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簡史》:岡薩雷斯的這本小書值得我們細讀(楊賽亞)

2021-02-21 OC舉目

隨著主日慢慢取代安息日,主日的喜樂根基沒有失去,但因著對安息日的理解而使意涵有了更進一步的深化。

文 |楊賽亞

《主日簡史》這書名乍看之下,很容易讓人以為內容會沉悶乏味,從而打退堂鼓;但其實這本書雖有嚴謹的學術背景,語言卻清晰流暢,連普通信徒閱讀起來都毫無障礙。從未寫過書評的我,因為實在不願這本難得的佳作無人問津,故而寫下本文,希望能把它推薦給更多的朋友。

《主日簡史》的作者胡斯託·岡薩雷斯(Justo L. Gonzalez)另著有中文譯作《基督教史》和《基督教思想史》;這兩本書享譽國際,是各大神學院的指定教科書,在國內也有很多讀者。

岡薩雷斯是美籍古巴裔基督教歷史學家與神學家,現為美國哥倫比亞神學院客座教授。他在歷史神學上造詣深厚,但行文深入淺出、清晰易懂;讀他的書如同讀故事一樣,娓娓道來,回味無窮。不但如此,岡薩雷斯有著開闊的普世基督教視野,對天主教、東正教、新教、乃至非洲及拉丁美洲的眾教會,都保持關注並有深入思考——如果說岡薩雷斯的歷史研究是在時間上的深度,則他普世的視野就是在空間上的廣度,兩者加起來給讀者提供了一個整全的視野,因此讀他書是一趟豐富的旅程。

《主日簡史》的重點是從歷史的角度來看主日(禮拜天)在神學、敬拜與生活中的演變過程,該書清楚地回答了以下三個關鍵性問題:

 一、新約教會從何時開始放棄安息日的聚會而改為主日聚會?

早期新約教會主要由猶太人構成,雖有外邦教會,但在敬拜形式上和猶太人相差無幾(主日的敬拜及安息日的聚會除外)。猶太人的一日是從前一天的日落開始到當天的日落結束,所以早期新約教會的信徒於禮拜六白天,在聖殿進行安息日敬拜,然後在下午六點之後開始主日聚會;這也和《使徒行傳》裡保羅在七日的第一日主日聚會,擘餅講道直到深夜的描述相符。

後來又發展成很多信徒於七日的第一日清晨聚會,聚完會後再開始一天的日常生活;這習慣延續到了君士坦丁大帝(Constantine the Great)欽定主日為休息日為止。

自此之後,信徒就不需要趕在主日清晨敬拜,而是能有更多的時間來從容不迫地「全天敬拜」。但同時就浮現了一個問題:對猶太信徒來說,安息日聚會與主日聚會的關係為何?另一方面,外邦信徒到底應該在安息日聚會還是在主日聚會?這就引入了下一個問題。

二、主日和安息日的關係如何?主日廢了安息日嗎?

在君士坦丁將禮拜天作為休息日之前,教會沒有必要處理安息日和主日之間的關係,信徒也能清楚區分兩者。然而當周日開始強制休息後,信徒自然會將主日和安息日聯繫起來,此時教會就有必要說清楚安息日與主日的關係了。

岡薩雷斯從教會歷史發展的角度介紹了幾種不同的解決方法。在初代教會至中世紀期間,教會能夠將安息日和主日明確分開:主日側重的是主耶穌的復活;安息日側重的是神創造的安息。主日和安息日井水不犯河水,信徒與教會都很少將主日稱為安息日。但後來受到反猶太意識形態影響,教會開始有意強調主日,而把安息日的重要性越降越低。

到了中世紀時期,教會已經大多在主日聚會;越來越多的信徒將主日稱為安息日,主日的意涵於是覆蓋了安息日。此時,主日如何取代安息日便成了教會思考與爭論的焦點:它涉及律法與福音、新舊約關係及道德律等多方面,真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這個時期的教導很多,魚龍混雜,岡薩雷斯特別以阿奎那(Thomas Aquinas)的解釋作為中世紀成熟神學的代表。

阿奎那說,在十誡的第四誡(天主教歸為第三誡)「當記念安息日,守為聖日」中,包含道德律和禮儀律的不同範疇。安息日誡命在道德律的範疇是指信徒要在神裡面,也就是在基督裡才能真正的安息;而在禮儀律的範疇則是指信徒從一個禮拜當中特別分出一日來敬拜、禱告與安息。當主耶穌死而復活後,安息日誡命禮儀律的部分已經由主耶穌成全,其後遵循主耶穌的榜樣和使徒的做法,教會便改在主日敬拜。

