑父的時候,朱先生盯著白靈看了很久,說她旁邊有個黑洞,那個黑洞就是白靈後來的葬身之地。
  • 《白鹿原》:白嘉軒夢中的白鹿,是迷信、是信仰、還是希望?
    一,白鹿原的由來「白毛白腿白蹄,那鹿角更是瑩亮剔透的白,白鹿跳跳蹦蹦想跑著又向飄著從東原向西原跑去,所過之處,毒蟲悄然斃命,萬物復甦……這就是白鹿原。」在《白鹿原》的開篇就描寫了白鹿,之所以叫白鹿原不僅僅是白鹿,還是因為在原上「白」和「鹿」兩大家族的存在。
  • 《白鹿原》與《百年孤獨》——一個族長與一個女人的故事
    《白鹿原》 小說以陝西關中地區白鹿原上白鹿村為縮影,通過講述白姓和鹿姓兩大家族祖孫三代的恩怨紛爭,表現了從清朝末年到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歷史變化
  • 《白鹿原》中,白鹿的象徵和寓意
    《白鹿原》中,白鹿的象徵和寓意文·段宏剛關於白鹿原,有一個傳說。傳說中,在這個地方曾經出現過一隻神獸,它是一隻通身雪白的雄鹿,從皮毛到四蹄,從尾巴再到鹿角,都是雪白雪白的。尤其它的鹿角,如同白玉一樣晶瑩剔透,閃閃發光。
  • 蘇萊曼聖人和一個大限將至的人【波譯漢】
    蘇萊曼聖人和一個大限將至的人奉普慈特慈之名先知蘇萊曼聖人是真主的一位偉大使者,真主賦予了他很多能量:海洋、陸地上的一切包括諸天使都為他服務。過了一會,拿命天使就向蘇萊曼聖人告辭離開了。天使走後,坐在蘇萊曼聖人一旁的那人問先知:「剛才來的那位是誰?」蘇萊曼聖人微笑著說:「他是真主的一位天使,名叫伊茲拉伊,是拿命天使。」這人一聽這話立馬惶恐不安,對先知說:「那會天使愁眉苦臉地看著我,不會是今天要讓我離世吧?你是真主的使者,且能量很多,請求你給風下個命令把我送到遙遠的地方去,例如印度。
  • 大限將至!有67隻分級基金仍待整改
    分級基金整改大限將至!  但在「大限」將至之期,仍有部分分級基金尚未完成整改,數據顯示,截至12月21日,有67隻分級基金仍待整改。   值得一提的是,轉型並非分級基金整改的唯一出路。
  • 王全安說《白鹿原》:從傳統文化瓦解的角度來理解
    電影《白鹿原》中,田小娥是戲份最重的一位女性角色,甚至可以說是唯一的女主角。這一點跟原著小說有很大出入。因此有評論說,王全安的這部電影作品「只見田小娥,不見白鹿原」。王全安認為這只是一家之言,「每個人看到的東西不一樣。而我也注意到,大家更容易注意到電影裡最鮮活的事物。《白鹿原》裡除了田小娥,就是七八個西北男人,大家首先關注到田小娥的角色也是正常的。
  • 你不知道的白鹿原(四)——————詩詞白鹿原
    金代軍官詩人王渥在《遊藍田》一詩中寫道:「官家後日鑄五兵,便擬買牛耕白鹿」,你看,連詩人也想落居白鹿原種莊稼。「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楊伯雍將種出的玉石做成5雙白璧,以此為聘禮,娶了一位善良賢慧的妻子。後來玉石被官匪掠走,太白金星託夢給楊伯雍,給予了「晴天日出入南山,輕煙飄處藏玉顏」的提示,意思是晴天日出的時候再進入南山,到有煙霧輕繞的地方可以找到藍田玉的蹤跡,成就了「藍田日暖玉生煙」的詩句。藍田玉,中國四大名玉之一,素有「玉種藍田」之美稱,因其產於陝西西安的藍田山而得名。《漢書·地理志》載:「藍田,山出美玉」。
  • 《白鹿原》:同是執著追求幸福,田小娥和白靈,為何差距這麼大?
    白嘉軒做了一個夢,夢到一頭白鹿眼中流著淚,哭著喊他爸爸,更可怕的是,這頭白鹿竟然變成了女兒的模樣。他姐夫朱先生讓他一定要記住這個日子。二十年後,政府送來了女兒的死訊,原來女兒正是死於他夢到白鹿的那晚。在陳忠實先生的《白鹿原》中,他寫了一個非常惹人心疼的女性角色白靈。白靈自從出生就受到了一大家子人的寵愛,上有奶奶和父母的疼愛,下有哥哥們的愛護,從小到大被一群人捧在手心裡,就沒有吃過什麼苦頭。
  • 知道陳忠實寫稿能賺錢後,妻子態度大轉變,助他寫出了曠世著作
    剛到門口就聽到陳忠實妻子在罵:弄文舞墨又不掙錢,頂啥用?於是,徐劍銘連忙遞上稿費,不料陳忠實妻子臉色瞬間陰轉晴。她面帶微笑地拿著稿費,去到光亮的地方,看了一遍又一遍,還說了一句:「要是以後,咱忠實寫文章都能拿稿費就好了。」正是因為陳忠實第一次收到稿費,第一次知道寫文章能賺錢,才讓妻子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決定不再數落他,讓他安心寫稿。
  • 王全安:從傳統文化瓦解的角度理解《白鹿原》
    從1993年出版,到艱難入圍茅盾文學獎,再到現在一波三折地拍成電影……似乎上天早已註定,《白鹿原》不論以什麼形式現世,都將引起人們熱切的關注。在經歷了刪減版出徵柏林電影節、國內審查之後,原定本月13日上映的王全安執導的電影《白鹿原》恐怕又要推遲與觀眾見面。
  • 劇評《白鹿原》之1:從承重牆說起
    暑假自駕遊時,同學程亞兵在路上這樣向我推薦:《白鹿原》這部電視劇拍得特別好!你一定要看!至於原著,不看也罷,電視劇比小說更好看。第一次有人這樣推薦一部電視劇。很多人就算是為了表達對原著的尊重,顯示讀書是高於追劇的文化活動,也會強調原著的好,建議讀原著後再看劇或電影,或者反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