這樣,將十誡分為道德律和禮儀律的部分是對這一問題很成熟的理解,宗教改革時期,馬丁·路德和加爾文也將這一理解傳承了下來;不過在處理這問題上,天主教和新教間還是不同的。天主教強調是教會將安息日改為主日,而根據天主教的「雙重權威說」(聖經與聖傳),教會有這樣的權威。改教家們對這一問題沒有過多糾纏,他們一方面接受了安息日誡命中道德律和禮儀律的區分,一方面沒有深入探討安息日改為主日的權柄來源。

改教家的處理態度後來以清教徒體現得更為明顯。威斯敏斯特小要理問答(The Shorter Westminster Catechism)第59問:「神規定了七日的哪一日為安息日?」答:「從世界起始直到基督復活,神規定七日的第七日為安息日,此後規定七日的第一日為基督教安息日,直到世界末了。」這裡明顯可見,清教徒直接教導主日替代了安息日,但卻避而不談是如何替代的。

很多其他宗派不能認同這樣的說法,其中尤以基督復臨安息日會(Seventh-day Adventist)為最。他們強烈主張聖經沒有提到主日替代安息日,所以基督徒依然應該在安息日(禮拜六)聚會。同時他們也認為主日的提出是君士坦丁混亂教會的做法,因此對君士坦丁、天主教、和改革不徹底的新教建制派都多有批評。岡薩雷斯如上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闡明了此一議題,雖然無意細說,但僅是像這樣點到即止也足夠讓讀者深受啟發了。

三、主日的內涵是什麼?敬拜的核心是什麼?

對主日的理解影響敬拜的內涵。中文基督教界雖有很多神學書籍,但敬拜禮儀方面卻很少觸及;而像作者這樣,能從歷史的角度來描繪教會敬拜的發展者更是乏善可陳。因此本書從主日的角度來談及敬拜,特別讓人印象深刻。

同樣從歷史發展時期來看,初期教會一開始看主日是強調主耶穌的復活,因此敬拜時充滿喜樂與得勝。隨著主日慢慢取代安息日,主日的喜樂根基沒有失去,但因著對安息日的理解而使意涵有了更進一步的深化。總結起來有三點:

1.主日是主耶穌復活的日子,是得勝的日子。

2.主日是七日的第一日,神創造的第一日,是神能力與恩典的顯明。

3.主日又是安息日的次日,是永恆安息的第八日。因此早期教會的敬拜以三種氛圍為根基:喜樂、感恩、盼望。

這樣美好的的敬拜到中世紀開始發生了變化,因為當時強調基督的獻祭有除罪的功效(即彌撒),因此主日的氣氛變得莊重敬畏,同時天主教的聖餐變體論(transubstantiation)讓會眾越來越成為敬拜的旁觀者。中世紀的敬拜是莊重的,但也是壓抑的;是悔罪的,但也是哀傷的。結果是初期教會敬拜的喜樂、感恩與盼望在這個過程中被漸漸丟失了。

到了宗教改革時期,教會開始強調主日是基督復活的日子。在敬拜中強調會眾的參與及講道的重要,於是喜樂與盼望重回教會敬拜中。然而,改教之後的教會卻需要面對一個新的問題——世俗化,因為主日是休息日,使得越來越多的信徒只將主日看成「一個有宗教儀式的休息日而已」。「主日理應是禱告之日,卻成為了娛樂之日。」岡薩雷斯如是說。

以上就是岡薩雷斯在《主日簡史》裡所重點談及的三個議題,分別對應了歷史神學、律法相對於福音的神學、和敬拜神學;所以雖只有短短200頁的內容,卻需要極高深的功力學養。正如美國聖母大學歷史教授馬克·諾爾德所說:「岡薩雷斯巧妙地使用了他對聖經、歷史、神學、普世基督教和文化方面的非凡智慧!」

最後,因為本人能力有限,在總結岡薩雷斯的觀點上難免有所疏漏。若您去讀原書,必能有進一步的理解與思考。

相關焦點

  • 靈修:十二天細讀《瑪拉基書》3
    在信仰生活中,我們是否也常常用儀式性的禱告、隨意的事奉和讀經態度來敷衍神?      先知瑪拉基不但奉命指責祭司們藐視聖事的罪,也警告以色列人,他們輕忽神所給他們的這種尊貴的權利 -- 事奉神。神將要把這種恩典交給外邦人:「……我的名在外邦中必尊為大。在各處人必奉我的名燒香,獻潔淨的供物」(11節)。「從日出之地到日落之處」是描述神在全地掌權,祂隨時會向列國彰顯祂是創造之主、救贖之主。
  • 經典推薦之《未來簡史》:一本既有深度又「溫柔」的書
    外部的大數據會不會比我們自己更了解我們?人類將何去何從?《未來簡史》NO.1作者介紹這本探討人類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書的作者是尤瓦爾·赫拉利,一個睿智的歷史學家。說他睿智,是因為他本是歷史學家,可是在他的書裡看見的從來不止歷史,還有關於未來的思考。有人類何去何從的終極問題。他的角度已經超越了歷史,看見了這個種族的將來。書名裡有兩個字——簡史。可它從來都和「簡」無關——能脫離原本的範疇,把目光放到未來的人,即便是簡,大抵也是返璞歸真了。他寫了三本簡史:《人類簡史》《未來簡史》《今日簡史》。過去,未來,當下。
  • 13本簡史,讀懂我們生活其中的萬象世界
    從山川草木到人文造物從文化思想到社會生活萬物都有自我的歷史閱讀簡史是了解一個對象的極佳途徑,分享13本簡史好書,了解我們生活其中的萬象世界。1.《餐桌植物簡史:蔬果、穀物和香料的栽培與演變》[英] 約翰·沃倫 著,陳瑩婷 譯吃貨的好奇心詞典,講述糧食、水果和蔬菜的傳奇身世為什麼我們把小麥、大米、土豆作為主食?為什麼我們要栽培含有劇毒氰化物的木薯?為什麼我們常吃的堅果是杏仁而不是橡子?為什麼蘭花有兩萬多種,人類的食譜卻只選擇了香莢蘭?
  • 現象級神書《人類簡史》知識漫畫出版!把人類歷史變成脫口秀現場...
    比爾·蓋茨說:「赫拉利以一種平易近人的方式講述我們的歷史,你讀起來就很難放下,我向所有對我們物種的歷史和未來感興趣的人推薦這本書。」 又被搬上舞臺。2018年11月,大型場景式讀書節目【一本好書】中,演員王自健以脫口秀的方式,趣味解讀書中顛覆了無數人認知的觀點。
  • 杜牧的一首古詩,自遣排憂,其中兩句卻值得細讀
    下面介紹的是杜牧的一首古詩,自遣排憂,其中兩句卻值得細讀。自遣唐代:杜牧四十已雲老,況逢憂窘餘。且抽持板手,卻展小年書。嗜酒狂嫌阮,知非晚笑蘧。聞流寧嘆吒,待俗不親疏。遇事知裁剪,操心識卷舒。還稱二千石,於我意何如。杜牧出守黃州,自以為受到排擠,故心情鬱悶,時有消沉情緒產生。唐武宗會昌二年,杜牧年四十,此詩即作於該年他任黃州刺史時。
  • 為了買一本《人類簡史》,我用上了知網
    打算買本《人類簡史》看看,一搜,竟出現了好多個作者,不同的作者,書名、版式設計竟然都差不多,我就有些迷惑了,我要的是哪本的《人類簡史》呢。又研究了一下我才發現,原來暢銷書後面也會有各種各樣的山寨、克隆、跟風,就像小時候常見的「旺子」牛奶、「仙唄」餅乾。
  • 五本穿書現言推薦:大魔王女主扮豬吃老虎,巧布局算計反派男主!
    這是一篇集真假千金梗、男女雙穿梗、女配梗於一體的穿書文。文風歡樂且蘇爽,值得一看!第二本:《我渣了女主的白月光》作者:清越流歌簡評:女主在大一軍訓時對科學生命院的男主一見鍾情,憑著迷之自信和超厚臉皮把高嶺之花男主拿下。
  • 幻言甜爽文3本:女主穿書七零炮灰女配,從炮灰變身福運小錦鯉!
    大家好,今天魔魔來評一下三本幻言甜爽文:女主穿書七零炮灰女配,一路打臉,從炮灰變身福運小錦鯉!主要內容標籤:甜文、穿書、年代文、爽文。《穿成七零小炮灰》作者:機甲妹紙短評:這是一篇女主穿成小說原主角的女兒,帶領親媽發家致富、打臉渣男的年代甜文。
  • 讀這本豆瓣評分8.9的書,孩子不用刻意讀書學習,就能讀懂歷史
    於是,他以猛獁爺爺的身份,寫了一部《猛獁爺爺:寫給孩子的人類簡史》。這部人類簡史,講述了從公元前17920年至現今2020年的故事。作者將上下約兩萬年的人類發展史,整合成一個人類大家族的進化史。而我們曾在地球上生活過,或正在地球上生活著,亦或將來在世間出現的一切,都是這個家族的成員。
  • 張定浩:從翻譯角度,裡爾克的漢譯詩是最值得細讀的
    8月18日,「最孤獨的人最會寫信——裡爾克書信分享會」暨裡爾克書信集新書發布會在長寧來福士的言幾又書店與廣大讀者見面。雖然馮至的漢譯本《給一個青年詩人的信》出版時機算不上好,時值兵荒馬亂的戰時亂世,全民族的精神和注意力都被救亡的時代旋律牽引去了,但還是有知音讀者對這本薄薄的小書做出了熱烈而認真的回應。詩人、批評家臧棣認為無論是上世紀三四十年代還是現在,裡爾克對中國詩歌和詩人的影響是「難以估量的,也是很少有人能與之比肩的」。
  • 100本值得經典好看的書推薦
    眾多讀者評選推出的一生必讀的100本書是哪100本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生必讀的100本書!一生必讀的100本書  人生與書本,書本與人生,兩者對愛讀書之人來說,是分不開的一回事。如果人生只能讀100本書,你該怎樣去選擇?下面是小編收集的一生必讀的100本書,供你參考。
  • 一個人的雙人茶——費利克斯·岡薩雷斯-託雷斯 亞當論(NO.10)
    1992年3月21日 – 4月18日。策劃:尼古拉斯·伯瑞奧德。圖錄。© 費利克斯·岡薩雷斯-託雷斯基金會。紐約安德烈婭·羅森畫廊惠允。1991年5月2日 – 6月1日。© 費利克斯·岡薩雷斯-託雷斯基金會。紐約安德烈婭·羅森畫廊惠允。
  • 專訪|赫拉利:如果科學家寫書都像《人類簡史》,那就沒有科學了
    而我最初寫《人類簡史》的時候並不知道這些,但得益於這本新書,我將這個發現補充了進去。我想這就是一個極好的例子。科學界的一些新發現,讓會我重新思考原著的一些觀點。 當然,也多虧戴維·范德默倫和達尼埃爾·卡薩納韋,給了我這個機會去重新創作新的知識漫畫版本。不過,新書的主要區別不單單是增加了一些事實或著改變了一些觀點那麼簡單。
  • 岡薩雷斯-岡薩雷斯:我可沒打算退役,下賽季我將擔任VAR裁判
    此前,已經年滿西甲裁判年齡上限的名哨何塞-路易斯-岡薩雷斯-岡薩雷斯完成了自己的西甲謝幕戰,人們普遍認為他會就此退役。但是近日在接受採訪時岡薩雷斯-岡薩雷斯表示自己根本沒打算退役,下賽季他會擔任VAR裁判。
  • 簡史為何受熱捧?聽編輯怎麼說—新聞—科學網
    近年來,「簡史」這種書寫歷史的方式在圖書市面上並不少見。如尤瓦爾·赫拉利的《人類簡史》就在全球風靡一時,成為超級暢銷書。
  • 值得細讀
    張道士……又呵呵大笑道:「前日在一個人家兒,看見位小姐,今年十五歲了,長的倒也好個模樣兒。我想著哥兒(賈寶玉)也該提親了。要論這小姐的模樣兒,聰明智慧,根基家當,倒也配的過。但不知老太太怎麼樣?小道也不敢造次,等請了示下,才敢提去呢。」
  • 張煌言的一首七律,雖然時隔367年,卻依然口耳相傳,值得細讀
    下面介紹張煌言的一首七律,雖然時隔367年,卻依然口耳相傳,值得細讀。作者又將思緒拉回現實,「陣寒虎落黃雲淨,帆映虹梁赤日移。」義軍的戰鬥力令敵人膽寒,完全能夠掃清江南的清兵;義軍水師旌旗蔽日,也令人對南明政權肅然起敬。
  • 細讀鄧散木《篆刻學》:款識
    我們來讀這一章——因為這一章的內容多是介紹性的,不用多加分析,我們照錄原文並簡單做附錄說明: 鄧先生認為最早的款識起源於趙孟頫,我們知道,這並不完全正確,因為漢印已經出現有邊款,如圖:
  • 喬特.岡薩雷斯:像馬裡亞加這樣的硬仗是我想要的
    岡薩雷斯將在3月19日面對克裡斯·阿瓦洛斯,這是他在去年10月與沙庫爾·史蒂文森的一場輕量冠軍爭奪戰中的第一次復出。相反,這位26歲的洛杉磯本地人在本周末與哥倫比亞的米格爾·馬裡亞加(29-3,25KoS)的比賽中,被迫忍受了11個月的職業生涯損失)。 本周六,兩人將在ESPN的《拉斯維加斯泡沫》(美國東部時間下午7:30)直播中進行對決——假設一切按計劃進行。
  • 想真正讀懂宇宙萬物,《圖解時間簡史》《圖解萬物簡史》2本就夠了
    在這本並不是人人都能讀得懂的霍金著作中,霍金向我們解釋了宇宙的諸多理論:時間的本質到底是什麼,時間與空間的關係,我們的宇宙到底是什麼……從奇點大爆炸到宇宙大坍塌,薄薄的一本書,拓展了整個人類對宇宙的全新認知。在這個世界上,仰望星空的人們從未停止過對浩瀚宇宙的探索,這本書便是人類跨越認知鴻溝的梯子。